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臣
(北大集團黑龍江八五五農場有限公司)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集團大力發展林草產業的戰略和分公司林業生態經濟增長功能區的規劃,八五五農場有限公司創新實行“12457”高質量發展戰略,確立了林業產業“雙14·5”計劃,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建成14.5萬畝紅松經濟林,發展中草藥10萬畝,著力打造“四大高效林業功能區”,建成東北東部地區最大的紅松籽生產、交易、加工紅松產業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北藥種植基地、精深加工地、交易集散地,最終打造成集生產、加工、交易、生態、文化、旅游等于一體的“紅松小鎮”。
公司林業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為破解當前發展瓶頸,公司挖掘潛力發揮優勢,科學謀劃“紅松發展三個階段”,全面掀起了發展紅松的熱潮。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主要以生產木材與營造林為主,每年可生產商品材1.4萬立方米,年營造森林1500余畝;為保護生態環境,農場有限公司一改粗放的經營方式,由木材生產型向資源保護型轉變,建成占地430畝的苗圃培育落葉松、楊樹、紅松、云杉等苗木,大面積開展植樹造林。
進入21世紀,農場有限公司在2002年借助國家退耕還林政策,3年共計完成退耕還林1萬畝,兩荒造林9000畝,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強單位。2005-2009年連續5年開展三北防護林建設,共建設三北防護林9500畝,獲得上級的多次好評,榮獲省級森林資源管理先進單位。
2010年以來,農場有限公司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讓林業轉型,從資源管護型向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行轉變,也是從這以后,林業開始不斷探索新的經濟模式,先后在食用菌種植、平歐大果榛子建設、北冰紅葡萄栽培、中草藥種植開發上下功夫,不斷進行試驗,尋求林業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終于在2017年確定以紅松嫁接與中草藥種植為主的林業產業,發展至今。
公司地處完達山南麓,施業區總面積81.3萬畝。林業用地面積為25.71萬畝,占總面積的31%。除公益林外,可以有效利用適合發展林業經濟產業的林地約有15萬畝,林業資源優勢突出,作為集團林業產業起步較早的農場有限公司之一,公司一直堅持以合理開發利用林業資源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保護森林的同時向森林要效益。
為擺脫旱田為主經營產業單一、白漿土多耕地貧瘠等發展瓶頸,新一屆公司領導班子創新氛圍濃厚,干勁闖勁拼勁十足,通過充分考察和長期驗證,進一步發揮林業資源優勢、推動重點產業和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列入了公司發展規劃。并充分運用長期以來發展平歐大果榛子、中草藥種植等特色產業的經營管理經驗優勢,抓住紅松產業投資低收益高、發展穩定長期、職工群眾熱情高等良好的發展前景。大力發展以紅松為主體的綠色生態產業,建立綠色、生態、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積極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產品、優質生態服務的需求。
經過長期論證,紅松作為東北本土樹種,其發展潛力突出。
一是區域適應性,紅松極耐低溫,在公司大面積培育種植非常適宜,不存在大的風險,嫁接成活率可達到95%以上,且嫁接后性狀穩定。
二是成本集約性,發展紅松投資成本低,發展前景廣闊,紅松每畝種植80株,種苗加種植成本2.2元/株,嫁接50株/畝,嫁接成本3元/株,管理40元/畝,農場有限公司為更好發展紅松項目,通過爭取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國土綠化森林質量提升試點項目,爭取資金全部補貼到紅松承包種植戶,助力農場有限公司職工發展紅松種植。
