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蕓廷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這是我國至今出現的傳播速度最快、影響區域最廣、防治難度最大的一場嚴重突發性大型公共衛生事故。對疫情時代的院校畢業生來說,“新冠肺炎”這一個原來陌生的詞語,將隨他的就業經驗一同銘刻在記憶中。
大學生求職成為整個社會就業快速發展的組成部分,該人群的成功求職,關聯到我國當前大學生個人的正確良性成長和國家科學興國快速發展策略的具體實施,是推進經濟長期良好快速蓬勃發展、經濟社會政治長遠大局穩定和改善民生工作質量水平的關鍵。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性發展,2020屆高等學校畢業生將突破870萬,達到了歷史新高,但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較嚴重地使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逐步加重。本文根據過去幾年的高等教育就業管理工作經驗,剖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中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以及積極適應和克服就業困難的工作體系和有效辦法,對高等學校開展“穩就業”工作,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
本部分所使用的統計是基于沈陽航空航天學院航空宇航學院2021屆畢業生,以及根據學校規定比例所出具的300-400份答卷。調查后共收回了有效答卷325份。在所有有效樣本中,按性別分類,男性占比84%,女性占比16%;而按能否就業分類,74%畢業生已就業,26%畢業生尚未就業。以下將從已就業人員地域分布情況和尚未就業人員的求職考慮原因兩方面分析學院2021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本文選擇了已經就職的大學畢業生群體為主要分析樣本,所調查的數據畢業生遼寧人居多。就全省范圍來說,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而且到東部(非北上廣深)就業的人數也比較多,占比54.8%。西部地區占比18.2%、北部地區占比16.9%、中部地區占比10.1%。其中,已經就業人數中,大部分畢業生都選擇了在家鄉就職,所占比高達65.2%,表明在家鄉經濟發展、有歸屬感等原因對畢業生吸引力很大,但相反在西部的吸引力也就微乎其微。
在我們所調研的未就職應屆大學生人群調查樣本中,尚未就職的學員們想要去事業編的單位呼聲最高,占比45.2%,黨政機關職工28.2%,外企、國企和民營企業分別占5.1%、16.9%和4.6%。對于最理想的薪資,50%以上的受訪者期望每月工資在6k-8k,8k以上占比20.2%,4k-5k占 16.5%。
新形勢下,對2021屆本科生的求職影響原因主要表現在求職競爭對手增多,考試延期擾亂了原有規劃,網絡求職消息頻繁重復,對線上招聘會模式轉變不習慣、不安心態等幾個方面。同時,求職競爭對手增多、網絡招聘訊息眾多且錯綜復雜、不安心態加重成了許多應屆畢業生的困惑。
在2020年之前,全國工業企業盈利能力下滑明顯,2020年以來總體招工需求包括應屆畢業生招工需求和小微企業招工需求,二者均呈現明顯下滑態勢。受疫情影響,雖然國內普通高校畢業生數量激增,但中小企業崗位招工需求量卻明顯下降,再加上疫情在海外蔓延嚴重以及中美國際貿易摩擦的共同影響,進出口訂單量下降,中國沿海地區一些以國際貿易為重點經營業務的中小企業也遭受了重大打擊,且部分計劃出國的畢業生也只能在國內求職,進一步增大了國內的就業壓力。
2020年院校畢業生增量巨大。疫情突發時正值學校春招期,由于市場的總體需求量逐漸減少,學校招工工作不得不暫緩。同時疫情也促進了部分產業供需調整,供求結構匹配程度也有所降低。另外,由于研究生的考試推遲,部分學子無法知道自身是否被志愿學校錄取。家長、學校也可能沒有與畢業生進行有效的心靈交流和心態建設,畢業生對現實壓抑情緒沒有排解而積郁在心頭,種種狀況都導致了部分畢業生患得患失,過分憂慮現實就業環境,沒有理性的自我認識和評價,因此對未來產生了憂慮,感到無所適從。
受疫情影響,不少學校和企業將復學復工的日期推遲,春招的戰線也不斷延長,但招聘成效卻并不盡如人意,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中小企業的線上招聘渠道不健全,企業線上考核能力與規范不足,招聘信息不全面,部分中小企業也由于線上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而造成了網上考試和簽約信息的匹配度不高。在畢業生向公司投遞簡歷和公司發出錄用通知之間出現信息偏移,畢業生無法進入到心儀公司,且用人單位也無法通過面談具體考察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此外,由于“封城”“封校”等管理背景下考試形式的單一性,導致畢業生無法進行跨地區測評甚至直接放棄面試,進而導致了部分人才流失,公司也無法招聘滿意的員工。
