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韞喬
摘要:英語是聾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聾人大學生完成學業,實現升學和就業的必要條件。文章采用半結構化訪談的方式對聾人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發現聾人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存在主體內部異質性較大、英語學習心理問題顯著、教師特殊教育知識薄弱、所用教材匹配度低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制訂個別化學習計劃、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提供英語學業支持服務、加強英語教師的手語培訓、開發聾人大學生英語教材等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聾人大學生;英語學習;高等教育;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0;G76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4-0141-04
在國外,聾人學生學位課程成功的關鍵在于他們所達到的英語水平。在國內,雖然英語水平并不是聽障高等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但英語能力不足會限制聾人學生的升學和就業,因此聾人學生的英語學習應受到教育者的重視。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首次將外語設置為義務教育課程之一,并規定各校可根據不同地區和聾生實際選擇開設,這意味著外語作為一項選修課程已經被列入聾人的義務教育計劃。事實上,很多大城市的聾校都已開設英語課程多年,其他地區聾校出于學生升入高中、大學等高一級學校的考慮,也正在逐步開設英語課程。英語已成為聾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聽障英語學習和教學并不容易:從學生的語言學習背景層面來說,對于中國聾人學生來說,手語是第一語言,漢語是第二語言,而英語則是第三語言,這意味著聾人學生學習英語需要進行三語之間的轉換。這樣的轉換即使對那些聽力障礙程度較低,且較早進行早期語訓的聾生來說,也絕非易事。從大學課程設置來說,聾人大學英語課程學時設置和健聽生大學英語課程學時設置相差不大,而在以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的高等教育環境中,缺乏足夠的課程設置會使聾生忽視英語學習,失去對英語學習的熱情。
1.聾人學生英語研究文獻
筆者采用主題檢索的方式,分別以“聾生/聽障學生英語學習”“聾生/聽障學生英語寫作學習”為主題詞,對中國知網收錄期刊上有關聽障英語學習的文章進行檢索,檢索時間截止至2022年9月底,去掉不相關文獻和非學術性文獻后,符合條件的文獻共有77篇。筆者經過分析和整理后,將這77篇文獻分為教材、教學現狀、教學方法、教學設備和學生五個類別。具體如下。
(1)教材類。主要關注教材適用性、教材整合、校本教材開發、教材改編或編寫、教材評估等方面的文獻,共7篇。
(2)教學現狀類。主要關注教學述評、教學體系、教學問題、教學要求、教學有效性、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文獻,共17篇。
(3)教學方法類。主要包括兩方面,即語言技能和教學探究等方面的文獻。其中語言技能主要包括:詞匯教學、寫作教學、閱讀教學、語法教學、語音教學,而教學探究主要包括:多語言視覺化教學、情景教學、分類教學、手語使用教學、體驗性教學、交際法、個性化教學、社團學習模式,共37篇。
(4)教學設備類。主要關注教學設備的運用,包括多媒體、智能終端、交互式電子白板等方面的文獻,共5篇。
(5)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現狀、困難、對策、學習影響因素、學習能力量表開發,學生學習錯誤分析等方面的文獻,共11篇。
2.關于聾生英語學習的高等教育研究
在選取的77篇文獻中,關于聾生英語學習的相關研究多集中于特殊教育領域,因為特殊教育領域的研究者更了解聾生的認知特點,也更善于為他們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但就英語學習而言,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聾人學生的英語學習應該尋求外語教學領域專家的幫助,應努力實現跨學科的探討與合作,共同制定適合聾生的英語教學策略。但現實是聾生英語學習至今未引起外語界的關注。從以上聾人學生英語學習相關文獻內容可以看出,關注聾人學生英語學習的研究僅有11篇。在高等教育方面,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單考單招政策實現了聾人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夢想。趙春輝、胡振波闡述了對聾人學生開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強聾人高等教育的多媒體網絡教學建設,采用多媒體輔助設備彌補聾生的英語學習缺陷。就英語的具體技能學習而言,徐中鋒等人對聾人大學生英語詞匯和語法學習的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近三分之一的聾人學生認為自己在詞匯和語法學習上存在困難,詞匯和語法障礙可能還會影響到其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連淑紅考慮到聾人大學生的獨特性,編制了中國聾人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等級量表,以便對聾生進行閱讀能力的評估。
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化訪談的方式,在某高校隨機抽取了6名通過單考單招考試的聾人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聾人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進行調研。這6名聾人大學生中,高中時期的安置方式為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教育學校各三名。在訪談中,由于部分受訪者使用的語言為手語,筆者為了更好地理解受訪者的表述,特意在訪談過程中增加了一名手語翻譯,文字稿中的信息多為手語翻譯的轉達信息。另外,在記錄時,筆者增加了視頻記錄這一方式,以便生成訪談轉錄文本后,通過觀察訪談視頻再次核對訪談內容。經過對訪談文字的整理分析,筆者發現聾人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聾人大學生內部異質性較大
聾人大學生內部異質性具體表現為在高等院校中聾人大學生英語水平差異大,其中英語水平較高的聾人大學生可以順利通過英語等級考試(如四、六級考試)和研究生入學考試,甚至滿足出國留學的要求,而英語水平較低的聾人大學生難以掌握英語學科的基礎知識,對英語缺乏學習興趣,不愿意學習英語。聾人大學生英語水平差異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聾人大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安置形式。聾人大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安置形式主要包括兩種:一是普通教育學校,即聾生在普通班級接受融合教育;二是特殊教育學校,一般為聾校。這兩類學校的教學大綱存在明顯差異,在普通學校接受基礎教育的聾人大學生比在特殊教育學校接受特殊教育的聾人大學生系統學習了更為嚴密、要求更高的英語課程,因此基礎更好。而在聾校接受基礎教育的聾人大學生因為被教師寄予低期望,在大學入學前從未接受過系統的英語教學。
第二,聾人大學生自身的聽力障礙程度差異大。英語是一門有聲語言,聽力障礙程度更大的聾人大學生難以“以聽促學”,只能學習“啞巴英語”。聽力障礙程度較小的聾人大學生能夠通過人工耳蝸或者助聽器等輔助裝備來進行一定的聽力訓練,以此可以形成更好的英語語感。
