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琴
(山東省東營市中醫院,經營管理科 山東 東營 257055)
任何招投標項目中都存在合同風險,醫院招投標采購項目也不例外,因此醫院必須做好采購項目管理工作,合同風險管理是該項工作的重點內容,醫院要予以關注。從這一角度出發,醫院相關管理人員要清楚的意識到自身采購管理項目的特殊性,分析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再予以針對性的管理。但現實情況中,部分醫院的合同風險管理工作不到位,導致醫院依舊需要承擔較高的風險,也間接影響了醫療工作的質量與發展,故為了改變現狀,做好合同風險管理,有必要展開相關研究。
根據以往經驗,醫院招投標采購管理的常見合同風險為:一是供應商資質的風險,即醫院采購的資源多為醫療資源,諸如設備、藥物、醫用化學品等,這些資源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故為了保障資源質量達標,醫院需要尋求有資質的供應商。但現實情況中,一些醫院在招投標采購中并未對供應商的資質等進行審驗與核實,容易與資質不足的供應商簽訂合同,而后容易爆發醫療資源不達標,甚至是供應商不按約定履行責任、越權代理等風險事件,對醫院經濟以及醫療工作安全性等都有重大影響;二是合同洽談風險,即招投標階段醫院與供應商達成了口頭合作意愿后,就要進入合同洽談階段,該階段需要雙方協商確立合同中雙方責任歸屬等,目的是保障合同符合雙方利益標準,不可對對方利益造成不合理侵犯[9]。但合同洽談中醫院可能會因為一些因素影響,無意間遭遇對方施加的侵犯,諸如在重大問題上作出讓步,又或者本方洽談人員與對方達成秘密協議,謀求不法利益等,所以合同洽談中存在多種風險;三是合同內容風險,即合同簽訂后雙方需要根據合同內容展開相關工作,因此如果合同內容存在問題,就會帶來一定的風險,而其中相當一部分風險都對醫院有威脅,如合同內容條款不全、表述有爭議等,這些風險會導致醫院無法在之后向對方追責,所有損失或影響都需要自己承受;四是權限風險,即合同需要雙方簽訂才能生效,但部分情況下醫院方簽訂合同的人不具備簽訂權限,屬于越權或未授權簽訂,這會導致醫院方對合同具體內容不知情,容易出錯,無意間承受風險,又或者對方使用了無效印章簽訂合同,導致合同無效,容易爆發違約風險;五是履約風險,即供貨方可能會在意愿不知情的情況下違約,諸如拖延交貨期限、下調貨物質量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意愿利益受損;六是合同保存風險,即合同簽訂后沒有制作副本,或未能妥善保存原文件,使得合同遺失或泄密。除以上六大類型風險以外,在實際情況中可能還存在其他風險,此處不多加贅述,但六大風險足以說明合同風險類型多、情況復雜,故風險管理具有一定難度,因此醫院必須要重視對招投標及采購管理中的合同風險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的經濟利益[2]。
充分認識常見合同風險是醫院做好采購合同風險管理的必要前提,但根據常見合同風險分類可知,醫院招投標采購管理的常見合同風險類型很多,專管人員需要經過系統性的學習,且具備豐富的經驗才能形成充分認識,而許多醫院的專管人員在這一方面有一定缺陷,存在風險認知不足的問題。風險認知不足代表專管人員的合同管理能力差,難以識別風險,或者忽略某種風險,而任意現象都可能導致風險爆發,使醫院經濟利益受損,甚至會陷入事務糾紛當中,例如某醫院專管人員就存在風險認知不足的問題,管理中缺乏應有認知,導致在一次合同簽訂中沒有審查供應商的資質,導致合同簽訂后供應商提供的貨物存在質量上的缺陷,且使得醫院盲目相信合同,沒有再次對貨物質量進行審查,雖未造成醫療事故,但也確實降低了醫療工作質量,醫院不得不重新尋找供貨商,承受了大筆經濟損失[3]。
許多醫院因為缺乏合同風險管理經驗,對于合同中的一些事宜不夠重視,所以會出現許多風險問題,而合同文本不統一就是比較常見,會導致風險爆發的問題之一。所謂合同文本不統一,是指醫院自身沒有統一的合同文本用于參考,導致合同簽訂時需要對方提供合同文本,而對方有可能會在合同文本上“做小動作”,一時不察就可能導致合同風險爆發,例如某醫院就使用了供應商提供的合同文本,而供應商在文本上進行了修改,刪除了一條很重要,但卻比較容易被忽略的條款,使得醫院遭受經濟損失。除此以外,合同文本不統一與所有合同風險都有關聯,如因為合同文本不統一,所以醫院有可能會陷入合同糾紛,且往往在糾紛中都處于劣勢,說明該問題比較嚴重,醫院必須引起重視[4]。
醫院作為合同風險管理方,理應具備采購合同風險預防機制,該機制就是由各種相關管理制度組成的,因此當管理制度存在問題,合同風險預防機制就難以起到有效作用,甚至出現無法預防的現象,這時如果爆發風險可能導致醫院來不及反應,且或多或少都會造成一些影響,說明醫院理應保障管理制度完善。但現實來看,不少醫院的采購合同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主要有以下具體表現:第一,制度條款的內容并不準確,因此在管理中容易出現紕漏,預防效果不好,例如某醫院合同管理制度中的一個管理條款內容就不夠準確,忽略了監管責任歸屬,導致內部工作人員不知有誰履行監管責任,最終形成紕漏,加劇了風險爆發概率;第二,制度條款不完整,部分需管理事宜未被覆蓋,容易失控,同樣不利于合同風險預防,例如在合同風險管理制度中遺漏了印章管理責任歸屬條款,使得印章在內部流動,容易發生越權簽訂合同的現象[5]。由此可以看出,任何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現象對醫院合同風險預防能力都有嚴重影響,故醫院應當予以關注。