SWOT分析法也叫做趨勢統計分析法,這是由美國舊金山高校的全部管理專業教師們在20世紀80時代初期首先提出來的,是一個可以比較客觀而精確地研究和剖析一個單位現實條件的具體方法。SWOT依次代表為:Strengths(優勢 )、Weaknesses( 劣 勢 )、Opportunities(機 會)、Threats(威脅)。SWOT數據分析法由對公司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條件的整體綜合評估和數據分析得出,而后再通過調動公司資源和企業戰略,來實現公司的總體目標。在這里S和W主要用于剖析公司內部的自身條件,O和T則主要用于剖析公司外部環境條件。SWOT有其獨到的調研角度,本文希望從大學生自身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出發,利用SWOT分析法,讓高等學校畢業生能夠有針對性地在疫情時期調適自我,并最終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要。
一是大學生自我認知水平一般較高,是科學知識與智力資源都比較豐富的人群,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與學科創新能力;二是大學生自身有青春活力,普遍沒有家庭包袱,精力旺盛,思想自由活潑,具備較強的想象力與創造性;三是21世紀是國際知識資源的競爭年代,同時也是互聯網信息時代,大學生自身普遍擅長分析與管理互聯網資訊;四是高校領導普遍十分重視畢業生的就業管理工作,設立專門機構、建立專人管理、劃撥必要經費,用于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的實施,學校針對區域、產業經濟和社會實際,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需要,來設定和調整學科專業,以便使辦學的規格、檔次和學科設置基本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五是畢業生重視自身職業發展工作,絕大多數能做到細規劃、早準備、寫履歷、查信息、走市場。
一是高校培養人才的結構性問題仍然明顯,主要體現為院校在傳統學科改造、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技能以及職業培訓等方面還沒有很好地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人才供給結構嚴重失衡,社會需求明顯不夠;二是高等教育的就業指導服務結構還不夠健全,就業指導部門在組織建設、工作職責、工作內容,以及社會服務意識上都還沒有充分滿足新形勢的需要,既沒有從更深層次上為應屆大學生提供擇業心理、考試技能、面試技巧的引導與訓練,也沒有對大學生的職業取向進行科學估計與合理提議;三是部分大學生眼高手低,盡管知識能力豐富,卻普遍欠缺社會管理實際能力與社會工作經歷;四是求職觀念陳舊,不切實際的求職預期以及錯誤的求職心態影響著應屆大學生的求職視野,約束著大學生的就業選擇。
一是在我國形成了高等院校提供、社會市場引導、國家政策控制、院校和聘用人員雙方自由選擇的人才就業管理機制,以及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畢業生求職機制改革的就業指導服務機制,以努力實現大學應屆本科生完全就業為最終目標;二是圍繞大學應屆本科生的就業工作問題,中央制定了大量關于吸引高等院校應屆本科生到基層、廣大鄉村、中西部偏遠地區求職以及主動創業、靈活就業的優惠政策和舉措;三是我國宏觀經濟持續高速成長和全球化經濟的迅速復蘇,以及國有企業和民企經濟的快速增長,為大學本科生畢業提供了很多機遇。
一是社會就業工作的國際競爭壓迫愈來愈大,就業市場容量已經供不應求。而我們大學生的就業市場不但要與普通大學生爭奪,還必須和更多的海歸、博士乃至高職高專的學員爭奪,并且與更多的社區求職工作者爭奪。教育的大眾化發展,使高校的總量進一步擴大,也加大了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求職的困難度;二是對人才就業地域選擇的集中,進一步增加了地區人才供需矛盾。就大學畢業生對于理想的就業地域的選擇來說,由于對北京、上海、廣東等東部經濟發達區域特別關注,造成了東部區域內人力資源供應的相對過剩;而對中、西部區域內而言,人力資源供應則相對不足。
