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能源大屯公司孔莊煤礦 張亞莉
老王,吃飯呢,今天又到哪兒騎了一圈?5500周年的見證者,至今一家三代都為大屯礦區的發展變化做貢獻,對礦區有著深厚的感情。
今年7歲的王文亮已經退休很多年了,是大屯公司開發建設的第一代礦工。
王師傅退休以來身體一直不錯,紅光滿面,每年的體檢指標除了有點輕微的腦梗外,醫生說比有的40歲的人還健康。王師傅有個騎自行車的習慣,17年前女兒給她買了輛賽車,只要天氣允許,一年四季都要騎車四處轉轉,早上5點鐘左右出發,再到市場買點菜。至今,身體倍棒的王師傅還與老伴兒一直是自己買菜燒飯,一點也不用兒女操心。
王師傅已經退休很多年了,五個子女全在大屯礦區不同的崗位工作。年前,王文亮還帶著子女回了一趟老家安徽,大大小小到飯店坐了六桌,拍合影時好不熱鬧。其中,王樹林是王文亮的大兒子,王樹林是大屯公司第一批技校畢業生。
“身體好才是最大的本錢,小區里就有免費的活動場所和設施,改變著廣大職工的行為方式。王樹林近年來喜歡上了羽毛球,每天休息時間和球友們到活動中心切磋,如今球技進步很大,已經成為礦羽毛球協會成員。王樹林還把不太喜歡運動的老婆帶動起來,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就圖個鍛煉身體。王樹林居住的工房小區有職工活動中心,設有專門的羽毛球和乒乓球場地,無償讓職工家屬使用,不用再到外面的健身房去消費。
王樹林的兒子王利,是一名90后,跟父親一樣也是一名技校畢業生,參加工作后還與父親同在一個單位,成為一名水提維修工,負責檢修井下幾處泵房的煤水泵和清水泵。爺爺和爸爸的安全責任教育,耳濡目染,讓王利養成了堅韌負責的好習慣。前幾天,王利發現刮泥溜子的一段斜管掉進煤倉,他和幾名老師傅一起想辦法,直到處理好才升井。
“孜然羊肉、魚香茄子來了,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王樹林的兒子王利很熱愛廚藝,到飯店吃過的飯回家自己試著炒,到網上搜索各種菜的做法,經常琢磨學炒菜,做了請家人提出建議不斷改進,如今也能做出幾道招牌菜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自1970年大屯礦區開發建設以來,半個世紀的光陰,企業養育了近55萬名職工家屬,他們也與大屯共同成長,一路伴隨大屯的投產、發展、變化,50余年的滄桑巨變,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大屯兒女的努力奮斗。在礦區,還有許多像王家三代人這樣扎根的干部職工,他們薪火相傳,堅定信心,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