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傳軍
(北大荒集團黑龍江趙光農場有限公司)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獨有的政治優勢,北大荒集團作為國有企業,如何發揮農墾企業作為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作用,不斷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當務之急。農墾擁有先進的耕作技術和機械集群優勢,地方農民擁有大面積的土地急需一種新的合作方式,墾地融合應運而生,為加快墾地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需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保障作用,推動墾地雙方優勢互補、攜手并進,切實把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墾地融合就要以黨建共建為紐帶,著力打破傳統地域、領域的條塊邊界,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發展和鄉村建設中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區域統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則,有效整合區域資源,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帶動區域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參與區域黨建、經濟、社會、民生、穩定和社會治理等事務,以便于整合墾地黨建資源、便于開展黨組織活動、促進墾地共同發展,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趙光農場有限公司主動與屬地政府趙光鎮溝通,共同打造墾地黨建共建新品牌,構建區域黨建大格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企業文化互融、信息溝通互享、安全生產共控、合作發展共贏的創新之路,場鎮黨委以賡續紅色基因為切入點,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實施黨建與企業文化、鄉村文化“雙推進”,弘揚正能量,傳播好聲音,在豐富兩地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的同時,引領著黨建文化向著更高、更好方向前進,不斷提升著職工群眾的幸福指數。同時,雙方黨委把趙光烈士墓、北大荒知青宿舍等教育基地作為場鎮黨員開展活動的場所,共同組織開展清明祭掃、黨員教育等活動,切實將紅色文化轉化成墾地融合發展的軟實力。
以推進場鎮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為落腳點,整合雙方黨建資源,建立共同開展活動的常態化工作機制;以社會事業共為為著力點,全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切實做到“服務不缺位”;以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為切入點,建立墾地共育人才交流平臺,探索開展人才互換培養、聯合培養新模式;以傳承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為出發點,深度融合區域紅色資源,使紅色文化轉化成墾地發展的軟實力,全力打造具有趙光特色的墾地融合黨建共建品牌,開啟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黨建共建工作聯動模式,為趙光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讓高質量黨建更好地服務于墾地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區域各項事務中的引領保障作用,全面構建墾地黨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建立“四個中心”,即黨員融合活動中心、黨建融合服務中心、農業經理人教育培訓中心、鄉村文化振興中心,推進墾地黨建雙促進、雙提高。建立黨員融合活動中心,雙方成立聯合工委,定期研究部署黨建共建工作及區域發展有關事項。雙方基層黨支部成立共建聯合體。雙方制定“一套方案、一個專班、一個目標”推進措施,構建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定期研討、定期匯報、合力攻堅的工作機制。針對墾地發展的困難和瓶頸,找準發展定位,挖掘優勢資源,共同商討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推動鄉村振興、企業發展。建立黨建融合服務中心,共同開展民生、醫療衛生、安全生產、綜合治理等服務,科學劃分綜治網格,建立管理區(村)、社區、委內各片區三級網格體系。建立農業經理人教育培訓中心,主要負責墾地雙方農業、農機、畜牧等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和學習,實行“行政村”與“管理區”結對幫扶機制,將技術能手、致富帶頭人等人員進行重點交流培養;以土地規模化經營為核心,創建“黨建+家庭經濟+集體經濟+合作經濟+企業經濟”的“五位一體”共建模式。創造科學合理的運營管理機制,擴大農業科技領域合作,共同組織專業技術培訓,提升墾地農業科技種植水平,建立鄉村文化振興中心,深度融合區域紅色資源,形成集傳承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烈士精神、勞模精神于一體的墾地特色精神譜系。組建音樂、舞蹈、健身、繪畫書法等文藝團體,聯合舉辦文藝演出、節日民俗、全民閱讀及體育健身等活動;深入挖掘和宣傳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善行義舉等先進典型,培育崇德向善的道德風尚。
趙光農場有限公司與趙光鎮“同名同姓”,為紀念烈士而命名的地方,兩地不僅有著相同的紅色基因,而且房連脊、地連邊,人緣相親,交流頻繁,黨建共建有良好的基礎。趙光農場有限公司將墾地黨建共建“有形”覆蓋作為融合發展的切入點,主動上前一步,與趙光鎮黨委達成黨建共建框架協議,圍繞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技術推廣、本土人才培養、新農人項目等方面,以“黨建+”工程為引領,實施黨建引領助力農業發展項目,著力幫助小農戶有效銜接現代農業,為區域農業一體化發展蓄勢賦能。雙方黨建共建領導小組制定了黨建共建方案,建立定期會商工作機制,研討交流工作經驗,協商解決黨建工作難題,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就黨建引領農業區域一體化發展、疫情防控、輿情管控等5個重點領域的32個事項進行磋商。同時,把聯建工作納入雙方黨建考核工作中,做到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形成了墾地兩手抓、兩手硬,雙促進、雙提高的工作格局。
雙方黨委從頂層設計出發,激發黨建共建合力,形成了以黨委為核心力量,支部為支撐力量,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全面共建局面,匯聚起了黨建引領區域融合發展新動能。在實施“黨建+區域農服”工程中,農場有限公司黨委還針對環節托管、技術服務,充分發揮全國農墾農機標準化示范場優勢和農業種植技術、農機使用管理、數字農業建設等方面的成熟經驗,開展了“雙帶雙領”活動,即黨組織帶動現代農業技術推廣、帶動農民增產增收,引領現代大農業發展、引領區域經濟發展。公司黨委以農業科技服務、科技園區和科技示范帶為課堂,為趙光鎮開展農業技術推廣、農機使用管理等培訓班、講座8次,培訓200余人次。針對7個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種地大戶、合作社社長等“重點培養對象”開設科技培訓“小灶”,19人分批次到農場有限公司“跟班”學習,為村屯打造一支“帶不走”的科技服務隊。
打造墾地黨建共建新品牌,構建區域黨建大格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企業文化互融、信息溝通互享、安全生產共控、合作發展共贏的創新之路,畫出了政企黨建共建“同心圓”,讓新時代基層黨建煥發出勃勃生機。不斷推動國有企業的發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在墾地融合中堅持黨建引領作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逐漸提升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動墾地雙方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