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洋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湖北 武漢430011)
人才培養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秶抑虚L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對人才界定為:“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睆脑摱x中可以看出,對于高校教育來講,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具備3個層次的素質和能力,即扎實專業知識、創新創造能力、正確價值觀,由此對應的高校教育就是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高教40條)中也明確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以此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因此開展“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專思創融合”)已成為本科人才培養的共識。通過搜索知網數據庫,關于“專業教育、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雙創教育)”三者融合研究文獻并不多,大多數學者是從宏觀層面研究兩者融合路徑、雙向構建、協同機制等。為數不多的相關研究,在研究內容、視角等方面都不夠豐富,研究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趙亮[1]以構建課程體系為切入點,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期促成三者融合;劉戰合等[2]結合航空類專業,鑒于顯性、隱性教育互補性,提出了面向隱性教育的“專思創”三元融合教育新模式;張黎明[3]確創新、創業以及專業教育之間的關系,探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問題。“專思創”三元融合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也缺乏內在驅動和實施途徑探索。
作為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學科,旅游專業不僅包含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專業教育和雙創教育中也獨具優勢。而實踐教學作為旅游專業教育、雙創教育共同環節,是專業教育、雙創教育、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徑。因此,以實踐教學為抓手,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并促進三者融合,構建“專思創”三元融合實踐教學體系。這將成為應用型高校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改革的精準發力點。
旅游專業畢業生不僅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旅游專業教育本身離不開實踐教學,但目前旅游實踐教學大多作為理論教學的輔助,局限于課內實踐、認知實習和專業實習等層面,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支撐不夠。旅游雙創教育大多是以學分制開展,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歸根結底是因為雙創教育是以實踐能力培養和品質德育塑造為核心的教育理念,離開實踐雙創教育就失去了靈魂。同時各項雙創活動不僅是“顯性”實踐課,也是國情教育的思政課。2017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回信中寫道:“希望你們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在億萬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大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因此雙創教育對培養青年理想信念價值觀是極其重要的。而實踐教學就是促進“專思創”三元融合的有效著力點。
后疫情時代,旅游消費結構和消費模式重塑,對旅游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每年畢業就業反映出旅游人才供需結構矛盾問題顯而易見。當前旅游人才培養更多的是注重專業教育,給予學生在某一專業領域的知識或某一行業的職業技能,但大部分學生缺乏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匹配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雙創教育作為一種“應用性”和“生成性”教育學科,其本質特性就是實踐,解決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雙創教育可以有效解決專業教育“學科性”問題,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業精神等“學以致用”能力具有重要催化作用。通過開展實踐教學,在專業教育中融合雙創教育,在實踐中挖掘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促進專業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深入運用,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專業知識是創新創業的源泉和基礎,成熟的創新思維模式和專業實踐能力依賴于個體的知識廣度和深度。脫離專業,雙創教育就變成了“華而不實、無源之木”。因此實踐教學是專業教育和雙創教育融合的有效粘合劑。
高?!坝恕辈粌H僅是技術層面的“教”,更包括價值層面的“育”。在教育全過程中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與導入,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提高適應和改造客觀環境的能力[4]。價值觀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傳統的思政教育大多是以“填鴨式”“獨角戲式”“灌輸式”理論教學為主,停留在說教層面,沒有達到“行為養成”的目的。因此將思政元素無形滲透到專業教育和雙創教育中,用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間接”完成思政教育,可以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5]。旅游專業知識本身就蘊含了豐富的價值傾向和家國情懷等思想政治資源,如大美中國、文化自信、“兩山理論”、鄉村振興、紅色基因、愛國情懷、工匠精神等。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價值引領作用,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競賽、科研、課題項目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走入中國大地,了解我國國情民情,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職業觀,培養優秀的專業素養、科學求真的能力。孫春蘭副總理也贊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大賽是有溫度的國情思政大課,是解決中國大學生國情教育的關鍵一招、創新一招。
