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翠 姜舒心 袁 哲
事業單位財務核算中心內部控制是為了實現單位資金及核算管理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有效使用、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更好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等目標任務,進行風險的識別、評估與應對的整個過程。加強事業單位財務核算中心內部控制建設也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構建反腐倡廉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全國各地事業單位核算中心財務人員違反財經法律紀律、監守自盜、徇私舞弊的案件時有發生,反映出核算中心在內部控制管理方面仍存在缺陷,管理風險依然較大,亟需采取彌補措施。
事業單位財務核算中心應結合人員配備、崗位設置、制度要求等情況,在不斷加強財務人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上,對財務核算中心內部控制落實情況進行梳理,甄別內控風險,動態識別影響管理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
出納員記賬不能做到日清月結,庫存現金盤點流程缺失,常規檢查不及時;出納員管理多個現金及銀行存款賬戶時,存在串單位使用現金情況,現金保管不符合規定;出納員與會計賬庫存現金科目核對未使用業務系統電子對賬。銀行對賬時未按月分類、款、項及資金性質編制銀行余額調節表;編制的銀行余額調節表未經簽章確認核對結果;未達賬項未查明具體原因,僅按核對差額填寫銀行余額調節表;未進行正確的出納、會計、銀行三方兩兩對賬,或者對賬時沒有逐筆核對明細;部分出納員現金及銀行存款日記賬還停留在手工書寫記賬,與核算中心業務系統會計賬的貨幣資金核對不及時,余額不符。
提取現金時未經嚴格審核,或出納未準確預判需求量,導致超限額提取和使用現金;未將現金存放在保險柜,保險柜密碼鎖設置簡單或鑰匙保管不當,造成現金遺失或被盜;當日收到現金款項長時間滯留在個人手中,未及時送存銀行,可能存在違反現金管理規定和坐收坐支現象;未經審核借款憑證,以借據、白條抵庫,會出現借款不實、借款違規的現象。銀行賬戶管理不善,未及時銷戶,出現違規轉移隱匿單位資金;盤點制度不完善,導致資金丟失和財務人員瀆職;支付崗位未執行職責有效的分離,可能會造成錯誤支付,甚至舞弊的現象。
未按規定購買支票,出納對支票存量了解不清,使用過程中存在支票購買過量或不足;未按要求進行審核、登記、保管及稽核,未進行入庫登記管理,責任落實不清,造成支票丟失,導致單位資產損失或內部舞弊;開具支票不規范,信息不完整,無審核監督流程,管理失控;存在空白支票提前加蓋財務專用章和人名章現象,可能造成單位直接經濟損失;未按規定對作廢支票粘貼、歸檔,而是一撕了之,缺乏對作廢支票的跟蹤管理;未制定稽查制度,沒有定期對支票保管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未及時分析問題,人員重視程序不夠,整改不到位。
財務印章管理使用環節關鍵崗位未進行分離,責任不清,特別是基層事業單位受人員限制,財務專用章、人名章由一人統管,導致印章使用監督失效,使單位可能受到人為損失;使用時未經嚴格授權審批,可能會為單位帶來不必要的法律風險;沒有使用印章登記簿,或者登記簿信息缺失,導致印章使用記錄不完整;非財務人員使用財務印章時,審核人員風險意識不足,未進行嚴格事務審批,造成事項不實、留痕不足,內控失責;實際用印材料與審批用途不符;保管人員發生變更或因故臨時不在崗時,未辦理移交手續,造成管理漏洞;未定期稽查財務印章的使用情況。
核算中心在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涉及到的業務流程多種多樣,每個流程的風險點各不相同,相應的防控措施也迥然不同。這就要準確識別各環節可控制的風險源,發起內控風險評估,將風險點加入風險及控制清單,擬定應對措施及方案,并組織有效實施,提升核算各環節風險管理。
在所有加強內部控制的措施中,加強對賬環節的流程管理是解決很多問題的關鍵點,可以有效確保資金安全,發揮會計和出納崗位的監督作用。
1.建立本單位對賬環節的管理規定。對賬時間、對賬流程等要做出明確要求,充分利用核算業務系統實現單位與出納的內部對賬、單位與銀行的外部對賬。
2.單位內部對賬主要體現在會計與出納的核對。應保證出納日記賬與會計明細賬相符。可充分利用計財業務系統出納模塊的總賬核對功能,實現出納與會計的自動電子核對。
3.單位與銀行對賬主要體現在單位銀行日記賬與銀行對賬單的核對。應按月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根據權限簽字確認。強制要求必須進行逐筆明細核對,不能僅僅核對期末余額。對不明原因或者可能涉及嚴重問題的未達賬項要查明原因,并及時反饋財務負責人。
