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建梅
當下出版市場競爭已達白熱化程度,讀者面對海量圖書應接不暇,而且讀者的需求越來越具有專業性、廣泛性、獨特性、系統性、趣味性,對出版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出版者以單向思維很難充分滿足讀者要求。基于出版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結合讀者對出版物的新需求,本文嘗試將交叉思維融合出版工作,從不同角度分析出版多元思考的路徑可能性,探討選題策劃創新的實現機制。
思維是指人腦對客觀現實所作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人的思維活動有三要素:認識主體(人腦)、認識客體(對象)、認識工具(思維方式)。[2]其中思維方式是認知主體和客體的紐帶和工具,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人的思維能力是逐步完善、逐步發展的。科學研究就是在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一系列的科學方法來發現和揭示客觀世界的思維活動。
交叉思維(intersectional ideas)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立足于不同行業、不同學科、不同文化、不同觀點的交匯處,即交叉點,在已有思維、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通過交叉點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領域聯系在一起,進行交織碰撞、排列組合,形成新的交叉性的多項思維。交叉思維的作用是幫助我們打破聯想壁壘,充分調動想象力,將經驗的鏈條打破重組出新的事物、新的觀念,從另一種角度開創出嶄新的領域。與交叉思維相對的是單向思維,單向思維(Directional Ideas)是一種直線性思考方式,將自己專長領域中的概念相互聯系,形成沿特定方向發展的想法,這往往會造成思維的局限性,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夠全面,不能夠深入和充分地思考,從而限制自身能力的發展,導致工作的效率和創新力降低。[3]
交叉思維的特點包括:①全面和立體性。交叉思維不是單向的、直線式的、平面式的有著某個明確方向的思維方式,而是交叉式的、網絡化的、全方位的立體思維。②新穎且富有突破性。交叉思維產生的想法往往是跳躍發散的突破性想法,出人意料卻能開拓新領域。③綜合性與創造性。思維類型是多樣的,有線性思維、抽象思維、直覺思維、定向思維、形象思維等。在抽象思維中又有形式邏輯思維、辯證邏輯思維等。交叉思維具有將多種思維形式綜合應用的特點。因此,交叉思維本質上就是一種創造性思維。
編輯工作,反映了科學文化、學科專業的動態與趨勢、科研成果與成就。同時一方面把握著作者著稿的方向,一方面又影響著讀者閱讀的取舍。因此,編輯的思維直接影響著出版物的方向與質量,間接影響到科學與文化的發展。[4]
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發現、新突破持續不斷,邊緣科學、橫向科學、比較科學、軟科學等紛紛涌現。“交叉思維”能推動學科的發展融合,開拓出眾多交叉科學前沿領域,一旦我們從慣常性的觀察角度抽離出來,不再單向、線性、慣性地做編輯加工與選題策劃,那么出版工作也將迸發出新思路、新想法、新選題。
出版工作創新的核心在于編輯創新,編輯創新的重點是選題創新,[5]而選題策劃關系到圖書的內容質量優劣和市場反應的好壞。編輯可通過運用交叉思維提高原創型選題策劃力,逐漸養成從新角度看待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選題策劃的常規思維模式有直映思維、模仿和聯想思維等。[6]如2018年11月國家設立科創板與試點注冊制,之后多家出版社跟進科創板相關的選題《科創板實務操作全解碼》《科創板上市融資一本通》《科創板入門與操作實務》等,這是直映思維產生的選題。再如2015年爆火全球的涂鴉繪本《秘密花園:一本探索奇境的手繪涂色書》,引發市場上出現眾多模仿《秘密花園》的繪本圖書,封面設計、裝幀幾乎一模一樣,即是模仿思維產生的選題。這種直線性思維方式產生的選題并沒有多大曲折或難度,只需聞風而動。但圖書作為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產物,應追蹤前沿知識的動態發展,構建出更豐富的品種、形式、體裁,而編輯應用原創性交叉思維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與策劃能力,形成多元思維方式,并滲透到自己的選題策劃工作中,實現出版創新。
