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融合與發展:口述歷史的社會學研究實踐
——從個體記憶到社會研究的躍遷

2023-01-05 04:52:13馬楠楠
關東學刊 2022年6期
關鍵詞:記憶歷史研究

馬楠楠

近年來,口述歷史的研究熱度持續升溫,成為史學、人類學等學科還原真相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同時也因極具故事性、豐富性和生動性,被作為文學影視素材廣泛流傳,無論其學術價值還是商業價值都為人們所追捧。但出自田野的口述歷史被作為一項社會學研究卻鮮有關注。然而“任何一門社會科學或任何一項深思熟慮的社會研究,都需要一個社會視野的構想和歷史資料的充分利用”。(1)C.Wright Mills,“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New York:Grove Press,1961,p.145.口述歷史在為社會學研究提供資料的同時,也因蘊含著豐富的個體情感和價值觀念,反映出時代背景下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并映射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權力的指向。口述歷史是一場溫暖豐富的文化盛宴,也是一種互動有趣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它既是對歷史文化的敬意,也是對社會科學的探索。二者的相遇是一場古老與青春的邂逅,在觸碰歷史記憶中探究社會本源,作為柔軟但不失重量的研究方式,在當代社會學實踐與積累中成就了其獨特的學術魅力,社會學也因口述歷史的加入而愈發富有研究張力。

一、口述歷史的源流與社會學之詮釋

(一)口述歷史的國內外源流

口述歷史誕生于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部的建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亞倫·內文斯首創了口述歷史的學術概念。直至今日,口述歷史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一項不容小覷的學術研究,并在多個學科中得以不同形式的應用。在過去的七十年間,口述歷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散亂到規范的曲折發展過程。1953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設立口述歷史研究項目,隨后,眾多學校開始設立口述歷史研究項目。直到1967年,美國口述歷史研究會正式成立,專門性組織形式的出現為口述歷史的研究創造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口述歷史發展更加趨于規范化。進入到20世紀70年代,伴隨著史學研究的發展,口述歷史有機會成為“新史學”的研究方法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直至90年代,口述歷史正式進入學校教育成為系統性方法被廣泛學習。新世紀以來,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和地區迎來了口述歷史發展的新局面,在如何快速獲取、有效記錄、長期保存以及科學利用與開發口述資料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使口述歷史成為諸多領域在數據應用上的重要資源。

伴隨著國外口述歷史學的發展和國內外交流的不斷加深,口述歷史作為一項被公認的學術研究方式進入中國是在20世紀90年代。在對口述歷史的國內發展進行溯源時不難發現,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籍中,口述歷史的身影早就隨處可見。作為通史記錄的方式方法,口述歷史的應用深深地滲透到史書當中。封建社會時期,口述歷史在詩詞歌賦中得以廣泛應用,“四書五經”中以口述歷史為載體的文本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俗等領域全方位、多角度地記錄著我國古代歷史的發展與現實狀況,不僅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也成為統治者觀察民生、體察民情的重要途徑。作為古代詩歌開山之作的《詩經》具有“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謠,以觀民風”的用意。口述歷史在中國的方法本位最早出現在地方志、民族志之中,作為還原集體記憶的過往腳本,而后又被運用到人物傳記當中,成為名人記憶的記錄介質。具有代表性的有唐德剛先生通過張學良先生于軟禁處所回顧一生而作的《張學良口述史》,有王亞蓉女士根據沈從文先生口述回憶寫作與治學之路而著成的《沈從文晚年口述》,也有楊絳先生通過自梳口述的方式親自完成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口述歷史在人物傳記上的應用形成了卷帙浩繁的學術成果,從“口述史事”到“口述人”的應用,為口述歷史成為社會學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后,如何以更加客觀合理的方式還原歷史、看待歷史,成為中國政府和學界的共同追求。直到20世紀90年代,口述歷史逐漸從歷史學、民族學等學科的編纂工具,擴展為文學、宗教學、新聞傳播學等學科的現代性研究方法。進入到21世紀以來,口述歷史的現實應用實現了井噴式發展,以對中國知網收錄的文章統計為例,2000-2020年,有關口述歷史的學術期刊論文1963篇和學位論文325篇。雖然學界對口述歷史的關注度逐年提高,但口述歷史并未作為主流學術研究得到重視,以國家對于有關口述歷史的資助項目來看,2010-2020年期間,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口述歷史相關項目僅有13個,雖不能單從一項數據中認定口述歷史與社會學關聯疏遠,但也足以看出社會學與口述歷史的主流學術研究有待得到更廣泛認可。

