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陳 夢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福建 漳州 363105)
伴隨著新時代、新技術的發展,世界越來越近,物流作為一個紐帶連接著世界各地,同時面臨著機遇與挑戰。這對物流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出了新要求,應根據時代要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可以為后續物流人才培養提供的引領作用,好的培養方案不僅有利于正確引導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有助于讓學生進行第二課堂的拓展學習。專業學科建設可以讓使學生全方面多角度的了解本專業的需求,而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獨具特色的2周實踐周教學,則為學生接觸實踐、主動向新領域探索,以全新的角度來提高對本專業的理解提供了良好助力。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目前設有54個本科專業,其中物流管理專業在2009年被譽為福建省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在2018年本專業教師牽頭申請并通過了1個校級教學團隊,并有1門課程獲得福建省首批一流本科課程和福建省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榮譽,另有1門課程在2021年入圍福建省一流本科課程,并在2019年被選為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十大一流本科專業。
文章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主要研究點,通過對比同為管理學院的工商管理(2021年入選校級一流專業)和電子商務(2020年入選省級一流專業)3個專業,就其培養目標、課程組設置和實踐教學周三方面展開對比,分析物流管理專業的日后的人才培養方向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1.1培養模式的共同點
在培養目標方面上,三者都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品格思想要求,明確課程育人目標,以家國情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格等為主線,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培養不同專業側重能力。
課程體系分為技能教育模塊、通識教育模塊和專業教育模塊。技能教育模塊與通識選修模塊是針對學生的人格培養和基本素質要求設立,通過課程思政,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世界觀等。專業教育模塊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必修課程所要求的是學生應具有解決該問題的基本能力和思維,選修模塊中的非核心選修是共有的課程,如企業戰略管理、SPSS等課程,這些課程將培養學生相應的計算機能力和與專業相關的專業知識。
在實踐周方面,三者都十分重視教學實踐周的開展教育,雖說開展方式不同,但實際目的仍是一致的,那就是在16周的課堂教學周后,通過實踐周的案例貫穿教學周課程內容的學習,將教學目標按照實際操作的不同設計若干個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動手實操,同時以具體工作任務驅動具體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環環相扣,最終完成實踐周的教學任務。
1.2培養模式差異
(1) 培養目標差異
因崗位需求和專業要求相差巨大,故不同專業培養方案應結合培養目標針對性展開,相應的培養目標也有所差別。相應來說,電子商務的畢業走向在企業方面多在各類企、事業機構從事電子商務的策劃、開發、運營與管理。而這要求電子商務的本科生需要掌握電子商務一系列的操作,擁有較強的團隊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其技術要求較高。工商管理學生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掌握現代化管理方法,能夠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工作上的問題,其專業寬度最高,所具備的知識也更加全面。而物流管理專業畢業多在專門的物流公司、大型生產企業等企業,要求能夠策劃管理現代企業的物流系統,解決一定的物流問題,其專業知識與難度都在其他兩個專業之間。
(2) 課程設計差異
人才培養方案中,分為三大模塊,公有的模塊包括技能教育模塊和通識教育模塊,然后是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專業教育模塊。在技能教育教育模塊和通識教育模塊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確育人目標、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引導學生能夠熱愛本專業,提高自己對本專業的興趣。在專業教育模塊中,因為專業需求不同,學校配置課程也要因材施教,需要分清主次,在配置相應的通識教育課程時,不同專業的專業課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等劃分,分為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電子商務專業專業必修課有網絡營銷、Web開發技術(客戶端)(A)、Web開發技術(PHP)、數據庫應用等,專業選修課有經濟管理類的跨境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管理、直播電商運營等,也有信息技術類Java程序設計(管理類)(A)、移動Web應用開發(B)、電子商務安全等課程。工商管理專業專業必修課有人力資源管理(A)、企業運營管理(A)、營銷學原理(A)等,專業選修課中有營銷管理類、財務管理與金融類、運營管理類等多種課程。物流管理專業必修課有運籌學(A)、運營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A)等,相應的選修課程也跟物流關聯度較大,如國際航運管理、ERP原理及運用等課程。
