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蕾
短視頻已經成為互聯網傳播的重要載體之一,作為商業媒體和社交媒體的寵兒,短視頻成為網民獲取信息和線上娛樂的核心領域,并對新媒體信息傳播帶來了明顯沖擊。傳統媒體的轉型必須借助多種類型的新媒體技術和傳播方式,迅速掌握新媒體話語權和傳播陣地,讓新聞產品多元化、普及化、網絡化,在濃厚的互聯網氛圍中傳播最有價值的新聞。新聞短視頻與門戶網站、社區論壇等類似,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同時也是新聞傳播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做好新興傳播方式的引用,并做好未來趨勢的判斷、適應和升級,對媒體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聞短視頻是一個整合性概念,是“新聞”和“短視頻”在形式、內容和技術上的融合。新聞短視頻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新聞,在創作理念、傳播載體和技術邏輯上存在明顯差異。新聞短視頻的定義,可以總結為:借助移動互聯網傳播且在內容和時長上十分簡潔的視頻新聞產品。新聞短視頻是利用短視頻的介質和傳播渠道,而形成的具備所有新聞屬性的傳播產品,其真實性、時效性應秉承傳統新聞傳播的基本原則。
新聞短視頻的廣泛發展離不開短視頻技術和平臺的廣泛推廣,是新媒體技術和商業應用的完美結合。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的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已經達到9.75億,占整體網民的94.5%,其中短視頻用戶占絕大多數,共9.34億,占整體網民的90.5%。與2018年的數據相比,短視頻用戶所占比例,從78.2%持續上升到去年底的90.5%,保持著十分穩定的增長態勢。短視頻以規模化和簡約化特點為支撐,已經“占領”了娛樂、網絡銷售、新聞傳播、網絡教育等領域,具有遠超文圖信息的影響力。
新聞領域對短視頻這一傳播介質的應用也不甘人后,看到社交媒體的娛樂性短視頻受到熱捧,大量自媒體人、博主和商業機構開始將新聞信息嫁接到短視頻中。緊接著,官方媒體機構迅速參與其中,通過注冊社交媒體賬號或官方賬號,將文圖新聞、電視新聞轉化為新聞短視頻,在較強公信力的“加持”下,很快便打開局面,成為互聯網傳播的“大V”,比如抖音平臺中的“人民日報”賬號擁有1.5億粉絲,“央視新聞”賬號擁有1.4億粉絲,“新華社”賬號擁有5462.6萬粉絲,成為新聞短視頻領域的頭部賬號。
作為移動互聯網環境中的新產物,新聞短視頻同時存在一些傳統新聞不具備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媒體發展的早期,傳統媒體創辦的門戶網站以內容創作和公信力著稱,與報紙、電視相比,也具有更強的時效性。但隨著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網民通過注冊賬號成為“自媒體”,獲得網絡傳播的主動權,通過博客、微博、微信和短視頻平臺發布信息,不受媒體發布的限制。新聞短視頻的傳播平臺多數集中在商業媒體和社交媒體,繼承了“自媒體”的傳播便捷性,可以在新聞發生后不久甚至發生過程中發布消息,創作門檻低,在確保真實性的前提下,內容的嚴謹性和精細程度不會受到太嚴格限制,讓新聞短視頻的時效性得以大幅度提升。除了自媒體以外,傳統媒體創辦的新媒體傳播賬號和新聞客戶端,也具備實時發布短視頻的功能,從“官方”的角度對新聞短視頻的時效性添加了更多“備注”,持續提升著短視頻受眾的閱讀熱情。
相比于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以新聞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媒體傳播更加注重線上互動,通過彈幕、留言、直播討論、轉發和評論等方式,讓新聞受眾有了更多發表自己觀點的機會,相對應的,新聞短視頻必須把好受眾的“脈搏”,讓受眾與新聞作品產生深層次的認同感和共鳴,借助網絡平臺擴大新聞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受眾,甚至實現跨平臺傳播。傳播共鳴的產生,一方面是以詳盡的新聞事實為基礎,以準確、清晰的新聞事實作為引爆點,打好新聞傳播的基礎;另一方面則是讓新聞根據貼近性,通過共同的經歷、感受、需求來產生認同,而這些“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實現傳播共鳴。短視頻平臺的推送機制是圍繞用戶的閱讀習慣和喜好進行用戶畫像,并根據畫像特征有選擇性地推送某些方面的短視頻信息,這些“算法”從本質上是為了追求媒體與受眾之間的共鳴。新聞短視頻的精準推送,是以新媒體技術實現用戶畫像的過程,讓傳播共鳴更容易實現。
