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洋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以電視節目為代表的傳媒領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電視節目成為了老少皆宜的一種文化娛樂活動,廣泛影響著觀看者的業余生活,而電視節目往往需要播音主持相關從業人員進行節目的介紹引導和串聯,因此,播音主持專業和課程在近年來得到了較為明顯的發展[2]。由于播音主持專業是培養電視節目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聯系的“人物化”橋梁[3],因此,對于播音主持從業人員的各方面要求都極高[4],不僅要求播音主持行業從業人員有較高的專業綜合素養、隨機應變能力,還要有符合當前社會主流思想的行為舉止[5],播音主持專業相關課程在近年來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6],不少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和廣泛的分析[7],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8],例如,韓琦等[3]認為《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思政要明確人才培養的德育目標,結合課程自身特性挖掘思政元素,在專業教學中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要點,切實提升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質量和水平。許芫顏[6]分析了長江師范學院《播音創作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課程育人功能體現不全、教學模式過于傳統、課程評價體系缺乏、考核形式單一等問題,提出應當堅持“學做合一,知行統一”的原則,根據課程的特點和目標,探索既不失專業教學特點,又能迎合新形勢下“以學為中心”教學理念的教育模式,在課程教學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從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格局過渡到智媒視閾下的新型教育。
現有的研究往往是從播音主持的專業方向上進行的,很少有從課程出發進行課程思政的優化研究。本文基于課程思政的發展特點,以《電視節目播音主持》為例,研究播音主持課程的優化方式,為播音主持專業和相關課程的發展提供參考思路。
課程思政在近年來在各個高校都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播音主持課程思政不僅是對于課程的綜合提升,也是對于專業綜合要求的提升,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9],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在教學中著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實現“四個正確認識”。播音主持專業作為傳媒領域的重要專業之一,專業的發展影響著傳媒領域的發展,能否為受眾帶來有價值和意義的節目,因此,播音主持的課程必須順應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認識到如何用正確的思維和方法來分析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領會作為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所應實現的目標,也能使教師認識到新形勢下高等教育對于課程發展的要求。播音主持專業的課程建設必須符合社會主義新時代價值觀,尤其是當前國際社會形勢復雜多變,播音主持課程只有牢牢抓住我國對于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要求,才能夠真正實現良好的發展,培育出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愛黨、愛國人才。
播音主持課程的發展不是獨立于學生的教育體系和教育內容的。當前,在我國各大高校都開展三全育人為代表的教育教學工作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已經成為高校重要的育人路徑,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高校對于學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內容。因此,應當認識到播音主持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的共通性,爭取使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形成協同育人效應,這有利于二者形成聯動。在課程思政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提高課程的有用性,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從而能夠保證學生在綜合素質上的全面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理論是高校教育過程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教育理論,要把握好播音主持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之間的互聯互動關系,在專業能力上,以播音主持課程的內容為基礎,在綜合能力上,使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下合理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從而保證課程思政高質量的發展。
課程思政是一項新穎的教育教學方式,對于播音主持的相關課程而言,有的課程往往較為枯燥,難以吸引學生,也難以達到課程預定的目標,而通過課程思政,能夠實現播音主持課程的有機發展,使播音主持課程結合思想政治觀念、事例或其他元素融合發展,從而拓寬播音主持課程的教學范圍,使學生能夠在播音主持課程中認識、分析相關的思想政治元素,保證學生不會因為較為枯燥的理論學習而導致心不在焉的情況,使得播音主持課程能夠為學生深刻接受,從而提高播音主持課程的教學效果。
在課程思政的視角下,播音主持課程的發展需要規劃較好的發展目標,推動播音主持課程朝著發展目標有節奏、有體系地綜合發展,實現課程思政的良好運行。
播音主持專業從業人員作為以電視節目為代表的傳媒表現者,是傳播領域重要的形象代言人,因此播音主持的課程發展目標應當以培養信念堅定的社會主義擁護者為核心理念,將思想政治要素放在課程發展的首要地位,在課程思政的實踐過程中,不但能夠加強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從思想上對于社會主義的正確認識和擁護,也能夠使播音主持課程的施加者,即教師認識到教育教學的重要性,能夠使師生認識到思想政治信念對于個人、社會和國家的重要作用,推動師生向同一目標不斷前進,從而推動社會主義人才建設上一個新的臺階。
播音主持行業歷來就有著紅色基因,蘊含紅色精神,例如,許多重要事件中都有著播音主持行業從業人員的身影,需要播音主持行業的從業人員對于紅色事件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參與到這些紅色事件之中。因此,播音主持專業應當在課程思政的路徑下,傳承播音主持行業的紅色精神,促進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接觸、認識紅色精神,將紅色精神發揚到自身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使學生在就業以后能夠傳承播音主持行業的紅色內涵,將行業的發展與黨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做時代的接班人。
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師隊伍較為龐大,但是對于播音主持課程的教學效果卻不盡相同,主要原因是由于播音主持課程是一項交流和傳播領域的學科,因此,播音主持課程的發展從課程思政的角度出發能夠實現播音主持專業方法和思路的結合,思想政治理念中的方法和思路能夠實現專業能力和高等教育培養核心目標的融合,從而給教師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思路、教學規劃和教學改革,改善播音主持專業教師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播音主持課程的教學效果,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隨時保持對其最新理論和最新方法的更新,在實際案例中總結播音主持課程思政的實踐經驗,從而能夠使專業教師在教學反思中認識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不斷增強課程思政的時代性。
