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彪,汪 凱,邱紹浪,2,李 丹,戴彤焱
(1.黑龍江工程學院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0;2.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廣東 佛山 528000;3.黑龍江工程學院 測繪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0)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及新一輪改革的重要戰略選擇。協調性是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協調性衡量標準、城鎮化水平與質量的協調性、城鎮與鄉村的協調性及城鎮化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協調性[1],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2種方法,然而對影響城鎮化協調性的外部要素關注不足。現代物流業作為融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于一體的復合型服務產業,對新型城鎮化發展具有帶動作用[2-3],二者之間存在耦合關系[4]。探究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發展特征,是適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對實現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強調區與物流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的推動作用[2,5];二是運用因子分析、回歸分析和計量模型等方法,分析新型城鎮化對區域物流發展的影響[6-7];三是基于結構方程模型、回歸分析、協調度模型等方法,評價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協調性[8-12];四是探索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關系及其時空耦合演變特性[13-16]。然而,現有研究僅從省級尺度研究了現代物流業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關系及其時空演變特性[15-16],需要探索市級尺度下現代物流業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性的時空演變特征,以便更好地反映省域范圍內各城市間的發展差異。再者,當前我國欠發達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物流服務水平亟需提升,更需關注欠發達地區物流業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關系。
鑒于此,本研究以黑龍江省地級市為對象,基于2011—2017年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數據,構建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發展測度模型,分析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時空耦合演變特征,以期為推進黑龍江省市域尺度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協調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東北部、東北亞區域腹地,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是我國沿邊開放的重要窗口。黑龍江省下轄12個地級市和大興安嶺1個地區行署,全省總面積47.3萬km2(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2018年底,黑龍江省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分別為60.1%和50.05%,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52個和6.68個百分點。上述2項數據已接近《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的目標。隨著黑龍江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推進,促進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對實現黑龍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區域物流發展水平是一定區域在一定時間、一定環境下對物流需求、能力、成效等的綜合反映[12]。結合相關研究成果[17-18],同時考慮指標統計數據的可獲取性,從物流需求、物流成效、物流能力3個層面選取7個指標衡量區域物流發展水平。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凇秶倚滦统擎偦巹?2014—2020年)》提出的城鎮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資源環境4類主要指標,借鑒新型城鎮化的有關研究[18-21],從城鎮化發展的經濟、人口、社會、生態4個維度選取表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10個指標,構建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Tab.1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al logistics and new urbanization
為科學評價與測度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發展水平和時空演變特性,本研究采用的方法與數學模型主要有極差法、熵值-加權綜合評價模型、綜合功效函數、耦合度模型、耦合協調度、同步發展模型等。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評價模型框架如圖1所示, 涉及的具體計算公式及指標解釋如表2所示。

圖1 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發展評價模型框架Fig.1 Evaluation model framework 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al logistics and new urbanization

表2 研究方法及指標Tab.2 Research methods and indicators
以黑龍江省的12個地級市(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雞西、雙鴨山、伊春、七臺河、鶴崗、黑河、綏化)為研究對象,鑒于大興安嶺地區數據缺失過多,暫不考慮。涉及的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指標數據來源于2011—2017 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相應年份各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黑龍江省統計局官方網站。
黑龍江省地級市行政邊界空間矢量數據來自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1∶400萬數據。利用百度坐標拾取器收集各城市點的經緯度坐標后導入ArcGIS軟件ArcMap模塊,確定各城市點位置。利用本研究方法分別計算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值、耦合度值與耦合協調度值。將上述數據導入ArcGIS軟件操作平臺,得到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時空耦合分布底圖。
3.1.1 區域物流發展水平測度分析
利用熵值-加權綜合評價模型測算2011—2017年黑龍江省和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雞西、雙鴨山、伊春、七臺河、鶴崗、黑河、綏化12個城市的物流發展水平,如圖2所示。

圖2 黑龍江省市域物流發展水平時序演變Fig.2 Temporal evolution of municipal scale logistics development leve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由圖2可以看出,從整體上看,黑龍江省區域物流發展水平呈平穩上升態勢,2011—2017年黑龍江省區域物流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值從0.096 5增長到0.164 8,提高了6.83%,其原因主要在于黑龍江省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增強。從發展速率來看,不同城市的物流發展速率差異性顯著,物流發展增長速度較緩慢,如齊齊哈爾、七臺河、大慶、佳木斯、雞西、雙鴨山的物流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值分別提升了4.47%,1.61%,1.56%,1.33%,0.47%和0.15%,黑河、哈爾濱、綏化、牡丹江、伊春、鶴崗的物流發展水平則出現了3.54%,1.79%,1.34%,1.20%,1.11%和0.72%的倒退現象。
3.1.2 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測度分析
同理,利用熵值-加權綜合評價模型測算2011—2017年黑龍江省及12個地級市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如圖3所示。

