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鵬(中國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 100028)
國際工程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都會有屬地化份額的規定,要求當地企業承擔一定份額的工程量,雇傭當地勞工參與項目的實施,以此創造和增加就業。總承包商通過合法的分包方式,選擇有實力的屬地分包商,提高資源利用率,發揮屬地分包商的優勢,揚長避短,實現合作共贏,既能增強抗風險能力,有助于項目順利實施,又能提升企業的國際化競爭水平。然而,屬地分包商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諸如:工作效率低、進度無保障、履約能力差等,對總承包商的分包管理水平提出新的考驗,加強屬地分包管理無疑是一項迫切而重要的任務。
(1)屬地分包的用工成本低,人員和機械調配靈活。通過屬地化分包,有效解決了總承包商辦理中方勞工簽證帶來的派遣周期長、安全風險大和差旅費用高等問題,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2)相比較總承包商從國內采購原材料或設備而言,屬地分包免去了長周期的國內外運輸、清關、以及符合認證等流程,縮短工期,節約成本。
(3)屬地分包商的施工方案更符合當地施工慣例,裝修方案也滿足項目所在國的審美標準,容易得到業主審批,減少時間成本[1]。
(4)屬地分包商熟悉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了解當地的宗教和風俗習慣,掌握屬地勞工的用工政策,能夠合理、有效解決勞資糾紛,實現以屬治屬,避免總承包商和當地勞工之間的沖突,降低管理成本。
(5)屬地分包商的語言優勢可使其與當地公共機構、居民等干系人高效溝通,減少潛在的阻礙和投訴,減少第三方對項目進度的影響[1]。
(6)屬地分包商熟悉項目所在國的市場資源,采購的產品更適用于項目,減少標準比對環節,防止施工和安裝的返工,售后有保障,降低采購成本。
國際工程項目中,屬地分包商起初都承諾完全響應總承包商的要求,甚至以極低的價格獲取中標。總承包商往往受此蒙蔽,缺乏風險意識,不乏出現以包代管的現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屬地分包商通過項目所在國的法規、技術變更以及索賠等手段,彌補低價中標的利益損失。總承包商因合同內容約定不全面,工作面界定不清晰,常常處于被動狀態,以至于承受著巨大的風險。
屬地分包商違約是國際工程項目中常見的案例,多種因素造成分包商違約,包括:總承包方拖延簽署完工單和延遲支付進度款;分包商現有的實力無法滿足設計變更后的技術要求;項目所在國匯率變動幅度大,導致分包商成本增加等。由于整個工程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旦屬地分包商出現違約,即使對其施以處罰或終止合同,也無法彌補總承包商因此遭受的巨額財產損失[2]。因此,總承包商對此要采取措施、提前防范,降低風險。
工期是國際工程項目的關鍵指標,更是多方關注的焦點。屬地分包商通常缺乏合理的施工規劃,加上施工設備陳舊落后,故障率高,維修時間長,缺少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導致實際進度往往不能與制定的施工計劃相匹配。另外,在一些欠發達國家,“磨洋工”的現象屢見不鮮,當地勞工還受個人技能、齋月、宗教、法律法規以及習俗約定的公共假日等因素,影響工作效率和施工進度。
通常情況下,屬地分包商的質量意識稍稍欠缺,不僅在材料數量上偷工減料,質量上以次充好,而且在施工過程中,受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限制,不能嚴格按照技術標準來規范操作,后期返工整改現象普遍存在。屬地分包商對其分包工程質量向總承包商負責,但總承包商對分包工程質量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分包工程質量管理成為總承包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屬地分包商出于成本因素考慮,往往不會按照要求配備專職安全員,通常都是兼職安全員,且不斷更換,安全知識缺乏,不能及時主動發現安全隱患,安全工作都是在監督管理下被動執行。加上屬地分包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勞保用品配備不到位,當地工人基本的工裝、工鞋、工帽不能正確佩戴,安全風險極大,給總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合同是管理屬地分包商和解決爭議最有效的手段,由于FIDIC合同形式適用于國際通用工程,因此,總承包商以FIDIC合同形式為模板,結合項目實際和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形成的分包合同相對比較全面、完整、合法、有效。
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清晰約定彼此間的工作范圍和界面,避免出現類似“分包商盡最大限度為總承包商提供便利”等模棱兩可的定性描述。同時,嚴格規范合同中的技術變更、付款以及索賠等操作流程,盡量避免采用“按照慣例”等用詞,規避雙方理解上的歧義。
分包合同一般遵循“主合同平移”的原則,即與主合同基本一致。若分包合同和主合同的類型不同,則考慮在合同中注明:“主合同中約定總承包商的技術要求,對分包商同樣有效”[3],以減輕對總承包商不利的影響。
對于由發包方推薦的分包商,總承包商管理起來難度較大,可以采取在支付條款中設置附加條件,轉嫁風險。諸如:總承包商收到發包方的分包工程預付款后,5個銀行日內向分包商支付預付款;總承包商同意分包商和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的已完工程文件,并在收到發包方的分包工程款后,5個銀行日內向分包商支付進度款等。
當工程技術變更,分包實際工程量相對合同大幅減少時,雙方簽署合同補充協議,約定預付款的返還方案,若屬地分包商出現拒絕執行的情形,總承包商可采取沒收銀行保函或扣除保證金。
