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雪蓮
(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隨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蓬勃發展,網絡空間已經成為與人類活動領域同等重要的第五空間。網絡中信息的傳播、文化的繁榮、生產和生活、社會的治理、信息的交流與合作等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也變得日趨嚴重,國家也將網絡安全提升為了國家安全戰略,為了加快網絡空間安全人才的培養,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增設“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與此同時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課程思政”概念被提了出來。目前各高校要求教師除了講授專業知識之外還應融入“課程思政”內容,要達到理想的立德樹人效果就要把握好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瞄準其構建基本準則,設計好實施路徑,發揮課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思想政治課程與專業知識課程統一的思政教育目標。因此如何構建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體系,如何在授課過程中有效地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成為了信息安全專業老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如何在專業課程中柔性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發揮專業課程的協同育人作用,有不少學者對此展開了研究。楊修平(2020)在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研究中提出了針對高職英語課程的課程思政機制——“三三三”育人機制,以及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育人的“四步循環”內容要素。對于高職英語課程融合思政元素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遠俊紅、林波(2019)以JAVA程序設計為例研究課程思政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應用,提出了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任帥、范傲雄(2022)在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專業課程建設研究中以長安大學《信息隱藏技術》課程為例,詳細介紹了信息安全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優勢。整體而言,學者們對專業課程融合課程思政的研究還是比較充分的,本人在文獻研究過程中發現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仍然存在可拓展的空間。例如在研究對象上,已有研究較多關注教師層面,相對忽視了學生層面的情況研究,特別是以00后為代表的當代高職高專學生。另外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每門課程有自己的特點,《信息安全技術》課程在思政元素挖掘上有自身的優勢。本研究將以“00后”為代表的高職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圍繞《信息安全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的教學實踐機制的建設為研究重點,希望借此可以豐富信息安全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機制的研究。
如何做好課程思政的建設,這需要我們把握好課程思政模式的構建,充分了解學生思政教育核心內涵,瞄準其構建的關鍵原則,設計好實現路徑,找準課程思政的切入點,才能發揮出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的效果。對于教育來講,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核心理念,脫離了學生,一切的理念都是空談,只有當我們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充分了解學生各學習階段思政教育課程的開展情況,才能充分地發揮出課程思政的協同效力。而如今很多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存在以下這些特點:
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生活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諧,人民生活水平也是不斷提高。而當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教育部門下了很多功夫。這一代的學生從小基本都接受了系統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素質普遍較高。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改善,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也隨之日益增強。智慧城市的發展、GDP世界排名第二、電子商務物流的方便、電子支付的方面、健康碼大數據等等,這些已經成為當代青年自豪的資本。
受網絡技術發展的影響,當代年輕人經受著各種思潮,各種觀念的沖擊,讓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個性。
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很多學生產生了浮躁的心理。出現了曠課,休學創業甚至長期泡網吧等情況。可見部分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只看見了眼前的蠅頭小利,缺乏對理想信念的正確認識,不知道該怎樣設立目標。
在我國經濟轉型的時期,人們對物質的追求更加重視,社會價值觀發生了很大轉變。因此一些學生受此影響,養成了愛攀比、虛榮的錯誤觀念,甚至為了滿足個人的虛榮心,不惜違反法律和道德規范采用不正當手段獲取高額收入。
由于學生一直在學校進行系統化學習,對職業道德的認識不足。學生普遍缺乏社會工作經驗,也導致他們無法系統地形成職業道德信念。科技的快速發展,技術的更新迭代也是非常快。再加上大學生畢業人數比較多,導致就業壓力非常大,很多臨畢業的學生甚至產生了焦慮情緒。
針對以上所提出的當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情況,在制定《信息安全技術》課程“課程思政”教育方案時,我做了如下探索:
信息安全專業主要是面向各類企業、學校、行政事業等單位,培養從事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通信系統硬件和信息資源建設、信息化平臺安全管理和維護等技術工作的人才,能在計算機及網絡專業公司從事系統集成、網絡工程、網絡安全架構等工作。網絡通信設備、信息安全設備的售前技術支持、售后服務等工作。信息安全專業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是:培養的是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和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尚的,創新意識強烈的,精益求精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專業性人才。學生通過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能夠成為面向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計算機硬件工程技術人員、計算機軟件工程技術人員、計算機網絡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人才,能夠從事數據信息安全系統集成、網絡安全運維、Web安全管理與評估、數據安全與恢復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該課程作為進入信息安全領域的引導課,《信息安全技術》課程的主要目標在培養學生學習信息安全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安全基本技術上,注重在網絡應用、Web安全等方面加以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具備信息安全法律法規意識以及掌握常用的信息安全技術,使學生具備網絡空間基本的信息防御能力,以及對新技術的運用和創新能力。教師應將標準與法律法規、基本職業素養、專業人才使命等融入課程,讓學生認識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將國家發展與自我發展相結合,增強學生的信息安全法律意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道德,并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先進技術,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