(二)口述歷史與社會學

口述歷史的學術意涵并未在研究者中達成一致,甚至形成了難以融合的局面。一方面史學家堅信“口述歷史就像歷史本身一樣古老”,(2)[英]保爾·湯普遜:《過去的聲音:口述史》,覃方明等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5頁。同時也質疑“這似乎是收集歷史資料的一種奇怪方法”。(3)[英]保爾·湯普遜:《過去的聲音:口述史》,覃方明等譯,第25-26頁。對于口述歷史方法論的評價放在下文中詳細討論,這里我們要強調的是口述歷史無論是作為一種研究方法,還是其本身的研究指涉都在社會學中得以體現。雖然強調方法論的史學家認為,口述歷史獲取資料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是有待考證的,將其定義為“是通過錄音訪談的形式,搜集口頭回憶和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的個人評說”。(4)[美]唐納德·里奇:《大家來做口述歷史》,王芝芝、姚力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2年,第1頁。但也正因為個體記憶的復雜性,才有了社會學由個體記憶生成集體記憶的學術追求。與強調資料性的觀點不同,也有學者關注到了口述歷史過程的重要,“口述歷史是為了引導出人們過去的記憶資料而進行的訪談記錄”,(5)Lynn Abrams,“Oral History Theory”,London:Routledge,2010,pp.2-3.口述過程不僅要對口述者的記憶進行記錄,也要記錄口述者的行動,為開啟對口述歷史社會屬性的關注奠定了基礎。伴隨口述歷史研究和應用的不斷發展,學界開始意識到口述歷史不再是單向度的研究方法,而是一項多學科交融的復線型研究。有學者指出,“口述歷史是一門學問,對操作者來說,除了要掌握一套實務規則外,還要涉獵學術脈絡與深刻理論的探討,如不然,容易發生各種問題”。(6)呂芳上:《關于口述歷史二三事》,《近代中國》2003年第6期。

口述歷史與社會學之間的獨特關系則在于,口述歷史不僅是資料獲取的手段,也是探究資料背后的路徑。在社會學看來,口述歷史無論是還原真相還是呈現出歷史偏僻,都是為了更加接近社會互動的邏輯性。口述歷史與社會學之間雖聯系密切,彼此影響,但二者并不是依存、從屬關系,而是同等、并列關系。二者側重不同,口述歷史更傾向于個人,注重對個體記憶的記錄、描述和呈現,而社會學更關注整體,主要是對記憶背后的權力關系的挖掘和洞悉。二者雖有不同,但口述歷史的出現為社會學進行資料收集提供了新的路徑,社會學對于個體記憶邏輯和選擇策略的剖析,實則拓展了口述歷史的價值和適用范圍。

二、口述歷史在社會學中的轉化

縱然口述歷史與社會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二者間學術轉化卻是一個嚴肅的研究過程。在口述歷史研究的方法論逐漸形成體系后我們發現,記憶的概念逐漸浮出水面。作為記憶提取和歷史書寫的工具,口述歷史被廣泛應用于歷史學、人類學、新聞學等眾多學科。但社會學的關注除“還原記憶”之外,還包括對“再建記憶”的關注。莫里斯·哈布瓦赫作為記憶研究不可忽視的社會學家,最突出的貢獻是首次明確了社會記憶的概念和記憶的社會屬性。雖然在哈布瓦赫以前,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就對集體記憶有所關注,研究者通過實驗假設、建立模型等方式進行量化研究,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量化研究在印證或推翻實驗假設間推動了記憶的研究進程,但其研究指向往往忽略了記憶的社會屬性。作為對以往學者的回應,哈布瓦赫首次提出了集體記憶的概念,并尤其強調記憶的社會屬性和建構屬性,這一研究開創性地建立了記憶與社會框架的聯結。在此基礎之上,保羅·康納頓進一步說明了社會如何記憶,建立了集體記憶與社會行動間的聯結。此后,集體記憶開始了漫長且波折的社會學研究之旅。