第三,聾人大學生接受語言早期干預的時間存在一定差異。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第一語言能夠促進第二語言的學習,第一語言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第二語言的學習。部分聾人大學生在童年時期,由于家長缺乏早期干預的理念,沒有盡早地對其進行語言早期干預,其在語言習得的關鍵時期沒有處于語言學習環境中,錯失了語言學習的最佳時間。
2.聾人大學生英語學習心理問題顯著
相較于聽力正常的學生,聾人學生心理問題更加顯著。聾人學生心理問題可能源于童年、耳聾的不同病因、社會經濟問題,以及與恥辱和歧視有關的生活經歷等。在訪談中,高中就讀于普通教育學校的聾人大學生都提到了“自卑”“邊緣化”等關鍵詞,他們表明了由于普校的升學壓力,英語教師并不會因為聾生的特殊性對他們有過多的照顧,反而對他們給予低期望。英語教師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聾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加劇了聾生的心理問題。在高等教育階段,高等教育環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這與基礎教育階段截然不同。缺少具有針對性的英語教學,且沒有掌握科學的英語學習技巧,這都讓聾人大學生很難產生英語學習興趣,因此許多聾人大學生并不會積極學習英語,只是應付課程需要,難以有明確的內在目標。但是,聾人大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有通過英語等級考試和更好就業的需要,在這個時候,缺乏英語學習技巧和英語學習興趣的聾人大學生必須面對英語學習這一現實,在低自我效能、低自我動機和高需求的狀態下,聾人大學生可能面臨著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心理問題顯著。
3.英語教師特殊教育知識薄弱
在高等教育中,聾人大學生的英語教師多為普通英語教師,他們具有專業的英語學科知識背景,但缺乏特殊教育知識和經驗,因此對聾人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并不了解。聾生的英語學習與普通學生不同,聾生主要是靠視覺器官,以動覺、觸覺等進行英語學習。例如,由于聾生有一定程度的聽力障礙,因此他們更加依賴視覺渠道的信息進行學習。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視覺方式呈現上下功夫,如PPT可以做得更加豐富,能夠以視覺方式呈現出來的就盡量不要選擇用口語闡述。另外,高等教育階段的聾人英語教師所使用的教學語言和聾人大學生所掌握的語言存在差異。在聾校中,英語教師一般具備良好的手語能力,會選擇使用口語教學和手語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部分英語教師還會在講述的時候加上英語單詞發音的口型,這樣聽力障礙程度較低的聾生能夠有機會學習到單詞的發音,從而強化單詞的記憶。而高等教育中的聾人英語教師往往缺乏手語能力,也不了解聾人群體,主要采用的教學語言是口語,但是聾人學生的母語是手語,這兩者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嚴重影響了聾人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4.教材與聾生英語水平不匹配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載體,對教學活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學者張松柏曾走訪了所在城市,并在網上調查了中國幾個大城市的聾校,發現至今沒有一套針對中國聾人學習英語而編寫的英語教材,所有聾校都以普通初高中統編英語教材作為教學材料。高校也是如此,只能使用與普通學生相同的教材,如大學英語或者是大學英語預備級。這導致聾人大學生使用的英語教材的難度遠高于聾人大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這不但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還會產生將教學活動的載體變成教學活動主體的問題。在面對遠高于自身水平的教材時,聾人大學生容易降低學習興趣,喪失學習信心。許多聾人大學生翻開大學英語教科書感覺就像在翻“天書”一樣,難以理解。而教師也對與聾生英語水平不匹配的教材感到壓力巨大。如果教師按照英語課程要求和實際匹配的教材進行教學活動,聾人大學生就會覺得課程內容難以理解,這會極大影響聾人學生的英語課堂參與熱情。為了避免此種情況,許多聾人大學英語教師不得不根據聾人大學生班級的整體實際情況,自主探尋適合其真實英語水平的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和教學,這無形中增加了聾人大學英語教師的備課和教學負擔。
1.幫助學生制訂個別化學習計劃
個別化教育計劃是特殊教育中常用的針對特殊學生的教學計劃。在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更多依賴自主學習。因此,高等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師應引導不同水平的聾人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并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另外,高等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師還應根據聾人大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成績反饋掌握本班級聾人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對英語水平不同的聾人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并為不同層級的聾人學生設置不同的英語教學目標,制訂與其英語能力水平相適應的英語學習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語等級考試之前,聾人大學生可以向學校有關部門申請聽力免考,聽力的成績會根據其他部分折算后計入總分。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師要幫助聾人大學生轉變英語學習的重點,即將英語書面表達作為聾人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重點。
2.培養聾人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高等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師要幫助聾人大學生充分認識英語學習的意義,以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動機,還要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讓聾人大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以幫助他們克服各種障礙,并產生穩定的英語學習興趣。例如,英語教師可以鼓勵聾人大學生在英語課前進行英語展示。如部分學生喜歡看電影,英語教師就可以讓他們用手語分享自己最喜歡的英語電影。在分享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掌握的單詞寫在黑板上,以此促使聾人大學生獲得英語學習成就感,進而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另外,高等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師還可以借助無障礙溝通設施,如“訊飛”等,將自己所講述的英語轉換成字幕供聾人大學生參考學習,這可以降低聾人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難度,于無形中培養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
