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章輝 鐘敏
MTC 作為一種神經內分泌腫瘤較為罕見,該疾病起源于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和PTC、FTC 比較,其惡性程度較高,可能出現局部浸潤、遠處轉移等現象。為MTC 患者提供徹底手術治療,其對放射性碘治療不敏感。血清CT 是甲狀腺濾旁細胞分泌的一種多肽類激素,對診斷MTC 具有重要作用。根據2015 年最新修訂的《甲狀腺髓樣癌診療指南》,推薦在評估甲狀腺結節時將血清CT 檢測作為常規檢查方法,在MTC 診斷中具備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因此,本文將2020 年7 月~2021 年7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為甲狀腺結節患者行血清CT 檢查的臨床意義,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7 月~2021 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所有患者在手術前期均進行常規的血清CT 檢查,且手術后均有明確的常規病理結果。其中,男40 例、女60 例;年齡最小20 歲,最大89 歲,平均年齡(40.57±9.45)歲。納入標準:手術前期未經過其他治療的患者;首次進行甲狀腺手術患者;早晨需要空腹抽血;手術后的病理報告明確,病案資料完全。排除標準:手術前經影像學、病理學穿刺檢查,發現其他器官存在癌灶,且經病理類型分析,認為癌細胞并不屬于甲狀腺患者;存在腎功能不全急者;臨床上應用質子泵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的患者。
1.2 方法 應用化學發光免疫夾心法檢測血清CT 水平。應用儀器為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實行配套試劑檢測。檢測范圍:5.0~20000.0 pg/ml。所有檢測都需要按照廠家提供的儀器操作進行,如果檢測結果為血清CT>5000.00 pg/ml,均記作5000.00 pg/ml。
2.1 患者血清CT 檢測結果和疾病分布情況 100 例患者中,血清CT>500 pg/ml 9 例,其中MTC 8 例,PTC 1 例;血清CT 100~500 pg/ml 11 例,其中MTC 1 例,PTC 4 例,FTC 1 例,結節性甲狀腺腫5 例;血清CT 10~100 pg/ml 80例,其中MTC 1例,PTC 39例,FTC 3例,結節性甲狀腺腫15例,甲狀腺腺瘤6例,橋本瘤變7例,甲亢合并結節9 例。見表1。

表1 100 例患者血清CT 檢測結果和疾病分布情況(n)
2.2 MTC 患者的臨床資料 10 例MTC 患者的CT 水平均>300 pg/ml,腫瘤最大徑2~31 mm,淋巴結轉移主要為Ⅵ區、徑側區,手術方式主要為雙腺葉+中央區。見表2。

表2 10 例MTC 患者的臨床資料
MTC 在所有甲狀腺癌中僅占1%~2%,可能與近幾年分化型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加有很大關系。MTC 和分化型甲狀腺癌有很大不同,其并不是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而是基于濾泡旁細胞產生的一種癌。所以說,MTC 是神經內分泌系統產生的惡性腫瘤,能分泌一種血清素、血管活性腸肽,MTC 患者可能發生腹瀉、面部潮紅等癥狀。MTC 存在較高惡性、侵襲性特點,容易引起局部浸潤、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等,特別是對于初診的MTC 患者,一般不會發現明顯的臨床特點,在診斷時,大約有7%~23%的患者已經發生遠處轉移[1,2]。如果出現MTC 遠處轉移,則可能累及到多個器官,如:影響肺部、骨以及肝等位置,還可能存在罕見的腦部轉移、皮膚或者乳腺轉移等。且MTC 細胞在治療中對放射性碘治療不敏感,所以要盡早手術治療能更徹底,確保MTC 患者的良好預后。血清CT 為一種多肽類激素,其組成部分為32 個氨基酸,由甲狀腺濾泡旁細胞有效合成和分泌。經多方面研究分析,發現常規進行血清CT 檢測能盡早的診斷MTC。一般情況下,MTC 患者的血清CT 高于正常人,該方法是否適合作為MTC 患者診斷的常見方法,目前還存在很多爭議,在一些其他的疾病中也存在血清CT 升高的現象,如:PTC、FTC 以及腎功能不全、質子泵抑制劑等,經檢測均發現血清CT 升高,且檢測期間存在一部分的假陽性。還有研究報道,當血清CT 水平為100 pg/ml 時,可以將其作為診斷MTC 患者的截斷值,當發現血清CT 水平>100 pg/ml 時,認為檢查結果呈現陽性,符合MTC 的依據,可以進行手術治療[3,4]。
