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壟英,王啟平,黃 慧
(大余縣人民醫院腫瘤內科,江西 大余 341500)
肺癌(lung cancer)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尤其是近年來發病率不斷上升,且趨于年輕化[1]。研究證實,病灶遠端轉移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臨床多表現為骨轉移。目前,臨床對于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多采用化療治療,以殺死或去除腫瘤組織,控制骨痛,延緩病情的進展。但是單純化療效果有限,對骨轉移并發癥的預防無顯著作用。唑來膦酸屬于第三代雙膦酸類藥物,在減少骨轉移并發癥、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和減輕骨轉移疼痛等方面有積極作用[4]。肺癌化療患者病情嚴重,多維度協同管理相較于傳統協同管理更具針對性,能夠保證管理質量[5]。因此,研究唑來膦酸、化療聯合多維度協同管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的療效及對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十分必要。本研究選取2019 年6 月-2022 年7 月在我院診治的78 例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觀察唑來膦酸、化療聯合多維度協同管理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2 年7 月在大余縣人民醫院診治的78 例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7 例;年齡41~72 歲,平均年齡(56.19±4.71)歲。觀察組男24 例,女15 例;年齡39~74 歲,平均年齡(56.54±5.10)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診斷標準[6];②均經病理診斷確診[7];③均合并骨轉移,且生存期大于1 年。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心、腦血管系統等嚴重疾病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依從性較差,不能配合者;④隨訪資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化療聯合多維度協同管理:給予患者GP(赫思澳大利亞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40372,規格:6 ml:30 mg)+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04,規格:0.2 g)方案治療,靜脈滴注1000 mg/m2吉西他濱,第1、8 天給藥,滴注30 min/次;靜脈注射20 mg/m2順鉑,1 次/d,連續給藥5 d,適當水化利尿,預防腎臟毒性,每個療程4 周,連續治療2 個療程。專科醫生依據患者病情、個體差異,與家屬溝通,互相配合,共同給予日常生理、心理、家庭方面的協同管理。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唑來膦酸注射液(PresbiusKabiAustriaGmbH,批準文號:H20181132,規格:100 ml:5 mg)治療,在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加入4 mg 唑來膦酸,靜脈滴注,時間>15 min,每4 周給藥1 次,治療2 次。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疼痛程度、心理狀況(焦慮、抑郁)、生活質量以及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發熱、肌痛、皮疹)發生情況。
1.4.1 臨床療效[8,9]完全緩解: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病灶減少60%以上;穩定:病灶未發生顯著變化;進展:病灶增大或出現新病灶。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1.4.2 疼痛分級[10]采用數字模擬分級VAS 評分量表,評分范圍0~10 分,依據疼痛程度分為0 級(無痛,0 分)、Ⅰ級(輕度疼痛,1~3 分)、Ⅱ級(中度疼痛,4~6 分)、Ⅲ級(重度疼痛,6 分以上)。
1.4.3 焦慮、抑郁評分[11,12]焦慮:采用廣泛性焦慮自評量表(GAD-7)評估,總分80 分,評分越高表明焦慮越嚴重;抑郁:采用抑郁度自評量表評估,抑郁度自評量≥53 分為篩查陽性,評分越高表明抑郁越嚴重。
1.4.4 生活質量[13]采用腫瘤患者生存質量量表(QLQ-C30)評定,該量表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5 個維度,各維度評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21.0 版本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分級比較 觀察組0 級、Ⅰ級疼痛程度占比均高于對照組,Ⅱ級、Ⅲ級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分級比較[n(%)]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3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 兩組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分)

表3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2.4 兩組生活質量水平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水平比較(,分)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水平比較(,分)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骨轉移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臨床表現,臨床通常給予化學治療,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從而延緩骨轉移的進展、減輕患者痛苦[14]。但研究顯示[15],單純化療效果有限,且對癌痛無顯著改善。對此,臨床提出聯合應用針對性抑制骨吸收的藥物以增強臨床療效,減輕患者的疼痛[16]。唑來膦酸是抑制骨吸收新型藥物,具有抑制破骨細胞、阻斷破骨細胞對軟骨等的吸收,并且可抑制腫瘤產生的多種刺激因子[17]。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化療和多維度協同管理基礎上,加用唑來膦酸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分析認為,唑來膦酸屬于雙膦酸鹽藥物,具有多重作用機制,且可直接或間接作用于腫瘤組織,通過阻斷破骨細胞的吸收作用,有效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從而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同時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0 級、Ⅰ級疼痛程度占比均高于對照組,Ⅱ級、Ⅲ級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應用唑來膦酸可改善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疼痛程度,減輕患者的痛苦。分析原因:唑來膦酸可抑制巨噬細胞的分化,下調破骨細胞活性,發揮骨保護作用,從而減輕骨痛癥狀。與此同時,唑來膦酸還可通過抑制癌細胞分化,下調癌細胞活性,延緩骨轉移擴散,減輕癌痛。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該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減輕不良情緒。可能是由于該方法能減輕患者疼痛度,降低患者應激反應,從而改善疼痛引起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本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唑來膦酸治療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唑來膦酸減弱了破骨細胞功能,加速了破骨細胞的凋亡,從而減輕了骨痛,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唑來膦酸、化療聯合多維度協同管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唑來膦酸、化療聯合多維度協同管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質量和不良心理情緒,且無嚴重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