口述歷史“還原記憶”和“再建記憶”的張力是記憶社會屬性的核心所在,而這種“真實”與“建構”之間的沖突正是社會學所關注的內在邏輯問題。口述歷史只有完成個體記憶到集體記憶、集體記憶到社會研究的演進,才能真正為社會學所用。正如哈布瓦赫所說:“要進行回憶,就必須能夠進行推理、比較和感知與人類社會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記憶的完整性”。(7)[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畢然、郭金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0頁。

(一)口述歷史到集體記憶的生成

基于口述歷史生成的個體記憶在社會學中的應用是通過分析訪談對象的個人動機、行動策略、情感價值,繼而對當時社會環境、時代背景,甚至是對整個社會現象及本質做出判斷。但因為個體記憶摻雜著復雜的個人主觀色彩,并不能夠被追求普遍意義的社會科學所應用。因此,口述歷史的個體記憶如何成就集體記憶,并轉換成社會學研究中的有效資料,在此過程中有哪些問題值得關注,這些追問都應加以具體研究。

在記憶建構論看來,記憶并非是個體行為,而是某一群體經由各種權力關系建構出來的集體性行為。哈布瓦赫在其著作《論集體記憶》一書中闡釋了關于個體記憶和集體記憶關系的看法,他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集體記憶是優先于個體記憶的,并且對于個體的記憶和行為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和構建作用。(8)[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畢然、郭金華譯,第10頁。一言以蔽之,個體記憶只有依賴于集體記憶才能獲得意義。正如國內學者劉亞秋所說:“個體記憶只有放在集體記憶中才能被理解,或曰個體在記憶方面是依賴于社會的”。(9)劉亞秋:《從集體記憶到個體記憶——對社會記憶研究的一個反思》,《社會》2010年第5期。然而,當研究者將口述歷史付諸實踐后發現,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并非完全的從屬關系,而是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互構。出現互構的原因主要是個體記憶的存在性決定的。一方面,個體記憶是集體記憶的基礎。從記憶本身的意涵來講,其記憶的主體是個人,集體記憶只有依托個體記憶才能夠得以建構和傳承。另一方面,個體記憶是集體記憶的一部分。雖然個體記憶無不放置在群體的概念下加以理解,但個體記憶在社會框架中被制約和支配的程度受主觀情況的影響而呈現不同,因此,一部分個體記憶就是集體記憶本身。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學的關注不只是個體記憶組成或承載集體記憶的部分,更深層次的關切是探析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出現吻合或偏差背后的權力運作關系。

社會學對于研究手段的規范和要求并不苛刻,但對于旨在獲得普遍意義的社會學來說,口述歷史作為個人主義濃重的研究方法被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不管是口述歷史還是社會學研究中其他形式的訪談,其訪談對象一定是第一人稱視角。在利用口述歷史的研究方法進行資料收集過程中,需要堅持口述者親歷的原則,以第一人稱為角度進行記憶敘事。其次,個體必須置于具有共性的群體之中。只有保證集體記憶是個體記憶經由相同的社會權力關系建構而來的,才能探究集體記憶生成的真實原因。最后,社會學研究者切忌把一切問題都歸結為記憶問題。雖然記憶作為聯結過去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一系列由時間和空間交織在個體記憶中形成的連續而不可分割的印象,但這些印象是個體基于其文化背景、生活環境等變量下進行選擇性加工的結果,因此記憶并不能作為洞察社會學研究全貌的唯一視角。綜上所述,個體記憶到集體記憶的生成不僅要求記憶的真實性,也更注重集體記憶形成、發展、變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要堅守口述者的第一人稱視角和記憶集合體的選擇,也切忌將記憶作為研究的唯一途徑,過度夸大記憶的價值所在。結合權力關系的運作對個體記憶進行整理、篩選和累積,才是獲得有效口述資料的方法。這就恰如眼睛是觀察世界的窗口,但不能夠將眼睛定義為觀察世界唯一的途徑。

