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平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交通網絡也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由于道路是公路運輸的基礎,想要保障公路運輸的質量,就需要獲得良好的道路情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應用衛星能夠對道路進行實時監控,有效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出現道路風險的情況。例如某處的橋梁如果發生坍塌,信息化的監控能夠立即知曉,并且對車輛行駛路線提供相應的指導,及時通知車輛改變行進路線,節省總體的運行時間。在進行公路運輸經濟成本的分析、管理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明確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最終的管理質量使公路運輸工作能夠更為合理的進行。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動下,傳統的經濟成本控制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的經濟成本控制需求。現代公路運輸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意識到經濟成本控制并不是一味的降低生產成本,需要注重內部體系和整體環境的優化[1]。根據成本以及效益的特點尋找出能夠進行優化的內容,在保證生產質量的基礎上,使經濟成本控制質量得到提升。在現代企業的制度下,如何使運輸企業提升發展過程中的經濟效益,是現代相關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重點管理目標。想要使運輸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提升,最為關鍵的內容就是強化運輸企業自身的管理,盡可能控制各項公路運輸成本,這也是運輸企業運營人員的共識。經濟成本控制對于運輸企業的綜合管理來說極為重要,是開展運輸企業現代管理活動中一項十分重要的要素。經濟成本控制主要是通過預測、核算、分析、控制的方式進行不斷的計算,一方面,能夠對運輸企業的生產經營質量進行管理,另一方面,還有助于反映運輸企業的經營成果,使運輸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經濟實質與成本。經濟成本是經濟價值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相關工作人員想要做好成本的有效管理,首先就需要了解成本在運輸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實質。實質的經濟成本主要是指在運輸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了最終的公路運輸而不斷消耗的生產資源,是運輸企業在整體經營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資源總和,包括所涉及到的勞動力、運輸時間等。運輸企業在運行過程中沒有對運輸企業的成本構成特點進行分析和優化,是導致運輸企業經營成本過高的主要誘因,而工作人員想要對運輸企業成本進行有效控制,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2]。
(二)如何強化經濟成本控制。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說,運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對成本構成的內容進行分析來探討成本以及成本構成的具體比例,了解成本優化的可行性,使成本核算更加專業化,通過這種方式強化運輸企業對成本的控制,進一步降低運輸企業的運營成本和生產成本,通過這項活動,不僅能夠增加運輸企業的經濟效益,還有助于提高國民經濟的宏觀效益,對于運輸企業的管理和發展來說,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3]。運輸企業管理已經不僅僅是追求短期內的盈利和利潤最大化,而是盡可能讓運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長期保持足夠的市場占有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優勢地位,從而實現運輸企業的價值最大化。所以成本的優勢對于運輸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運輸企業想要進行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從多個角度來進行成本優化,管理人員需要跳出傳統的成本觀念,站在運輸企業自身的角度,盡可能選擇市場上新型的成本核算方式,借此來增強運輸企業的競爭力。
(一)運輸項目中標與運輸前缺少對運輸項目成本的事前控制。在運輸項目招標過程中,部分運輸企業在競標時,通過降低自身報價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中標率,但在實際運輸過程中,會將工程索賠以及洽談等方式應用于其中來提高額外的追加費用,這就會導致合同外費用追加的情況進一步嚴重會導致項目的成本壓力增加,反而會導致在實際的運輸項目中出現超預算的情況。[4]。
(二)運輸項目執行中缺乏對成本項目的動態管控。運輸項目執行中,如果沒有對現場進行有效的綜合分析或管理,或者根據現場的狀況進行實時的調整和計劃設置,就會導致設備出現閑置,以及工程進度受到影響的狀況,而這些外界因素的綜合作用也都會導致項目的支出費用增加[5]。
