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芝銘
(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國家的發展與年輕人的成長有較大的關系,高職院校學生規模不斷增多。尤其是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高職院校學生規模在不斷的增加,這部分人進入社會可以為社會注入新鮮的血液,促進社會的發展。在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教育,讓其了解自己的國家,能夠將自己的熱情奉獻給國家建設中[1]。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進行專業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教育,同時還應該結合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讓更多高職院校學生能夠有愛國熱情,為自己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愛國主義是民族長期共同努力實踐的價值取向,這是一個民族的思想和價值觀的體現,愛國主義培養可以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讓更多的公民接受這一思想,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愛國主義社會關系層面上,愛國主義是熱愛祖國的河山、歷史和政治等[2]。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是一致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挽救中國,促進中國的發展。要想實現民族復興,就需要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聯系在一起,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對于祖國熱愛的表現。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傳播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愛國主義,通過教育培養方式提高公民的愛國主義熱情。
第一,以中國夢為宗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夢是愛國主義的基礎,能夠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并且可以體現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熱情。近些年,中華民族的發展中遇到了較多不平等的對待和屈辱等,為了追求民族解放,中華民族人民貢獻了自己的生命,掌握自己的命運,實現國家發展強大[3]。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發展的夢想,與每個公民的夢想息息相關,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可以促進祖國強大,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實現中國夢、安居樂業。
第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社會群體的根本利益,反映社會成員的價值訴求。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引領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開展,這也是社會主義文化的特色,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愛國教育中,需要結合愛國主義開展工作,為新時代發展要求[4]。尤其是當前我國發展十分重視核心價值觀培養,希望可以提高公民的素質,熱愛祖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對于大學生的培養也需要重視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提高其思想認識。
中國夢在高職院校學生教育中融入,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并且能夠結合民族復興的任務學習。尤其是當代發展,要求大學生具有中國夢的意識,能夠認識到中國發展對于自身的影響,能夠更關注國家的成長和發展,了解國家發展的命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5]。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十分熱愛祖國、關心祖國,進行中國夢和愛國教育,愛國主義教學能夠開展相關的工作流程及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素養,提高其發展能力,并且能夠為高職院校學生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礎。
高職院校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情,但是在教育工作開展中,缺乏時代性,沒有結合時代發展,落實愛國主義教育,這就導致教育失衡,影響教育效果。我國處于民族復興的時期,對于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根據時代的步伐進行積極的創新,同時還應該更新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6]。而當前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中缺乏對于內容的更新,并且對于大學生自我學識和能力的認識不足,沒有將中國夢的和時代發展結合到一起,這些影響實際教學效果。很多學生也認為,當前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比較落后,沒有及時的更新系統,導致當前階段教育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目前,高職院校對學生愛國主義教學存在比較嚴重的滯后情況,導致對于學生的吸引能力不強,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在現實條件下愛國主義教育更新不足,無法融入時代發展中。
愛國主義教育需要長期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愛國信念,為了完成這項工作,需要長期進行教育。當前高職院校對于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理論課程書本教學課堂講解考試等方式實現,但是這種方式只是死記硬背,沒有對于這些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的講解,導致學生理解不足[7]。當前,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教育并不完善,還是依靠課堂開展工作,大學生雖然獲得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沒有結合教育方式進行轉變,導致學生接受能力不強。當前愛國主義教育存在創新性不足情況,愛國主義教育知識通過理論講授方式開展,沒有落實到行動上。當前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性和趣味性不足,這就影響實際教學效果,還會導致教學不足,影響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培養。
當前我國對外開放程度增加,多元化的文化影響著學生群體的思想,因此,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教育難度也比較大。在教育的過程中,多元文化可能會出現碰撞,這也會影響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開展。當前,國外文化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比較大,雖然部分大學生有鑒別文化的能力,能夠取其精華進行學習,但是西方文化對于我國愛國主義教育還是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部分學生思想觀念不成熟,很有可能被其影響而走上錯誤的道路。尤其是在國際化發展背景比較復雜的當今,很多人都被國外文化影響而出現不正常不成熟的新思想,這就導致實際教學效果不理想,對于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開展難度更大。
1.中國夢和核心價值觀的解讀
