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7月13日,在美國華盛頓任駐美大使已近一年的胡適,突然從報紙上讀到一條簡訊,報道稱:“顏惠慶博士將出任他曾在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二年擔任過的駐華盛頓中國大使一職,取代據報道在過去幾個月中一直健康狀況不好的胡適博士。”
胡適將這條簡訊鄭重其事地從報上剪下,粘貼在日記本上,成為一份特別的“剪報”。
顏惠慶(1877—1950),字駿人,上海人,早年畢業于上海同文館,后去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留學。回國后曾任圣約翰書院英文教授,商務印書館編輯,清朝駐美使館參贊等。1909年任外交部股長,1910年兼清華學堂總辦。1912年4月被黎元洪委任為北洋政府外交次長,1913年1月出任駐德國公使,后調任駐丹麥、瑞典公使。1919年任中國出席巴黎和會代表團顧問。1920年8月任北京政府外交總長,1922年辭去外交總長職務,改任內務總長等職。1926年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并攝行總統職權。1927年移居天津,投資實業,任天津大陸銀行董事長、自來水公司董事長等職。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駐美公使,駐英、蘇大使,出席國際聯盟大會首席代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在上海從事慈善和教育事業。
應當說,這樣的老牌外交家與胡適這樣的“書生大使”相比,僅從工作經驗與社會資源來看,確實高出一籌。坊間風傳的顏取代胡,并非空穴來風。
1939年10月30日,胡適、顏惠慶二人在美國會面。雖然還沒有“取而代之”的正式消息,但當局有意讓二人偕同從事外交工作,以觀后效的意圖是非常明顯的。為此,1939年11月7日,時值蘇聯十月革命二十二周年這天,他們共同出席了蘇聯駐美大使館舉辦的慶祝晚宴,而這次晚宴所邀中方貴賓為蔣介石次子蔣緯國。
攝影記者無意中拍下了兩人迎候蔣緯國時的情形。從那張照片上看,顏略顯拘謹,胡則一臉漠然,兩人目光并非同一方向,也沒有表現得特別親密。這張并非刻意擺拍而是現場抓拍的照片,泛著特別微妙又極其真實的歷史意味。
晚宴開始后,胡、顏二人有過合影(上圖)。這次,胡手挽著顏,笑容可掬,但顏的表情依舊略顯拘謹嚴肅。看情形,恰如一位頗得人緣的中年外交家,正向在場諸位殷勤介紹某位大家并不熟知的前輩外交家。這是目前已知的胡、顏二人在美國外交活動期間唯一的一張曾公開發表的正式合影,拍攝畫面中所蘊含的歷史信息與語境,著實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