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岳南
《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中明確指出業財融合對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要想在業財融合模式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就需要高職院校財會人員更多地了解院內的各項業務。不牽涉業務的會計服務是低價值的,所謂低價值會計服務是指簡單的記賬和核算。目前市場中的智能化產物越來越多,這類簡單的記賬和核算工作遲早會被智能產物所代替,對此管理會計是各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而只有將業財融合模式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才能將管理會計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1]。而績效預算管理是管理會計中的重點內容,在業財融合模式下,績效預算管理也需要順勢轉型。
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業務相較企業來說比較簡單,其財務核算工作也更加簡單。但是校內的財會工作人員并沒有認為高職院校內的財務工作較企業來說更加輕松。校內預算管理部門財會工作人員,其工作并不只是日常的財務核算,對外需要向上級部門報告各項財務數據,要向資金的提供單位提供資金的使用報告和預算績效管理報告,對內需要向高職院校內的管理層提供相應的財務數據和分析報告。這些工作都隸屬于管理會計。在信息技術發展如此快速的今天,這類型簡單的核算工作已經被計算機技術代替,不需要財會人員逐一核算。
從財務會計轉變成管理會計,并不是只要求工作人員掌握管理職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其掌握基礎的財務工作,將財務與業務有效融合在一起,要求財會工作人員既熟悉校內業務又掌握熟練財務知識,才能將管理會計的作用最大發揮出來。想要將業財融合真正的落實到工作中,為高職院校的管理者提供有質量的會計信息,這就需要校內財務人員從業務的角度出發,將業務和財務數據結合在一起深入分析,挖掘對管理層決策有用的信息,例如校內教育資源的分配以及校內各個部門必須支出的業務費用等[2]。
在管理會計下,要求財會人員具備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高職院校內財會工作人員不僅需要掌握財務相關的基礎知識,還需要掌握法律、教學、行政管理以及科研管理等,才能實現與各個部門有效溝通,只有提升了財會工作人員自身的專業能力,才能保障財務工作的整體效率。為了保障財務信息數據的真實和完整,財會工作人員需要掌握教育、科研和行政等多方面的運行模式,才能將業財數據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有效的預算績效管理不僅能為各項業務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還能讓校內管理層的決策更加科學合理。
近兩年高職院校隨著教育事業不斷改革和發展,都在朝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無論是內部的教學理念還是形式都愈發重視科學性,高職院校在管理工作中也愈發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但是部分高校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中,沒有正確認識業財融合,部分校領導認為業財融合就是財務部門內部的事情,并沒有將財務部門和各個業務部門有效銜接起來。與此同時,校內相應的職能部門也沒有將預算管理的要求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不能將預算管理數據與業務數據結合在一起分析問題。
高職院校在經營發展中有眾多管理部門,各個部門的管理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便是管理過于形式化,其內部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容易受到社會等外界環境的影響,致使其內部的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粗放型管理的問題,與高職院校實際的業務情況嚴重不符[3]。目前部分高職院校認為學校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教學質量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在經營中很少有人關注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對各項業務活動中資金的消耗和業務活動取得的收益等完全不關心。將內部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成本核算和管理上,對預算管理不重視。財務管理也沒有與校內的教學和科研項目等連接在一起,致使校內業務和財務關聯在一起的工作出現無人負責現象,不僅會影響實際的財務管理水平,對高職院校的發展也有不利影響。
新時代下,各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信息化建設,針對高職院校來說也一樣,信息化建設非常重要。各個部門之間都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統,高職院校內主要由教務系統、學生管理系統以及財務系統等組成,各個系統都對應著相應的部門,信息系統的建設能提高院校實際的管理水平,還能幫助校內領導做相應決策。但是高職院校內眾多的管理系統其采用的標準和實際的供應商存在差異,致使各個部門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無法連接在一起,無形之中增加了校內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工作的難度,由于沒有將各管理系統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分析,預算管理工作無法與實際的業務有效結合,會直接影響預算管理工作的效果。
業財融合模式的落實需要將高職院校內業務活動、管理活動和財務活動等有效融合在一起[4]。在目前的信息化時代中,想要將業財融合模式落實到實際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建立業財融合的一體化平臺。將高職院校原有的財務系統進一步延伸,深入到各項業務工作中,將校內的眾多信息平臺結合在一起,保障預算績效管理能落實到校內的各項基礎業務中。其次,還需要對預算績效管理的流程和各項業務的流程提高要求,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各個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讓預算管理能和業務管理有效連接在一起,加強對各項業務的預算管理,將校內各項財務資金最大程度地利用起來。最后,充分利用一體化平臺中的各項數據,將業務數據和預算管理數據結合在一起分析,通過預算能及時發現業務開展中存在的風險,能讓各個業務部門及時規避存在的風險,促進各業務部門更好地發展。將業務數據和預算數據結合在一起,能進一步保障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幫助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順利轉型。
在業財融合模式中,預算績效管理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預算績效管理主要是對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牽涉到的各項業務等展開預算分析,并針對各業務部門制定相應的績效管理目標,該管理能及時反映預算目標的完成情況以及各業務部門預算的執行情況。將預算績效管理落實到高職院校內的各項業務工作中,能保障各項業務開展所獲取的經濟效益,能實現校內各項教育資源合理分配,將運營資金最大化地利用起來,對高職院校的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高水平的內部控制對內部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想要在業財融合模式下推動校內預算績效管理轉型,就可以通過提高內部控制建設水平來得以實現。高職院校中的內部控制并不只是單純的制度,其與院校的流程、規劃和各項資源的分類關系密切,是將單純的制度變成操作流程并按照其流程強制執行工作的過程[5]。在高職院校發展中,需要重視財務部門對內部控制建設的作用,圍繞預算績效管理為中心,針對各項業務的資金使用情況等進行梳理,在整個過程中,要重視各項業務活動開展中存在的風險,并加強對風險的管控。除此之外,還需要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保障各個崗位的安排是合理的,在信息化平臺的支持下,實現內部控制和預算風險控制的無縫銜接。在加強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幫助校內各個財會人員進一步了解經營中的各項業務,進而解決預算績效管理和業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就目前社會經濟和高職院校的發展來看,要想在業財融合模式下推動內部預算績效管理的轉型,就要先將校內的財務會計轉變成管理會計。由于部分高職院校內院領導對業財融合模式的認識和理解過于局限性,加上并未重視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致使業財融合模式的落實存在一定問題。只有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建設業財一體化的信息平臺,將預算績效管理落實到校內所有業務中,并不斷加強內部控制,才能通過業財融合模式推動校內預算績效管理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