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霞
(濟寧市兗州區中醫醫院/病理科 山東 濟寧 272100)
胃底腺型胃癌是表示向胃底腺分化的分化型腺癌的一種亞型, 其主細胞是由弱嗜堿性胞質和輕度核異型性構成。胃底腺型胃癌相對于其他胃癌發病率較低,胃底腺胃癌在2019年在世衛組織分類第5版,以“胃底腺型腺癌”的名義作為特殊類型之一進行定義[1]。胃底腺型胃癌是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無關的胃癌,是一種特殊的胃癌,所以值得引起注意。胃底腺型胃癌在組織學上分為胃底腺型腺癌和胃底腺黏膜型腺癌兩類[2-3]。 胃底腺癌和胃底腺黏膜型腺癌的臨床病理和分子生物特征正在通過分析中顯現出,但需要進一步研究,詳細的組織學分類,并正在推進各種研究。本文就對胃底腺型腺癌的臨床與病理特征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匯總如下。
1.1一般材料
選擇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診的10例胃底腺型腺癌患者。患者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患者年齡58-69歲,患者平均年齡(65.32±2.36)歲。患者臨床癥狀:3例患者出現上腹部疼痛,4例患者出現背部疼痛,3例患者無癥狀經胃鏡檢查發現。全部患者在胃鏡檢查下均呈現胃體部隆起,患者病灶范圍在0.5-1.0cm。其中5例患者經黏膜剝離術進行治療,2例患者進行活檢,3例患者進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
1.2方法分析
將病人復檢標本采集充足延展固定,經3.7%甲醛溶液浸泡24h,活檢標本采集所有樣本,ESD及EMR摘除標本采集間距2mm取樣,常規脫干、石蠟包埋、4μm厚切成片,使用蘇木精-伊紅(HE)上色,并選用EnVision二步驟開展免疫組織學標識,常用一抗MUC5AC、MUC6、CDX2、Ki?67、胃蛋白酶原重組人抗體 1(Pepsinogen 1)、p53、HER2,Ki?67 及二抗均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上色結論判斷規范為:細胞核、細胞質、細胞核等發生淡黃色反應為陽性。
1.3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內鏡檢查,免疫組化進行觀察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此次科學研究胃底腺型腺癌的臨床與病理特征,數據統計分析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將患者的一般資料錄入系統中,計算平均年齡,統計臨床癥狀與患者癥狀情況。
2.1胃鏡結果分析
3例患者出現上腹部疼痛,4例患者出現背部疼痛,3例患者無癥狀經胃鏡檢查發現。全部患者在胃鏡檢查下均呈現胃體部隆起,患者病灶范圍在0.5-1.0cm。其中5例患者經黏膜剝離術進行治療,2例患者進行活檢,3例患者進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10例患者經過治療后恢復較好,未見淋巴結轉移、遠端轉移和局部復發。
2.2病理特征
10例患者顯示腫瘤主要是由于主細胞構成,存在混雜的不細胞,排列不規則呈管狀與條狀,腫瘤細胞主細胞標志物為MUC6、Pepsingon 1。患者胃鏡檢查均出現胃體部隆起,其直徑范圍在0.5-1.0cm。
胃底腺型腺癌患者多以男性為主,男女比例為2:1。患者年齡普遍偏大,大多在65.5歲左右,早期無明顯癥狀不容易被插接。本次實驗患者數據分析:男性占60%,女性占40%,患者年齡58-69歲,患者平均年齡(65.32±2.36)歲。隨符合國際研究結果,但樣本數叫囂,存在一定的片面性[4]。
依據報導,胃底腺型腺癌主要位于胃上1/3一部分,疾病多見多發,惡性腫瘤大小差別比較大,即使惡性腫瘤不大,也可發生粘膜下一層浸潤的現象。因惡性腫瘤始于原有層深層,初期表層遮蓋著正常的黏膜上皮[5]。因此,內窺鏡所聞的特性與早期胃癌不同。日本專家學者報導,胃底腺型腺癌的燈光內窺鏡特點有∶①黏膜下惡性腫瘤多呈突起占位性病變;②色調多呈褪色調;③表層可以看到擴大的血管;④周邊粘膜無萎縮變化。在胃底腺型腺癌的檢測中,色彩的改變常比形態學的改變更加顯著,Masaki等覺得褪色的原因可能是坐落于黏膜深層的惡性腫瘤造成黏膜下血管透光性降低,導致黏膜表層發暗,展現褪色調。胃底腺型腺癌的診斷包含∶①胃底腺息肉(FGPs)∶尤其是FGPs伴隨不典型增生及其始于FGPs的腺癌,常類似正常的胃底腺細胞[6]。依據資料報導,FGPs中的異形增長和腺癌通常始于胃小凹上皮細胞,趨向于侵及黏膜表層,而不是位于黏膜深層次的胃底腺,可與胃底腺型腺癌辨別。
②神經內分泌腫瘤(NET);胃底腺型腺癌的病理學特點與NET類似,二者均始于黏膜深層次,癌細胞均為小環形,常規蘇木精和伊紅上色對二者的辨別有一定難度。但NET疾病多呈黃色,惡性腫瘤表層幾乎沒有血管分布,呈實性外形,而胃底腺型腺癌疾病多呈褪色調,表層黏膜多有支系血管,外觀較軟。除此之外,免疫組化標識物CgA、Muc6、pepsinogen1可幫助辨別[7]。
胃底腺型腺癌被認為是一種輕度惡變的直腸癌,愈后不錯,因此治療以內窺鏡治療為主導。針對黏膜下浸潤深層超過500μm的惡性腫瘤,可考慮到聯合腹腔鏡手術和內窺鏡摘除。本小組5例患者經黏膜剝離術進行治療,3例患者進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10例病人隨訪內均未見發作或遷移[8]。現階段對胃底腺型腺癌的報導總數依然較少,對其了解依然不足,非常容易錯診及誤診,對胃底腺型腺癌的內窺鏡特性和臨床醫學病理生理特點仍要進一步地科學研究,以提升臨床醫師對此病的臨床診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