結合交叉思維,實現選題策劃的創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編輯作為知識的整合者和文化的傳播者,選題策劃不能局限于自身所學或熟悉的專業方向,由出版人職業生存報告可知,選擇出版職業時因專業對口的比重只有24.68%,[7]說明大部分出版從業者非專業對口。在出版領域,編輯本是“雜家”,[8]是多面手,非如此難以勝任編輯工作的要求。[9]因此,編輯除了要重視出版業自身的繼續教育,還要善于突破自身專業壁壘,培養多視角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編輯要廣泛接觸不同的行業領域,多建立交叉性、發散性思維。選題策劃缺乏創造力,一個原因是思維模式太單一,總在單一維度上思考往往會限制住編輯的想法和創意。編輯交叉思維養成的一方面是要涉獵不同學科不同文化,習得多領域知識,打破各領域知識間壁壘,另一方面是保有對選題的高敏感性。在知識服務時代,編輯的科學素養、文化素質與出版技能、專業知識同等重要。[10]學習不同領域的新知識與經驗能幫助人們突破單一思維,打破各自的專業壁壘。例如,筆者參與策劃的“生物力學研究前沿”系列叢書的策劃靈感來自調研時的發現,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正在成為21世紀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動力,前沿交叉成果層出不窮,也不斷滲透至醫療衛生、農業、食品、醫藥、化工和環境等領域的革命,對改善人類健康、生存環境、國民經濟等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力學是力學與醫學、生物學等學科相互結合、滲透、融合而形成的一門新興綜合性交叉學科,而系統性介紹生物力學前沿交叉成果的圖書匱乏。由此,編輯與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力學分會共同籌劃,確定了《血管力學生物學》《口腔力學生物學》《細胞分子生物力學》《眼耳鼻咽喉生物力學》《骨與關節生物力學》《康復工程生物力學》《人體運動生物力學》等10本書的選題方向。
突破自身專業壁壘能幫助編輯建立成長型交叉思維,但需要長期堅持與實踐。而快速實現新策劃,一種有效的方法是把目標切分成一個個疑問句,然后將問題的假設翻轉過來反向思考,就像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一樣,堅持反向思考。逆轉假設會促使大腦從一個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看待問題,實現多元化思考,觸發發散性、交叉性思維。
比如組稿一套學科教材,希望這套教材能全面、通用且前沿,就可以通過逆轉假設,去市面上找預期不同的教材,看看他們的關注點與重點在哪里,總結歸納這些圖書“不成功”的原因,是作者不夠權威,還是內容框架大致相同,沒有新意。反過來,如何與這些圖書有所區別,也可以從上述問題切入,尋找策劃的突破口。
編輯工作容易形成思維慣性,沿著最簡單最熟悉的策劃路徑構思選題因循守舊,而積極主動的頭腦風暴對創新策劃大有裨益。編輯要主動思考,以多點思維持續產生多種策劃方案。頭腦風暴可以遵循以下幾點:①組稿方式越多越好;②突破固有的組稿方式;③在他人的想法之外繼續延伸;④形成多種多樣的組稿方式,不對這些想法進行可行性判斷。如科技類新編輯通常想到的組稿方式是向自己熟悉的老師或作者約稿,在行業會議上組稿,等等,而如此組稿效率低,選題不易形成系統性與突破性。可以進一步構思更多組稿方式,如循著重要研究發現組稿;向學術學會及編委會推薦組稿;有針對性地向行業專家約稿;向在國內外重點期刊上連續發表較多優質論文和論文高被引的作者約稿;向中青年研究骨干組稿;向近10 年來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團隊組稿;[11]從終端市場的讀者需求空檔中發現新亮點新選題;關注國外經典教材與高精尖專著的版權引進;已有經過市場檢驗的選題的延續性開發等等。
思維視角的轉換是思維創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對編輯追求原創性選題來說也不例外。出版工作者要善于運用交叉思維,培養多元思維模式,自主地進行多元化思考,從另一個或多個角度進行觀察思考,就能實現多向的、多維的思考,在工作生活中發現新目標、提出新問題、產生新思維、找到新方法,實現選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