摘 "要:作為地跨湘、桂、粵三?。▍^)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自然保護區,廣西姑婆山自然保護區有著豐富的植物資源和重要的生態價值。該文介紹姑婆山自然保護區的植物資源現狀,分析植物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保護對策,為更好地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廣西姑婆山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存在問題;保護對策;調查方法
中圖分類號:S4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3-0044-04
Abstract: As a typica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nature reserve across Hunan, Guangxi and Guangdong, Guposhan Nature Reserve in Guangxi has rich plant resources and important ecological valu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in Guposhan Nature Reserv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of plant re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better protection of local biodiversity.
Keywords: Gupo Mountain in Guangxi Nature Reserve; plant resources; existing problem;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investigation methods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多,人類經濟在獲得發展的過程中,自然生態環境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壞,特別是一些珍稀生物瀕臨滅絕。在我國有8類246種珍貴瀕危植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有406種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為了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就開始建立自然保護區,對那些瀕臨滅絕的生物進行了有效地保護,同時國家也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在法律制度上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廣西姑婆山自然保護區生物種類豐富,生物區系獨特,珍稀物種眾多,森林覆蓋率較高,對生物資源的保護和生態環境的維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維護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促進保護區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7月—2020年12月,針對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內植物資源開展了系統的調查和研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 "保護區概況和調查方法
1.1 "保護區概況
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地處南嶺走廊萌渚嶺的南端,位于廣西賀州市平桂區境內,總面積7 941.1 hm2 [2]。保護區內山峰林立,海拔較高,其中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山就有25座,最高海拔則達到了1 844 m。由于這一帶屬于中亞熱帶氣候區,受海洋氣候的影響,姑婆山保護區降水量豐富,年平均降雨量在1 704 mm,相對濕度在80%以上。每年春季時保護區內霧雨較大,在夏季時姑婆山的鋒面雨水較大,霜凍和雨淞則只在冬季時短時間出現。保護區年平均氣溫18.2 ℃,最高溫38.9 ℃,最低溫-4.0 ℃,活動積溫6 643 ℃。保護區內的土壤主要為砂質土壤,通氣性和透水性較強,特別有利于杉樹等林木的生長。
1.2 "調查方法
1)在對姑婆山保護區的野生植物進行一般性調查時,主要運用了路線調查法,對保護區內的物種名、生境和GPS坐標定位進行了記錄,同時也對這些植物的物種特征(花、果實、孢子囊)照片進行了采集。
2)在對保護區稀有瀕危物種的調查中,主要采用了樣方或樣帶法,對姑婆山保護區的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植物、廣西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珍稀瀕危物種、極小種群物種和特有物種等開展了重點調查,調查內容包括這些物種的生存現狀、生境記錄、GPS定位、種群規模、瀕危因子、物種特征(花、果實、孢子囊)照片采集。結合資源全源,選擇代表性地段,以獨蒜蘭、寒蘭等蘭科植物為對象,建立珍稀瀕危物種監測的示范樣地。
3)在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的一般性調查中,主要是綜合運用路線調查和訪問調查等多種方法,對外來入侵植物的種類和特征進行了調查和采集,同時也對這些外來入侵植物的分布特點、危害程度等信息進行調查。
2 "結果與分析
2.1 "植物資源
通過對野外調查、采集的植物資料的鑒定和統計,姑婆山保護區共有維管束植物189科604屬1 223種。按采集的植物性狀進行統計,調查中所記錄的保護區1 223種維管植物包含草本類640種,灌木類274種,喬木類130種,藤本類179種,分別占維管植物總數的52.33%、21.59%、14.64%、10.63%??梢姽闷派奖Wo區的維管植物在性狀上草本和灌木植物的數量較多,喬木和灌木種類在姑婆山植物群落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占總物種數的36.23%。