MTC 在臨床上主要分為散發型和遺傳型兩種,大部分的MTC 患者都屬于散發型。如果MTC 患者為初診,則大部分情況下患者無明顯癥狀,一般經過篩查診斷,且有些患者確診時已經開始發生遠處轉移現象。經有關文獻分析,MTC 患者的5 年生存率為78%~91%,且10 年生存率為61%~88%。如果發現MTC 患者存在遠處轉移現象,則導致患者的生存率逐漸降低。臨床上,MTC 的致病原因有多種,臨床上很難實現常規診斷。甲狀腺結節診斷中手術前一般將細針穿刺活檢作為金標準,但是在診斷MTC 方面效能欠佳,而血清CT 是手術前診斷和術后隨訪期間為一種較為敏感的分子標志物,為甲狀腺結節患者提供常規血清CT 檢查能促使MTC 疾病的有效診斷,且敏感度也更高[5-7]。MTC 在美國發病率較低,且在甲狀腺結節中MTC 的檢出率更低,僅占0.4%~1.37%。和分化型甲狀腺癌不同的是,MTC 是基于濾泡旁C 細胞產生,為神經內分泌細胞,在神經內分泌癌癥中非常常見,如:能實現肽類激素的分泌,當MTC 患者發病時,表現為明顯的腹瀉、皮膚瘙癢等癥狀[8-10]。
MTC 在早期不會發現典型臨床癥狀,大部分患者是在常規檢查中發現MTC,此時已經開始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轉移等,如:發現頸部腫物,診斷為頸部淋巴結腫大,當腫瘤發生局部轉移浸潤、壓迫氣管或者侵犯喉返神經時,則表現為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癥狀。MTC 的惡性程度比較高,存在較強侵襲性,且腫塊生長速度快,存在堅硬質地,很容易和周邊的組織浸潤粘連,當局部受到較大壓迫后發病。目前研究發現,MTC 患者發生腹瀉的機制還不清楚,不利于患者預后效果的良好實現,也可能和血清素、前列腺素有很大的關系,和CT 無關。還有部分患者存在腫瘤分泌異位現象及皮質醇增多增癥狀。如果是家族性MTC 患者,臨床上則表現為尿道結石、頭疼、心悸等癥狀,該癥狀主要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關系密切,還有一部分家族患者則合并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B 型(MEN-2B),臨床上表現為神經黏膜瘤、馬凡綜合征[11-14]。
因為MTC 具備較強的侵襲性,臨床上很容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現象,所以,實施雙側甲狀腺腺葉切除、頸部淋巴結清掃為主要的手術方式。對于MTC 患者,手術前期需要對患者的甲狀腺結節進行體格檢查,發現患者有明顯頸部淋巴結轉移現象,且這些轉移情況經過手術前頸部彩超、手術中探查還無法查看[15-17]。有研究發現,為MTC 患者提供全甲狀腺腺葉切除、頸中央區、頸側區淋巴結清掃,基于病理學結果研究,發現有75%患者存在頸部淋巴結轉移現象。為MTC 患者提供術前血清CT、癌胚抗原(CEA)等指標檢測,綜合超聲等影像學檢查,實施手術方式的評估,且按照評估的結果來分析是否能夠對患者側頸區、側頸側區淋巴結進行清掃。如果是家族性MTC 患者,一般都是從甲狀腺濾泡旁C 細胞增生逐漸演變為MTC,逐漸發展為局部、頸部淋巴結轉移,最后在幾個月或者幾年之內發生遠處轉移。這些情況主要是因為RET 基因突變。對于家族型MTC 患兒,手術時機、手術方式的選擇需要兒科醫生、外科醫生以及患兒父母共同商量。如果患者已經確診為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E 型(MEN-2E)和MEN-2B 型,不管是患者年齡、臨床癥狀等,都需要排除細胞瘤,并在手術前期做好準備。在對甲狀腺切除期間,如果甲狀旁腺正常,則可以保留在血管蒂上,如果手術過程中將甲狀旁腺都切除,且手術結束時發現甲狀旁腺血供差、沒有活力,導致甲狀旁腺被一直到胸鎖乳突肌中。當MTC 患者影響氣管、食管或者甲狀軟骨時,要確定手術的具體范圍,則要評估患者的言語能力、吞咽能力、預期壽命等,術前對患者疾病程度、其他的醫療合并癥等進行評估,保證各項工作在多位經驗足、醫療隊伍基礎上有效完成[18-20]。
綜上所述,為甲狀腺結節患者提供血清CT 檢查能實現疾病的盡早診斷,對患者徹底手術治療十分重要,能避免發生二次手術現象,盡早診斷和發現MTC 能使患者盡早接受手術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