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在以試題為中介引導課堂教學的同時,其“指揮棒”功能必然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作業布置與中考試題的高度趨同。因此,中考命題以情境為載體考查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知識、能力與品格,相應地,作業布置也逐漸融入了“情境”元素,帶有了“做事”的意味。而且,相比中考試題,情境化作業的可支配時間更長,自由度更高,形式更豐富多元。其具體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使做作業成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情境化作業往往意味著作業內容的生活化、普及化和學生所面臨任務的綜合化,學生需要將課堂所學遷移到生活中,靈活運用課內知識解決形形色色的課外問題。這個遷移的過程就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其二,使作業具有個性化色彩。個性化作業的本質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與呵護,這樣的作業能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或深或淺,或多或少,人人均可思有所得,學有所獲。
其三,使跨學科作業得以構建。跨學科作業主要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中的觀點和思維方式整合起來,突出學科知識與真實問題的關聯,以此為基礎設計相關學習任務。跨學科作業理應以真實任務情境為基礎,因為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渾然的整體,真實問題的解決通常不可能只依靠一門學科知識的應用,客觀上要求人們綜合運用在學科課程中分類存在的知識。
其四,使學生課余生活的安排趨于合理。情境化作業使學生課余生活的合理建構得以發生。這是因為情境化的作業往往更有彈性,更靈活多樣,更便于和各種活動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