4.根據各地銀行的不同情況打印銀行對賬單。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銀行對賬單真實可靠,防止被惡意篡改,影響對賬業務真實有效性。銀行對賬單不能由出納人員直接獲取。確保三方兩兩對賬的準確及時,有效防范對賬環節的內控風險。
現金與銀行存款具有流動性強、自由度高的特點,如果內控管理失效,極易發生舞弊現象,會直接導致事業單位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貨幣資金的管理,堵塞資金管理漏洞,對保證單位資產安全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提現計劃與操作。出納根據現金需求量報主管批準后開具現金支票,超過庫存限額時,應提交單位財務負責人審批。出納在核算業務系統中找到對應賬戶輸入提取時間、金額、支票號等信息,完成系統提現操作。
2.現金保管和送存。出納將全部的現金存于保險柜,如有多個賬戶時,應分單位存放,保險柜內不得存放私人現金及其他無關財物。當日現金收款應當日送存銀行,不得坐收坐支現金,不得超出限額存放現金。
3.現金借款。所有長期或短期借款必須由借款人填寫標準格式借款單,主管會計對借款單、相關合同及文件進行審核,經財務負責人、行政負責人簽字批準后,出納確認付款。杜絕不符合財務制度的憑證抵充庫存現金。
4.銀行賬戶管理。嚴格按照銀行賬戶管理暫行辦法審批備案和程序進行開立、變更和撤銷銀行賬戶。單位銀行賬戶禁止為其他單位或個人代辦存入、支出業務及提供信用,不得將收到的現金以個人名義存入銀行,杜絕單位存在“賬外賬”。
5.柜臺業務轉賬。出納進入支票打印系統,錄入支付賬戶信息等,與原始憑證信息核對一致后完成支票打印,主管會計復核加蓋財務專用章。定期稽查銀行柜臺轉賬業務管理情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組織整改。
支票管理作為核算中心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需要加強支票的領用、保管和使用管理。因此各級核算中心應當建立和嚴格落實支票購買、領用登記制度。
1.支票購買。空白支票庫存數量(按賬戶分別按現金支票和轉賬支票計算)不低于該賬戶1個月的支票使用量,不高于該賬戶3個月的支票使用量。購買的空白支票應進行登記,購買支票與購買支票收費憑單報銷審核應由2人分別完成。保管的空白支票不得相互借用,確需調劑使用應辦理移交。
2.支票領用。領用支票時,應有“支票領用登記簿”,由領用人登記經辦人、用途、金額、支票號碼、日期等信息;支票領用登記簿應由專人保管,保管期限不低于3年。開具支票時,開具人(出納)須在開具的支票上如實填寫開具日期、收款人全稱、支票金額、用途等,并在支票背面加蓋“不得背書轉讓”印戳,在支票根上加蓋開具人名章;支票金額如實填寫,并在支票對應小寫金額處加注“¥”符號。
3.支票作廢。保管的空白支票因各種原因需要作廢的,應填寫支票作廢清單,并由保管人以外的財務人員核對無誤后確認作廢。同時在擬作廢的支票上加蓋“作廢”印戳或剪角,按年度裝訂成冊隨會計憑證一并歸檔。支票領用后,因填寫錯誤或因故未用造成支票作廢的,應及時將該支票收回,并加蓋“作廢”印戳或剪角,同時在“支票領用登記簿”的該號碼支票后注明“作廢”字樣定期清點核實支票領用、結存情況,至少每季度清點一次,以保證支票使用在可控范圍內。嚴禁一人保管簽發支票的印鑒和支票,支票的購買、保管和使用均應逐本、逐號記錄在冊。
財務印章代表法定效力的確認,有很強的權威性。核算中心要充分梳理和研究財務印章使用流程,不斷完善內控制度建設,提高制度執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1.財務印章的保管。單位財務專用章由會計負責保管,人名章由出納負責保管。嚴禁將空白支付憑證和支付款項所需的全部財務印章交于一人保管辦理。財務印章保管人對所保管印章的安全和使用情況負責。財務印章保管人要配置單獨的保管設備,并做到人離柜鎖。
2.財務印章的使用。單位辦理支付業務時,每個環節的財務人員應嚴格審核憑證資料及相關賬戶信息,確認無誤后方可加蓋財務印章,出納負責人名章的保管使用,在會計加蓋財務專用章后,再由出納加蓋人名章。財務印章堅持“誰保管誰蓋章”“誰保管誰負責”的原則,不得提前在空白支付憑證上加蓋印章。非財務人員使用本單位財務印章時,經辦人需進行登記說明使用方向,主管會計審核表格內容,各單位負責人簽字確認后,由主管會計負責加蓋印章,并留存復印件。
3.財務印章交接。財務印章保管人員發生崗位變化應辦理交接手續。如發生財務印章保管人臨時離崗的情況,在規避內控風險的前提下,須授權其他人員代其履行職責,并辦理交接手續。交接手續資料應按年度與其他財務資料一并歸檔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