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江中學(212017)林玲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高中數學教師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使課堂教學更具有自主性以及合作性,以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創新思維以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計劃,創新教學模式,以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促進學生的發展。
首先,是主體性原則,即以學生為教育主體。教師要想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必須意識到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自身要發揮輔助和引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幫助學生確定自身的發展方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家庭背景等因素明確發展目標;第二是讓學生能夠根據學習目標和計劃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以及方法,比如可以自主選擇選修課;第三是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表現和學習過程不斷進行反思,對不足之處及時作出調整,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其次,是探究性原則。在構建高效課堂時,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意識。合作探究主要是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合作是分享、互動的過程,而探究是發現、實踐的過程。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能夠更加注重與其他同學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從而共同對知識進行拓展。
再次,是整合性原則,即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將課內和課外的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突出教學重點和知識難點,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最后,是生成性原則,即讓學生在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和學習更深層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將知識合理運用到數學難題中,以便學生生成知識和能力。具體來說有以下兩點。第一,預設內容的生成,是有準備的生成,是教師根據課本教材內容以及學生進行的預設,盡可能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度;第二,不可預知的生成,就是沒有準備的生成,教師不受任何局限,在預設外探索生成的可能性,并通過師生互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在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前,教師必須明確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和目標,以便于把握整體的教學節奏。要構建高效課堂,必須以新課標為依據,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和方案既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又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制訂具有層次性的教學目標,先根據教學內容制訂總體的教學目標,然后按照學生的不同特性和教學實際,制訂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確保學生能夠全員參與。教師應把對教材的宏觀把握作為教學前提,以加強各個教學階段之間的聯系,盡可能使教學具有全面性。
例如,“三角函數”這一章的內容涉及三角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以及應用這幾部分內容,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在教學“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學生掌握正弦函數圖像及其畫法,了解余弦函數圖像,并深刻理解五點作圖法中五點的本質。明確了教學目標之后,教師需要制訂教學方案,構建高效課堂,要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讓他們通過自主思考、主動發現,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中,學生才會對正弦函數圖像認知得更深刻。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單位圓中的三角函數線畫出y=tanx的圖像,用具體的圖像理解正切函數的性質。學生掌握了這些內容之后,可以用其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再如,“圓錐曲線的方程”這部分內容中,學生需要學習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等知識,這些知識都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采用何種方法進行講解。如教學拋物線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入手,借此拉近學生和這部分數學知識的距離。具體可以這樣講解:看奧運會時我們可以想象,體操運動員舞動的絲帶就是一條拋物線。教師通過舉一些學生熟悉的例子引起他們共鳴,這有利于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在其他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這個方法,也可以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選擇其他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因材施教,使師生以及生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并及時將教學計劃加以完善,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其明白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只有讓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相互配合,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每個學生的性格有差異,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也不相同,為了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可采用分組式教學法。
例如,教學“冪函數”時,教師采用分組式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將自身特性展現出來,逐漸形成合作意識,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明白冪函數是什么,并能自主判斷一個函數是不是冪函數。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幫助學生解決在探究時遇到的難題,當然,這種幫助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啟發學生思考并自主找到答案。教師可以給出一個具體的例子讓學生觀察思考,使學生進入對本節課的學習中。如張叔叔購買了每千克1 元的蔬菜v千克,他需要支付的費用是p=v元,在此,p是v的函數。如果把題目中的這一自變量用x來表示,函數值用y來表示,請學生寫出它們的函數關系式。教師可以再給出幾個類似的實例,讓學生在做完這些小練習之后,觀察這些函數有什么特征。最終學生得出以下結論:這些都是函數,指數是常數,而且自變量前的系數是1,冪前的系數也是1。教師最后可再給出一些練習題,讓學生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從具體的實例中總結歸納知識,最終實現對相關知識的充分掌握。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使得學生能夠與教師良好配合,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如今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之處,也使教師的教學方式變得更多元化。大部分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不容易理解,這時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例如,教學“空間幾何體”時,教師如果進行大量的板書,費時費力不說,還難以掌控教學節奏,學生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幾何體通過視頻以及圖畫的形式直接展現給學生,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多為學生解決難題,使教學連貫,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另外,教師還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有效拓展知識,使學生對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有深度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再如,“二分法與求方程近似解”中的一些知識點是比較復雜的,像循環迭代與替換區間端點就是較難掌握的內容,學生在理解時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對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采用展示圖片、播放視頻等多種形式,將知識點直觀靈活地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師在教學中播放了一個CCTV 2以前的節目《幸運52》的視頻片段。視頻中,觀眾在猜一件商品的價格,有觀眾說2000 元,主持人說高了,有觀眾說1000 元,主持人說低了,有觀眾猜1580 元,主持人說高了,有觀眾再猜1570 元,主持人又說低了,這樣價格就確定在1580~1570 元之間。最后有觀眾猜出了1579 元,得到了這個商品。播放完那個視頻后,課堂氛圍變得更融洽。教師接著讓學生思考,如何快速猜出一款商品的價格,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有學生說可以先初步估算一個價格,如果這個價格高了,以十元為標準逐次降低報價。有學生覺得這樣速度太慢,應該先估算一個價格,如果高了,以100 元為標準逐次降低報價,如果是報價低了,以50 元為標準上漲。還有學生覺得,可以先報出一個高價,如果高了再報一個低價,如果低了就報兩個價格和的一半。學生的這些思路都和本節課內容相關,多媒體的輔助作用讓學生的思路變得更開闊,讓課堂氛圍變得更融洽,高效課堂也更容易得以構建。
在構建高效課堂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二次函數”時,可以在學生已經掌握拋物線特性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二次函數的圖像有哪些特點?各圖像之間有哪些關聯?其次,教師要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合理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懸念,引發學生思考,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再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分析,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并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提高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最后,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和輔助作用,幫助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思考模式,促使學生的思維更開闊,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教學“三角函數的概念”時,教師可以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多設置一些問題,開展探究式教學。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具體的學習任務,展開任務式教學。如教學任意三角函數的概念時,教師將角的概念推廣到任意角,引導學生思考:現在所說的角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正角、負角和零角,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又該怎么定義呢?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是主導者,但學生不是被動學習者。學生通過不斷探索各種數學問題,從而對相關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的數學課堂是高效的、是具備生成性的,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鍛煉。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發展差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非常方便的。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并以此作為設計數學課堂活動的重要依據。數學學科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由于個體發展存在差異,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得不是很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用同一套標準去要求所有學生。
例如,教學“空間幾何體”這部分知識時,有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強,就會在課堂上表現比較好,對知識理解也更為透徹;有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則會在理解知識點時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開展層次性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基于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獲得進步。
綜上所述,要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師就要逐漸完善教學計劃,尊重學生特性,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性,確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同時豐富教學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