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西市融媒體中心)
廣播和電視是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受眾是廣播電視所提供的產品的消費主體,所以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了解受眾需求,在此基礎上生產新聞,以增強廣播電視新聞在受眾群體中的吸引力、傳播力及影響力。現階段,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應緊緊把握受眾的特點與心理需求,做到守正創新,使受眾在第一時間獲得新聞,推動廣播電視新聞事業可持續發展。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廣播電視媒體要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媒體市場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就需要提高新聞傳播效果。而要想提高新聞的傳播效果,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就要了解受眾的需求,在此基礎上生產新聞內容。由此可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了解受眾需求十分有必要,不僅可以更好地適應新媒體傳播規律,而且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廣播電視新聞受眾多元化的需求,從而推動廣播電視媒體更好發展[1]。
想要快速掌握受眾需求,做到與時俱進,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就需要不斷創新,增強自身在媒體領域的綜合競爭力。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具有傳遞信息的義務,一方面通過向受眾傳播新聞內容,獲得受眾的認同與支持,有利于強化自身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能夠通過提高收視率,創造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更應充分考量受眾需求,明確當前受眾群體的新聞關注點,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新聞內容,創新新聞傳播形式。同時,新聞編輯要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提高新聞傳播方式的便捷性與多樣性,確保受眾可以及時掌握熱點新聞,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核心競爭力。例如,體育類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可能是體育愛好者,其對體育新聞的需求更傾向于了解競技運動、體育賽事等與體育運動相關的內容;而民生類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則會更傾向于了解糧食價格、蔬菜供應情況等與其日常生活密切關聯的內容等。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結合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靈活轉變新聞編輯方式,并不斷創新新聞內容,提高新聞價值,從而擴大自身媒體的市場份額[2]。
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各行業、各領域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暴露了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一些弊端,影響著廣播電視新聞行業的有序發展。例如,一些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思想守舊,仍然沿用較為傳統的編輯模式,編排方式一成不變。隨著傳播媒介多樣化發展,受眾的注意力很容易會被轉移,廣播電視媒體傳播信息的優勢逐漸弱化。而且,受眾有自主選擇的自由和權利,受眾的需求是多元且有差異的,面對廣播電視受眾需求的變化,廣播電視媒體創新和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這也成為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的內在動因。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滿足當下受眾對新聞的多元化需求,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價值。
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歷經數個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廣播電視新聞擁有了各個層次且數量龐大的受眾。不同層次的受眾雖然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出多樣性的特點,但普遍呈現出自我意識明顯的特點。自我意識即廣播電視新聞受眾在接收信息時表現出的自主性,指的是廣播電視受眾面對各種傳播媒介和信息內容等,可以憑借自我意識進行自主選擇。廣播電視受眾一般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在自主意識的支配下往往會選擇自己想要的信息,以滿足自身需求。
2.2.1 對信息內容獵奇的需求
信息獲取本身就是個體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方式獲得信息的活動和過程,好奇心更是個體所存在的共性。新聞工作者通過了解受眾的獵奇心理,能夠從根本上掌握受眾的閱讀需求,在此基礎上開展新聞編輯工作能夠提高新聞傳播效果。面對快速更迭的各類信息,受眾希望能從海量信息中迅速獲取自身感興趣的新聞內容,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對此,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應清晰地意識到,受眾對于新聞的標題、內容等具有獵奇心理,趣味性強的新聞標題能夠提高受眾對新聞的關注度。由此可以看出,激發受眾閱讀新聞的熱情,逐漸成為當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提升自我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但有一點需要明確,這種獵奇心理雖然能夠促使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通過制作緊抓受眾眼球的標題、內容,完成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的創新,提高新聞閱讀點擊量,但也會導致標題黨、新聞內容失實等不良現象。這就需要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對新聞素材進行編輯與處理時,要保證標題與內容的一致性,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從而為受眾提供更多真實、高質量的新聞。
2.2.2 對新聞編輯創新的需求
在廣播電視行業,創新是吸引受眾注意力的有效手段。隨著廣播電視新聞受眾知識結構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內容與形式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如果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長期以一種新聞編排形式來編輯新聞,自然會使受眾失去興趣。求新求變是廣播電視新聞受眾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要想使廣播電視新聞吸引更多受眾的注意力,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就要做好創新,通過使用富有特色的新聞報道形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廣播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一些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為了提高新聞收視率,就對新聞素材進行惡意剪輯,有一些新聞工作者甚至不惜制造虛假新聞來博人眼球。無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制造虛假新聞的目的是什么,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些新聞編輯的社會責任意識不強,這不僅會影響廣播電視新聞的收視率,而且極易使受眾對廣播電視媒體產生信任危機。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是制作廣播電視新聞的主體,應該站在受眾的角度編輯新聞,最大限度地提高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的關注度,守正創新,推動廣播電視媒體實現可持續發展。
