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巧玲 劉南林
摘要:在高職教學當中,教師自身的信念對于學生的學習投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本研究當中,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高職學校四個班級教師和學生進行調研,結果顯示教師學生管理信念與學生學習行為投入、教學信念與情感投入、評價信念與動因性投入、學生學習信念與認知投入之間存在顯著性關聯,說明教師自身信念與學生學習信念高度相關。提出教師應開放管理信念與學生學習信念、實時更新教學信念、公正中肯化評價信念,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投入。
關鍵詞:教師信念;學習投入;高職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40
0引言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當中,學生除了認真學習之外,還需要面臨較多的認知與行為挑戰,這就導致學生在面對上述挑戰當中需要進一步嚴格要求自身,培養自身更多優秀的品質。例如,需要學生有更強的進行注意力集中的水平,還需要學生擁有遵紀守法的態度以及獨立自主的意識等。但是,學生在面對上述困難提升自身素質時,會面臨較多的困難,并且由于學業挑戰等諸多原因,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很容易出現學習倦怠,并進一步導致自身學習成績下降,影響到自身的學習以及就業,對于學生人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學習投入是解決學習倦怠的主要途徑,學生對于學習投入會伴隨著其自身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如何提升學生學習投入已經成為當前相關研究的熱點問題。
根據當前有的研究,可以發現除了學生個人的因素之外,教師因素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投入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眾多的影響因素當中,教師自身的信念對于教學具有方方面面的影響,對于學生在進行學習當中的學習投入也具有非常顯著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于高職教師信念對學生學習投入影響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分析教師信念對于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特征,并提出針對性地建議。
1概念釋義
1.1教師信念
在本研究當中,借鑒蔡澤俊對于教師信念的定義進行概念解釋。教師信念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對于學生進行管理、課程教學、學習指導、學習效果評價等工作過程當中所持有的一種信以為真的思想或者觀點,并且教師所持有的上述觀點以及思想構成一個相互關聯的體系,對于教師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引導。教師的信念可以分為四個維度,分別是教師對于學生進行管理的管理信念、教師進行課程設計和教學的教學信念、教師進行課程評價的評價信念以及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學習信念。上述四個維度可以分為開放或者保守兩種信念取向,其中傳統的信念取向的教師傾向于對學生進行限制,以教師自身作為教學中心,強調在進行教學中的規范性。開放的信念取向教師則傾向于自由開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強調學生自身的自由發展以及自由思考。
1.2學習投入
學習投入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而言,指的是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當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健康的、持久的學習狀態,主要涵蓋學生自身對于學習所進行的行為投入、情感投入、認知投入以及動因性投入。其中,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所進行的行為投入是指學生在完成自身的學業活動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可以通過觀察來發現的行為,例如努力、堅持、集中注意以及參與程度。情感投入則是指學生對于學習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情緒,例如學生在進行學習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喜歡、感興趣、好奇等積極情緒,以及對于學習活動所表現出來的討厭、厭煩、難過等消極情緒。認知投入指的是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所使用的一些認知策略或者心理調整策略,例如學生通過使用思維訓練來提升自身的認知策略,并減少或者緩解再進行學習當中所出現的厭煩情緒等。動因性投入則是指學生對于所獲取的知識或者信息進行動態在構建的過程,所強調的是學生對于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意識的、主動的思考和實踐,并結合當前的環境,對于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個性化和豐富化的處理。
2研究設計
2.1研究假設
根據相關研究可以發現,學生自身是否愿意投入到當前的學習任務當中,以及在進行學習投入過程當中其自身的投入程度,均會受到教師信念的影響。因此,在本研究當中,假設教師不同的信念取向會影響到學生在進行學習活動過程當中的投入情況。并且,不同的信念對于學生學習投入具有不同的關聯性與影響。
2.2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當中,使用《教師信念問卷》和《學生學習投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教師自身信念與學生學習投入之間的關系。其中,教師信念問卷發放數量為10份,回收有效問卷數量為1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學生學習投入問卷發放數量為150份,回收有效問卷數量為14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3%。
2.3問卷設計及調查
教師信念問卷以呂國光在2004年所編制的《教師信念問卷》為樣本進行修訂。該問卷主要包含4個部分,分別調查教師學生管理信念、教學信念、學生評價信念以及學生學習信念。調查教師對于上述4種信念的取向特征,對于教師的信念程度進行評分。
學生學習投入問卷采用瑞維等人在2011年編制的《學習投入問卷》作為樣本,分別調查學生的動因性投入、行為投入、情感投入以及認知投入。
上述兩種問卷均進行了信度和效度檢驗,檢驗結果表明,當前所設計的問卷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問卷使用要求。
在使用問卷進行調查過程當中,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師信念問卷以及學生學習投入問卷的發放,并針對不同班級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了解教師不同的信念程度對于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