(3)專業必修課差異
專業必修課中,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與網絡技術密切度高,足可見電子商務專業對網絡技術的重視程度;工商管理專業的必修則從不同角度,如人力資源、運營、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綜合研究企業發展問題;物流管理專業必修課從初介紹的物流學到細分的倉儲配送,圍繞著供應鏈對物流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4)專業選修課差異
電子商務較偏重與電子網絡課程有關的課程,因此設立了較多有關于計算機網絡的專業課,專業難度較高,專業特色也較明顯。工商管理專業在選修課中安排了各種有關于企業問題解決方面的課程,包括金融、營銷、人力方面的,課程涉及范圍更加廣泛。物流的專業選修課程,范圍從供應鏈到航運,課程變化較大,難度和特色在兩者之間。
(5) 實踐周差異
實踐教學周方面,教學目標主要讓學生進一步拓展視野,加強歷練,融入社會,提升專業實踐創新技能。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實踐方向都主攻企業實踐或了解企業,學校組織參觀廈門一些知名企業,如東萬晟等。但物流管理專業設有年級pk賽為不同系學生進行交流與切磋,并設有專門的獎金與證書,以做激勵。在電子商務的實踐周教育中,大一學生需要在淘寶網站上設計一個自己的小店,規定一定的業績,大二大三學生則需要自己聯系電商企業進行調研,將實踐中所得所感匯報給老師,學生可以在大一實踐周基礎上,通過總結企業優點、結合企業運營經驗,提高自己對電商的理解。
(6) 培養效果差異
三個專業培養的均為復合型應用人才,但是專業不同導致效果也略有差異。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的人才兼具電商運營和技術建構能力,在大學期間注重創新創業能力的融合培養;物流專業更重于數據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培養,基于數據分析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工商管理專業更側重不同行業的探索和了解,讓學生涉獵更多的行業企業。
2.1教學內容未能及時更新
隨著直播電商的火爆,直播電商這一領域在電子商務專業的地位越來越高,也已開設相應課程。工商管理在面也推出了相關課程來解決企業可能遇見的不同問題。與前兩者相比,物流管理專業雖已開設許多關于智慧物流的課程,如說智能物流、ERP原理與應用等課程,但是由于物流行業需要與外面進行交流與反饋,教師大多需要進行實地考察進入企業后才能修改并完善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師雖然進入企業的機會較多,但對于深入了解企業仍有一段距離,在教學過程中內容可能會出現更新不及時的問題[1]。
2.2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針對于物流專業性較強的特點,一味講解知識點會稍顯枯燥,缺少課堂交互過程。課堂上枯燥的教學以及缺少一定的專業引導會使學生對物流前景、自身實力認知不清晰,不理解物流將來的利潤點所在,從而對未來缺少規劃,這將導致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本專業持有消極態度。
2.3課程體系不能完全適應時代需求
由于物流管理更偏向于實操類專業,在課程類別上,學生多數還是以理論基礎的課程為主,如運籌學(A)、物流學、物流與供應鏈管理(A)等,尚未真正接觸有關于物流管理實操的課程,使同學們無法對供應鏈有個整體的概念,或者無法將課本與實際聯系起來。同時目前的課程體系較為傳統,關于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等課程較少,與如今時代要求的智能物流對人才需求不符合。
3.1增設選修課程
物流專業崗位復雜,不同崗位需要不同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配合理論基礎的同時,可以增設一些新的課程,將大數據分析等迎合時代物流的課程安排上體系。在專業課程方面,增設物流倉儲實務、物流配送實務等,也可以在通識課程中穿插電子商務、信息管理等相應的課程,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選擇。在課程中加強教學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3.2豐富實踐周教學內容和形式
相對于教學周課程而言,實踐周課程較為輕松,但是也是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擴展專業視野的關鍵環節。與電子商務的實踐周相比,物流管理的實踐周較為嚴謹,體現了教學周應有的數據分析而沒有體現實踐的必要性。可以增設一些智能系統或者智能機器人(可以與學校社團合作)等硬件設備,利用真實場景提升學生的體驗感和專業應用知識,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方面、新角度、數字化的實訓場景,讓學生體會不一樣的全智能化實踐操作訓練。
3.3教學方法與時俱進
講解全國大學生物流仿真大賽和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等經典案例,將大賽內容與課堂內容相結合,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性質、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2]。
在課堂派、騰訊課堂中上傳相應的學習資源,并布置一定的作業,以引導學生逐步完成教學任務、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對專業板塊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文章基于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實際情況,研究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在與電子商務和工商管理專業對比過程中,發現存在教學內容未能及時更新、課程體系不能完全適應時代需求等問題,并提出增設選修課程、豐富實踐周教學內容和形式、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等針對性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