根據風險描述,醫院必須妥善保存合同原文件以及副本文件,否則就容易發生合同遺失、泄密等風險,而現代醫院雖然重視合同保存工作,但選擇的保存方式比較傳統,即使用紙質檔案保存模式進行保存與管理,這種保存方式存在天然的劣勢,即紙質合同本身就具有易損、易丟失、易泄密的特點,不利于長期保存,加之合同經常需要拿出使用,紙質合同遺失、泄密等問題更容易發生。與此同時,即使醫院創建了副本文件,可以在原文件出錯之后予以彌補,但不代表合同保存萬無一失,現實情況中依舊有可能出現原文件與副本文件同時出現問題的現象,例如某醫院就創建了副本文件,日常情況中主要使用原文件,副本文件只在原文件出現問題后啟用,但某次因為現實因素影響,原文件丟失,所以醫院想要啟用副本文件,而副本文件在長時間的存放下出現了字跡模糊、表面結垢的現象,故副本文件失去效用。從這里可以看出,醫院要做好采購合同風險管理,理應擺脫傳統的合同保存方式[6]。
針對醫院合同風險管理的四大問題,下文將提出對應的管理策略,以供參考。
3.1.1提高人員入職標準,展開相關培訓
醫院應當意識到合同風險管理是一項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工作,理應由專業人員負責管理,故醫院如果發現當前管理人員存在合同風險認知不足,或者是其他的專業性問題,就應當對其進行人事調動,同時提高人員入職標準,至少要保障入職人員接受過系統性的學習(若入職人員即接受過系統性學習,也有豐富的管理經驗自然最好,但此類人才比較稀少,醫院不必強求),然后在與原崗位工作人員協作進行合同風險管理,這能幫助新入職人員更快熟悉工作環境、要求,而原工作崗位工作人員的經驗也能給新入職人員提供幫助。除此以外,考慮到醫院采購合同與其他行業采購合同的差異,建議醫院給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要求幫助他們盡快了解醫療物品的質量指標以及標準,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他們專業特長,幫助醫院做好合同風險管理[7]。
3.1.2明確風險管理要求,設計統一合同文本
從醫院角度出發,為了避免自身遭遇合同風險影響,醫院必須擁有自己的統一合同文本,故醫院如果當前沒有統一文本,就需要重新設計。同時,合同文本除了要求統一以外,還要確保合理,因此醫院在設計統一合同文本時,要充分考慮合同風險管理的要求,這樣才能保障合同內容事無巨細、面面俱到[8]。在統一合同文本的基礎上,醫院可以在采購招投標階段提供自己的文本,由對方審驗、確認無誤之后填寫具體內容,即填寫貨物數量、交付周期、具體金額等,這樣就能避免許多合同風險。
3.1.3深入分析管理制度缺陷,針對性補全
醫院合同風險管理制度的缺陷表現分類并不多,但實際內容非常細致,形式十分多樣,因此不同醫院合同風險管理制度的具體缺陷存在差異,要確保完善必須先展開分析,了解具體缺陷,再針對性的補全即可。這一基礎上,本文主要以“合同風險監督管理制度缺陷”為例展開分析,即假設醫院的合同風險管理制度中沒有明確指出監管責任歸屬,那么就必須在制度中添加對應的內容,并且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調動其責任重心,確保其有能力履行管理責任,最大限度的避免風險爆發。
3.1.4啟用電子檔案保存模式
傳統紙質檔案保存模式目前應當淘汰,醫院可以用電子檔案保存模式取而代之,即電子檔案保存模式中紙質合同文件的內容可以轉為數據格式,各種格式的文件內容不存在損壞可能,同時只要合理使用加密、備案等基本功能,可以避免文件因設備因素影響而丟失、泄露的現象發生,說明電子檔案能夠很好避免風險發生。電子檔案還能借助網絡進行傳輸,不像紙質檔案一樣需要相關人員親力親為的取用,說明采用電子檔案,合同相關事宜會變得更加方便[9]。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電子檔案相比于紙質檔案更具優勢,但一些醫院的合同風險專管人員已經習慣了紙質檔案模式,缺乏電子檔案管理意識,且概念比較模糊,管理工作中可能會發生忘記備份、忘記加密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醫院一方面要強調備份、加密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借助當前相關軟件實施自動備份、自動加密。
合同風險管理中有許多事項是需要醫院注意的,其中最主要的事項就是監管方法,即管理制度中明確了合同風險管理監督責任歸屬,自然對應責任人要展開監管工作,但如果責任人所使用的監管方法有誤,就可能導致監管力度低下,因此建議醫院引入先進監管方法,諸如痕跡化監督、全過程監督、相互監督等,要求監管人員學習相關理論,并逐漸將方法代入到監管工作中,由此提高監管力度[10]。
綜上,醫院采購項目中存在許多合同風險,各類風險對醫院的經濟效益有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意愿陷入法律糾紛,因此醫院必須加強自身合同風險管理能力,避免合同風險爆發。從這一角度出發,醫院首先要了解具體的合同風險,其次要明確自身問題,最后采用策略來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后,醫院合同風險管理能力增強,能夠將各類風險的爆發概率降至最低,從根本上進行預防與控制,通過這種方式醫院采購項目可以順利完成,醫療工作也能夠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