3結果分析與討論
3.1問卷調查結果
在本研究當中,對于不同班級的教師信念以及學生學習投入情況進行了評分,并將其得分結果進行匯總。教師與學生具體得分情況如表1、表2所示。
根據當前的問卷調查處理結果可知,教師信念得分當中,班級一的教師在學生管理信念、教學信念、評價信念和學生學習信念當中的得分分別是92分、61分、59分和70分,班級二的教師得分分別是63分、89分、53分和69分,班級三教師得分分別為71分、66分、93分和58分;班級四教師得分分別為63分、67分、53分和90分。
學生學習投入得分情況數據結果當中,班級一學生動因性投入、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的得分分別為55分、96分、55分和69分;班級二學生得分分別為47分、61分、93分和58分;班級三學生得分分別是91分、69分、61分和55分;班級四學生得分分別為46分、59分、60分和92分。
3.2教師學生管理信念對于學生學習投入影響
根據當前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教師的學生管理信念對于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的行為投入具有非常顯著性的影響,并且兩者之間呈現出關聯性關系。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其自身的行為對于學習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所進行的學生管理是在教師工作當中最為瑣碎并且花費精力、時間較長的一部分工作,因此教師進行學生管理信念的高低會對于學生進行學習的行為投注具有非常顯著性的影響。原因為教師進行學生管理,即是對于學生行為的約束以及引導,也是對于學生思想的斧正,因此教師的自身的學生管理信念越高,則表明教師對學生負責,并且善于引導學生自身思想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學生接收到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以及正確的自我管理示范之后,會傾向于學習以及實踐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以及行為建議,并最終形成自身的良好行為習慣。
3.3教師課程與教學信念對學生學習投入影響
根據目前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教師自身的教學信念對于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的情感投入具有非常顯著性的影響,并且兩者之間呈現出關聯性的關系。學生對于當前所學習的內容以及當前的課程所產生的情緒受到教師自身所呈現的教學課程的精彩程度以及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影響,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秉持著以學生以及教學內容為中心,并且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尊重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新穎的想法以及創新性的意見和建議,則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更加容易產生對于當前教學課程的喜歡以及尊重的情緒,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該課程的情感投入。
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對于當前所教授的知識的態度也屬于教師的教學信念,如果教師自身表現出對于知識的尊重以及對于學術的尊重,則學生也會通過學習教師的態度以及行為,產生對于知識的尊重以及學習的尊重,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對于所學習內容以及學業活動的情緒投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3.4教師評價信念對學生學習投入影響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主要包括學生當前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所使用的學習方法,學生對于知識體系的掌握以及認識程度等。根據當前的調查結果可知,教師進行評價的信念會影響到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的動因性投入,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為教師在進行學生評價過程當中,會不自覺地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考量,主要包括學生對于當前所學習知識的拓展程度,以及學生在進行學習和實踐過程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動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信念會影響到學生對于自身學習效果以及學習方法的認識,如果教師評價該學生善于動手并且善于思考,則學生在之后的學習當中會更加傾向于對于當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拓展,并通過實踐以及應用的方式來發現當前知識在進行應用以及實踐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創新出新的知識呈現方式,并進一步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若教師評價給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不務正業,經常通過耍小聰明的方式來完成當前的學業任務,則學生可能會進一步收斂自身對于知識的創新性發展以及積極性的思考,轉而對于知識進行片面性的理解以及死記硬背,影響學生對于學習的動因性投入。
另外,教師在進行學生評價當中,教師自身對于學生的態度也是影響到學生自身動因性投入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在對于學生進行評價是自身對于學生所使用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當中的表現的態度,也是影響到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對于學習進行動因性投入的主要影響因素。如果教師秉持批評的評價信念這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會不由自主的挑選學生在進行學習當中所表現出來的不足之處并對其進行指證,這會影響到學生在進行適合自身學習方法探索當中的自信心的建立,從而不利于學生形成適合于自身學習特征的學習方法,也就不能夠促進學生對于學習活動提升動因性投入。相反教師在進行學生評價過程當中,對于學生平時肯定的態度,主要挑選學生在進行學習當中所使用的效果較好的方法進行表揚,則會幫助學生形成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進行創新性學習的自信心,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動因性投入。
3.5教師學習信念對學生學習投入影響
