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現階段“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這個重大戰略目標,是加快提高農業供給質量、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提升廣大農民獲得感的有力支撐,也是開創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新局面的堅實基礎。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文化素養突出、技術能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復合型人才尤為關鍵。在新常態背景下,構建一支專業能力突出的干部隊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該文通過對村干部班學員的特點分析,探索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村干部班思政課教學方式,目的是提高村干部班思政課教學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為鄉村振興及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人力支持。
關鍵詞:鄉村振興;村干部;思政課;教學方式;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325.4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3-0098-04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general starting point of China'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ork at the pres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ajor strategic goal is a strong support for speeding up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enhancing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of farmers. It is also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for various undertakings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ompound talents with outstanding cultural literacy, strong technical ability and rich management experience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norma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ild a contingent of cadres with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of the village cadre training clas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he village cadre training clas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he village cadre training class and provide human resources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village cad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method; talent training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農村發展新抓手。鄉村振興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團隊,需要一大批熱愛“三農”,有覺悟、有思想、有文化且懂管理的新時代村干部,能夠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將基層組織凝聚在一起,將鄉村建設成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家園,促進鄉村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這也是基層干部最主要的工作內容,鄉村干部的年輕化、知識化勢在必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我國村級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優化,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我國目前村干部普遍存在學歷較低、文化與知識水平不高的問題,很難適應新時代要求。為此,國家進行高職院校百萬擴招,一部分村干部進入高職院校學習,開始學歷教育。對于已是成人的村干部來說,這既是一個深造提高的機會,又是一次學習毅力和學習精神上的考驗。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激勵人們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也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更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思政課是村干部班的必修課,以什么樣的方式對村干部班的成人學員進行教育,這是提高村干部培養質量的重要問題和教育研究的重大課題。
1 "加強村干部班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
1.1 "加強村干部班的思政教育是實現其全面發展的需要
黨中央提出的關于“三農”發展的5個突出問題中,農村基層黨建存在薄弱環節就是其中一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七項基本原則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堅持黨管農村工作。這些都充分說明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村干部自身生活在農村最基層,從事著與農村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最直接的工作,其是黨在農村的基礎,是黨的形象在農村的直接體現者,村干部的政治覺悟、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農村黨的建設工作。這不僅關系到黨的路線和方針能否有效、準確的在農村得到落實,而且關系到“三農”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一個高水平、有戰斗力、有凝聚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完全能夠帶領廣大農民走上共同致富的發展道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農村都用事實說明了這一點。
村干部個人的能力與素養,直接關系到農村工作的成敗,目前我國村干部普遍存在學歷較低、文化與知識水平不高的問題,在理解國家有關政策方面不深刻、不到位,在執行方面有偏差,這都很難適應新時代要求。村干部只有在思想上先進步了,才能團結廣大群眾一起進步;只有在能力上先提高了,才能帶領老百姓一起致富;只有在工作上先進了,才能更好地體現黨和國家的先進性。可以說,村干部個人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事關農村工作的興衰,思想政治工作是促進村干部個人全面發展至關重要的抓手。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村干部個人的全面發展,進而影響到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加強思政課能夠引領村干部個人的全面發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整個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加強思政課教學方式使之更適合教育目的的達成,促進基層農村干部更均衡的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1.2 "加強村干部班的思政建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需要
