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彧 謝春
摘要:文章從趣味性建構的角度對醫藥類院校思政課的案例教學進行改革創新,介紹案例為主線、游戲為形式的辯論式、知識競賽式和角色扮演式案例游戲教學等教學方法,并提出課堂反饋與課后反饋相結合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既檢驗了游戲式教學的課堂效果,又檢驗了案例游戲式教學對價值觀的形塑作用的持續時間。調查顯示,游戲式教學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效果,并將思政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持續到課后。
關鍵詞:思政課;趣味性;教學游戲;立德樹人;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4-003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醫藥類案例式教學法運用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的改革與實踐研究”(編號:2021JGA217)階段性研究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醫藥類院校的思政課教學引入醫學相關的案例已經是普遍的做法,但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趣味性不足、學生聽課興趣不高的問題。建構趣味性的思政課案例教學有助于提升課堂效果,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對于游戲,席勒說:“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才是完整的人,只有當人完整的時候才會游戲。”對于思政課中運用游戲的功效,也有論者指出:“開展游戲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直觀體驗和切身感悟,其有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在思政課上常見的教學游戲包括辯論賽、知識競賽等。這類競爭性游戲比較容易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也容易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但運用到思政課堂時仍面臨一些難題,如思政課的知識點往往有明確的立場,如果采用辯論賽的形式則不能以知識點作為辯題,否則不會有學生選擇站在教材知識點的反方,那么辯論就無法進行。再如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大多以情感培育為主,知識性的灌輸并非主流,如果采取知識競賽的方式對于實現思政課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恐怕幫助不大。為此,思政課教師在引入教學游戲時必須克服這兩個難題,以提升教學有效性。本文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為例探討游戲式教學引入大學思政課堂的策略與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說:“真理從來是在詰問和辯難中發展起來的。”可見通過辯論幫助學生探索馬克思主義真理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不能夠知難而退。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難以開展辯論式游戲的問題,筆者嘗試將知識點隱藏,不讓學生感覺到辯題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而是先展開辯論,等辯論結束以后通過總結將辯題升華為思政內容。在辯論的第二階段,教師通過加入中醫藥從業人員有關職業興趣與職業收入的相關案例,幫助中醫藥院校的學生將課程問題帶入現實生活與自己的職業規劃中進行深度思考。
以“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教學為例,筆者將辯題設置為“人生理想應該以興趣為主還是以收入為主”,直到辯論結束后才引導學生看到辯題與知識點的聯系:無論是興趣為主還是收入為主都需要有一個穩定、繁榮的社會才能實現個人理想,所以只有胸懷遠大理想才能滿足個人需求,只有銘記共同理想才能實現個人理想。下面是該案例游戲的開展過程。(1)辯論賽辯題:人生理想應該以興趣為主還是以收入為主?教師引導環節:教師介紹辯題、比賽規則,引導學生分組,用時約3分鐘。(2)學生游戲環節:第一階段,學生進行辯論,用時約5分鐘;第二階段,教師分享中醫藥從業人員對職業興趣與職業收入的相關論述,其中既有對中醫藥事業的熱愛與激情,也有對提高收入的重要性的認知,在分享相關信息以后請學生在這些新信息的基礎上重新選擇辯論賽的正反方,陳述自己堅持原有立場或轉換立場的理由,并展開新一輪的辯論,用時約10分鐘。(3)教師總結環節:總結雙方觀點,并將觀點引向與社會主義理想相關的結論,如“無論是滿足興趣還是提高收入,只有國家社會穩定、繁榮才能夠得到實現”“正如正方所說,沒有國家的繁榮,個人興趣就無從追求”“正如反方所說,沒有社會的穩定,收入再高也不能換來平安幸福”等,用時約3分鐘。
本教學法將辯論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生各抒己見,第二階段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案例的基礎上重新選擇立場,再次展開辯論。這樣的設計不僅促成了辯論賽的兩次高潮,而且讓學生形成了結合真實案例進行思考的習慣,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教師通過課堂前后的兩次價值觀調查,檢驗參加游戲的學生是否在價值觀上更加重視集體主義價值觀,以此判斷游戲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大小。調查結果顯示,辯論式案例游戲教學法能夠有效塑造學生的價值觀,一方面在課程最后的教學總結階段采取了該教學法的班級的學生比沒有參與該環節的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回憶起本堂課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在課后的價值觀調查時采取了該教學法的班級的學生比沒有參與該環節的學生更加偏好選擇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價值觀,而后者則有更多的人停留于實現自我、追求享樂等價值觀。