新媒體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廣播電視媒體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3]。一些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只單純追求新聞的趣味性和時效性,在不核實新聞真實性的情況下,就將關注度高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傳播。關注度高的問題往往帶有很大的爭議性,其中會充斥著各種負面信息和評論。長此以往,受眾接收到的負能量新聞就會越來越多,這對于各層次廣播電視新聞受眾,尤其處于價值觀塑造關鍵階段的青少年來說顯然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是廣播電視新聞工作中的重要一環,要想保證廣播電視新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媒體市場中有一席之地,新聞編輯就要基于受眾的心理需求開展工作。一方面,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與時俱進,走進受眾群體,多方聽取意見,并在工作中學習和借鑒國內外行業的優秀新聞;另一方面,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如采訪能力、策劃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及信息整合能力等,高效開展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順應新媒體時代發展潮流,在保證廣播電視新聞收視率的同時促進行業的創新發展[4]。
精準把握受眾的心理需求,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的關鍵。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可以通過大數據和算法等先進技術,有效采集和分析受眾群體在不同平臺中的觀看記錄,掌握不同受眾群體獲取信息的方式,并根據數據結果對受眾群體進行劃分,從而保證自己能夠在編輯新聞的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收集新聞素材之前,可以通過專業數據分析系統,查看受眾群體在各大平臺的信息搜索情況,從中找準關鍵詞或新聞熱點,將其作為新聞內容,并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從而讓受眾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滿足受眾群體真實的心理需求[5]。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借助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深度挖掘社會熱點新聞和話題,還可以加強與受眾的互動,與受眾群體進行雙向溝通,聽取受眾群體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了解受眾關心的新聞事件和類型,只有這樣采集和編寫的新聞內容才能引發受眾群體的共鳴。
內容是廣播電視新聞的核心,廣播電視媒體傳播新聞是為了讓受眾群體及時了解新聞事件。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首先要做好內容創新,以此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更好地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在搜集素材和實地采訪的過程中,新聞記者通常會盡可能多地拍攝相關內容,但這些內容不一定都是重要的、契合主題的,這就需要新聞編輯根據新聞主旨進行合理的刪減。一方面,新聞編輯需要做好新聞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掌握所編輯的新聞主旨;另一方面,新聞編輯需要梳理采訪素材,著重分析和判斷采訪內容與主題之間的關系,對新聞素材進行適當取舍,保證新聞內容簡潔、嚴謹,讓受眾能夠從傳遞的新聞內容中掌握新聞事實。
廣播電視新聞有著嚴格的時間限制,要想讓受眾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更多的新聞,新聞編輯就應根據自身節目特點增加有效信息的數量。為了增加有效信息的數量,新聞編輯應注意新聞內容的長度,尤其是以簡訊或快報形式播發的新聞,要做到內容言簡意賅、直達主題。一方面,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作為新聞的主要傳播者,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技能,強化對廣播電視新聞的整合與篩選能力,做好新聞的策劃與主題的選擇工作,在對新聞題目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后續編輯工作,使新聞內容更加真實可信,并以更直觀的形式將新聞傳遞給受眾;另一方面,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加強對有效資源的搜集與整合,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受眾能在短時間內全面解讀新聞內容,確保讓受眾收獲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尤其注重對正能量新聞素材的整合與傳播,發揮正能量新聞積極的導向作用,這也是廣播電視新聞的價值所在。
新聞不是簡單的素材羅列,如果只是單一地描述新聞事件的狀態,受眾難免會覺得枯燥,新聞也缺乏一定的價值。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應注重新聞背景的選取,增加新聞事件的背景信息,用豐富、多元的信息滿足受眾需求,加強新聞背景鏈接效果,讓受眾能夠更詳細地了解事件始末,更好地把握事件發展情況,深層領悟事件背后的精髓與價值。以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為例,其作為一檔深度調查類節目,新聞記者在搜集素材時會進行大量的走訪調查,了解更多新聞背景,增加新聞的深度。當然,《新聞調查》本身就是調查采訪類節目,對于其他類型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來說,新聞編輯適時添加新聞背景也是有必要的,能夠使受眾充分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大限度帶領受眾探尋新聞真相。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各種新興媒體崛起,雖然給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也給廣播電視媒體帶來了創新發展的機遇。受眾對新聞都抱有先睹為快的心理,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與吸引力遠超于傳統事物。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編排新聞時,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對新聞形式與內容創新的需求,提高新聞的新鮮性與吸引力,從大量信息中篩選有特征且易于被受眾接受、了解的新聞,進而引起受眾的共鳴。比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同步播放新聞,讓受眾看到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同時,新聞編輯要以更新的傳播形式增強廣播電視新聞的吸引力,提高自身在媒體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受眾的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因。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認識到自身創新的重要性,把握廣播電視新聞受眾普遍存在的特點和心理需求,對新聞內容進行合理刪減,在保證新聞真實性、完整性的基礎上,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新聞,從而使其適應新時代的需求,促進廣播電視媒體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