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 趙晶 胡文靜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
1.遠程教育基本內涵
遠程教育也稱作現代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從狹義角度解析網絡教育概念,是指現有的教育與網絡教育相互輔助、相互補充的一種教育方式,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手段將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與現代的信息化教學手段相融合,教師與學生可以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實施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從廣義角度解析網絡教育概念,是指區別于教室內的定點上下課傳統課程,只要有信息化網絡資源,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夠較自由地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利用手機或者電腦來開展“教與學”的遠程教育活動。
2.終身培養基本內涵
終身培養,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可以簡單解析為貫穿于學習者一生的培養,一生都在進行的培養模式。終身培養理念與傳統教育理念相比較,終身培養在時間上延長了教育培養的周期,是全生命周期的培養模式,他是包含于終身教育理念之中,可以促進學習者全面自主發展為核心的多維型與開放型相互融通的育人模式,終身培養育人模式,是充分滿足學習者個人成長需要,在適當的時間,以多元的教育資源作為供給,從而提高學習者知識理論及專業技能的教育模式。此種教育模式,符合現今社會、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過程中對人才供給的需要,有助于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技能型人才。
3.高職生終身培養基本內涵
由終身培養的基本內涵,我們可以給高職生終身培養的含義進行科學界定,可以說高職生終身培養是貫穿于高職學生一生的職業教育培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與工業社會的迅猛發展,網絡發展信息化、工業發展智能化,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日新月異,層出不窮,高職生在校培養的知識與技能內容,顯然滿足不了技術變革的需要,只有適時的改變,才能符合社會的用工需要。然而,多數高職生離開學校之后,很多情況下會失去持續知識與專業技能提升的教育機會,所以,需要建立一個教育層次分明、教育結構合理,促進高職生知識與技能不斷上移的職業教育終身培養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簡而言之,高職生終身培養,是目的明確、計劃科學的高職學生職業培養,包括學生職業生涯職前、職中、職后生命周期全過程,用以成就高職學生動態發展的終身教育模式。
1.有助于終身教育體系構建
“職業教育+遠程教育”模式下高職生終身培養體系的構建,有利于推動教育資源的整合,為高職生搭建服務平臺。是終身教育大教育范圍內的一種有針對性培養的教育體系。終身教育具有很強的公益性,社會上的教育機構、公民個體及社會組織都有義務提供終身教育的服務。高職生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應就所需教育資源進行科學整合,通過縱向上建立中職、高職、職業本科貫通培養,到橫向上以政府與職業院校主導,相關職能部門、用人企業配合協同,從而有效整合資源,為高職生接受終身培養提供良好平臺。遠程教育背景下實現高職生終身培養的教育模式,為終身教育體系構建提供更多的思路,有助于終身教育體系的科學構建。
2.有助于學習型社會建設
學習型社會因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理念的推動,逐步成為國內外共同關注的重點。學習型社會是基于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過程中,得以構建的較為理想的一種社會形態。高職生終身培養模式作為終身教育中,定位于高職學生為受眾群體的教育模式,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然歸屬于建設學習型社會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與內容。高職生終身培養模式,因其自身的發展基礎加上遠程教育的資源助力,其發揮的作用必然會起到健全與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作用,對學習型社會核心的界定,其中就包括了建設健全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所以,高職學生終身培養模式的高質量建設,必然有助于學習型社會的建設。
3.有助于技能型社會建設
遠程教育背景下的高職生終身培養模式,它的教育范圍同時包括在校期間的德技并修,育訓結合,也包含畢業后學生的高質量提升與發展,通過“職業教育+遠程教育”相互協作的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評價、人才激勵制度,營造靈活多樣的育人模式,達到激勵高職生畢業之后,朝著技能成才與技能報國的發展道路,通過個人技能成長助力技能型社會的建設。