3.提供聾人大學生英語學業支持服務
對英語語言能力水平不足的聾人學生進行額外教學指導,在國外并不少見。例如Berent于1993年對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國家聾人技術學院的105名本科聾啞學生進行了額外的英語語法指導,作為其學術寫作課程的核心條件。該研究使用了一系列的方法對聾人學生進行英語輸入,這顯著提升了聾人學生的英語語法學習效果,而這在沒有接受額外英語教學的對照組中沒有觀察到。研究結果驗證了額外教學指導的有效性。我國目前在研究領域并未出現對聽障學生進行額外英語教學指導和干預的相關研究。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北京聯合大學2020年開展了聾大學生英語社團,開啟課上和課下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英語學習方式探索,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聾人大學生英語學業支持服務。
4.加強聾人學生英語教師的手語培訓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聾人大學生語言習得的結果需要由英語教師引導聾人大學生去表現出來。聾人大學英語教師如果具有一定的手語能力,會促進其與學生交流。2021年6月,《第二期國家手語和盲文規范化行動計劃(2021—2025年)》印發,提出“加快推進手語和盲文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高校對于聾人學生的英語教師應該開展規范化、標準化的手語培訓,但是規范化、標準化的手語培訓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手語培訓結束后需要做到與聾人學生無障礙交流,但應該保證在學科知識方面溝通無障礙。
5.開發適合聾人大學生學習的英語教材
英語是聾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高校要加強聾人大學生英語課程設置,加大力度開發聾人大學英語教材。具體來說,在開發聾人專用的英語教材前期,高校要通過實地調查了解各個高校中聾人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和真實水平,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從事聾人教育和英語教育的專家和學者共同研究。另外,高校還可以考慮開發校本教材,使其更有針對性,以此有效提升聾人大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松柏.中國聾校英語教育:教學體系的構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EB/OL]http://www.gov.cn/jrzg/2011-06/08/content_1879697.htm, 2013.
[3]張松柏.中國聾人英語學習影響因素調查及對教學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9(03).
[4]趙喜純,謝志賢.聽障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探究[J].長春大學學報, 2021(11).
[5]趙春輝,胡振波.高等特殊教育聽障生英語學習現狀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15(04).
[6]徐中鋒,蔡依彤,秦梓媛.聾人大學生英語詞匯與語法學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21(24).
[7]連淑紅.中國聾人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等級量表研制[D].天津理工大學,2021.
[8]Kvam M H, Loeb M, Tambs K. Mental health in deaf adults: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hearing and deaf individuals[J]. The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 tion,2007(1).
[9]Berent GP. Improvements in the English syntax of deaf col lege students,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993.
[10]孫巖,李妍,劉志麗.提升聽障大學生英語能力的社團學習模式實踐[J].綏化學院學報,2022(04).
[11]王一博.我國通用手語詞典出版的過去、現在和未來[J].殘疾人研究,2022(S1).
Discus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Dea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Gu Yunqiao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7, China)
Abstract: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deaf, and i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deaf colleg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ir studies and achieve furt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a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by means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dea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such as greater heterogeneity within the main body, significa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English learning, weak teachers’ speci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low matching of textbook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some teach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making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plans, cultivating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improving English academic support services, strengthening sign language training for English teachers, and developing English textbooks for dea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deafcollege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higher education; presentsituation; propos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