鑒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的知識點相對比較簡單,與高中階段的知識多有重合,因此就知識講知識是難以形成“螺旋上升”的教學效果的。只有把學生似曾相識的知識點放進新鮮的案例中,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才能將大學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教學與中小學教學銜接起來,形成更上一層樓的教學階梯。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如何進行知識競賽式游戲的問題,筆者嘗試設置情境,組織學生利用知識點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復習了一遍學過的知識點,還讓他們練習了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知識競賽的第二階段可引導學生依據所學的醫學專業知識對案例中的“殘疾人”進行細分,并根據不同的殘疾等級給出不同的處理方式。第二階段不僅使學生調動起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還需要他們運用醫學專業課的知識對問題進行細致的分類,這種綜合運用思政知識與醫學專業知識的知識競賽教學效果更好。
以“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的教學為例,如果讓學生單純背誦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對學生的實際生活幫助甚微,如果讓學生對憲法基本原則展開拓展性思考,又不是非法學專業的學生能夠勝任的。為此筆者引入了殘障人士凱西·馬丁要求參加職業高爾夫比賽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美國憲法對該案例的影響,討論中國法律將如何對該案例做出判決。這不僅培養了學生運用思政知識分析問題的習慣,而且讓他們在對比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中國憲法所體現的民主集中制的優點。在這個過程中持不同觀點的同學各抒己見,能在討論中運用更多教材知識點的同學可以得到課堂表現的加分,這樣的游戲不僅課堂效果良好,而且同學們在課后也會更多地表達對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認同和展現更多主動運用法律思維的傾向。下面是該案例游戲的開展過程。(1)知識競賽主題:殘疾人可以參加高爾夫比賽嗎?(2)教師引導環節:教師介紹凱西·馬丁案及其在美國的判決,請學生對案件展開評價。教師應講解清楚不同立場雙方的不同層次理由:支持殘疾人參加高爾夫球賽的淺層理由是高爾夫球比賽只是考驗揮桿的準確性,而反對的淺層理由是高爾夫球比賽還考驗選手在行走中的耐力。因此,如果殘疾人乘坐高爾夫車代替行走,那么在耐力競爭中就將使其他選手處于不利的地位。支持殘疾人參加高爾夫球賽的深層理由是可以促進人人平等,讓殘疾人也有機會參與到只有健康人群才能參加的運動中,而反對的深層理由則是高爾夫球作為一項運動,其本質究竟是否包含對行走的耐力的考驗,這取決于參賽球員對比賽的共識,而法學專家無權對此進行定義,用時約8分鐘。(3)學生游戲環節:第一階段,評價案件是非,在此過程中可以持任何觀點,但只有在論述觀點的過程中運用了課程知識點才能得分,教師在每位學生回答完問題以后根據課程內容予以簡潔的點評和引導,用時約5分鐘;第二階段,請學生運用所學的醫學知識,對案例中表述模糊的“殘疾人”進行細致分類,并將不同等級的殘疾情況再次與憲法的原則相對應,討論是否應該允許其參加高爾夫比賽,用時約10分鐘。(4)教師總結環節:總結學生的討論,并將案例與廣東省紀委、省監察廳頒布的《關于嚴禁黨和國家工作人員違規打高爾夫球的通知》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體現出美國憲法的抽象性和中國法律原則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用時約5分鐘。
本教學法將知識競賽分為兩個階段,不僅在第一階段激勵學生運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的憲法相關知識點對案例進行評價,還在第二階段引導他們運用醫學專業課的知識點對案例中表述不清之處進行細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在課后作業中讓學生對類似案例展開述評,檢驗進行知識競賽游戲班級的學生和沒有進行游戲班級的學生對知識點的運用是否存在差異,若前者運用更多的知識點去分析案例則說明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在第一階段有兩種操作方法,一是讓學生以個體為單位進行競賽,二是讓學生分組競賽,實踐證明后者更加適合課堂教學。由于一節課的知識點往往不超過10個,如果每個人都發言的話,后面的學生就沒有什么新鮮的知識點可以用來評價案例了,這對后面發言的學生是不公平的。但如果把班級分為3組~5組,那么每個組都有2個~3個知識點可以應用到案例上,這就保證了競賽的公平性。調查證實,這種知識競賽式教學法能夠有效塑造學生的價值觀。一方面,在課程教學總結階段采取了該教學法班級的學生比沒有參與該環節班級的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回憶起本堂課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課后的價值觀調查發現,采取了該教學法班級的學生比沒有參與該環節班級的學生更加偏好選擇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價值觀,而后者則有更多的人停留于實現自我、追求享樂等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角色扮演法依托于教師設計的故事情節,通過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設身處地體會知識的作用,在情境中練習知識的運用,能夠產生單純的知識灌輸產生不了的效果。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真實可信的價值觀”的教學為例,教學計劃是通過對比中西方價值觀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異同,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實性和西方價值觀的虛假性。筆者設計了“模擬中美抗疫”的故事情境,讓學生扮演中美兩國人,引導學生在中美兩國不同價值觀的框架內做出政策選擇,還原抗疫期間復雜的社會情況和價值觀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果說模擬聯合國旨在培養學生用國際眼光思考問題、鍛煉辯論與求同存異的能力,那么模擬抗疫游戲則能夠通過中美兩國的比較,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兩國抗疫效果的差異,并深刻理解為什么說這個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兩國對民主、自由等價值觀的不同理解。在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模擬游戲以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反思抗疫過程中的得與失,并讓他們扮演鐘南山或者福奇,從醫學專業的角度對抗疫做出評價,讓學生從醫學專業的角度,對抗擊新冠疫情這一典型的醫學案例進行反思。從教學效果上看,這種將知識點融入抗疫故事,將學習放在中美比較的框架中進行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下面是該案例游戲的開展過程。(1)模擬中美抗疫游戲主題:為什么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真實可信的?(2)教師引導環節:教師介紹游戲規則,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扮演中美兩國人,并為學生發放“政策工具箱”(每組一個文件夾,里面裝有在抗疫中可能用到的政策工具),用時約6分鐘。(3)學生游戲環節:第一階段,教師扮演新聞播音員,逐一介紹疫情發展情況,疫情每發展到一個階段就請扮演中美兩國人的學生從政策工具箱里挑選相應的政策,由教師給出這些政策在中美兩國產生的不同結果,用時約12分鐘;第二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反思抗疫過程中的得與失,并讓他們扮演鐘南山或者福奇,從醫學專業的角度對抗疫做出評價,指出從事后反思的角度來看哪些醫學政策可以效果更好,讓疫情更加有效地得到控制,用時約10分鐘。(4)教師總結環節:總結游戲給人的啟發,請學生注意決定兩國民眾對決策的反應情況(支持/反對)的重要因素就是兩國不同的價值觀,用時約2分鐘。