農民是農村發展的主體,而村干部則是農村發展的主導。有什么樣的村干部,就有什么樣的村風村貌和發展氛圍。村干部直接主導著農村的生機與活力,村干部自身思想和工作作風的狀況,直接關系到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關系到農村的改革、發展與穩定。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這也是本世紀以來我國發布的第19個有關“三農”工作的指導文件。文件中強調,在未來的工作中,要將國家糧食安全與不出現大規模返貧作為重中之重,圍繞年度性任務,制定相對應的策略,利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作用,循序漸進地推動鄉村建設、治理工作,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能夠得到貫徹和落實,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更高的發展臺階提供助力①。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自改革開放開始,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目光,但是相較于傳統發達國家,不管是在規模上,還是在速度上,亦或是創造的效益上,仍然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距離農業現代化目標的實現依舊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推進,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的宏觀背景下,國際競爭愈發白熱化,我國過去一段時間長期形成的傳統農業發展思想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增長的需求,村干部在農村經濟發展及社會思想文化建設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想達成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就必須要推動村干部思想觀念的轉變,幫助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教育效果的高低對于農村農業現代化水平具有決定性影響。所以,加強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的根本要求。
1.3 "加強村干部班的思想政治建設是隊伍保持廉潔的需要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從最初溫飽需求的滿足,到后來的小康社會的建設,再到現如今鄉村振興,農村經濟增長方式和社會發展情況也發生了顯著改變,各種思想文化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碰撞,村干部的思想也呈現出差異性和多變性,甚至部分村干部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產生了懷疑,因此加強村干部隊伍的廉潔、思想政治工作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這一角度來看,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對于整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拆遷、招標等工作大范圍開展,“村官”腐敗現象不斷滋生和蔓延,涉農犯罪案件呈快速增長的態勢,嚴重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嚴重危害農村的和諧穩定,嚴重阻礙了新農村建設,影響中央政策措施的貫徹執行,老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在黨的十八大以后,反腐工作邁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廉政建設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過去一段時期內,基層村干部一直游離于行政體制之外,并未受到有效的監督,尤其是在部分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的地區,村干部擁有絕對的權力,成了實實在在的“土霸王”,對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作用,村干部的廉潔性也成了社會各界廣泛熱議的重點問題。倘若長此以往,其不僅會阻礙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甚至還會動搖我黨的執政基礎,所以,要進一步加大農村干部隊伍的思政教育力度,讓其認識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提高廉潔性,從而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助力。
2 "村干部班思政課教學方式設計與實施
2.1 "村干部班學員的特點分析
與普通學生相比,村干部班學員有著明顯的特點:首先是年齡上的差異,普通學生一般在18~20歲之間,而村干部班學員大多數在35歲以上,甚至更大,所以,從學習精力上來說,普通學生明顯優于村干部班學員,但在分析問題的能力方面村干部班學員則明顯優于普通學生。二是村干部班學員的“三觀”基本形成,有的甚至已固化,而普通學生是在教育期、形成期,所以村干部班學員對知識和技術的渴望程度更高。三是村干部班學員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工作基礎,但普遍存在學歷較低、文化與知識水平不高,而普通學生就像一張白紙,從學校到學校,缺乏社會經驗和對外界事物的辨別能力,但有一定的文化和知識基礎。四是普通學生不但接受學校教育,同時接受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而村干部班學員在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同時,承擔著家庭教育,所以村干部班學員的學習心思比普通學生更復雜,不像普通學生比較純粹。五是從學習目的上,村干部班學員的學習目的比普通學生更加明確和直接,因為已經有了確切的工作崗位,而普通學生畢業后還要接受社會的選擇。
2.2 "村干部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基于村干部班學員的特點,在過往培訓中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忽視了個體差異。這種培訓缺乏個性,忽視個體之間的差異,必然導致錯誤的培訓需求分析,進而影響到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其次,忽視能力考核。目前在村干部班教學考核過程中,評價方法過于單一,基本上是村干部自我評定,內容通常千篇一律。這種評估方式既缺乏客觀性,又缺乏準確性,難以起到評定村干部培訓效果的作用。最后,教師對村干部班的培訓準備不足。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認為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因而注重“提問-回答”的模式,不注重提問的“質”,只注重“量”,尤其針對村干部班學員,往往問題的設置也不能有效與學員實際工作相結合,這限制了學員發展發散性思維和整體性思考能力的可能性,這種課堂設問環節并不能有效訓練村干部班學員的思維能力。
2.3 "村干部班思政課教學方式創新設計
正是因為村干部班學員與普通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別,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應該也有所不同,應該因材施教以提高其教學效益和教育質量。因此,立足村干部隊伍建設實際,堅持以貼切農村工作實際為根本出發點,以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質為根本落腳點,不斷總結學歷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探索出一套既符合高等教育要求,又滿足農村工作需要的特色培養機制,根據村干部班學員的特點,在思政課教學中,采用“精講+辯論+分享+實踐”的現代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精講就是以教師為主導,主要是針對村干部班學員學歷較低、文化與知識水平不高的特點,對一些抽象的、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進行“精講”,使村干部班學員對這方面的知識有正確和清楚地理解。精講不是少講,而把最重要的知識點講清講透講明白,使學員真正理解;人們常說“是非不辯不明,是非越辯越明”,根據這一觀點,在精講的基礎上,設立辯論環節,這一環節是以學員為中心,主要是針對村干部班學員年齡長,社會閱歷豐富,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等特點,對一些與現實相關的問題或在平時工作中遇到的難于處理的問題列舉出來進行相互辯論,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曲直和真偽,從而加深對某一事物或現象的正確認知和徹底理解,同時辯論可促進學員之間的相互了解,激發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提高學習效果;在激烈的辯論之后,設立分享環節,讓學員放松一下心情,相互分享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運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成功經驗和案例,以及運用道德和法律知識解決農村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方法與經驗,學員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增長能力,豐富經驗,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學而不用等于沒學,村干部班學員開展學歷教育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工作,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結合村干部班不完全脫產學習和在工作中能“真槍實彈”地干事的實際,設立實踐環節,目的是讓村干部班學員能把所學到的知識盡快應用到實際工作和鄉村振興事業中去。在實踐環節中,讓村干部班學員領悟知識的重要性,磨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有學必用的目的。