傳統媒體的新聞一直以來追求的是“加法”,而新媒體則一直在追求新聞傳播的“減法”,將無關緊要的修飾去掉,僅保留最本質的新聞內核。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呈現出新聞傳播的兩面性,一邊是傳統媒體將新聞內容不斷細化,力求在新聞要素的基礎上尋找更多、更全、更深的新聞細節,并拓展相關領域的新聞內容,讓讀者盡量全面地了解新聞背景、事實和未來趨勢,從多個側面呈現出傳統媒體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而另一邊的新聞短視頻傳播,繼承了新媒體創作的簡潔特點,在創作和傳播過程中對新聞細節的把握要求不高,不論是自媒體人還是專業新聞從業者,在創作新聞短視頻時,受到時長的限制,必須舍棄大部分細節內容,甚至需要人為制造內容上的跳躍,來適應短視頻的發布特點。新聞短視頻的“輕量化”結果,是信息快速傳播過程中必須做的取舍,將新聞要素拆分、刪減、字幕化,保持單一短視頻作品的“短”,已經成為當前新聞短視頻創作的基本準則之一,這是新媒體傳播的必然要求。
新聞短視頻的發展,已經在各個領域全面普及,想要領先必然要加大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在新聞短視頻傳播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實現融媒體轉型和全媒體發展。媒體要做好新聞短視頻傳播,必須緊緊抓住未來的發展和演變趨勢,順應新媒體發展的潮流,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結合近年來的新媒體轉型工作經歷,對新聞短視頻的未來發展趨勢作出以下分析。
從根本上來講,新聞短視頻是媒體機構為了順應受眾的閱讀需求,在內容和感受上與新媒體技術相銜接,進而融合產生的一種傳播形式。從新聞短視頻的傳播視角來看,在手機的小屏幕上播放,也經歷了從橫屏到豎屏播放的演變,在設計制作環節對視頻進行全新的剪輯處理,能夠優化人們在視覺上的體驗感受。未來的新聞短視頻傳播必然還會從視角的層面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利用VR技術與新聞直播相融合,借助全景拍攝系統對新聞現場進行360度的拍攝,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會進一步拓展手機小屏幕的輻射空間,更加真實地還原第一新聞現場,拓展手機屏幕尺寸帶來的局限,也讓新聞閱讀者更能身臨其境。新聞短視頻是依托于互聯網技術而存在的,賦能是互聯網發展的根本內核,利用新技術與新設備對互聯網的推動來實現新聞短視頻的持續升級,極有可能成為新聞短視頻傳播的新風口。
對于新聞短視頻來說,簡短的內容和時長是它的傳播優勢,但隨著短視頻形式的全面覆蓋,人們對長視頻的需求必然會出現反彈,尤其是相當一部分新聞內容不詳,也會導致網絡受眾產生濃厚的求知欲。因此新聞短視頻在傳播過程中提升閱讀深度和廣度,有助于幫助受眾了解更多新聞信息。新聞短視頻的閱讀延展性,可以通過創作手段和技術融合來實現。
在未來的新聞短視頻傳播中,同一平臺對同一個新聞會推出多個視頻,根據時長和內容的詳實程度作為劃分標準,熱愛快速閱讀的可以只看10秒到30秒時長的短視頻,想了解更多新聞內容的,可以閱讀一分鐘左右的短視頻,熱衷于挖掘深度新聞的讀者可以閱讀更詳實的新聞視頻。當受眾在短視頻平臺閱讀新聞時,屏幕某個角落的按鈕可以設置閱讀引導鏈接,并根據讀者個體的閱讀習慣,定向推送受眾熱衷的新聞短視頻長度,以個人選擇和系統推送的方式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新聞短視頻作為當下新媒體傳播的重要方式,在未來很長時間之內也會占據重要位置,發揮出日益重要的傳播作用。互聯網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新媒體技術在新聞短視頻中的應用以及采編人員思維的轉變,都會為未來的新聞短視頻傳播帶來深遠的影響。基于受眾閱讀和表達的需求,新聞短視頻在未來也會發生深刻的演變,新聞采編人員要懷著包容和創新的態度尋求新的突破,豐富新聞短視頻的傳播內容和技術應用,更好地傳播新聞、引導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