三是收益高效性,松子市場銷售供不應求,價格穩定,具有長期穩定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嫁接紅松進入結果期后,以8至10年的嫁接紅松為例,平均每株產松塔20顆,每5顆松塔可出1斤松籽,每株紅松可產4斤左右松籽,以每斤25元的批發價格,每株可產出100元,畝產出效益在4000元以上,其產量也可實現逐年遞增。
為確保紅松產業穩步發展,公司科學謀劃、掛圖作戰,一是探索階段(2020年以前),建成了紅松種苗繁育基地、紅松嫁接經濟林立體化種植示范基地、中草藥種苗基地“三大基地”,利用項目拉動、基地帶動、技術驅動、措施推動,引領職工群眾掀起紅松種植熱潮。
二是高質量發展階段(2021-2025年),力爭到2025年末建成14.5萬畝“紅松小鎮”,發展中草藥10萬畝。
三是創收創效階段(2026年以后),預計在2032年,建成生產功能區、精深加工功能區、交易功能區、文化展示功能區、生態功能區“四大林業功能區”,預計15年后(2037年)紅松經濟林產值可達4.2億元。
公司以增綠、增效、增收等“三增”目標,全面推行企業“林長制”,建立公司、管理區二級林長制體系,規劃紅松產業發展新路線,重點圍繞“三個國家項目”拉動、“三個紅松展示基地”帶動、“八項關鍵技術”驅動、“三項體制機制”推動,今年完成紅松造林10180畝,秋季計劃撫育造林18000畝,目前紅松面積已達70000畝(其中林冠下61394畝,采伐跡地1806畝,廢棄地、裸地、沙坑6800畝),有效推進林業經濟穩步提升。
公司積極爭取國家和上級的支持,在集團和分公司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2021年爭取國家儲備林項目、森林撫育項目國家補貼資金1144萬元,2022年爭取國家補貼資金1378萬元(其中國土綠化森林質量項目資金1078萬元,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資金300萬元),充分利用項目資金,加快紅松產業基地建設,助力紅松嫁接紅松經濟林發展。
在發展紅松堅果林項目過程中,公司充分發揮標準化展示基地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引導職工群眾開展標準化種植。
一是紅松種苗繁育基地,2018年,該基地位于第八作業站,占地40畝,目前該基地有優質容器苗13萬株,年產65萬株。今年直接播種紅松籽育苗5000斤,可產紅松苗350萬株,為發展紅松堅果林項目提供了可靠的種苗保證。
二是紅松嫁接經濟林立體化種植示范基地,該基地2019年建成,位于第五作業站,占地40畝,栽植嫁接紅松1800株,套種白芍、赤芍、白鮮皮等藥材。林下套種的中草藥,5年后產值可達10萬元,現已套種300多畝,起到了標準化示范推廣、成果展示的作用。
三是建立中草藥種苗基地。2022年,在第八作業站建立該基地,培育白鮮皮、蒼術、刺五加等中草藥種苗600~700萬株。5到7年后每畝效益達2萬元,既促進林下資源充分利用,又可有效帶動職工增收。
公司與東北林業大學、林科院等林業一線的專家建立聯席機制,聘請專家來公司調研指導工作,通過召開現場會議、專題培訓、現場答疑等方式,助力農場有限公司破解紅松產業技術難題。目前農場有限公司已經在紅松種苗繁育技術、紅松無性繁殖嫁接技術、紅松松籽深加工技術、紅松病蟲害防治技術、紅松松籽自然力冷凍休眠保鮮技術、紅松果林優質異砧嫁接苗培育技術、紅松優質壯苗培育技術、中草藥繁育栽培技術等8項紅松、中草藥種植、栽植、嫁接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為職工群眾增收致富開辟的新路徑,加快推進紅松產業發展進程,一是建立“農場有限公司+家庭林場”模式。農場有限公司、家庭林場簽訂經濟林種植承包經營合同,明確協議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紅松成林并產生經濟效益后,采取“三七分成”方式(農場有限公司占3,家庭農場有限公司占7),繳納承包費用,預計15年后,紅松經濟林每畝平均產值2900元,農場有限公司三成每畝分870元,家庭林場每畝分2030元,農場有限公司紅松經濟林總產值可達4.2億元,按照三七比例分成,農場有限公司可獲得純利潤1.26億元,實現了農場有限公司、家庭林場的合作共贏。