針對合同雙方不能協商解決的爭議,一般來說,分包合同中都會約定相應的仲裁機構進行仲裁,由于總承包商不能深入了解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本著公平和公正的原則,合同中優先將仲裁地約定在第三國,仲裁機構優選中立的國際業務成熟的第三方。
提高屬地分包商的入圍資格,嚴格審查屬地分包商的資質條件,包括但不限于注冊信息、執業資質、人員資歷、機械機具、財務狀況、工程業績以及公共信用紀錄等方面。條件允許時,可通過現場實地調研,全面掌握相關信息,綜合分析屬地分包商的實力,擇優選擇屬地分包商,不能僅僅以投標價格來簡單衡量。
如果分包商信譽良好,完全按計劃實施分包工程,在發包方出現延遲支付分包工程款的情況下,總承包商應當責無旁貸,首先嚴格按照分包合同簽署完工單,向屬地分包商支付分包工程款,維護總承包商的信用和聲譽。隨后通過向發包方索賠的方式,降低由此承擔的風險。
在分包合同條款中合理確定計價貨幣,規定付款條件、結構和比例,約定匯率波動過大時的補償條款和調價公式,規避項目所在國的貨幣匯率貶值幅度較大,導致分包商違約的風險[4]。
總承包商在分包合同中明確違約責任,并首選要求屬地分包商開具保函作為擔保,相對于質保金,保函對屬地分包商的資信評審和金融業務辦理更具影響力,更能引起屬地分包商的關注,保障總承包商的權益。對于金額較小,而又無法提供保函或保證金的分包工程,總承包商采取適當降低預付款比例的方法,減輕分包商違約對總承包商帶來的損失。
項目實施過程中,總承包商要多從屬地分包商的處境考慮,加強與屬地分包商的互動和交流,積極幫助其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建立起項目整體一盤棋,擰成一股繩的思想,有助于推動項目進展。
工作效率低是屬地分包商的通病,為調動分包商的積極性,總承包商在分包管理中引入獎勵機制,諸如:勞動競賽、節日慰問等,加快推動屬地分包商的施工進度。
動態監管分包工程進度,一旦分包工程進度出現或者可能出現工期延誤的情況,總承包及時與屬地分包商溝通,商討糾偏措施和趕工方案,防止因分包工作的進度偏慢而拖延整個項目工期。
屬地分包商通常只關心自身的利益,并不考慮整個系統工程。總承包商不定期向屬地分包商灌輸項目的全部建設任務和規劃,使其充分了解分包進度對項目總工期的利害程度和重要意義。要求屬地分包商提高組織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工序之間的銜接,推動分包工程進度與整個項目工期計劃相匹配。
總承包商與屬地分包商建立例會制度,定期解決處理屬地分包商進度拖延的問題。涉及到業主、設計監督和現場監理等多單位決策時,總承包商及時組織多方代表一起,召開專題會議,共同商討,快速決策,并形成紀要,規避來往函件拖沓的詬病。
屬地分包商沒有能力按計劃履約或工期嚴重滯后,總承包商提前籌劃,必要時果斷更換屬地分包商,選擇國內分包單位作為備選預案,確保關鍵路徑的工作不受影響,避免工期延遲造成業主罰款和項目管理成本提高。
技術標準中明確質量要求,分包合同中規范質量獎懲,禁止屬地分包商的再次分包,提高屬地分包商的質量意識。分包工程既有來自總承包商、現場監理和發包方的監督,又有當地政府管理部門的督察,分包工程與主體工程的質量要求同等重要。
將屬地分包商的質量管理納入總承包商的質量管理體系中,接受總承包商的管控。總承包商成立質量控制小組,既要檢查屬地分包商的管理體系文件,又要對分包工程的關鍵工序全程監督,尤其是隱蔽工程,制止違規操作,防止工程隱患。
對屬地分包商采購的原材料或設備,嚴格入場把關,核查其規格、品質和技術參數是否滿足設計規范要求,質量文件是否完整,同時呈報現場監理檢查備案。
對于欠發達國家的屬地分包商,某個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落后,總承包商安排經驗豐富的專業工程師,不定期給予指導和培訓,提升其專業工藝技能,規范過程資料,避免工程出現質量缺陷或返工。
總承包商按照國內的工程費用體系,同樣要求屬地分包商在報價中將安全費用單獨羅列和細化,該部分費用根據屬地分包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使用情況進行支付,以督促屬地分包商提升安全管理措施。
總承包商在合同中明確屬地分包商安排專職安全員,安全員應有相應的執業證書。專職安全員職責明確,有權叫停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作業,對違章作業及時制止。
總承包商協調業主和監理,建立和完善適合項目的通用安全培訓制度,包括對屬地分包商的統一教育和培訓。總承包商負責現場作業人員的日常安全管理培訓,業主和監理負責現場作業人員的月度警示培訓,嚴格禁止未經培訓的作業人員上崗。
規范施工現場的安全標識,在各個作業單元內,按照標準要求,采用雙語標識,統一對標識的擺放位置、顏色、大小等進行規劃和設置,增強警示作用,在保證安全施工的同時,實施國際工程安全標準化管理。
總承包商同屬地分包商簽署安全生產責任書,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制。在項目周例會前,屬地分包商同總承包商一起,先進行安全總結或案例分析,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觀念。
屬地分包作為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國際工程項目通用的做法。如何選擇好的屬地分包商,管理好屬地分包商,是總承包商在國際工程中面臨的新挑戰。價格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總承包商通過規范合同內容,調整進度計劃,規避違約風險,加強質量監督,使屬地分包的工期、質量和安全符合項目的整體規劃。高水平的屬地分包管理,有助于總承包商提升資源整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成本投入,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也有利于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為總承包商帶來更好的經濟收益和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