圖3 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時序演變Fig.3 Temporal evolu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由圖3可以看出,從整體上看,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呈不斷上升趨勢,2011—2017年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值從0.106 7上升到0.134 5,提高了2.78%。從發展速率來看,不同城市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速率差異性顯著,哈爾濱、牡丹江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保持穩定的上升速度,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值分別提升了4.91%和1.86%;大慶,綏化、鶴崗、雞西和雙鴨山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有下降趨勢,出現了2.95%,2.37%,1.53%,1.44%和0.65%的倒退現象;齊齊哈爾、伊春、佳木斯、七臺河和黑河等城市的新型城鎮化水平整體變化不大。
3.2.1 耦合度分析
將黑龍江省市域尺度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值代入式耦合度模型,計算得出黑龍江省12個地級市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的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
由圖4可以看出,2011—2017年黑龍江省12個地級市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發展的耦合度值介于0.3~0.5之間,一直處于拮抗階段,表明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之間既存在較強的關聯性,又因一些因素干擾而得不到有效提升。從時間發展角度來看,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整體較為穩定,上升幅度較小。相對于其他城市,哈爾濱、雞西和伊春的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大慶的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上升趨勢最為明顯;雙鴨山的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在前幾年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近幾年其下降趨勢才開始回升;鶴崗的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一直處于較低水平且波動較大;其他地級市的耦合度小幅度緩慢上升,變化不大。
3.2.2 耦合協調度分析
將黑龍江省市域尺度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值和耦合度值代入式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得出黑龍江省12個地級市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的變化情況,如圖5所示。

圖5 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的時序演變Fig.5 Temporal evolu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municipal scale logistics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根據耦合協調度模型和同步發展模型計算公式和評定標準,對2011年和2017年黑龍江省12個地級市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發展水平進行排序,劃分不同城市的協調類型,如表3所示。

表3 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發展耦合協調程度及類型Tab.3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type between municipal scale logistics and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由圖5和表3可知,2011—2017年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度雖有小幅度上漲,但仍處于較低水平。2011年,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的耦合協調度在0.123 4~0.347 1之間,其中哈爾濱為輕度失調,齊齊哈爾、牡丹江、大慶為中度失調,其他城市為嚴重失調,8個嚴重失調的城市有5個為區域物流滯后型;2017年,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的耦合協調度在0.111 8~0.362 0之間,其中哈爾濱為輕度失調,齊齊哈爾、佳木斯、大慶為中度失調,其他城市為嚴重失調,8個嚴重失調的城市有6個為區域物流滯后型。綜上所述,2011—2017年的7年間,輕度失調占比約為8%,中度失調占比約為25%,嚴重失調占比約為67%。說明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度上升并不明顯,嚴重失調城市的物流發展水平不能滿足新型城鎮化質量提升的需要。
為進一步分析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空間演變特征,選取2011年和2017年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數據,對黑龍江省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程度進行空間可視化表達。結果表明,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空間差異明顯。2011年黑龍江省12個地級市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在嚴重失調到輕度失調之間,黑龍江省西南部地區以中度失調為主,只有哈爾濱處于輕度失調,中部和東北部地區都處于嚴重失調。2017年黑龍江省12個地級市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總體上較為穩定,黑龍江省西南部地區耦合協調度以中度失調為主,哈爾濱、齊齊哈爾是輕度失調的城市,中部、東北部地區仍處于嚴重失調。整體而言,黑龍江省市域尺度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的空間分異特征明顯,并處于較低水平。
以黑龍江省市域行政單元為研究對象,在構建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基于發展水平測度模型、時空耦合測度模型和Arc GIS空間分析技術,分析市域尺度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時空耦合演變特征,揭示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時空耦合規律,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1)2011—2017年,黑龍江省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水平總體呈上升態勢,市域物流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率地區差異顯著。從市域物流時空演變特征來看,黑龍江省西南部地區哈爾濱、齊齊哈爾市域物流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從新型城鎮化時空演變特征看,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高值區為哈爾濱、大慶和牡丹江。
(2)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之間的耦合度一直處于拮抗階段,二者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但由于某些因素干擾未得到有效提升。從時間發展的角度來看,2011—2017年,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整體較為穩定,上升幅度較小。與其他城市相比,哈爾濱、雞西和伊春市區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度一直處于較高水平。
(3)2011—2017年,黑龍江省市域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水平雖小幅提升,但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空間分異特征突出。從耦合協調度的整體空間差異來看,黑龍江省區域中心城市物流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度高于其他城市,耦合協調度高值區主要分布在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