二是合作社股份制投資模式。2020年公司成立金松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即紅松種苗繁育基地),采取股份制投資模式,發動公司公職人員帶頭投資入股,40多名黨員聯合組建股份合作社,入股40萬元,以帶動農場有限公司職工群眾及社會資本投入到此項工作中來。由林業公司具體負責統一管理與經營,實行賬目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確保紅松發展苗木自給自足的同時,隨著紅松產業的發展,還將輻射周邊市縣、農場有限公司的紅松苗木供應,助力“墾地合作”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預計4年后,產值可達175萬元,純利潤可達87~90萬元。
三是人才振興機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外出考察12次,召開紅松、中草藥培訓24次,參與干部職工280人次,切實提高林業干部、紅松種植戶的技術管理水平;組織26人赴專業的學校或機構系統學習苗圃建設、嫁接、植保等科學技術,為今后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力爭在5年內培養專業紅松栽植隊伍、紅松管護隊伍、紅松嫁接隊伍,充分發揮人才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推動紅松產業發展。
加快推行紅松產業“雙14·5”計劃,以招商引資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力爭在最短的時間,構建生產功能區、加工交易功能區、文化旅游功能區、生態功能區“四大高效林業功能區”,力爭建成黑龍江東部地區最大的松籽商品生產、加工、交易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北藥種植基地、精深加工地、交易集散地。
充分利用農場有限公司豐富的林地資源,通過廢棄地治理、林冠下造林、低產林改造、采伐更新、退耕還林等措施在十四五期間建設成14.5萬畝紅松嫁接經濟林基地,該基地建成后將在未來十年成為農場有限公司與農業并駕齊驅主導產業,保守測算將年產松籽12800噸,年產值可達6.4億元,成為黑龍江紅松特色產業發展核心區。十四五期間通過紅松林下套種北藥10萬畝,以白鮮皮、蒼術、芍藥、刺五加、穿地龍、林下參等北方藥材為主,目標產值約為每畝800元,2028年收獲后產值預計可達1.45億元。
隨著紅松嫁接紅松經濟林的發展,力爭在10年內,建成一所現代化的“松果工廠”,形成松籽工業化基地,創造效益2.7億元。計劃與國內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眾多食品加工企業、化學工業企業在松籽脫殼加工,松籽殼利用處理,松節油、松針油、松香的提煉萃取,松籽仁精油的提煉萃取,松籽油、松仁露的加工生產,松籽保健食品的開發等項目尋求開展合作,占領市場份額,解決剩余生產力就業,拉動周邊經濟發展,為農場有限公司從農業化向工業化邁進提供強勁動力。依托“荒都”品牌優勢,加快綠色智慧廚房功能建設,整合紅松產業資源,提升林商品營銷能力,優化市場體系布局,有效運用“邊疆林都”品牌構建、淘寶、快手、抖音直播運營等模式,進一步拉近紅松產品產地到老百姓舌尖的距離,全力構建紅松北藥營銷格局。
以生態文明為理念打造綠水青山,在生態經濟方面,碳匯儲量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根據《造林項目碳匯計算監測指南》《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計量指南》參考指標,綜合利用林草生態綜合檢測評價成果,開展碳匯成效監測評估,可推測項目完成后,年可貢獻碳儲量32.11萬噸,根據碳交易經濟價值50元/噸,預計新增碳匯價值達到1600萬元。
深入挖掘森林、紅松、中草藥文化元素,以品牌文化為引領構建“紅松小鎮”,搭建紅松文化展示平臺,舉辦“邊疆林都·漫游紅松小鎮”活動,講好855紅松小鎮故事。開發特色民宿、田園采摘、休閑農業、中醫保健護理等新業務延伸發展文旅產業鏈,推出紅松游主題線路,打造“旅游、養生、觀景”為一體的“紅松小鎮”特色品牌。
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節點,八五五農場有限公司將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實施多元化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全產業鏈布局,做強做大紅松產業,為北大荒的金字招牌,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