本教學法不僅能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新鮮感,更加主動地吸收知識,而且能讓他們學會站在不同的立場思考問題。調查顯示,角色扮演式的教學法能夠有效塑造學生的價值觀。一方面,在教學總結階段采取了該教學法班級的學生比沒有參與該環節班級的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回憶起本堂課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課后的價值觀調查顯示,采取了該教學法班級的學生比沒有參與該環節年級的學生更加偏好選擇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價值觀,而后者則有更多的人停留于實現自我、追求享樂等價值觀。在采取角色扮演教學法的三個班級中,有兩個班級能夠順利進行所有教學環節,但有一個班級由于學生過度興奮,第一階段結束以后還沉浸在討論的激情中,在第二階段的總結反思過程中學生們七嘴八舌,看似熱烈,其實教學效果不佳。這是興奮度過高而專注度不夠、熱情討論有余但冷靜思考不足所造成的。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教學的趣味性建構不能脫離思政教學的根本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教學的趣味性建構應始終圍繞這一目的展開。對游戲教學的評價應始終以能不能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能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為根本考核指標。筆者采取課堂反饋和課后反饋雙重檢驗的方法驗證游戲式思政教學的效果,發現游戲式教學能夠提升學生課堂專注度,并比較明顯地參與學生價值觀的塑造。
課堂反饋在游戲結束之后進行,教師通過課堂提問的形式請學生復述課程知識點,并比較做了游戲的班級與沒有做游戲的班級的復述準確率、所用時間長度。結果顯示,做了游戲的班級可以用更短的時間回憶起更多的知識點,前者比后者平均耗時縮短3.6秒,準確率提高25%,可見游戲教學法的課堂效果更好。課后反饋在課程結束之后進行,教師通過課后作業、調查問卷等方式調查學生的價值觀。調查問卷列出20種價值追求,請學生任意選取(不允許全選),其中10種是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高度吻合的,剩下10種是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無關的。結果發現,沒有做游戲的學生課前課后在價值觀上的變化不明顯,課后選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選項的平均只多了1.0項/人,而做了游戲的班級則平均多了2.5項/人,可見游戲式教學的影響延續到了課后,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醫學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教學的案例式建構是聯系課堂與現實的有效橋梁,怎樣搭好案例的橋梁,是思政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研究發現,將案例的現實性與游戲的趣味性結合起來,使用醫學案例游戲對醫學院校大學生進行的思政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并對塑造學生價值觀具有較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陶梅.高職院校思政課游戲教學探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04).
[2]遲鑫姝,邵春瑩,范馨月,郭佳琦,張珊珊,李宇男,楊清.醫學人文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對醫學生培養的意義———基于高校輔導員的視角[J].衛生職業教育,2020(08).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esting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Rule of Law as an Example
Pei Yu, Xie Chun*
(School of Marxism,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reforms and innovates the cas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roduces such teaching methods as case based, game based, debate based, knowledge competition based and role playing based case gam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a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method that combines classroom feedback with after-school feedback, which not only tests the classroom effect of game based teaching, It also tests the duration of the shaping effect of case game teaching on values. The survey shows that game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n students’ values will last until after class.
Key words: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 interest; teachinggames;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teaching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