高等教育由于其教育理念和實現路徑與中學教育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因此,國內各個高等院校的學生在課程學習時往往較為懈怠,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也一樣,在播音主持課程中加入課程思政之后,能夠有效地豐富課程的教學元素、教學路徑,提升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與枯燥的理論學習不一樣的課程內容和理念,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又與學習效果息息相關,在學習效果改善之后,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才有更好的市場就業前景,保證不被社會所淘汰。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教學團隊總結了多年的教學經驗,通過與課程思政的融合,在理論和實踐并行的路徑下實現《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思政,優化了課程的實施方法,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
對于課程思政而言,無論是哪個專業、哪個課程,都必須認清其本質要求,認清課程仍然是一種教育形式,與普通、常規的教育相比,更多的是強化以立德樹人為本的目標,而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立什么樣的德、做什么樣的人都在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及立德樹人的相關研究中有著較為明確的體現,將德育作為人育的首要實現目標,即先育德再育人,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實現過程,人育則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通過以專業能力為代表的綜合素質培養,實現個人、社會和國家的追求目標,對于《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而言,其課程思政的實現仍然不能脫離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必須牢牢抓住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課程建設過程之中,樹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的人生目標。
在《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思政實施中,必須加強課程思政中不同元素的歸納、融合和統一。首先,應當認清思想政治元素對于《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的影響效果。其次,尋找并發現《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教學過程之中所能接觸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對兩種教育教學元素統一分析之后,認清二者存在的統一性,并尋求二者結合的重點和難點,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思政引領下如何將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發展和實現的路徑。例如,課程思政實施中,多從思想政治教育路線出發,將思政教育的相關方法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同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播音主持的相關教學內容和專業案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背景、事跡或是場景中來,從而實現生動活潑的協同育人理念。
電視節目播音主持的過程中,往往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思想政治元素,因此可以從《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思政出發,將專業實踐深入融合到課程思政的具體內容中。例如,通過對于大量經典的思想政治宣傳片如《大國崛起》《超級工程》《我們這五年》等電視紀錄片進行專業實踐模擬,完成思政元素的滲透融合。實際上,無論是播音、現場報道、紀錄片解說、主持,任何一個教學模塊都能與思想政治元素掛鉤,使學生在課程思政的專業實踐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必須在專業實踐的過程中加強創新,使學生能夠有更大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力,用輕松活潑的方式實現對于思政綜合元素的有效表達。
《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教學本身就是傳媒領域一項較為新穎的方式,其對于學生溝通和表達的生動性培養關系到課程教學的效果,同時,由于課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往往不能從枯燥乏味的理論中出發,因此應當形成立體多元的電視節目播音主持教學形式,多從實際案例出發,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生對于實踐能力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從而實現顯影結合的培養過程。
在傳媒領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播音主持課程的優化對于專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課程思政對于播音主持課程影響深遠,是順應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使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形成協同育人效應、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路徑,必須以培養信念堅定的社會主義擁護者、傳承播音主持行業紅色精神、改善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效果以及提高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學習動力為課程思政的實現目標,強化以立德樹人為本的課程建設思路,突出課程思政中的協同育人理念,創新專業實踐,形成立體多元的教學形式,使課程思政真正服務專業的長遠發展。
【相關鏈接】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Chongqi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位于重慶市合川區,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民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學院前身為2002年5月29日建立的民辦二級學院“重慶師范學院海萊學院“。2003年4月18日,更名為“重慶師范大學海萊學院”,同年由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同時再次更名為“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2020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復,同意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轉設更名為重慶對外經貿學院。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合川與銅梁兩個校區,占地831.6畝,校舍建筑面積約28.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8670萬元;12個二級學院(系、部),有本科專業42個,專科專業4個;有專任教師821人,外聘教師204人,全日制在校生19839人,其中普本科生18433人。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設有12個二級學院(系、部),有本科專業42個,專科專業4個,涉及7個學科門類、22個專業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