對旅游管理專業來說,不管是專業教育,還是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三者有所區別,但并非相互對立,而是具有一定的共性,即都強調實踐的重要作用。教育側重點不同,又相互補充和延伸。專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骨架”,是所有高等教育存在的基礎。主要是培養專業人才,強調的是教育的社會功能,有時過于追求功利性。而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血液”靈魂,強調的是教育的價值功能,是專業教育的升華,是雙創教育的價值引領??梢越鉀Q專業教育中的“近視癥”;雙創教育兼具“以實踐立德”與“樹創新人才”的雙重屬性,是高等教育的“血肉”,是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核心補充。任何理論必須用社會實踐才能得到驗證,才能證明其價值。雙創教育則是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實踐的平臺,通過實踐可以將思政教育內容講解得更加生動,可以將專業教育的“?!痹谛袠I領域體現出來。由此可見三者在理論和實踐上及時補位,通過實踐教學可促進三者教育融合。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充分體現了“按需培養”育人理念。實踐教學是一個多功能的系統工程,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相對理論教學,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及應用能力、探索能力的培養,更具有直觀性、操作性、創新性、綜合性。包括目標體系、內容體系、保障體系。因此從系統完整性角度出發,以“專思創”三元融合為切入點,構建包含培養計劃內外的完整實踐教學體系,以此來提高旅游專業人才實踐能力水平。
對于專業課教學,專業教育目標維度主要分為理性層面和感性層面。理性層面主要包括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感性層面是價值觀念和專業情懷的培養[6]。這與雙創教育、思政教育目標互融互促。理性層面是實踐教學的初級目標,即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和專業操作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感性層面是高級目標,即培養“素能結合型”應用型人才。而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能影響感性層面態度的變化;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熱情的專業情懷的形成有助于理性層面知識獲取興趣度的提升。因此實踐教學體系將從理性和感性兩個角度,構建“知識-能力-素養”三輪核心驅動力,以達到旅游人才培養的三大目標,即專業知識傳播、價值觀塑造、雙創能力提升。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化實踐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等活動中,創辦形式多樣的“行走課堂”。推動構建政府、社會、學校協同聯動的“實踐育人共同體”。因此實踐育人需要多維教育場域。課堂是實踐教學的核心和實施落腳點。從教育場域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其他教學參與者之間社交網絡關系出發,將旅游實踐教學課堂場域劃分為4個基本部分。第一場域是指由學校指定固定時間、固定場所、特定教師教授的理論實踐課。例如以課內實踐、課程設計等形式開展的旅游線路策劃、產品設計、導游詞撰寫及講解、案例教學等;第二場域是指由學校設計、組織、安排的,學生自愿選擇參與的活動。如雙創思政類講座、學術報告、專業培訓以及旅游專業選修課等;第三場域是指校企合作,在校外指定場所開展的,有一定的學分要求。例如旅游專業認知實習、頂崗實習、模擬實訓等;第四場域是指在學校鼓勵、支持、號召下,不限定時間、地點、形式、類型等,以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為主的,學生自主自愿選擇參與的科研項目、課題、學科競賽等活動。例如“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創青春”“挑戰杯”“三下鄉”“雙創訓練計劃”“紅色旅游線路策劃大賽”等活動。以項目制式分階段、循序漸進串聯四大課堂場域,豐富實踐教學實施內容,由淺入深強化學生專業知識,提高專業實踐能力。
保障體系是實踐教學能否運行的必備條件,包括師資隊伍、教學資源、教學手段、實習實訓基地、考核方式。高等教育的兩大主體為教師和學生。是否具備一個學緣結構合理、專兼結合、雙師雙創并用、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是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皩K紕摗比诤蠈處熽犖榈木C合素養要求更高,通過開展領導領學、專家輔學、支部促學、實踐助學、教師互學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思政素養,多點發力賦能教師專業成長,有效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四維課堂場域重塑傳統教學手段,后疫情時代混合式教學手段是實踐教學貫徹的重要渠道。多維教育場域需要整合校內校外、線上線下教學資源,配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不同課堂的最大效用。例如項目式教學,將傳統講授法轉換為互動情景,創設真實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實習實訓基地是實踐教學開展的場所和物質基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政校行企多方協同建立校內外立體化的實習實訓基地,為旅游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完善的平臺。實踐教學的考核不應以結果為導向,應更加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習得”,建立多層次、多角度、多階段的考核方式。
實踐教學是專業教育、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互融互促的有效環節,是提高旅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培養素能結合應用型人才的絕佳路徑。以“專思創”三元融合為切入點,構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貼合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促進實踐教學改革具有促進作用,有利于實現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