政府在教育的推動與發展中一直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政府對于學校教育都保持著高度重視態度,無論是在制定相關政策,軟件與硬件資源的投入,還是在評價體系方面都能夠給予高度的關注和全面的政策扶持與關懷。但是,對于學校教育之外,例如高職學生走出校門后的持續性教育和終身成長教育上,重視程度遠遠低于學校教育,教育供給予扶持要欠缺許多。關于高職學生終身培養教育,它是一項系統性的教育培養工程,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齊抓共管,才會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比如教育相關部門,民政人社部門等。組建與教育、擇業、就業、等級評定相關部門共同參與下建設政、企、校相互認同的職能互動平臺。但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大部分區域尚未建設功能類似的服務平臺,造成高職學生的持續成長僅局限于學歷提升范疇。
網絡資源建設方面。現今,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然獲得了較大的成就,但因為受限于資金等現實方面的條件,多數職業院校缺乏終身培養所需的遠程教育所必備的硬件設備,可支撐信息化教育的設備較為陳舊,校園網資源建設進程比較滯后,可供高職生持續學習的終端開發欠缺。
人力資源的建設方面。在技術革新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態勢下,相對滯后,有部分職業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能力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在此種情況下,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會因平臺的操作與管理、學習終端等技術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感受與體驗,結果便是導致接受遠程教育的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學習后勁兒受到影響。
課程資源建設方面。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各級各類的學校都開始響應“停課不停學”政策,積極投入到網絡課程建設之中,網絡課程資源得以極大地豐富,與此同時,高職類課程供給的一些問題也應運而生。首先,由于學校間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同,課程標準的制定又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在課程建設上,課程的質量良莠不齊。其次,由于缺乏統籌機制,所以大量的課程資源重復地被建設與開發,無形中導致了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浪費嚴重。最后,現代遠程教育開放的網絡課程,多數以微課、慕課和軟件直播等載體形式出現,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稍顯枯燥,需要開發更多的人機、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性互動,導致遠程教育效果遠遠不如面對面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效果。遠程教育學習者在學習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上受到很大影響。
個人的主觀能動力,是學習者開展學習活動的最為根本的動力,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動力的最為活躍的要素成分,只有學習者對所學知識與本領有興趣、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有知識渴望,才能自覺主動地努力學習。在對所教授的高職一年級學生訪談過程中,發現多數學院對學習知識內容沒有興趣,學習目的性不強,對待學習的興趣不高,難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接受訪談的學生他們也是高職學生群體的一部分,從局部現象也能反映出整體的學生狀態。被訪問的學生中,多數表示學校課程安排相對寬松,業余有較多可供他們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但在課余時間,他們中大多數同學都不會安排學習活動,多數以休閑娛樂項目來消耗課余時間,由此可見,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不濃。需要運用一些激勵機制和方法手段來引導高職生開展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1.加強制度建設
制度作為人們行為的繩墨規約,是人類行動的指南,具備引領、助力和制約作用,職業教育終身化培養需要建立相應的行動綱領,將行為指引到有利于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關于職業教育終身培養方面的制度規范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關注:第一,明確高職學生終身學習和培養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在技能認定與人才選用中,可參考平臺評定數據,按比例量化入評定標準之中。第二,明確高職生終身培養的教育組織和實施部門。如省、市人民政府統籌部署,教育部門主導,民政、人設、科技等部門配合,以“遠程教育+職業教育”部門來負責具體實施,多方協作完成高職生從高職入學到畢業后的職業生命周期培養。第三,規定相關利益者參與高職學生終身培養教育的責任和任務,比如鼓勵高職院校在培養中的資源開放與供給,鼓勵企業加入政企校協同育人工作中等。第四,建立保障機制,包括經費投入,以服務區域發展為導向,進行教育資源建設。在宣傳機制上,強化社會媒體機構的宣傳服務功能,營造技能強國的思想意識,打造能夠巧匠、大國工匠的典型模范。在激勵機制上,從服務者角度,對高職生終身培養模式建設中貢獻突出的單位、團體及個人給予相應的表彰與獎勵。從學習者角度,可以建設知庫銀行,將所學內容以證書及積分形式進行發放,并在平臺上制定高職生繼續學習與教育的評價機制,涉及技能認定、人才選拔、人才激勵等評價機制,并將此部分內容由政府主導作為晉職晉級、技能評定的部分量化標準。
