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音的大環境下, 讀 《名人傳記》 給我印象最深的, 就是該刊緊跟世界大趨勢, 既為中國名人立傳, 亦為世界名人立傳。以今年第一期 《名人傳記》 為例, 除記述宋慶齡、 周建人等名人的某一側面, 南京大屠殺的見證人許傳音,抗戰時和斯諾一起來到陜北的 “洋大夫” 馬海德結成伉儷的周蘇菲外, 還有感人至深的 “樓蘭先生” 侯燦和 “中國光纖之父” 趙梓森以及被稱為 “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尤努斯” 的李效民的傳記。至于世界名人, 這一期則刊發了 《居里夫人: 像鐳一樣在黑暗中自帶光芒》《1939年, 尼古拉斯·溫頓的特殊營救》《理查德·費曼: 魔術大師般的天才科學家》 三篇長文。他們的傳記讀來同樣感人。
歷盡艱辛營救了六百六十九名猶太兒童, 其事跡被埋沒了四十年的溫頓, 當年的孤獨營救, 讀來令人淚目。文章寫道: 由于當年英、 法、 意的綏靖行為導致納粹德國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庫德地區,大批猶太人受到迫害。從英國來到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溫頓, 看到寒冷中饑寒交迫的猶太難民的生活處境, 毅然擦干眼淚讓家中匯錢過來, 開始救濟活動。最感人的是, 他在給一個生病的猶太人家送米時, 猶太夫婦請求他把他們唯一的兒子帶離捷克, 以免將來遭遇不測。這觸發了他決定營救猶太兒童的行動。在給多國駐捷使館寫信得不到回應的情況下,他接受了英國內政部提出的只有找好愿意撫養兒童的家庭并為每個孩子交納五十英鎊擔保金才能接納猶太兒童的條件, 并開始在布拉格和倫敦兩地的奔波。他一邊到處聯系, 為孩子拍照制作卡片, 一邊安排火車送這些孩子去倫敦, 四個月里先后送出八批,共計六百六十九名孩子。1939年9月1日, 載有二百五十名猶太兒童的列車在接近波蘭邊境線時, 因法西斯德國發動了對波蘭的進攻而被德軍截回, 二百五十名孩子再無消息, 這成了溫頓先生心中一生的痛, 他一直后悔自己為什么沒有早一天把這批孩子送走。溫頓先生拯救猶太兒童的事, 直到1988年其妻在地下室發現了一本藏在箱子里的兒童卡片夾時才被發現。她以為丈夫參與了納粹對猶太兒童的迫害, 追問下他才吐露實情并被媒體報道, 隨之英國、 捷克政府給了他各種榮譽。據媒體統計, 這批孩子及其后人已有六千多人, 其中不乏世界名人, 他們都稱他為父親。
在這期傳主中, 同樣感動我的是被稱為 “樓蘭先生” 的侯燦。1979年他帶隊對樓蘭古城的考察, 可以說是改寫了之前外國人考察樓蘭的許多紀錄。他心心念念想出版自己花費了兩千多個日夜, 附有大量珍貴照片的團隊考察報告, 卻直到2016年去世考察報告也未能出版。這讓他感嘆:“樓蘭是中國的樓蘭, 外國專家一言九鼎的時代過去了, 樓蘭考古, 應該聽聽中國的聲音了。”“樓蘭是我侯燦的嗎?樓蘭是屬于一代中國考古人的, 其中蘊含著多少人的心血!” 不過, 可告慰侯先生在天之靈的是, 在他去世六年后的2022年3月, 在侯燦先生當年新疆師范大學同事孟憲實及好友、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朱玉麒的共同努力下, 該報告終于得以出版, 并在出版后三個月時間里加印三次!
該期刊發的原武漢郵電學院教師、“中國光纖之父” 趙梓森院士研究光纖通信, 最終促成了 “武漢·中國光谷”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光電子產品研產基地, 讓中國成為光纖用量、 產量、 銷量三個世界第一, 占據世界光纖市場半壁江山的奮斗歷程, 讀來既勵志又感人。期盼 《名人傳記》 繼續為讀者奉上更多中外名人的傳記。
河南鄭州 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