經過調查和統計,我們發現姑婆山保護區189個科的維管植物中,數量少于10種以下的植物占總科數的80%,但其中包含的種類卻不及總數的40%,而數量大于10種的植物占不到總科數的20%,但所包含的物種數卻占總數的近七成??梢姽闷派奖Wo區維管植物在科的結構組成上是不平衡的,存在明顯的優勢科。在姑婆山保護區604個屬的維管植物中,90%的種屬小于4種,這些植物中又以殼斗科、樟科、木蘭科和山茶科等常綠喬灌木為主。這些特點與姑婆山的自然環境是相關聯的,也使姑婆山自然保護區成為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保護區。
2.2 "珍稀瀕危植物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對采集的植物資料的鑒定和統計,現結合國家林業部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名錄及廣西自治區公布的廣西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發現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內的珍稀瀕危植物有66種,分別是60種被子植物,2種裸子植物,4種蕨類植物,為18科44屬,這些植物占本次調查的維管束植物總數的5.24%。其中,姑婆山自然保護區有8種野生植物為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8種野生植物為廣西自治區級重點保護植物。
在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內的8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分布最為廣泛,數量較多是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在保護區內的道路邊和山麓帶隨處可見。其余的7種在保護區內僅分布在1~2處地方,且數量較少。在屬于廣西重點級保護的58種珍稀瀕危植物中,主要為雙子葉植物10種和單子葉蘭科植物48種,分別占總數的16%和72%,其中這些蘭科植物都在196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通過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名錄中。
調查發現,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內分布較為廣泛且數量較多的蘭科植物主要有斑葉蘭(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見血青(Liparis nervosa)和橙黃玉鳳花(Habenaria rhodocheila)等。這些種類的蘭科植物對生境的要求較低,然而更多的蘭科植物常常分布狹窄且數量稀少,甚至僅見一處或一兩株分布,如單葉厚唇蘭(Epigeneium fargesii)僅在一線天沿路的一塊石壁上發現小片居群;短莖萼脊蘭(Sedirea subparishii)僅在大同沖沿路的一株枯樹上附著生長有5株左右;無葉蘭(Aphyllorchis Montana)僅在瓦窯沖口的河邊草叢發現3株;重唇石斛僅在馬古槽河邊石壁發現一個約15株的居群;福建舌唇蘭(Platanthera fujianensis)為2016年發現的新種,是舌唇蘭屬中的腐生類型,僅在仙姑瀑布上方近山頂處發現1株。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的春天麻、北插天天麻(Gastrodia peichatieniana) 最早發現于臺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臺灣特有種,近年來陸續在我國南部多個省份被發現,這表明大陸南部與臺灣植物區系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2.3 "特有植物
廣西姑婆山自然保護區維管植物廣西特有性低,調查發現保護區特有植物物種中僅包含19種廣西特有植物,隸屬于11科12屬,占保護區總種數的1.65%。這些植物分別是山茶科的耳基葉楊桐(Adinandra auriformis),薔薇科的毛萼薔薇(Rosa lasiosepala),蕁麻科的硬毛樓梯草(Elatostema hirtellum)及鈍齒樓梯草(Elatostema obtusidentatum),冬青科的多核冬青(Ilex polypyrena),杜鵑花科的臨桂杜鵑(Rhododendron linguiense)、大橙杜鵑(Rhododendron dachengense)、武鳴杜鵑(Rhododendron wumingense)、粘芽杜鵑(Rhododendron viscigemmatum)、素馨杜鵑(Rhododendron jasminoides)、腺刺馬銀花(Rhododendron mitriforme var. Setaceum)、腺花杜鵑(Rhododendron adenanthum),菊科的廣西蒲兒根(Sinosenecio guangxiensis),玄參科的堅挺母草(Lindernia stricta),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的姑婆山馬鈴苣苔(Oreocharis tetraptera),莎草科的廣西薹草(Carex kwangsiensis),海桐花科的薄片海桐(Pittosporum tenuivalvatum),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的廣西耳蕨(Polystichum guangxiense)及廣西鱗毛蕨(Dryopteris guangxiensis)。其中姑婆山馬鈴苣苔為2016年在保護區首次被發現,于2019年被發表的新物種,且僅見2處分布點,數量稀少,生長在海拔1 200~1 600 m,其花為非常顯眼的黃色,經對花部解剖發現,該物種花部僅包含2個正常雄蕊和1個退化雄蕊,而不同于該科其他植物每花包含4個正常雄蕊和1個退化雄蕊的普遍特征,這種形態差異問題有待通過更深入的科學研究來解釋。
