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如何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北大荒精神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資源,引導大學生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北大荒的開發建設可以追溯到1947年第一批國營機械化農場建立,經過75年的開發建設,北大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昔日的亙古荒原變身為如今的中華大糧倉,北大荒集團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排頭兵、中國農業第一品牌、農業領域航母,被譽為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北大荒精神是在北大荒開發建設過程中,由復轉軍人、支邊青年、大中專畢業生、城市知青等組成的墾荒大軍親身實踐而形成,彰顯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2021年9月,北大荒精神被納入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北大荒精神概括為“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十六字,艱苦奮斗體現在北大荒開發建設過程中十分惡劣的蠻荒環境上,體現在非常艱苦的工作條件上,體現在極其簡陋的生活條件上。勇于開拓體現在向荒原進軍,把亙古荒原建設成中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有農場群上,體現在開發建設過程中農業科技的不斷創新上,體現在不同歷史時期生產經營體制的不斷創新上。顧全大局體現在嚴重自然災害時期仍然咬緊牙關完成國家計劃任務上,體現在國內各地發生重大災害時挺身而出支援糧食上,體現在輻射帶動周邊農村發展、帶動農民致富上。無私奉獻體現在北大荒人把一生奉獻給墾荒事業上,體現在獻了青春獻子孫上,體現在危急時刻把生命奉獻在黑土地上。
北大荒精神教育可以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以北大荒精神為教育內容,可以讓當代大學生更加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國家、民族自豪感。北大荒精神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奮斗精神,勇做新時代追夢者和奮斗者,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北大荒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奉獻意識,引導他們把追求人生價值與祖國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北大荒精神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創新意識,結合北大荒精神開展高校創新教育活動,可以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增強大學生創新意識,培育創新應用型人才。
1.理論與實際結合。在進行北大荒精神教育時,教育者要有求實精神,應準確、全面了解北大荒精神的形成、內涵、作用及價值。教育者還要與時俱進,根據大學生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結合新時代弘揚北大荒精神,把北大荒精神的奉獻、開拓、奮斗精神與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具體活動中有效滲透北大荒精神的核心內涵。
2.發揮主體作用。將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心理需求,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激發大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要采用“雙向互動”的授課方法,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深化對北大荒精神的了解和情感認同。
3.統籌協調實施。把北大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需要多要素、多舉措、多環節統籌兼顧、協調配合。要整體把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目標,凝聚各部門力量達成教育效果。
1.以艱苦奮斗精神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用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艱苦奮斗精神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充分認識艱苦奮斗精神的時代內涵,培育大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
2.以勇于開拓精神豐富時代精神教育。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全國人民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要以北大荒人解放思想、敢闖新路的勇于開拓精神加強大學生時代精神教育,培育大學生與時俱進、敢于挑戰、敢于創新、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為社會輸送富有開拓精神和進取意識的創新型人才。
3.以顧全大局精神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胸懷全局、富國強民的顧全大局精神,彰顯了北大荒人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要以北大荒人胸懷全局、富國強民的顧全大局精神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其樹立崇高理想,培育歷史責任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4.以無私奉獻精神強化集體主義教育。要以不計得失、勇于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來強化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引導其樹立集體主義觀念,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1.完善課堂教學體系。課堂教學是高校最基本且穩定的教育活動,把北大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視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首先要把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同時也要創造性地將北大荒精神嵌入專業課的教學內容中。其次,教師要把北大荒精神的內涵與新時代結合起來,從新時代的發展中汲取營養,增強北大荒精神的親和力和時代感,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接受。最后,在教學中要注重重復性教學和經驗性教學的結合,可以將北大荒精神根據學校特色匯編成冊,融入新生入學第一課,在教學過程中將昔日北大荒人的英雄事跡與今朝的時代楷模相結合,讓大學生感受北大荒精神的時代價值。
2.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推進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要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選擇性地把北大荒文化元素融入校園環境,在教學樓、學生公寓、圖書館、食堂、運動場等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場所規劃建設標志性的實物,讓學生在環境的包裹下感受到北大荒精神氛圍,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融入不能過于生硬。其次要推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選取北大荒開發建設各時期的先進典型人物,展現榜樣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梢蚤_展北大荒精神講座研討交流活動,從學術角度引導大學生接受教育。可以將北大荒精神教育融入學生社團活動,充分發揮第二課堂育人載體作用。
