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海 李 潘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不是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幟的邪路;既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從世界現代化進程中走出的新路,在獨立自主基礎上創造的原版,并以其創新性和原創性科學回答了世界、中國、中國共產黨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現實命題。立足于當今世情、國情、黨情三重維度,精準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現實意蘊,全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現實旨趣,才能真正明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何以能行穩致遠。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現代化面臨諸多困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破解人類現代化發展困局提供了有效對策。
百年變局中人類現代化面臨諸多困局。今天,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已經發展到歷史最高水平,但同時也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大變局加速演進,也使人類現代化面臨諸多發展困局。首先,世界經濟困局。現代化首先是經濟的增長,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世界經濟開始下滑,全球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后、全球發展失衡等矛盾未能得以解決,使世界經濟長期處于低迷狀態,貧富差距、南北差距更加突出。其次,全球治理困局。只有在全球化中才能實現現代化,然而在百年變局中,全球熱點問題頻發,“逆全球化”傾向和行為凸顯,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盛行,全球治理陷入困局。再次,人類安全困局。現代化需要和平穩定的環境,但當今世界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陰魂不散,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持續蔓延,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接連不斷,人類安全面臨諸多威脅。最后,國際交往困局。現代化須以世界普遍交往為基礎,但在當前的國際關系中,競爭摩擦不斷上升,信任危機不斷加深,國際交往與合作壁壘重重。
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無法為人類現代化破解困局提供良方。西方式現代化道路“以資本為本位,以資本增殖作為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①戴木才:《實現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25頁。,存在許多無法克服的弊端和矛盾。經濟層面,其無法克服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必然引發被馬克思稱作“生產過剩的瘟疫”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6頁。的周期性經濟危機;政治層面,其無法克服統治階級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關系,片面追求少數統治階級的利益,導致“金錢政治”、政黨紛爭等政治亂象叢生;文化層面,其無法促進物質與精神協調發展,堅持物質至上,造成物質主義的膨脹和人精神世界的衰落;社會層面,其無法兼顧發展與公平,為追求資本積累而盤剝壓榨勞動者,不可避免會產生兩極分化和社會分裂;生態層面,其無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資本至上導致自然資源過度開采與環境污染,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危機;國際交往上,其無法克服資本主義發展與世界和平發展之間的矛盾,少數西方大國為了自身利益不斷挑動戰爭,拓展勢力范圍,導致了全球的戰爭與沖突不斷。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摒棄和超越了西方式現代化道路。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也喚醒了中華民族的現代化意識。最初,中國的仁人志士以西方現代化文明為標桿,以期通過“走西方人的路”實現中國現代化。但隨著近代中國一個個現代化運動和現代化方案的失敗,宣告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①《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頁。,也深刻證明中國無法通過資本主義走上現代化之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使得人類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而資本邏輯主導下的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無盡的災難,也無力應對百年變局下人類現代化發展的諸多難題,人類發展進步需要并呼喚著新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且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由此“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③習近平:《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埋頭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破解人類現代化發展困局提供了密鑰。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世紀之問,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勇擔時代責任,以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現代化發展困局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首先,倡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堅持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以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破解世界經濟困局。其次,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提出并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以共商共建共享破解全球治理困局。再次,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堅持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堅決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安全,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破解人類安全困局。最后,堅持互尊互信、對話協商的國際交往原則,堅持以義為先、義利兼顧的正確義利觀,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以求同存異破解國際交往困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期,中國迎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階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集中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國之問,為破解“大而不強”的現實性難題提供了真實答案。
中國現代化站到了實現強起來的歷史起點之上。近代以來,為了實現現代化,拯救民族危亡,一場場現代化運動接連上演,一個個現代化方案輪番出臺,但均以失敗而告終。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在與中國工人運動的密切結合中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現代化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和堅強的領導核心,實現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重大轉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浴血奮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艱難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推進拓展,中國不僅成功啟動、推進發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還取得了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成就,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中國從落后時代、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巨大變革,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如今,中國已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正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進,這深刻表明中國已經真正發展起來了,中國現代化擁有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中國現代化發展面臨“大而不強”的現實性問題。社會主要矛盾體現了社會發展的整體狀況,蘊含著某一時期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①韓慶祥:《中國道路及其本源意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123頁。縱觀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現代化道路、追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歷程,實現站起來,需要集中解決好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問題;實現富起來,需要集中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問題;實現強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需要集中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表明中國已經擺脫落后的社會生產,達到了更高的發展水平,發展成為“大國”,但我國的發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發展的水平和質量不夠高,尚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因而還未發展為“強國”。習近平強調,必須清醒看到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由此可見,“大而不強”是中國現代化發展面臨的現實性難題,只有解決了這一難題,我們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國。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正確答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著眼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階段性目標和“大而不強”的現實性難題,系統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就理論層面而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性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性質屬性、根本特征、本質要求、實踐方略等,為實現強起來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根本遵循。就實踐層面而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聚焦于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基于中國已經發展起來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觀事實,堅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五位一體”全面協調推進,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此外,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和必然要求。站在新時代實現強起來的歷史起點上,圍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國共產黨深入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并勾畫出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軍的嶄新藍圖。黨的十九大報告立足五年以來國家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從我國發展的現實條件出發,提出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并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了這一戰略安排,并詳細規劃了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應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了全新的戰略要求。因此,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蘊含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嶄新藍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了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
經過百年奮斗,黨順利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集中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長期執政、怎樣實現長期執政”的政黨之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堅持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是中國共產黨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率領中央進駐北平時提出“進京趕考”的重大命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趕考”,并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指出:“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5頁。從“進京趕考”到“新的趕考之路”,黨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始終保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成功應對“建國之考”“興國之考”“富國之考”后,如今正面臨著“強國之考”。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前夕的“趕考”是圍繞“建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怎樣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以及“實現什么樣的全面執政、怎樣實現全面執政”等重大歷史課題,那么新時代的“趕考”則要回答“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及“建設什么樣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時代課題。
新的趕考之路對中國共產黨及其執政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國共產黨踏上新的趕考之路,是對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肯定,也再次說明我們已經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②《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72頁。,走好“新的趕考之路”也絕不會是一帆風順、波瀾不驚的。就趕考任務而言,中國共產黨要領導14億人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現代化規模之大意味著現代化難度之大、現代化任務之艱巨。就趕考環境而言,新的趕考之路面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局”相匯,同時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交織影響,趕考環境異常復雜。就趕考主體而言,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仍然面臨“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③“四大考驗”是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四大危險”是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而這些考驗和危險都是長期而尖銳的,“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④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難度絲毫不亞于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進京趕考”,中國共產黨要在新的趕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績,就要不斷提升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有機統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堅持提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深化了對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長期執政、怎樣實現長期執政”的政黨之問,為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作出新的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遵循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并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使得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此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把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同提高國家治理水平有機統一起來”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06頁。,在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確保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黨克服風險挑戰、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提供了堅強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根本路徑。中國共產黨要答好時代出的新試題,向人民、向歷史交出新的優異答卷,必須走一條正確的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這深刻表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走好新的趕考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根本之道。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新的趕考之路在價值立場和奮斗目標上具有一致性。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人民立場,致力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其目標也指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由于堅持推進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共產黨已經帶領中國人民成功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和實踐已經并將進一步證明,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427頁。。因此,中國共產黨走好新的趕考之路也要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圓滿完成新的趕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