(二)集體記憶向社會研究的躍遷

如果說個體記憶到集體記憶的生成是口述歷史在社會學應用中的前提,那么集體記憶向社會研究的躍遷則是完成口述歷史社會學轉向的具體應用。任何一個社會學研究都無法回避“社會”而空想,這就要求研究者既要有對集體記憶的基本理解,也要掌握社會學的邏輯建構,并且最終回歸到“社會”中來。正如米爾斯所說的“只有從邏輯角度解開這團亂麻,才有可能了解這些議題是否真的牽涉到不同價值之間的沖突”,(10)[美]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李康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107頁。為學術研究作出貢獻。因此,實現口述歷史在社會學中的轉化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在于二者是否存在關聯,并且找到記憶向社會研究躍進的實踐路徑。

口述歷史與社會學是否能夠實現融合的前提是二者間是否存在關系,這一前提在過往的學術研究中得到了肯定。一方面,社會學使口述歷史更能關注到資料背后的權力關系運作。口述歷史在社會學中的存在意義,并不僅僅是為了對過去進行還原和保存,而是借助過去這些集體記憶中保留下的有效遺跡,對歷史社會的回望和解析,亦或對個體進行記憶重構行動內涵的剖析。另一方面,口述歷史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學研究對歷史資料的要求,它能夠跨越時間、空間等因素限制,達到研究資料在時間上的連貫性以及空間上的跨越性。在確定二者間的關系之后,如何從已經獲得的集體記憶資料中還原社會現象、提取社會問題、實現集體記憶到社會問題的轉化?是口述歷史與社會學融合的第二個問題所在。

集體記憶的建構性已經成為記憶研究不爭的事實,正如哈布瓦赫所說:“盡管我們確信自己的記憶是精確無誤的,但社會卻不時地要求人們不能只是在思想中再現他們生活中以前的事情,而是還要潤飾它們,削減它們,或者完善它們,乃至于賦予它們一種現實都不曾擁有的魅力”。(11)[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畢然、郭金華譯,第68-69頁。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集體記憶理解為完全虛構出來的、迎合社會框架的臆想,而是要把握集體記憶與社會事實、社會建構之間的關系。就二者間的關系來看,實現集體記憶到社會問題的轉化,要完成“割裂”和“重建”兩個過程。集體記憶“割裂”的過程要求將其置于“真空”狀態,既要將集體記憶與社會建構“割裂”開來,將記憶放置在時間長河中尋找真相,也要將集體記憶與社會事實“割裂”開來,分析各個權力關系是如何進行記憶篩選、保留和遺忘的。另外,集體記憶的“重建”仍體現在社會建構和社會事實兩個方面。一方面,集體記憶的建構論強調了社會框架“重建”記憶的內核。另一方面,集體記憶的傳承和延續則否定了絕對建構論,只有“重建”記憶生成的具體邏輯,才能成為社會學追問的核心議題。站在當下回望集體記憶的生成路徑是社會學研究的核心要素,也是集體記憶向社會學研究轉化的關鍵步驟,即要求研究者完成集體記憶的“割裂”與“重建”,捋清集體記憶與社會事實、集體記憶與社會建構之間的真正關系。社會學的目標不只是對于過去記憶的回顧和還原,更多的是通過對集體記憶的“割裂”與“重構”,剖析集體記憶生成或畸變的過程,重新認知社會結構和秩序。

三、口述歷史與社會學的交融與促進

口述歷史與社會學作為兩個獨立學科并無從屬關系,但卻在過去的實踐中彼此成就,相互推動。口述歷史為探究各個權力關系對集體記憶的影響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而社會學應用也使得口述歷史更加貼近真相。史學家勒高夫曾說過:“為了探究社會學,社會學家又與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們站到了一起”。(12)[法]雅克·勒高夫:《歷史與記憶》,方仁杰、倪復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09頁。口述歷史與社會學走上了一條融合發展之路。