3.豐富實踐體驗活動。社會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高校要在社會實踐的組織形式和實踐內容等方面加強指導。首先,實踐活動的主題要注重體驗式和服務式相結合,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結合北大荒精神開展實踐活動。其次,要革新傳統實踐活動形式,讓大學生真正成為實踐主體,而不是走馬觀花地參觀拍照。再次,要多開展社會志愿服務活動,讓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感受生活、體悟和踐行北大荒精神。最后,要加強高校與社會各界的合作,爭取利用社會上的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和資源,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
4.加強思政隊伍建設。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提高北大荒精神育人實效性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提高高校思政隊伍的政治素質,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身,以北大荒精神等紅色精神加強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其次,要提高思政隊伍的理論水平,加強教師、輔導員對北大荒精神的學習和研究,通過宣講培訓、走入實踐基地、自我學習等途徑不斷提高其理論水平。最后,要提高思政隊伍的業務能力,要與時俱進,不斷轉變理念,創新方法,變傳統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倡導大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1959年建校以來始終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北大荒精神,為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形成了用北大荒精神辦學育人的鮮明特色。
1.建設有北大荒特色的校園文化。學院致力于打造北大荒特色校園景觀。“教學區、辦公區、實訓區”三區文化極具北大荒特色。將教學主樓前的道路命名為北大荒路,校區內道路兩側懸掛著反映北大荒精神的標語。在教學主樓大廳內建設了北大荒精神主題文化墻,記錄北大荒的開發建設史,講述北大荒故事。學院積極開展北大荒特色文化活動,在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建黨一百周年、建校六十周年的重大節日里,學院組織開展了以北大荒歷史、情感、愿景為主題的紅歌大賽、紅歌快閃、書法攝影比賽、演講比賽等主題活動。
2.打造有北大荒情懷的教師隊伍。學院以弘揚北大荒精神為主線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選派教師到墾區進行生產實踐,感悟北大荒精神,組織全體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開展專題培訓。教師在教學能力比賽、教材建設、教學研究上取得豐碩成果,學院先后獲得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國家級獎項2項、省級獎項51項、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全省唯一)、省級優秀教材獎8項。
3.培育勇于傳承和實踐北大荒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學院發揮北大荒集團辦學優勢,建成了集實踐教學、教育培訓、技術展示、生產服務和創新孵化“五位一體”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群,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場景。學院打造產學兼顧的培養模式,創新出“三結合、三對接”鄉村人才培養模式,2021年學院被教育部和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學院聚焦學生“雙專”“雙創”能力提升,被評為黑龍江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1.開展北大荒精神傳承與弘揚的理論研究。學院依托自身建立的課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和北大荒精神教育研究基地,開展了一系列以北大荒精神為主要內容的理論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課題包括《提質培優背景下高職院校師生開展北大荒精神教育的研究》 《立足新發展階段探索高職院校北大荒精神育人新路徑》等。
2.編寫北大荒精神特色教材。學院自編北大荒精神校本教學教材和教學案例庫,在思政課教學中將北大荒精神滲透到每一個教學案例中。以北大荒精神為主線將原有教材的內容進行整合,重新安排到北大荒精神的教育體系中,并在培養方案中保證足夠教育課時。
3.共享北大荒精神教育資源。學院與北大荒博物館、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中國青年志愿墾荒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北大荒集團下屬農場有限公司、企業開展全面合作,讓學生在實習實訓和參觀學習中親身感受北大荒精神煥發的勃勃生機,自發自覺自愿地接受北大荒精神教育。
1.打造精品專題課堂。學院領導在思政課和專題講座中,尤其是在新教師上崗、新生入校的開學典禮上,宣講北大荒開發建設和改革發展的歷史。每年秋季學期開學第一天,學院黨委宣傳部、思政教學部、學生工作處在學院北大荒文化墻下,聯手給學生們上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院經常邀請“墾區五老”、專家學者和北大荒英模進校園作北大荒精神專題講座和報告。
2.開設優質線上課堂。學院以弘揚北大荒精神為主線,帶動精品在線課建設,學院現有省級思政建設示范課程2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7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0門,網絡教學平臺在線課1156門。
3.辦好特色實踐課堂。學院建立了北大荒版畫工作室、書法工作室、浮雕工作室三個大師工作室,教師帶領學生創作了一批反映北大荒生活的優秀文藝作品。北大荒版畫工作室曾代表黑龍江省多次參加全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并獲得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
1.發揮圖書館、校史館普及專業知識弘揚先進文化作用。學院在圖書館建立了北大荒書坊,收藏北大荒各類作品多達8000余冊,在校史館以圖片和實物的形式展示了學院從建立到遷址的歷史和成就,集中表達“艱苦奮斗、求實創新、敬業奉獻、和諧發展”為主要內涵的農墾職業學院精神。校史館和圖書館已成為北大荒精神教育的重要載體、弘揚“勵志篤學、德厚技強”校訓的重要平臺。
2.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體營造北大荒精神傳承氛圍。學院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上開辟北大荒精神教育專欄,從“永遠跟黨走”大合唱比賽,到校園千人快閃“在燦爛陽光下”,從“云誦讀”到“微視頻”展播,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各分院積極轉戰網絡主陣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抗疫微文推送、專題講座、召開云班會、組織微活動等多種形式中開展北大荒精神教育,引導學生筑牢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
3.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團研學活動,傳承弘揚北大荒精神。學院有學生社團61個,社團積極組織各類活動傳承弘揚北大荒精神,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成績突出。社團學生經常到社區、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單位開展免費義診、普法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利用所學專業為社會提供服務,鍛煉了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了社會責任感和團結互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