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王雅竹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如何在不同專業領域做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題組通過師生座談、調研等實證研究表明,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總體相對欠缺,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還不明顯,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的體驗度較低。因此,本文以土建類專業教師為例,對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的途徑進行探討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通過課題組的實證調研,高職專業教師評價指標更多傾向于學歷和職業經歷方面,也就是“雙師型”教師,但是對教師是否具備育人意識以及在工作中是否發揮育人的作用,都需要依靠教師自身的自覺性,專業教師在思政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專業教師作為課程思政改革主體之一,以課程開發者和實施者的形式存在。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會對課程思政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并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產生很大影響,因此,要對土建類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全面提升,使學生在獲得專業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從而為教學和育人之間的有效統一奠定基礎保障。除此之外,從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中可知,高職院校要對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落實,并對德技并修和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不斷完善。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技術水平得到全面加強,還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和道德素養,從而使自身的綜合能力以及素養得到全面提升。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要對自身的課程思政能力不斷提升和完善,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進而使知識傳遞和價值引領的有效統一得到保證[2]。
不同專業課程具有自身特定的學習要求,但所有的課程都要為專業人才培養總目標服務,要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就需要在確保專業課程學習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專業課程體系,做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專業層面整體設計,針對具體課程做課程思政的精準設計,以此確保課程知識傳授和德育功能相統一,使課程的價值取向得到充分挖掘,在專業課程評價標準中來對課程思政效果的觀測點全面設置,使得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效果得到提升。
高職土建類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共性素質要求是:培養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誠信守法、遵紀守法;尊重生命、熱愛勞動,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有良好的勞動習慣、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具有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公共衛生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新思維;勇于奮斗、樂觀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不同土建專業的崗位目標是施工員、安全員、資料員、造價員、質量員、監理員等建筑八大員。這些崗位對愛崗敬業、公正廉潔、精益求精等職業價值觀更為看重,需要將此類價值取向融入和貫徹到專業人才培養之中,并在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上全面落實[1]。
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的教學對象以學生為主,教師在對相關教育全面開展之前,要對學生成長本質產生正確認知。第一,對人的成長發展本質產生正確認知。教育本質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促進作用,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從而為知識的有效傳遞奠定基礎保障。教師需要對培養目標有效明確。第二,和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教師要將專業課程知識向教學知識全面轉化,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對知識的傳遞以及轉化產生直接影響。這是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核心要素,更是教師無法被取代的根本之一[3]。
在課程思政理念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土建類知識的規律和事實全面闡述,還要對知識的思想和價值內涵有效指向。第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邏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在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對知識的探究欲望明顯提升。第二,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全面把握。教師要對知識的價值教育全面開展,使學生在一定價值標準下完成正確的選擇和判斷,以此來對自身的價值全面創造和實現。第三,對學生運用知識的道德和法律規范意識重點培養。使相關社會公德教育能夠和專業教育有效融合,使學生對自身的責任意識和守法意識全面加強。
(1)學為人師,行為示范
教師的行為舉止能夠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并將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呈現給學生。如上課的過程中不可以接聽電話、做好提前教學準備。同時尊重每位學生,并對課堂具有一定的敬畏志強,從而利用自身的行為來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進而為學生的價值觀和素養等全面培養。
(2)增加培訓和深入行業企業學習
為了使土建類教師自身的課程思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可以增加相應的培訓活動,使教師對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全面掌握,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教師自身的能力,從而來使教學育人的目標得以實現。例如:高職院校可以定期開展相關培訓活動,在培訓的過程中對多媒體方式全面應用,并將相關案例等引入到培訓之中,可以使教師能夠對自身的思政能力進行強化。同時要對培訓內容全面考核,這樣使教師能夠對培訓內容加強重視,并為自身思政能力全面提升奠定基礎保障[4]。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將教師派遣到合作企業之中,讓教師到企業中深切感受行業的前沿動態以及全新需求,這樣可以使教師自身的觀念得到更新,以此來為自身思政能力全面提升奠定基礎保障。
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全面開展過程中,將教學和課程思政相結合,這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對課程思政的內涵產生全面了解,并對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產生正確認知,以此來使教師對自身所需擔負的職責產生意識,從而使教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明顯提升,進而對自身的知識儲備以及課程思政能力等全面提升。另外,高職院校可以對教師培訓長效機制全面構建,并投入大量資金來對協同教育平臺全面打造。土建類教師可以在該平臺中進行溝通交流,彼此之間相互分享有效的經驗,以此來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從而使教師能夠對自身的課程思政能力全面提高。
首先,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管理和統籌全面加強。將思政教育和土建類專業教育放在同等位置,并對相關的協調溝通管理機構全面構建。課程思政建設要對學生的政治素養全面提升,并對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斷強化,從而為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思政教學等共同提升。其次,要對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不斷加強。對土建類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全面提升,使專業方面知識和思想價值能夠全面融合。另外,要對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之間關系全面研究,對知識的思政因素和道德情感內涵全面探討,使得知識觀和價值觀之間的姐想得到批出,從而使教師自身的課程思政能力全面提升。同時要對認知能力發展和知識形態發展規律全面研究,以此來使教師的教學素養明顯加強[5]。
對高職院校來講,考核評價制度缺失問題屢見不鮮,尤其是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方面的考核機制。土建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時,以專業知識技能為考核標準,對思想政治內涵方面的考核相對欠缺。學生在評價教師時,育人方面的內涵相對欠缺。教育部門和社會在對高職院校考核評價時,相關的育人指標比較欠缺。因此,需要全面改革系統的考核評價機制。首先,高職院校在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時,對科研成果相對重視。從高職院校聘請和評價教師的過程中可知,高職院校對教師的科研成果相對重視,但是對教研成果全面忽略。為了使考核評價的合理性顯著提升,要將育人成果增加到考核內容之中,從而為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保障。其次,對教師側重知識講授結果進行改革,讓教師能夠對課程思政產生正確認知,以此來對自身這方面的知識全面加強。
高職院校中基層黨組織之一為教師黨支部,其不單單要承擔教師管理和監督的責任,還要發揮一定程度的教育作用,尤其是提升教師思政理念和能力方面。首先,可以對政治理論學習工作不定期開展,在多樣化方式下,使教師能對正確的政治方向全面堅持。同時對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了解和掌握,并對全新的理念吸收融合,以此來使自身政治素養全面提升,從而為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保障。其次,對多樣化的支部活動全面開展,可以帶領教師參觀相應的紅色基地,也可以組織思政課題的申報活動,從而使教師的課程思政育人意識得到加強。第三,對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全面開展,使德育教育能夠深入人心。同時對教師評選活動全面開展,使教師能夠在專業知識講解中融入一定的思政理念,以此來使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得到全面加強。
從本文的論述中可知,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了使土建類專業學生的技術水平和思想品質都得到全面提升,需要相關專業教師自身的課程思政能力得到全面加強,以此來使相關立德樹人的目標得以實現。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將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當成重點來不斷深入探究,使教師的思政能力以及自身作用得到充分體現,以此來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進而為高職土建類教育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