(三)信息化技術有待加強。在信息化時代,公路運輸企業在進行內部管理時,已經基本建立了內部的信息化管理網絡,但是在實操時,信息化管理依舊停留在運輸業務本身這個層面,當面臨決策和部署進行資料參考時,也無法提供充分、全面的參考,缺乏足夠的支持性。而在實際管理時,整體的管理理念還不成熟,沒有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會導致整個運輸行業缺乏足夠的科技支持,尤其是在應對不同客戶的需求時,基本沒有建立針對性的網絡管理信息體系,導致客戶無法通過專門的服務界面來進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詢,從而無法享受更優質的運輸服務。
(一)加強公路運輸經濟成本的控制分析。公路運輸經濟對于吸引投資和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的促進作用極為明顯,這種管理體系能夠增加企業的經濟發展和可持續性。但是在發展公路運輸經濟時,需要強化成本分析和控制,避免盲目進行運輸建設投資和不計成本的發展。公路運輸經濟,尤其是在公路交通投資,需要加強隱性成本的分析核算,可以通過可行性分析來強化整體的全面整合預算,充分考慮拆遷成本、支出以及區域經濟造成的影響,確定運輸建設投資以及后續的維護成本支出,并強化相關責任和落實經濟的推廣,這樣能夠使整體的運輸環境得到改善,使財務風險的管理質量得到提升。
(二)促進公路運輸經濟信息化的管理。在我國進行公路運輸信息網絡的建設時,一般情況下都需要在已有的運輸環境下進行優化。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進一步收集公路運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資料,積極尋求其中的新型經濟決策,以及根據運輸環境做出優化的戰略部署,尤其需要收集具有針對性的信息數據,來對公路信息的發展進行分析,保障公路信息的經濟數字化建設,工作人員需要保障公路運輸環境,在信息量足夠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綜合性發展[6]。除此之外在運輸時可以建立以客戶為單位的運輸環節,使客戶能夠獲得多種的服務形式,并且為客戶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除此之外還需要強化公路運輸經濟的分析評估系統,對特定時間段的公路運輸經濟和各項經濟增長指標進行分析了解并把握公路運營的具體狀況,從宏觀和微觀的兩個層面來開展分析工作,使各項分析工作能夠從行業發展的角度進行,這樣能夠為工作人員提供相應的建設與建議,使整個行業的經濟呈現可持續發展的特征。
(三)完善管理體系。成本分析是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成本分析本身涉及到的內容較為復雜,而預算考核工作所針對的不僅僅是成本分析的工作人員,也包含成本管理人員,涉及到的內容也極為復雜,例如公路運輸的生產財務、人事環境等多個方面工作人員需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作出相應的考核,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將各項參考標準和非財務性指標融入其中,以保障考核工作的準確性。而在開展成本考核的各項工作是不同部門之間,在進行目標選擇時,需要對目標進行統一的整合與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深入優化,通過對其中的問題進行綜合管理后,則能夠有助于保障考核工作的準確性,盡可能降低外界因素,對最終考核結果產生的干擾或者影響[7]。
除此之外,企業在運輸期間,還可以對已經執行的各個項目作出財產保險,通過合理的保險能夠有效避免不可抗力所導致的意外成本增加,而如果運輸企業在不可抗力的影響下出現損壞,則能夠向保險公司索賠,通過這種方式則能夠降低運輸過程中企業出現的成本損失,使成本控制工作更為合理,并且這項工作還能夠使企業運輸的效率得到提升。運輸企業在投保時需根據企業的個體狀況和運輸類型,選擇合適的投保金額,避免投保額過高而引發成本增加。
現代運輸企業在生產與經營過程中,涉及到的經濟成本控制內容較為豐富,而運輸企業如果孤立性的對某一點或者某一方面進行分析,借此來降低成本,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想要根據現代化的生產環境來進行成本控制,運輸企業就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盡可能挖掘運輸企業降低成本的具體方案,并將各種降低成本的途徑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才能選出一種能夠有效控制運輸企業成本的優化管理方案,借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完善運輸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8]。而在進行管理時,運輸企業需要從運輸項目的多個角度進行合理的項目管理,不斷強化經濟成本控制和成本控制,不斷在工作中進行完善,這樣才能使企業始終保持健康的發展狀態。
引用出處
[1]孫曉平.我國公路運輸經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20,(03):54-55.
[2]楊明洋.加強公路運輸經濟管理的必要性及路徑分析[J].經濟管理文摘,2019,(11):30-31.
[3]邵建平.淺析如何促進公路運輸經濟的發展[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03):15.
[4]齊銘.輸電線路小型電動無人機巡檢模式及成本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7.
[5]韓玉科.新經濟狀態下汽車運輸企業成本分析[D].長安大學,2014.
[6]杭文,黃臻,李旭宏,何杰,毛海軍.基于運力均衡與價格彈性的公路貨運平均成本分析[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1(01):84-88.
[7]蔡建華,張劍飛.超限運輸的成因及治理對策[J].中國公路學報,2006,(03):100-105.
[8]顧敬巖.公路運輸外部成本與社會成本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1999,(S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