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一
(南京師范大學 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從2018年9月開始,教育部發文在全國高校中推行本科課程的過程性考核。因此,研究過程性考核如何在高校本科教學中的應用對于貫徹教育部的上述規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過去,高校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主要體現為期末考試,即使有的高校規定有平時成績,但是平時成績所占比例也較小,一般為30%左右,而期末考試占到70%左右甚至更高。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平時成績主要也是任課老師憑自己的主觀印象給分,缺乏客觀的標準。因此,學生的學習具有“一考定成績”的特點。結果性的考核主要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過去,大部分高校對學生學習的考核都是著眼于期末考試。這就使得結果性考核的考核方式太單一,難以反映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而過程性考核則具有多樣化的評價手段。除了期末考試這種形式外,過程性考核還可以采取互動提問、研討會、隨堂測驗、現場調研、資料查閱整理、學習類游戲等多種形式的結合①。這些多樣化的考核方式、考核內容豐富、形式靈活②,有利于從多個側面來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比結果性考核更為科學。
過程性考核則破除了結果性考核“一考定成績”的弊端。在過程性考核中,一門課程除了期末考試外,教師也會根據教學的進度給學生布置考核任務。除了考核學生出勤外,老師還會給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打分,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進行案例分析,甚至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提交社會實踐報告等。這就構成了老師對學生平時表現的評價,使得學生的每門課程的成績不再是取決于期末考試,而是更多地取決于平時的學習表現。結果性考核采取的這些考核方式,使學生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在大學里全面發展自己的能力。因此,過程性考核所評價的能力較為片面;而過程性考核可以采取靈活的考核方式,顯然,過程性考核所評價的這些能力更全面,更符合社會的需要。
我們以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過程性考核為例來闡述過程性考核的應用。
“人力資源管理”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因此,在培養學生時要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南京師范大學作為教學科研并重型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除了要培養學生具有理論和實踐能力外,還要培養創新能力。為了體現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我們還考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學習效果的考核指標主要從學習的主動性、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四個維度展開。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上述四個考核指標,我們設計了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首先,我們通過學生的出勤考核以及課堂表現來考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出勤率高、課堂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說明他們學習非常主動,學習效果會比較好。而經常逃課、上課不愿回答問題的學生,說明學習主動性很差,學習效果也不會好。其次,由于考試可以考查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程度,因此,我們通過期末考試,來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再次,我們布置案例分析題來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由于所用的案例都是現實企業中存在的真實問題,因此,案例分析題也可以考查學生是否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四,我們讓學生就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某一個內容到企業去調研,發現企業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寫出調研報告。以此來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的創新能力。通過上述四個方面考核方式的設計,我們可以較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根據上文所述,對于“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我們考察本科生學習的主要指標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性質,“人力資源管理”是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由此可見,理論知識和其他能力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學生能力的培養中占據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把理論知識的考核比重確定為50%,對主動性、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比重共確定為50%。具體而言,對于體現理論知識的考核方式,比如期末考試,我們設計權重為50%。對體現主動性的考核方式,比如出勤,我們設計權重為10%;課堂討論,我們設計權重為10%;對于體現實踐能力的考核方式,比如案例分析,我們設計權重為15%;對于體現創新能力的考核方式,比如企業調研,我們設計權重為15%。
數字技術的發展是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因此,我們對學生學習的考核采用了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學生的期末考試,使用線下紙質考試的方式。對于學生考勤的簽到,我們采取了云班課的線上簽到方式。對于課堂討論,我們運用了云班課的線上搶答方式。對于課后的案例分析題我們采用了云班課的線上出題和提交答案的方式。對于企業調研及報告的撰寫我們采用線下提交作業的方式。
云班課中的評分主體可以采用老師評分、指定學生評分和學生互評等方式。由于學生心智不成熟,運用云班課對其他同學進行評分的過程中不能公正、科學地進行③。因此,我們沒有采用云班課中的指定學生評分和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而是采用老師作為評價主體的評價方式。
對于學生出勤、課堂討論的考核,我們將之貫穿于整個學期。其中,對學生出勤進行不定時考核,一般為五次左右;學生課堂討論則貫穿于整個學期。對于案例分析,我們一般布置三次以上作業,最后取其均分計分。對于企業調研,我們一般放在期中以后進行。因為這個時候學生學習了人力資源管理的大部分知識,理解和確定調研的內容更為深刻。期末考試則放在學期結束時進行。
通過對本科生實施過程性考核,我們發現過程性考核在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作用明顯④。過程性考核可以將學生從過去依賴于教師的學習轉向自發的、創新性學習⑤。
通過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施過程性考核,我們發現對高校本科課程的過程性考核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不同高校不同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會影響過程性考核指標的選擇。比如,對于研究型大學的本科生培養而言,更看重將學生培養成研究型人才,重視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而對于應用型大學的本科生培養而言,則主要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實踐型人才,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對研究型大學的本科生課程考核而言,創新能力類考核指標比重會更大。對應用型大學的本科生課程考核而言,實踐性考核指標比重會更大。同時,過程性考核指標的設計還要符合課程的性質。根據課程的性質,我們可以把課程內容分為理論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理論和實踐并重類課程。對理論性強的課程,比如“哲學”等,理論性的考核指標會多一些。對于實踐性強的課程,比如“會計”等,實踐性的考核指標會多一些。對于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比如“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性和實踐性的考核指標則較為相當。
課程的考核方式應該同課程的性質相匹配。過程性考核的方式可以采用提問互動、研討會、隨堂測驗、現場調研、資料查閱整理、學習類游戲等多種形式的結合①。其中,理論性強的課程可以采用提問互動、研討會、隨堂測驗等考核方式。實踐性強的課程可以采用現場調研、資料查閱整理、學習類游戲、工廠實習等考核方式。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的課程則可以采取上述兩類考核方式的結合。
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同會影響考核方式的權重。比如,對于研究型高校而言,主要培養研究型人才,因此,應加大凸顯創新能力的考核方式,比如撰寫研究報告的權重。對于應用型高校而言,主要培養實踐人才,因此,應加大凸顯實踐能力的考核方式,比如工廠實習等考核方式的權重。同時,不同類型課程的考核方式權重有不同要求。理論性課程更多地著眼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應更多地采取提問互動、研討會、隨堂測驗等考核方式,這些考核方式在該門課程整體考核方式中的權重會較大。實踐性的課程更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多地采取現場調研、資料查閱整理、學習類游戲、工廠實習等考核方式,這些考核方式在該門課程整體考核方式中的權重會較大。理論和實踐并重型的課程,應在考核方式中對理論性考核方式和實踐性考核方式的權重并重。
學會使用教學軟件對于提高高校的教學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過程性考核評價方法要想有效地開展,必須要借力于教學軟件,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考核手段。這種手段可以有效地減輕老師和學生的教、學工作復雜程度,使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更為便利,過程性考核更為便捷。
注釋:
①練露.高校課程過程性考核的誤區及其對策探究——以建筑學《專業英語》課程為例[J].海外英語,2021(12):152-153.
②尹明明.基于能力培養的過程性考核體系構建——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例[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6):116-121.
③程晨.基于藍墨云的《網絡平面設計》課程過程性考核評價體系的設計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4):142-143+148.
④張勇,周志翠.高職院校過程考核實施的調查與建議——以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通訊,2016(30):74-76.
⑤劉智運.創新:高等教育的靈魂[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4):49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