就業一直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而高等院校畢業生是否成功就業不但關系學生個人及家屬的福祉,更關系社會安定與國家發展。后疫情時代背景下,我們要高度重視并通過各種積極有效的措施鼓勵大學生就業。因此,本文提出針對政府(Government)—學 校(University)— 社 會(Social)—學生(Student)四位一體的GUSS提升模型從不同方面針對疫情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進行分析。
首先,有關政府部門要建立保障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同時也要督促、保證有關部門就業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政策出臺后如不嚴格執行將是一紙空文,如果落實不好則可能會適得其反。后疫情時代下,破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切實有效落實政策舉措才是關鍵。所以,在保證疫情防治工作落實的前提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務必要從嚴落實好就業方針政策。其次,地方政府部門要提升大學就業服務質量和能力,進一步完善大學就業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部門也要加強對大學就業服務設施項目的投入,進一步加強對大學就業服務工作人員的培養力度,進一步提升其綜合素養,使得他們可以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加快捷的就業服務。值得說明的是,有關政府部門要引導扶持和正確引導大學畢業生創新創業方向,以學生創新促進就業,并同時提供無息貸款、稅費減免等方面的金融服務,為畢業生創新保駕護航。
就學校工作來說,第一,要高度重視改革后新疫情時期以下大學應屆本科生的求職工作,努力拓展就業市場,積極深入社會各行各業為應屆大學生挖信息、找工作。第二,各院校都要發展以求職信息網絡為中心的畢業生就業市場,進一步建設和健全人才就業供求信息采集、管理、發放體系,讓大學生們利用校園的求職網絡系統就能夠簡單方便地進行求職簡歷發送、需求信息檢索和網絡招聘等求職。同時還應嚴密審查各用人單位招工信息,以確保個人信息的真實有效,以避免應屆大學生上當受騙,甚至陷入傳銷集團。第三,高校切實加強了對困境大學畢業生的支持力度,以協助學生們成功就業。在大學本科生畢業中,有一些需要特別關心的社會人群,如處于經濟困境的大學畢業生、零就業家庭高校本科生、邊遠地區大學應屆本科生等。面對這部分人群,學校要著重實施“一對一”扶持措施,給學生創造公平的機會,直至其找到工作。
從公司層面出發,第一,要建立高度的社會責任心,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學校抓好畢業生的就業管理工作。人力資源是公司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一家有著強烈使命感的公司將更易建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進而獲得更多的人才加人,從而為公司發展壯大效力。其次,公司要科學管理,誠實合法經營,并引入高新技術,大力發展新業態、建設新型業態,不斷推動公司生產結構優化升級,從而增加企業效益,為大學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最后,公司在招工流程中應科學合理地設置職業崗位,而不是故意提高門檻,過分強調大學畢業生的工作經歷和社會實踐經驗,從而提高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難度。
身為大學畢業生,首先,必須要坦然直面現實,克服不安心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給就業市場造成的不良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事情,每位畢業生都無法回避。所以與其在現實面前總是茫然、應接不暇,或是自怨自艾,還不如正視現實,自信地進入就業市場,迎難而上,視社會變革為機會。其次,大學畢業生必須要合理地重新定位自我,建立合理的就業觀。后疫情時代下,由于職業崗位數量的增加與受限,大學畢業生應該多多考慮其出路,如去西部、基層等。同時,大學畢業生也應該適時降低標準,從現實考慮,當能成功就業時,也不能過分地挑揀。最后,大學畢業生務必要掌握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主動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并著力增強學生求職就業方面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