社會學對口述歷史的促進主要體現在研究群體和研究意涵兩方面。首先,就研究群體而言,口述歷史在社會學中的應用不斷彰顯對于底層群體的關切。當口述歷史作為歷史學、文學等學科編纂的工具時,其研究對象往往都是歷史名人、英烈楷模或其親屬朋輩,更加關注有影響力的人物和事件,進而運用史料傳記的呈現方式引起社會關注,此時,口述歷史的應用價值仍存在局限性。伴隨著社會學對口述歷史應用的不斷深入,口述歷史的研究群體開始拓展到社會各個階層,將研究觸角伸向了社會底層的事件和人物。口述歷史對象不再只是具有顯著影響的英雄人物,當然也從未回避精英話題,但更多的是傾聽來自“社會底層的聲音”,通過關注底層社會人物和事件,將那些曾經“沉默的聲音”重新拉回到公眾視野。社會學中的口述歷史作為個體記憶呈現與集體記憶建構的方式,將社會各階層都納入其研究范疇。這對于探究普遍意義的社會學而言,不僅是一個有價值的研究工具,同時對于口述歷史本身而言也是一次有意義的學科延展。早在1845年,恩格斯就在其展現波蘭移民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的著作中使用了口述資料。新中國的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則在19世紀50年代通過口述歷史和田野調研的方式編寫了“新四史”,將老工人、老貧農、老社員、老百姓的生活載入敘述空間,這些對于底層的關注為社會學和史學的宏大敘事提供了“小人物”的具體補充,也成為后續研究的草蛇灰線。其次,從研究意涵角度來看,口述歷史在社會學應用中展現了更多的研究價值,主要體現在對資料嚴謹性和內在邏輯性的探索。一方面,社會學對口述資料的把握更加嚴謹,不僅追求資料的豐富性、真實性,將極具主觀色彩的個體記憶固定成學術研究的可靠素材,也注意關注資料背后的內在關系,這種嚴謹的方法論得到了社會學、史學、文學等研究領域的廣泛認可。例如,孫沛東從服裝秩序與國家規訓的關系入手,將文革時期口述者的個案生活史與國家對“奇裝異服”的治理作為互動關系進行研究,先通過史料分析對口述者的記憶進行判斷,又結合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的治理探析話語權力對個體著裝的形塑,(13)孫沛東:《褲腳上的階級斗爭——“文革”時期廣東的“奇裝異服”與國家規訓》,《開放時代》2010年第6期。既證實了個體記憶的存在性,也探析了記憶偏差的內在因素。另一方面,口述資料不僅成為了展現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的工具,也成為了剖析記憶形成的內外動因、挖掘社會現象與問題的手段。例如,郭于華將土地改革過程中的農村群眾對于自身經歷的講述與宏觀的國家意識形態、社會歷史變遷過程緊密連接,通過底層社會對于苦難的講述來構筑歷史,展現了口述歷史在革命研究中的方法趨向。(14)郭于華:《作為歷史見證的“受苦人”的講述》,《社會學研究》2008年第1期。楊可以碼頭工人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民國前期工會和舊式工人團體的關系梳理,展現了中共對工人階級的群體意識召喚和話語植入操演,揭示了動員與感召背后的權力實踐。(15)楊可:《“正名”和“做事”:以碼頭工人為例看民國前期工會與舊式工人團體的關系——一個歷史社會學的視角》,《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口述歷史在社會學中的應用不勝枚舉,社會學在田野過程中創造出來諸多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技術與扎實的實踐經驗,也為后來口述歷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寶貴的樣板,使口述歷史的調研過程和調研結果更加學術化,成為社會學對于口述歷史研究意涵的有效拓展。