《信息安全技術》的課程體系堅持系統化原則,將課程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信息安全導論”總領全課程內容,介紹信息安全中的基本概念和術語。第二部分“網絡安全”,介紹網絡系統中網絡設備的安全配置。第三部分“系統安全”,分別介紹Windows系統和Linux系統中的安全配置、系統加固內容。第四部分“WEB安全”,主要介紹WEB應用系統安全涉及的數據庫安全、防SQL注入攻擊、防木馬攻擊技術。第五部分“綜合網絡攻防”,主要介紹網絡掃描、嗅探、欺騙與拒絕服務、滲透等攻擊技術和防護方法。第六部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主要介紹針對已有信息網絡系統的安全風險評估分析方法及評估報告的形成。每個部分的實施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模式,精選技術知識要點,在教學中突出價值引領。
1.信息安全導論課程思政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
信息安全導論部分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信息安全的主要技術為以后深入學習信息安全相關其他專業技術打下基礎。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對于國家的重要性等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融入:網絡安全應該上升為國家戰略,網絡與信息安全是高科技的較量,網絡與信息安全人才的培養應該舉國家之力。對于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是需要我們努力學習技術知識,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用我們的專業的技術和過硬的水平,團結一心報效祖國。
2.網絡安全課程思政融入法律法規
網絡安全主要包括網絡信息安全概述、網絡設備的安全配置、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的安全配置等等。其中在介紹防火墻配置部分,我們會介紹如何利用防火墻防范勒索病毒的攻擊。法律法規融入: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們人身安全和利益的有效武器,我們應該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我們學習信息安全技術更需要我們守法,技術是用來武裝自己的,而不是傷害他人的。如果使用不當,造成了社會危害,自然就會受到法律的懲戒。
3.系統安全課程思政融入基本職業素養
系統安全學習主要是Windows和Linux系統的安全配置、系統的加固等學習內容。學生能夠通過特定的系統應用環境來判斷和分析系統的安全性,完成系統安全的社會,能夠掌握基本的系統漏洞掃描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在特定系統上防范常見的系統滲透和網絡攻擊。引導內容:2015年5月某旅游網站官網出現大面積癱瘓,宕機12小時損失7923萬,此次事件是由于員工刪除了服務器上的部分執行代碼導致。基本職業素養融入:一個員工的誤操作導致如此大的經濟損失,社會聲譽損失。每個人都是整體的一個部分,一個小小的失誤也可能造成重大的損失。只有我們每個人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刻苦努力,一絲不茍不斷鉆研學習,精益求精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才能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
4.Web安全課程思政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誠信
Web安全學習主要內容涉及Web網絡服務安全防范、SQL注入技術、防病毒及木馬技術等。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網絡常見的一些應用服務器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及有效的防范措施,從而提高Web服務器的整體安全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誠信融入:對于電信詐騙案,公民個人信息沒有得到有效保護,遭到泄露,才是實施電信詐騙的手段的主要根源。而我們作為信息安全技術人員應該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一方面不可以利用技術去盜取他人信息,另一方面應該利用技術防范不法分子的盜竊行為,用我們的技術維護社會和諧發展,保護像徐某某這樣的弱勢群體。
學生對于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已經產生了抵觸情緒,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方法上積極創新,采用更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上。
通過多媒體教學資源,能將枯燥的內容生動化、形象化、具體化,如利用視頻、音頻、圖像、交互動畫等易激發學生興趣的資源,營造貼近現實的場景,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結合教師親身經歷,讓學生們感同身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臨場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在講解相關內容時,多引入故事和案例。故事和案例的加入增加了知識點的故事性、有趣性,學生更容易記住和接受。同時故事和案例的選擇上盡量選擇離生活較近的,對學生實用的,起到寓教于樂,在趣味中傳遞思想的作用。
在講解完內容后,要注重問題的設計,巧妙的問題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達到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學生聽了個熱鬧,事后沒有反思,那教學效果是不好的。因此,在內容講解結束時,結合內容所傳遞的思想,引導學生不斷思考,讓他們能在學習后得到更多啟示和收獲,潛移默化地去影響他們的思想。
“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應該注意以下三點問題:
(1)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的加工和整合問題,課程思政內容要與時俱進,要結合社會熱點,關心學生所關心的事件,更多地了解學生的需求。
(2)課程思政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激勵問題。課程思政教育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故需經常采用一些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比如用故事融入知識點的講解,注重學生的互動,多提出問題讓學生參與思考和討論等等。
(3)教學后的反思和總結問題。每屆學生所接受的社會信息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在進行思政教育時,要時刻提升思想境界緊跟時代步伐,敏銳洞悉學生思想動態,不斷的反思和總結,提高課程思政教育效果。
信息安全技術猶如一把雙刃劍,而我們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生學習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技術服務企業、服務社會,如果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反而利用技術牟取私利,破壞社會和諧發展,危害國家安全,那么這樣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因此,在《信息安全技術》課程中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政內容,從多個角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專業課程中,柔性的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學生也不會產生抵觸情緒,讓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地去對學生產生影響,才是課程思政最大的價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