根據當前的調查結果可知,教師自身的學習信念對于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的認知投入具有非常顯著性的影響,并且兩者之間呈現出相關性的關系。教師自身所秉持的學生學習信念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較為傳統的學生學習信念認為學生在進行學習當中主要是根據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進行學習,并且學生所使用的學習方法應該是教師所講授的學習方法,學生主要使用死記硬背等方式來獲得當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開放的學生學習信念則認為,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分析自身進行知識認識的特征,來創造出適合于自身認識特征的學習策略或者使用心理暗示等相關方式來緩解自身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所產生的變化以及憤怒加血等,從而使得自身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保持愉悅的心情,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
另外,教師自身進行學習的信念也會對于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的認知投入造成影響,如果該教師在面臨新的知識時,能夠通過分析自身當前知識體系當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對于新知識進行辯證性的吸收。則學生會通過學習教師在進行學習當中所使用的學習方法,來分析自身認知以及當前所建立的知識體系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實現自身認知策略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認知投入。
4建議
4.1提升教師學生管理信念
根據當前數據可知,教師學生管理信念會影響到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當中的行為投入,因此,教師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自身對于學生的管理,促進學生在學習當中對于學習活動的行為投入。首先,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的尊重,切忌體罰學生,對學生表達信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其次,教師對于學生班級應當實行民主化的管理,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師,傾聽學生對于班級建設的意見和想法,對于學生所提出的意見進行思考以及評價合理的采納學生的提議。最后,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給予自身更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或者可以通過學生干部了解當前班集體的具體情況,通過加深對于學生的了解來提升自身對于學生以及班級的管理,完善自身的學生管理信念。
4.2提升教師課程與教學信念
教師在完善自身的教學訓練時,可以通過反思的方式來不斷地完善以及更新自身的教學經驗。該方法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將自身作為教學活動所面向的對象,通過分析當前的教學課程是否能夠幫助自身獲得新的知識以及新的想法來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回憶自身教學信念以及教學方式的形,以及發展歷史來分析自身所使用的教學信念以及方法在形成過程當中所存在的缺陷,對于已經形成的錯誤方法以及信念進行反思和檢討,摒棄錯誤的觀念并創新出新的教學信念。
另外,教師可以通過記錄的方式記錄自身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反應,以此來分析自身在教學當中所出現的問題。或者,通過詢問學生對于當前教學課程的意見以及其他教師對于當前教學課堂的意見,也可以幫助教師分析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方法所出現的問題,通過改善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在進行學習活動當中進行更多的情感投入。
4.3提升教師評價信念
教師自身對于學生的評價會影響到學生學習活動當中的動因性投入,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習評價當中應當以愛作為出發點,真誠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充分的發現學生自身所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并且在進行學生評價當中,應當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進行評價,切莫過于承載學生自身的表現,也不能夠對于學生不切實際的進行貶低。教師對于學生的中肯、公正性評價是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更多的投入動因性動力的有效方式。
4.4提升學生學習信念
教師在進行自身學生學習信念的改善當中,應當與時俱進。認為每一名學生都有屬于自身合適發展的領域,教師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找到該領域,并發揮學生自身的聰明才智。另外教師應當明白學生是具有主體性的個體,學生在進行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并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需要通過自身的思考以及實踐來完成對于知識的認識和接受。因此,教師應該開放自身的學生學習信念,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從而促進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的認知性投入。
參考文獻
[1]蔡澤俊.廣州市小學教師信念調查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7.
[2]高一波.基于《指南》視閾下高校英語專業教師信念取向現狀調查與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11):7.
[3]宋朝冉,賀敬雯.學徒觀察期的先入之見對師范生教師信念形成的影響——以學前教育師范生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1,37(11):9.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職教師信念對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以江西X學院為例”(JY19238)。
作者簡介:吳巧玲(1985-),江西九江人,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劉南林(1991-),江西豐城人,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