以上廣西特有植物在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內的數量較少,分布范圍也狹窄,它們所屬于的科、屬中屬于熱帶性質的植物稍多于溫帶性質的植物(世界分布的科、屬除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姑婆山自然保護區的維管植物具有熱帶和亞熱帶性質。
2.4 "外來入侵植物
外來入侵植物是通過人類活動引入的外地物種,由于不是在引入地經過長期進化而形成的生物,因而外來入侵植物可能會對引入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破壞,嚴重威脅著引入地生態系統的健康[3]。參照《廣西外來入侵植物研究》所收錄的物種[4],本次調查發現姑婆山自然保護區有18科36種外來入侵植物。它們分別是十字花科的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 石竹科的球序卷耳(Cerastium glomeratum)和鵝腸菜(Myosoton aquaticum),商陸科的垂序商陸(Phytolacca americana),藜科的土荊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莧科的青葙(Celosia argentea)、皺果莧(Amaranthus viridis)和雞冠花(Celosia cristata),落葵科的落葵薯(Anredera cordifolia),酢漿草科的紅花酢漿草(Oxalis corymbosa)和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柳葉菜科的草龍(Ludwigia hyssopifolia),紫茉莉科的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大戟科的飛揚草(Euphorbia hirta),蕁麻科的小葉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傘形科的細葉旱芹(Cyclospermum leptophyllum),茜草科的闊葉豐花草(Borreria latifolia),茜草科的蓋裂果(Mitracarpus villosus),菊科的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白花鬼針草(Bidens pilosa var. Radiata)、藿香薊(Ageratum conyzoides)、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香絲草(Conyza bonariensis)、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野茼蒿 (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和鱧腸(Eclipta prostrata),茄科的喀西茄(Solanum aculeatissimum)、小酸漿(Physalis minima)和少花龍葵(Solanum americanum), 玄參科的阿拉伯婆婆納(Veronica persica)、 蚊母草(Veronica peregrina)、直立婆婆納(Veronica arvensis)、莎草科的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和風車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subsp. Flabelliformis),以及禾本科的兩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和棕葉狗尾草(Setaria palmifolia)。
2.5 "新見物種
我們在姑婆山自然保護區調查采集中,發現了一些新物種。其中,調查組成員在姑婆山保護區方家茶園河對岸潤濕和陰暗的苦竹林下發現了蘭科植物春天麻(Gastrodia fontinalis)。春天麻適宜生長在海拔600~2 500 m的涼爽、濕潤山地,主要分布在我國臺灣拔刀爾山的竹林下亂石夾縫中。在姑婆山自然保護區發現的三個春天麻小居群,可以說這是中國大陸和廣西的首次記錄,不僅豐富了我國大陸物種的多樣性,而且也證明了大陸和臺灣的植物區系間有著親密的關系[5]。
此外,在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內還發現了8種廣西首次記錄的植物種,即安息香科的皺果安息香(Styrax rhytidocarpus W Yang amp; X.L. Yu),菊科的褐柄合耳菊(Synotis fulvipes C. Jeffrey et Y.L. Chen),唇形科的長管香茶(Isodon longitubus Kud?觝)、出蕊四輪香 ( Hanceola exserta Y.Z. Sun)和南方香簡草 (Keiskea australis C.Y. Wu et H.W. Li),蘭科的福建舌唇蘭 ( Platanthera fujianensis B.H. Chen amp; X.H. Jin ),谷精草科的長苞谷精草(Eriocaulon decemflorum Maxim),禾本科的刺毛柳葉箬(Isachne sylvestris Ridl)。
3 "存在問題
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屬于低山至中山山地地貌,保護區內奇特的自然景觀和良好的自然環境引得省內外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然而游客素質參差不齊,許多游客植物保護意識不強,加上當地不少居民的采挖行為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保護區一些植物面臨生存威脅。
3.1 "棲息地喪失或破碎化
由于在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周圍有一些本地居民居住,所以經??吹接写迕裨诒Wo區周邊放養牛羊或種植杉木,如在里松站馬鞍沖山腳可見有牛羊活動,在保護區與湖南省江華縣交界的馬鞍沖山頂有一批放養的牛群。經過多年的啃食,馬鞍沖山頂草坪植被已被破壞,地表千瘡百孔。在平桂區里松站野鬼沖口、牛洞沖口可見大片新種植的杉木林。以上的破壞行為對某些物種來說是毀滅性的,若不加以遏制,草本層的破壞和退化勢必導致草本植物急劇減少,進而影響灌木層和喬木層的結構乃至群落的生態系統,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除了以上行為,姑婆山保護區內的旅游開發和經營活動也有可能無意中使更多的外來入侵物種進入該地區,對本地植物造成生境或棲息地的不利影響,甚至侵占本地物種的棲息地,威脅它們的生存,使該地區植物物種多樣性降低。
