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榮
(甘肅省民勤實驗中學,甘肅民勤 733399)
從現階段青少年成長的環境來看,大部分青少年在課余時間都熱衷于使用電子產品,并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了大量信息。與以往的青少年群體相比,新時代的青少年眼界更開闊,知識面也相對較廣,但是教師面臨的班級管理工作的難度也隨之增大。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青少年身心發展與認知的特點,因此改善班級管理方法是每位班主任需要考慮的重要工作問題。
賞識教育來源于家庭教育,是父母教孩子學習走路與說話等基本技能時成功率達到100%的一種教育現象,這種教育現象的核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無限熱愛。從本質上來看,賞識教育表達了尊重生命規律之情,也是改善家庭教育功利心態的良好方法。但是賞識教育并非父母毫無原則地表揚與鼓勵孩子,而是需要父母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此強化孩子的行為。落實賞識教育的過程實際是賞識孩子行為的過程,并由賞識激發孩子的興趣與動機,同時為孩子創造環境,使其明確未來發展的方向。此外,賞識教育更需要適當提醒,以便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其不當行為[1]。在賞識教育日漸被人認可的背景下,其不僅被更廣泛地應用于家庭教育領域,而且還滲透進了學校教育領域。對于班主任而言,班級等同于大家庭,新時代也需要不斷優化管理班級的策略。剔除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中滯后的內容,將賞識教育等各類新型教學策略融入班級管理理念已經成為新時代班主任需要關注的重點課題。
1.青少年思想狀態需要賞識教育。大多數學生比較渴望得到教師的賞識,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不僅需要教師灌輸知識,其心靈的成長同樣需要教師的呵護,教師的賞識是大部分學生精神世界的主要慰藉。由于中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他們在為人處世方面如同“摸石頭過河”,對自己的評價往往也伴隨著較強的主觀意識,極大程度上還會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教師的賞識可以讓學生明確何為正確、何為錯誤,不再輕易被他人的評價左右,進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讓他們能夠正確地看待事物,培養他們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引導他們勇于正視自己的行為[2]。
2.青少年意志品質需要賞識教育。新時代由于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能夠享受的物質條件也相對優厚,現階段大部分學生在家庭生活中都有較高的地位,普遍成長于“眾星捧月”般的家庭氛圍。這種環境就導致青少年的意志品質整體相對不理想,尤其在面對困難時,越來越多青少年都選擇退縮與回避。觀察青少年一段時間之后不難發現,傳統的批評與說教教育能起到的作用不斷降低,甚至還會適得其反。新時代的青少年往往更樂于獲得肯定,表揚與鼓勵更能激發他們的斗志。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需要及時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積極應用賞識教育,放大學生的優點,幫助他們通過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樹立自信,不斷優化自身的意志品質[3]。
賞識教育建立在接受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因此對于教師而言,落實賞識教育不僅要理解學生,也要激勵學生。賞識教育首先要求教師承認差異并尊重差異,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從而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為其后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用賞識教育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1.賞識教育能鼓勵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使其通過教師適度的鼓勵與表揚逐步樹立積極的心態,從而改善師生關系。中學生經常會因為他人的評價或自身的不足而內心深處產生自卑的心理,如果學生較內向、不善溝通,自卑心理無法得到慰藉,就會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學習與生活。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采取賞識教育,先對比學生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然后選擇一道同類型但難度較小的問題,鼓勵學生先解決難度小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學生都能順利解決難度較小的問題,即使無法解決也能說出大體的解決思路。教師即可由此入手,給出“你的思路太對了”“看來你在解決這類問題方面還是很有天賦的”等賞識性評價,鼓勵學生通過教師的賞識樹立自信。通常學生在接收到教師的正面評價之后都能樹立相應的自信心,從而以更飽滿的狀態投入后續解決問題的環節。在提升了學生的自信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詳細講解每個解題步驟,學生每做對一步,教師可以隨時表達賞識之情,以此鼓勵學生不斷深入探索解答同類型題目的策略,促進他們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勇攀高峰[4]。
2.賞識教育能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引導他們正確認知自尊、自愛。賞識教育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呵護與關心。教師要盡力做到不吝嗇自己的賞識,讓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約束、提升自己。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教師通過賞識教育可以無限放大學生的優點,促使學生在建立起自信心的同時,進一步感受教師的關愛。學生也會更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交流、向教師傾訴,進而形成心理方面的良性循環。例如,面對學習成績相對不太理想的學生,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如善于團結同學、熱愛勞動、體育成績優異等,并從這些優點入手適度鼓勵與表揚學生。在接收到教師的鼓勵與表揚之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也會相對減少,師生關系日漸和諧。而經過實施多次賞識教育獲得學生的信任之后,教師即可潛移默化地進一步鼓勵學生加大學習薄弱科目的力度,以此鼓勵他們不斷深入探索學習方法,最終取得更理想的學習成績。
每個班級中的學生都可以分為不同的等級,承認并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落實賞識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師可以在落實賞識教育的過程中采取分層管理學生的方法,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賞識教育方法[5]。