2.4 "村干部班思政課教學方式的組織
課程組織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設計,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反映。現代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推動者和輔助者,學習者的知識和能力的構建是學習者本身,只有學習者才能將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與學到或掌握到的知識和能力進行篩選和重構,然后形成新的知識和能力。對于有一定分辨能力、有一定工作經驗和有一定駕馭能力的村干部班學員來說,“精講+辯論+分享+實踐”教學方式更加適應。其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進行組織和實施。
組織和實施分4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教師按照“精講+辯論+分享+實踐”教學方式對整個課程進行全面設計,以加強村干部班學員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社會管理、政策法規,結合課程內容和目標科學確定精講內容,認真梳理辯論主題,精心組織分享環節,積極指導學員實踐;第二階段由教師向學員介紹“精講+辯論+分享+實踐”教學方式和課程設計,讓學員充分明白教學的方式,做好辯論、分享、實踐3個環節的思考和準備工作;第三階段由教師做好精講工作,并做好學員辯論、分享的組織工作,以提升村干部班學員積極主動想大事、謀全局的能力和處置復雜局面、維護人民權益的能力;第四階段雖由學員各自獨立完成,但是教師也要做好指導工作,同時鼓勵學員之間加強聯系和溝通,以保證實踐的效果和受益面;整個組織和實施過程既要做到教師主導,又要做到學員為主體,使教與學,學與做緊密融合,相依成章。
3 "村干部班思政課教學方式的實踐效果
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精講+辯論+分享+實踐”教學方式完全適合村干部班學員的教學和學習,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3.1 "減輕學員學習壓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就是說:“對于學習來講,知道如何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而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這說明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對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知識才能夠靈活地運用。“精講+辯論+分享+實踐”教學方式符合成年人的學習習慣,極大地提高了村干部班學員的學習興趣,減輕學員學習壓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學與做緊密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村干部班學員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而學習,所以,將學習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不僅符合成年人的學習特點,而且符合村干部班學員的工作實際,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農業、農村的發展不僅需要各級各類的專業人才,同時更需要有道德、有知識、有文化、懂經營且會管理的村級干部。近幾年來,國家通過各種方式和方法開展村干部的培訓和提高工作,其目的就是加強農村基層隊伍建設,提高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為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持,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3.3 "辯論與分享相結合,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禮記·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說明交流與溝通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在辯論與分享環節中,雖然是以學員為主體,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是教師與學員之間的共同學習與提高,是交流與溝通的一種特別形式。因為,村干部班學員雖然知識層次不高,但都是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社會閱歷和農村基層工作經驗的群體,對一些問題和現象的認識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所以,在辯論與分享環節中,村干部班學員可以為一直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提供大量的事實依據和實際案例,促進教師的思考,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3.4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知能同步的效果
知識只有應用才會有力量,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否則學習就毫無意義。實際上,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和哪一類型的教育都是如此,這也是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和職能。所以,在村干部班思政課教學中,設立實踐環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是為了促進理論知識的應用。村干部班學員長期在一線從事農村管理工作,時時刻刻都能遇到各類實際問題,這是村干部班學員實踐的最好機會,是最真實最直接的實踐,是對所學知識應用和再認識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提高能力的過程,達到了村干部班學員知識與能力同步到位的效果。
4 "結束語
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與新農村建設進程持續深入的背景下,農村各項事業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部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地區的建設仍然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尤其是村干部廉潔性問題表現得尤為明顯。最近一段時期,部分偏遠農村地區的村干部隊伍建設出現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如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服務職能履行不充分等,所以,要利用思想政治建設來加強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村干部隊伍的建設,使其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從而為農村經濟更好地發展提供助力。
注釋:
①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Z].2022-02-22.
參考文獻:
[1] 吳強,李東生.高職擴招生源思政教育工作現狀、問題與對策——以廣東省P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1(29):56-59.
[2] 劉曉,劉婉昆.擴招百萬背景下高職教育發展的挑戰與應對[J].教育與職業,2019(14):5-11.
[3] 葉飛霞,夏玉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創新的四維視角——基于增強親和力感染力的思考[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73-77.
[4] 林石煒.高職擴招背景下思政課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基于“三維”教學生態優化的視角[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7):132-135.
[5] 王江君.提高新時期對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