3.2 "過度采挖利用
藥用植物在治療疾病方面的價值早已深入人心,在我國民間使用非常廣泛且歷史悠久。根據姑婆山自然保護區的護林員和森林公安的講述,保護區發生過多起盜挖藥用植物的案件,甚至有個別護林員詢問我們是否發現過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并直言要挖些回家種??梢?,姑婆山保護區內藥用植物時刻面臨著被盜采盜挖的危險。
此外,現在很多人喜歡在家里種些漂亮的花草樹木用來觀賞,且野生觀賞植物比園藝種更受歡迎。據我們觀察,姑婆山自然保護區附近的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從山里采挖回來栽植的野生植物盆栽,而且以蘭花居多,如春蘭(Cymbidium goeringii)和建蘭(Cymbidium ensifolium),經過詢問證實這些盆栽都是從保護區里采挖的。最令人難過的是,我們于2019年在保護區開展過蘭科植物調查,當我們再一次到達記錄過蘭花的地點時卻發現多處地點的蘭花已經被采挖一空,如僅在一線天某處石壁上有分布的單葉厚唇蘭,現在整塊石壁已光禿禿一片,上面再無蘭花蹤影。另外,我們在里松站婆哪沖記錄過的長苞羊耳蒜(Liparis inaperta)和黃花鶴頂蘭(Phaius flavus),再次去到時也已全無蹤跡。
3.3 "自然災害的影響
在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內一些高海拔地區,因冬季的霜凍或雨雪天氣而出現植物被凍死凍傷的現象。由于姑婆山保護區內河流眾多,在暴雨頻發的夏季是植物受自然災害最嚴重時候,如2020年6月爆發的山洪導致姑婆山保護區多條旅游路線和保護區巡護路線被沖毀,大量的河道被雨水沖刷,以及泥石流引發的多處山體滑坡,造成了大量的植被和物種的破壞。
4 "植物資源保護對策
4.1 "加強對植物資源的調查和監測
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內許多植物具有較高的科研、藥用、材用或觀賞價值,相關部門應當制訂計劃,定期對保護區的植物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情況和保護級別等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和研究,掌握保護區植物資源的情況。同時,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把調查研究的植物資源信息建立數據庫,特別是對保護區內珍稀瀕危植物資源,要加大調查和監測力度,針對這些物種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措施,針對性地進行保護和利用。
4.2 "加大普法宣傳和保護執法力度
由于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內人為性的植物資源破壞較為嚴重,因此協調好保護區和當地村民的關系是最為關鍵的問題。首先,保護區要對工作人員和附近村民進行普法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制意識,讓他們知曉在保護區內的哪些行為是違法行為。其次,保護區針對實際情況制訂相關切實可行的制度,完善植物資源的保障體系。再次,保護區要加大保護執法力度,把巡視執法作為工作常態,及時打擊破壞保護區內植物資源的行為。
4.3 "加強物種保育與可持續利用
森林火災是植物資源保護最大的威脅。保護區應當制訂嚴格的防火制度,實行專人專職,定期檢查定期清理防火帶,杜絕森林火災的發生。對保護區河道進行合理的改造或矯正,尤其是景區內開發作為漂流或游泳區域的地方,盡量將洪水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對數量稀少且生境遭到破壞的物種,可將其引入保育基地經過適當繁殖達到野外回歸數量時再放歸野外,并做好野外監測。對數量稀少、生境狹窄但生境良好的珍稀瀕危物種,可考慮建立自然保護小區并進行長期監測。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然保護區有效地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生態價值的體現,也可促進旅游業和科普教育的發展。但如何實現自然保護區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多重兼顧,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是我們值得考慮的問題。文章通過對廣西姑婆山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的調查,面對威脅植物資源多樣化生存的問題,我們應當通過加強對植物資源的調查和監測、加大普法宣傳和保護執法力度、加強物種保育與可持續利用等多種措施,有效地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促進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生態環境部.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摘錄)[J].環境保護,2021,49(11):63.
[2] 羅天嘯,陸施毅,林壽珣,等.廣西典型公益林區野生動物資源監測分析——以廣西姑婆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為例[J].湖南林業科技,2021,48(5):59.
[3] 廖慧璇,周婷,陳寶明,等.外來入侵植物的生態控制[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60(4):1-11.
[4] 唐賽春,韋春強,呂仕洪,等.廣西外來入侵植物研究[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2-268.
[5] 李健玲,吳磊,覃營,等.中國大陸天麻屬一新記錄種[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21,29(4):41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