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明
(遵義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遭遇暴力虐待、重大災難等情況的個體,以及戰場上的士兵都容易患上PTSD[1]。目前治療PTSD 主要途徑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心理與藥物聯合治療三種,心理治療中代表性的療法有延長暴露療法和認知加工療法,但這些療法存在治療過程較長、治療痛苦感強等問題。
加速解決療法(Accelerated Resolution Therapy,簡稱ART)是一種治療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新方法,擁有扎實的研究證據支持,并展現出見效快、痛苦小等特點,是美國心理學會第12 分會推薦的PTSD 心理治療方法之一。
PTSD 癥狀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不受患者控制的侵入性的記憶,而這些記憶通常包含視覺感官圖像。這些記憶通常沒有很好地整合,患者力圖逃避,卻無法擺脫,飽受折磨。ART 通過心理治療技術整合這些記憶,以減少其侵入性。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且地域廣闊,單是自然災難就能導致很多人患上PTSD。災難后,由于時間、經濟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很多PTSD 患者,沒有條件接受傳統的延長暴露治療或認知加工治療。若是使用加速解決療法則可以極大地緩解該問題,國內目前還沒有該療法的文獻,本文就加速解決療法的優勢、干預過程及原理進行論述,促進更多人了解這一療法。
心理治療師Laney Rosenzweig 于2008年,在綜合借鑒、吸收了眼動脫敏與再加工、認知行為療法,以及暴露療法等多種咨詢與治療技術后,創造出ART[2]。相對于其他針對PTSD 的心理療法,ART 有三大優勢,一是見效快;二是痛苦小;三是免泄密。
第一,ART 具有見效快的優勢。與延長暴露療法、認知加工療法等常見療法相比,ART 所需治療時間較短,只需要2~5 次治療(每次60 min 左右)[3]。而認知加工療法則平均需要12 次治療(每次60 min 左右),延長暴露療法平均需要10 次治療(每次90 min)[4]。并且ART 會在一次治療中處理一個問題,所以即使來訪者因為各種原因,無法進行后續治療,也可以從這一次治療中受益。
第二,ART 具有痛苦小的優勢。ART 要求求助者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重新激活記憶——通常只需30~45 s,而不需要持續沉浸在創傷性記憶之中。而在延長暴露療法、認知加工療法中,求助者必須要針對創傷性記憶進行反復、細致、徹底地暴露,以達到對創傷性場景脫敏的效果。ART 中創傷性記憶暴露的時間短,所以求助者體驗到的痛苦感要遠低于延長暴露療法和認知加工療法。而且接受ART 治療的患者不需要在治療之外做作業,這降低了求助者的負擔,增加了他們接受完整治療的動機,而延長暴露療法每次治療后求助者需要完成1.5~2 h 的家庭作業[5],增加了求助者的負擔。
第三,ART 具有免泄密的優勢。ART 不要求求助者說出他們的創傷性記憶內容,這對那些不愿意或不方便談論相關內容的人非常友好。比如,執行戰斗任務的軍人容易患PTSD,但是他們的創傷性記憶可能涉及機密內容,不允許隨意泄露。對于那些希望有人傾聽他們痛苦經歷的求助者來說,ART 治療師會很愿意聽其傾訴。治療過程中,求助者只需要在心中回憶相關的創傷性記憶即可,并不會影響治療效果。
自ART 創立至今,不僅相關的技術與治療過程發展成熟,關于療法實際效果的研究也在廣泛開展。
2012年,一項有關ART 的研究招募了80 名21 至60 歲的PTSD 成年患者。參與者在三周內平均接受了四次ART 治療。80 人中有66 人(82.5%)完成了治療,66 人中有54 人(81.8%)提供了2 個月的隨訪數據。研究人員發現參與者的創傷后應激障礙、抑郁、焦慮和整體生理癥狀的癥狀有顯著減輕[6]。
2013年,在一項研究ART 效果的隨機對照實驗。研究招募了57 名PTSD 軍人,并將之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治療師使用ART 對被試者進行治療,另一組作為控制組,被試接受兩次健身計劃或職業規劃課程。結果,治療組在接受2~5 次治療后,被試明顯好轉,相關的統計分析結果顯著。在三個月后的隨訪中,這一結果沒有發生改變[7]。
2019年,有研究探索使用ART 治療8 名現役軍人的PTSD,但只進行一次治療。結果,治療效果良好,所有軍人在治療后,其癥狀都得到顯著改善,并且在之后正常執行任務,沒有出現問題。在一年后的追蹤研究中,8 名軍人均不符合PTSD 診斷[8]。
上述多項研究結果證明ART 在治療PTSD 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當然,ART 相關的實證研究的數量和質量比之延長暴露療法、認知加工療法等久經考驗的療法還有所不如,在實證研究的道路上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加速解決療法的干預主要分為兩個階段:治療師首先要和來訪者商定要處理的具體創傷記憶,如果求助者只是遭遇了偶發性創傷,如車禍,那么直接針對具體的創傷記憶進行工作即可;如果求助者有過多次創傷經歷,治療師就需要引導求助者每次治療的主題及相關的代表性創傷記憶。然后,治療師請求助者先描述他們的身體感覺和全身感覺,以此建立身體感受基線。隨后引導求助者回憶創傷性記憶或圖像,當相關記憶被激活時,求助者可能會開始感受到創傷記憶的生理影響,例如,心率變快、呼吸急促等。治療師會使用眼動放松技術——讓求助者頭部不動,眼睛跟隨他們的手從左到右移動。快速眼球運動能讓人產生生理上的放松,而且當求助者的注意力同時集中在創傷性記憶和眼動刺激上時,還能產生脫敏效果[9]。
在第二階段,治療師會鼓勵、引導患者用更積極的意象替換他們的創傷記憶,同時繼續使用眼動技術。在治療師的指導下,患者創造出平靜或喚起愉悅感受的新意象,打破創傷性記憶所引發的痛苦、恐懼等負面感受。舉例來說,學生A 的創傷性記憶是被其他人毆打,治療師可以引導他想象一位自己信賴的家人或師長及時出現并保護他免受進一步侵害的意象。A 所創造出的被人保護的意象可以激發出溫暖、安全的感受,替代之前被攻擊時的無助、恐懼等極端負面情緒。ART 并不改變患者對創傷性事件相關事實的記憶,而是旨在幫助人們改變圍繞特定創傷記憶的情緒和身體感受。
人的記憶具有可塑性,當患者的相關創傷記憶被激活時,相關的記憶印記會處于不穩定狀態[10]。此時,若施加有針對性的新刺激可以使原有的記憶再次鞏固或消退,這個窗口期一般在6 h 以內。ART 第二階段的工作正是基于這一原理展開,在激活患者的創傷性記憶后,治療師使用意象替換技術人為地創造出能讓人有積極、正面感受的后續故事,替換掉與創傷性記憶緊密關聯的情緒與生理感受。
經過上述兩個階段的干預,求助者的PTSD 癥狀可得到有效緩解,后續工作不斷重復上述工作即可。實際治療中,治療師會根據實際情況,綜合使用更多干預技術,但核心仍然是上述技術。
綜上所述,加速解決療法操作簡明,對治療師和求助者來說都十分友好,且經過多項實證研究的檢驗,是一種治療PTSD 的新型、有效心理治療方法。這一療法具有見效快、痛苦小、免泄密等優勢,無論是在大規模災難后的救援、治療工作中,還是在形勢復雜多變、士兵心理壓力巨大的戰地治療中,都有極大的應用價值。由于該療法較新,國內尚無相關研究,這一療法在我國的適用性如何還不得而知,有待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