2.強化政府推力
政府作為施令的發號者,代表了國家的意志與國家的權利,是社會肌體能夠健康常態運轉的指揮官和引領者,如果沒有政府的政策、制度、標準和引導,高職學生終身培養模式便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因此,強化政府行為,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統籌引領作用,是高職生終身培養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推力。通過自上而下層層傳達,全方位倡導,可以將高職生終身成長和教育理念植入人們心中,營造一種制度氛圍,調動相關領域的資源整合,號令相關職能部門行動起來,以產生強大的效能。發揮政府指導力與推動力,才可以確保高職教育終身化培養模式的科學、規范與長效發展。
高職生終身培養是包含于終身教育之下的一種教育模式,具有開放性,其強調對相關資源的開放性和整合性,在實踐中,需要加大資源建設,軟硬件資源都應得以科學、規范的建設,具體建設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人才支持
師資作為培養優秀學生的核心要素,是遠程教育下高職生終身培養質量的重要決定因素。不論是哪種教育培養模式,教師資源的平衡供給,教師資源的交流互動,以項目為中心,強化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升,依托現有職業院校教師資源和遠程教育教師資源,加強技術技能培養,逐漸打造一支素質高、專業強、理論水平高和社會實踐經驗豐富、具備團隊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師資隊伍。同時打造市場調研團隊、課程研發團隊、項目管理團隊等專業管理研究團隊,來支持“遠程教育+職業教育”供應的教學資源更符合地方經濟需要,課程內容和形式更符合學習者需求。
2.建立高職人才大數據庫,提供可視化管理
目前,技能型人才的信息獲取還是相對較為傳統,沒有形成完善的信息平臺和體系,對于人才的需求與供給信息還不能達到多方共享狀態,這就會導致信息斷層,當有需求的個人或單位要某方面的技術、技能人才時,無法找到合適的技能型人才。當技術更新,專業提升后,也無法傳播新的技術給高職畢業生。此時,需要相關部門合力共同建設一個大數據庫,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運用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新型技術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實現人才供需信息和專業技能更新信息等功能的自動化和共享化。
運用大數據庫信息,也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管理的直觀化、可視化和智能化。根據相應需求,通過輸入對應條件信息,可以精準計算分析出需要數據。包括直觀顯示數據庫中,哪些學習者繼續學習頻率較高,哪些學習者學習活動較少甚至從未產生學習數據。還可以智能化顯示技術革新信息,讓學習者對最新的技術發展和用人需求信息一目了然。通過這種可視化管理,一方面可以讓高職生保持對人才大數據庫的新鮮性與積極性,同時還能保障人才持續學習成長的穩定性,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
通過數據庫信息,政府與企業可以更直觀地測評高職生的自我成長能力及專業技術能力,便于相關單位對高職生的量化考核,為政府、用人企業對人才的聘任與選用提供更多的參考。高職人才大數據庫的建立,有利于多方用人信息的互利共享,更能對高職學生終身培養教育的學習效果起到很好的驅動效果。
3.完善智慧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提供效能保障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學習必然是多維度與智能化的過程。高職教育擔任著為社會輸送高質量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高職生的終身培養模式,可以實現人才的動態成長。目前,雖然遠程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線上課程地提供也較為全面,在未來持續發展中,我們一方面需要建設更多符合專業領域技能發展的各項學習資源,夯實理論基礎。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研究適應學習者需求,適應科技發展的需要,促動學習者自覺學習的吸引力等方面的遠程學習技術支持。這就需要一個全新的、充滿學習元素,能夠提高學習體驗和興趣的前沿科技“智慧網絡空間的建設”。元宇宙,作為2021最為火爆的名詞,是互聯網科技的新形態,在網絡空間內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相互交叉,在“超級數字化與網絡化”學習場域內,實現學習者的體驗式與沉浸式的學習互動,在資金得以保障的前提下,可以嘗試打造“境身合一”實體與虛擬相融合的學習元宇宙區域。這種學習環境,不但可以呈現給學習者更為形象與生動的學習資源,而且能實現學習者在虛擬環境下進行提升與訓練,采取游戲化、項目化的學習活動安排,更能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興趣,并且能夠實現高質量學習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