中國夢的核心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這與愛國主義有較大的聯系,愛國主義是以中國夢為支撐開展的工作,可以實現中國夢。因此,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中可以結合這一觀點進行,讓學生能夠堅持正確的價值觀開展相關的工作[8]。在對學生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課程建設,思想政治課程是進行核心教育的主陣地,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愛國主義教育中,可以滿足課堂教育要求,讓學生了解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成長規律進行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遵照學生的需求進行分析,從思想和認知方面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堅持愛國主義教育理論課程的結合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理論知識,對于后續時間教學有良好的價值,可以發揮引導作用,積極的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2.堅持民族精神,以時代精神的統一
中國夢的發展需要結合時代發展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夠在時代發展,便于弘揚中國夢,以中國夢為核心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動力,而時代精神引領著民族精神的發展,在不同的時代,民族精神也有不同的解答[9]。因此,要結合時代發展進行觀念轉變、創新觀念,這樣才能夠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教育中,需要將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發展結合到一起,實現愛國與創新的緊密聯系,保證教育的合理性。民族精神是千百年來的歷史實踐??梢越Y合一代人對于祖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開展工作,培養大學成績城鄉觀的精神創新改革是時代的特征,可以結合這些特征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愛國主義教育促進民族的發展,在中國夢教育中不能堅守以前的精神,需要將中國夢教育需要結合時代發展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避免停滯不前,實現與時俱進,這也是改革的關鍵和突出特征。
1.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在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中,需要結合傳統文化開展,這樣能夠實現對民族精神的更深入的認識,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我國發展歷史比較悠久,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文明源遠流長,中國夢視域下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需要以民族文化為依托,開展具體的工作,這樣才能夠實現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10]。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愛國主義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理清這個關系能夠更好的開展教育活動。傳統文化是巨大的寶庫,其中蘊含的文化比較多,對于現代發展也有良好的價值。因此,在愛國主義教育背景下,可以結合傳統文化賦予新的內涵開展工作,能夠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這樣能夠為我國的發展挖掘新的元素。在中國文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文化交流,這樣能夠更多的了解中華文化,提高文化的普適性,讓大學生能夠有承擔文明進步的意識,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發展中。
2.承擔歷史責任
高職院校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需要讓其承擔歷史責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并且這也是每個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中國傳統文化沉淀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精神,并且其中傳統美德值得我們永久發揚,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重視責任承擔,將其運用到愛國主義教育中[11]。尤其是在教育中需要結合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等開展工作,為先進的文化注入靈魂,這樣才能夠提高教育效果。堅持馬克思主義開展相關工作,堅定不移地進行思想解放追求真理探索真理。
1.堅持正確的信念
愛國主義教育中需要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信念感,將其作為指路明燈,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講話中也提出,理想指導著人生方向,決定著事業成敗,因此需要注意理想信念的培養,讓青年一代能夠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這樣才能夠關心國家民族發展的命運,貢獻自己的力量進行民族復興。理想信念可以指導大學生前進的方向,并且能夠促進個人成長建立目標。理想信念能夠實現自我超越,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前行,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復雜的問題也能夠解決。為了實現理想可以付出更多,面對困難也能夠不妥協,持之以恒地開展相關的工作。當前,社會發展環境不斷變化出現很多的社會矛盾,借鑒優秀的經驗,可以實現民族復興,將理想信念與祖國發展結合到一起。國家的理想信念影響著個人的理想信念,只有國家與個人理想信念的統一,才能夠促進國家和個人的發展。
2.承擔社會責任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高職院學生教育中有良好的價值,可以讓學生承擔社會責任,能夠有意識的維護社會秩序。尤其是當前疫情發展背景下,有更多的高職院校學生參與到防控工作中,為疫情防控貢獻著自我。當前經濟、政治全球化世界聯系增多,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也在不斷變化。高職院校學生發展面臨的難題更多,只有其了解自己的社會責任,才能夠更無私的奉獻自己的力量,有社會責任感和大局意識,能夠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成功,與社會和國家有必然的聯系,若是處理不好個人與國家社會的關系,就無法前行。因此,高職院校學生需要重視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與國家的統一,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識,并且要抵制不良風氣,維護國家的穩定發展。中國夢并不僅關乎中國人民自身,是世界一個整體,因此需要為中華兒女而自豪,并且還應該關注社會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中也提出,民族自給自足和閉關的狀態會導致民族往來缺乏,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與其他國家建立聯系,這樣才能長足的發展,若是孤立狀態,可能無法保證其更良好的發展可能會影響自身的發展腳步。因此,中國在發展中也需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高職院校學生更需要重視與各個國家的交流,抓住發展機遇,面對更復雜的社會環境,也要有責任感,承擔社會使命。
綜上所述,在“中國夢”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十分關鍵,尤其是在社會轉型和多元化文化的影響下,若是不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愛國教育,可能會導致其思想動搖,出現一些異常的思想等情況。因此,在“中國夢”視域下,需要加強對中職院高職院校學生的教育,讓其能夠從行動信念方面了解中國夢,熱愛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的偉大復興而做出自己的貢獻。高職院校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需要關注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個性發展,并且還應該加強這方面的關注,這樣能夠滿足其發展需求,讓高職院校學生成為一名富有民族責任感和民族復興精神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