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學 于志浩
面對新課程改革,小學教育應該將培養創新型與復合型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小學體育教學也不例外。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深入研究目前小學體育教學面臨的困難,及時更新教學策略,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進一步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小學體育教師要提升教學效果,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體育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興趣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與益處。創新思維作為創新能力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這就要求小學體育教師要創新教學思路,轉變體育教學方式,使學生直觀、客觀地認識到體育課程和其它學科課程的不同之處及體育課程的優勢,通過創新教育來調動學生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與興趣,通過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教師要全面考察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始終將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造機會及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進行體育運動,鼓勵學生去嘗試新的體育項目,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興趣與愛好創新游戲規則,提升游戲的趣味性,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鍛煉身體,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
首先,引導學生直面學習中的成敗。通常情況下,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需要借助競賽性的體育游戲完成,通過對決分出優劣。當然,有優勝者就必然會有失敗者,成功與失敗作為體育教學中長期存在的矛盾體,實際上也是相輔相成的。小學階段是人生的初始階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成功和失敗的真正意義,明白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引導學生直面學習中的勝負。同時,這也是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應具備的素質,引導學生在面對失敗時應認清自己,找出失敗原因,通過失敗總結、改進和提升,爭取不再出現類似的錯誤,逐漸走向成功。其次,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從教育角度來說,應試教育下培養的學生優勢與特點大同小異,相比之下素質教育更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體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強調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小學體育教學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外展開的,而小學生本身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而室外體育活動更容易發散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應通過合理安排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鼓勵學生拓展思維,發展個性,培養創新思維。例如,教師可以針對當前的體育教材內容進行調整,使教學內容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也可以選擇球類或棋類的活動內容,使學生的個性或特長得到發展。
創新教育作為我國現代教育的核心內容,對于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能夠讓小學生在體育教學及體育運動過程中感受美、創造美,從而在創新的過程中體驗不一樣的樂趣。實際上,體育運動是美育的一種重要的載體,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在體育運動的同時嘗試美、發現美,激發并培養學生感悟美、塑造美以及表現美的能力和水平,展現出當代小學生的健康美與時代美。為此,教師可以選擇健美操、瑜伽課、武術課等教學內容,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動作編排、音樂選擇及活動場地布置,使學生養成審美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應用在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能夠有效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通過創新小學體育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及共同進步的體育精神。為此,教師要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小組與小組之間形成競爭關系,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認識到團隊合作、共同努力在集體性體育運動項目中的重要性,培養并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教師在設計與規劃體育教學活動時應以學生作為出發點,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成為小學體育課堂的主體。
對于體育教學來說,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常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新課程改革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激發學生在小學體育課程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與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主動展示自我,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同時,引導學生保持對體育課程以及體育運動的熱情,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
我國傳統化的小學體育教學比較重視學生身體素質培養,而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求小學體育教學將學生體育技能培養作為教學目標,同時要重視學生認知技能以及情感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的同時,在認知方面與情感方面得到提升。通過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轉變,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并且在體育技能實踐中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健康意識及行為習慣,對健康有更多明確的認知。
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都是在教材的指導下進行授課的,由于不能滿足學生不同運動技能的學習意愿,導致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學習興趣不高。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體育教學要順應學生的發展需求,積極創新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教學環境下產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有效將體育教學與學生健康結合在一起。
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此,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例如,可以應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有效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認識到體育運動的樂趣;也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創造的樂趣;還可以應用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體育運動的同時體驗不同的情景,產生不同的感受,引導學生建立終身體育的思想。
以往的小學體育考試都是以學生達到考試要求為目的,比較重視體育考試結果,阻礙了學生在體育技能方面的培養和發展。對此,教師應創新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將肯定評價和否定評價相結合,激發學生自我追求及尋求成功的意識,督促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在改進中得到進步。另外,教師也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多方面的綜合性評價,根據綜合性評價結果了解當前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情況,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創造精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教育應該將培養創新型與復合型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教師應積極進行教學思想創新、教學目標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創新及教學評價體系創新,才能實現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