與此同時,口述歷史正在豐富著社會學的研究領域,主要體現在研究維度和研究視角上。從研究維度的縱向來看,口述歷史是一次研究者與親歷者的對話,這種方式使社會學研究能夠獲得更加深入的個體記憶資料,也讓集體記憶的呈現形式不再是單調的文本敘事,而是生動豐富的口述集合。也許這些個體記憶敘述并不統一,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但也正因于此,社會學研究在重新建構集體記憶的過程中才被賦予更深層次的內涵與思考。埃爾德對大蕭條時期社會經濟對社會結構以及不同階級的個體的社會關系、代際關系的影響進行了40多年的追蹤研究,(16)[美]埃爾德:《大蕭條的孩子們》,田禾、馬春華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年。研究資料除測評量表外,還將孩子及其父母的口述生命史作為重要的材料來源,極大地增加了研究資料的飽滿性,這樣的研究方式成就了社會學關于生命歷程的開創性貢獻。從研究維度的橫向來看,口述歷史的加入為社會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研究素材,有學者將口述歷史比作社會學通往歷史研究的“時光之車”,不僅可以抵達終點,沿途風景也不乏迷人之處,研究者希望從現有權力體系中抽離出來,回到個體生涯和社會背景的交織之中,把個人的困境和順意、窘迫和優裕都擺到宏觀的歷史結構當中去,正如米爾斯所說:“如果不能回溯到個人生涯、歷史與這兩者在某一社會中的盤根錯節之中,任何社會研究都不能完成其智慧之旅”。(17)[美]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李康、李鈞鵬譯,第23頁。通過這些被社會框架重構后的記憶使研究資料更具有社會學意涵。從社會學的研究視角來看,口述歷史對于社會學的意義在于推進了對記憶者本身的關照和對社會關系結構的反思,不僅是口述歷史的資料本身引起了社會學關注,往往這些歷史親歷者或見證者們也可能成為研究者關照的對象,尤其是對底層社會進行研究,口述歷史“平易近人”的研究方式,讓許多緘默的群體重新獲得了自我表達的欲望和機會,底層群體對于歷史的書寫方式,為社會學賦予了學術張力的同時,也使更多的底層群體重回關注視野。對于社會關系結構的反思則使得研究者通過對復雜的個體記憶分析,拆解其背后的各個權力關系。例如中國傳媒大學的崔永元口述史研究中心,在研究領域上充分展現了口述歷史的群體關注優勢,其研究領域包括戰爭、外交、電影、企業等等,其中涉及的群體包羅抗戰老兵、知青、三線工人等等,這些口述資料不僅成為社會學研究的瑰寶,也引發了各學科對這些群體的關注,將個體的生命嵌入到歷史事件之中,以此透視宏觀歷史車輪對微觀生命的塑造機制,探析個體通過行動順應環境或克服制約的選擇路徑。

四、結語與展望

口述歷史與社會學的相遇是一次充滿學術魅力的復合性學科碰撞,二者只有在碰撞中追求共生才能實現融合與發展。這要求口述歷史與社會學都要回歸研究本心,堅持各自的研究指向,但社會學無法回避口述歷史追求記錄、描述的呈現方式,口述歷史也不能改變社會學對于權力、關系的追問。雖然口述歷史是個體記憶的呈現方式,但任何個體都無法脫離社會一枝獨秀,個體記憶不是單一個體經歷的累加,或者說個體記憶是社會結構影響下的生命歷程再現,是集體記憶的表現之一,也是社會建構的結果。個體記憶是社會本質、社會結構與個體歷程交織的建構機理,(18)周曉虹:《口述歷史與社會記憶:現狀與未來》,《南京社會科學》2019年第12期。這要求社會學研究者要清楚地辨析口述歷史作為研究方法從個體記憶到集體記憶的躍遷規律與實踐邏輯。著眼當下,關切熱點是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的要務,而對于歷史的追溯則是完成現實追問的重要治學,渠敬東在對于當代社會思潮的討論中提出:“歷史學是關于過去的社會學,社會學是關于現在的歷史學”。(19)渠敬東:《返回歷史視野,重塑社會學的想象力——中國近世變遷及經史研究的新傳統》,《社會》2015年第1期。新史學對小傳統主義的追求方式與社會學注重田野調查研究的旨趣不謀而合。誠然,口述歷史與社會學的結合開創了全新的研究視角與進路,那么在此基礎上已形成的經典理論、可以挖掘的重要命題以及具體化的微觀實踐將成為未來學界研討的關鍵內容。

猜你喜歡
記憶歷史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記憶中的他們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記憶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
歷史上的6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6免费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在线|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激情网|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国产成人1024精品| av在线手机播放|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亚洲香蕉在线|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欧美亚洲第一页|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99ri国产在线| 欧美啪啪网|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 亚洲综合天堂网|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国产91麻豆视频|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av在线5g无码天天|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激情综合激情|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在线|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香蕉伊思人视频| 色综合五月|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国产99精品久久|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亚洲a级在线观看| www.亚洲色图.com|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视频免费|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欧洲在线免费视频| 91亚洲视频下载|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午夜视频|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久草视频精品| 无码国产伊人|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538国产视频|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精品青青|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