1.針對學生特點建立分層檔案。建立分層檔案需要先綜合考量學生的整體情況,并依據結果將學生分為A、B、C 等類別。如可以把學習成績較理想并且日常表現良好的學生分為A 級,這類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學習成績,各方面也需要保持良好的表現,如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認真完成值日工作等;而對于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平凡的學生,可以將其歸為B級,這類學生學習成績雖不突出但也不至于太差,日常表現也沒有過于突出之處,如集體活動能按時到場、能及時完成值日工作等;對于整體情況都不太理想的學生,則將其分為C 級,這類學生往往對學習和其他日常活動都缺乏興趣,因此學習成績不理想,日常表現也無法讓人滿意,尤其不愿意參與班級建設工作,對班規也采取無視的態度,整體處于不思進取的狀態。教師在對全體學生進行分類之后,要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制訂不同的階段性目標、采取不同的賞識方法,促使學生在賞識教育的引導下突破自我[6]。
2.依照分層檔案完成賞識教育。完成建檔工作之后,教師要全面分析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各項需求,并由此出發探索不同層級學生的賞識教育方法。如A 級學生往往無可挑剔,教師可以大膽委以重任,選擇學習成績最理想的學生擔任學習委員,選擇溝通能力最理想的擔任班長等,在肩負班干部職責的前提下,A 級學生能潛移默化地對自己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從而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在后續學習與生活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而深入分析B 級學生之后不難發現,他們往往對人、對事都習慣性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相對缺乏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著重對此類學生實施賞識教育,鼓勵他們在后續學習與生活中積極向A 級學生轉化。具體落實時,教師要尋找并放大不同學生的優點,通過鼓勵與贊賞學生的優點使他們不斷獲得自信、明確今后的學習方向。如針對學習成績一般但書法較好的B 級學生,教師可以安排他們負責班級的黑板報,并在更換黑板報之后及時表揚他們;可以提拔學習成績一般但熱愛勞動的B 級學生為勞動委員,在其任職期間抓住時機贊賞他們,如“大家看看今天的玻璃擦得太干凈了,這都是勞動委員的功勞”等。在教師激勵的引導下,B 級學生能充分意識到自己在班級中并非可有可無,而是與班級的發展息息相關。樹立了此類認知之后,B 級學生也能在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相應地提高自身的積極性,不斷發揮自身的優點,并將優點滲透到學習與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逐步實現向A 級學生轉化的過程。而C 級學生是最需要教師關懷的一類,此類學生雖然表面上桀驁不馴,對校規、班規都采取無視態度并且逆反心理相對嚴重,但他們實際上普遍內心敏感、脆弱,樂于接受表揚與鼓勵,也期待教師能發現自身的閃光點。明確此類學生的心理狀態之后,教師雖不宜直接對此類學生實施賞識教育,但是可以創造時機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如C 級學生往往號召力較強,在班級中“人緣”較好并且普遍擅長體育運動。教師可以抓住這個特點,鼓勵此類學生策劃班級活動,如戶外素質拓展活動等。之后教師要放手全權讓C 級學生策劃,教師與A、B 兩級學生都要聽從C 級學生的安排。通過多次開展此類班級活動,C 級學生也能充分體驗到自己被人重視的狀態,并通過反復策劃班級活動提高自身的集體榮譽感。而集體榮譽感正是改善學生現有狀態的重要因素,在集體榮譽感的引導下,C 級學生也能在日常學習與班級生活中付出更多精力,從而逐漸改變自身的狀態,向更理想的方向發展。
明確班風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但班風作為一種無形物質,其建設工作相對較困難,需要班主任不斷探索、尋找與班級契合的班風,以正確的班風進一步推動學生發展。班主任可以在構建班風的過程中逐步落實賞識教育,將賞識教育融入班風之后,班級整體都能構建相應的賞識教育氛圍,學生也能在這種氛圍中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為了促使賞識教育能充分融入班風,教師首先需要明確自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肩負的責任。班級管理工作對班主任而言雖然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能否“談”好仍舊是一門需要深入研習的藝術。為了完善班風構建工作并在其中落實賞識教育,教師要積極推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理念,提升學生干部的自主管理意識,使其具備一定的自主管理觀念與策略,再由點帶面,推進班級全體學生都能實現自主管理。但在落實民主集中制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新時代學生的思想特點,各項制度都應當建立在符合學生思想特點的基礎上,以此推進全面落實民主集中制,鼓勵學生干部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發揮“機關部門”的作用,讓民主集中制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綻放異彩。而“民主集中”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萌芽的土壤,不同的學生處于更民主的班級管理模式下都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拉近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而教師也要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盡量多鼓勵與表揚學生,促進他們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優點,為其后續人生旅途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實施民主集中制并非將整個班級全權交給學生,教師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可以通過賞識教育褒獎學生在“崗位”上優秀的表現,放大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班級主體的同時在他們身上滲透賞識教育,要賦予學生使命感,讓他們在責任感的驅使下更積極、主動地約束、提升自己。利用賞識教育讓學生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不斷挖掘自身的優缺點,發揚光大優點、改正缺點,以第一視角勇于正視自己的優缺點,既為班級秩序做貢獻,也為自己成長負責任。
分析新時代青少年身心發展及認知的特點可知,以往刻板、僵化的班級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發展情況,分析并且優化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已經成為新時代班級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分析學生的整體情況可知,賞識教育是新時代班級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在賞識教育的引導下,學生能以更理想的狀態面對學習與生活,并在后續學習與生活中進一步放大自身的優點,從而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