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琦
以物流經濟學課程為例,建立于南昌向塘物流園背景下,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模式,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討論深化知識點,課后企業實踐,實現課堂改革。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這些方法有助于學生畢業后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從夏商時期起中國開始有了帶報酬形式的物流活動,如今我國進入十四五時期,為了更好發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開始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此同時企業越來越需要能力強,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的學生,理論的學習已經不能較好滿足于現代企業的需求。鑒于現代物流的實際情況,本文基于新時代的背景下實行了物流課程改革,主要是物流經濟學為實驗基礎開展。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物流企業內的經濟活動,實行了線上線下的授課以及赴企業實習的課程模式。全面推動互聯網、企業、政府與物流經濟學在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新模式[1]。
1.1 《物流經濟學》課程目標。《物流經濟學》課程是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旨在培養具備經濟學理念和技能,能夠勝任物流經濟規劃相關工作崗位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其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物流管理人才多元化發展[2]。物流經濟學的教學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物流崗位的知識、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為目的,同時融入經濟學的行業知識,培養具有較高經濟學知識儲備和物流職業素質的物流經濟類人才[3]。
1.2 《物流經濟學》課程背景。目前中國電子商務、物流、互聯網行業已經趨于成熟,時代的不斷變遷,物流行業產生了巨變,給我們經濟帶來了質的飛躍。電子商務行業也經歷了多種階段的變化,從最初的傳統電商到現在的新電商。電商行業由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智能化升級,物流行業亦是實現了從人工到互聯網運作的大飛躍。這些活動的更替都離不開經濟,物流經濟學不僅僅對于物流來說很重要,對于經濟學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然而大部分高校的專業教學依然停留在十幾年前的教學模式,教師主要的授課方式雖然變成了PPT與視頻以及案例教學的方式,但是大多數也是局限與課本的知識。物流經濟學的授課,它包括了物流的各大環節以及環節內部的各項活動,要想更好地授課,我們需要融入企業中,了解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才能夠更好地改善目前的教學模式。雖然教師都知道目前的教學方法需要改善,但是怎么去改善,仍然在不斷的摸索中,并且教學模式的改善很大程度受限于高校的教學條件,資源和教材,因此目前很少有學校的教學方式有巨大變革。當前的教學模式主要問題之一便是與企業脫節。大部分企業認為學校教授的理論知識在企業中并沒有很好地體現。造成目前這種現在還有一個原因是由于教師沒有企業的實踐經驗,所傳授的內容主要來源于課本以及網絡資源,對該專業的實際情況并沒有很深刻的把握。因此部分學校開始考慮與企業合作,讓學生融入企業學習。江西服裝學院周邊有很好的向塘物流園區,每個學期也會輸送部分學生赴企業學習。但是目前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對于學生來說,一線的工作量大,學生有所不適應,對于專業也會產生一定的迷茫感。針對這一類問題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討論解決。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助于學校和企業共同發展,但是合作模式仍然需要研究,校企合作參與課程是解決產教供需脫節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實踐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技能課時分配不合理。在目前的專業教學中,對于物流經濟學這樣的課程教學普遍存在重視技能輕視能力的理念,不少學校的專業課程已經注意到要和工作崗位緊密貼合,于是通過教學軟件使得學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崗位技能,但是這些軟件的應用傾向于操作層面的技能,這些只能讓學生在畢業后一定程度上具備基本的業務知識。而對于用人單位實際需要的能力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第三,課程考核方式單一,評價指標局限,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在目前的課程評價指標中,有考慮到授課過程中的考核,但大部分只考慮了課堂表現如筆記和作業等基本的教學任務,無法真正的了解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的深度及實踐情況。如學生所做過的案例,調查報告等也只能看到結果,并不了解具體的實施過程,無法真正的對學生起到積極的作用。
2.1 翻轉課堂的優勢。翻轉課堂與傳統模式對比有著重大轉型,過去我們傳統授課偏向于教師授課,學生按部就班接收課堂內容即可。翻轉課堂傾向于學生主動了解課堂內容,學生講授專業知識。更加有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思考與動手能力。該教學方式主要是指在課前指導學生利用線上資源自主學習,課堂上引導學生將之前學習的內容傳授給其他同學,而這種模式可以使得學生能夠深度學習,了解知識更全面。
2.2 翻轉課堂在《物流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應用。《物流經濟學》屬于物流與經濟學相結合的一門課程,但實際也可以歸納于經濟學的范疇,屬于物流專業的必修課程。旨在通過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并為后續的入企業工作打好基礎。在教學安排上,主要分析物流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以及資金的合理分配,探討翻轉課堂在《物流經濟學》教學的應用。
2.2.1 模式一:線上資源的應用。課程教師設計一套完整的學習任務單下發給學生、并且上傳課后習題等教學資料,告知學生學習要求和方法,習題設置應圍繞課程視頻展開,即認真看完視頻后學生便可解答習題。平臺自動統計學生的學習時長以及測試效果,提升課前自主學習質量。學生學習過程中有疑問,可記下,后期課中咨詢老師,與其他同學一起探討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課前學習能夠基本掌握理論知識,不懂的地方課中也可以得到相應的解決方法。互聯網上有大量相關物流經濟學的教學視頻和資料,教師可以通過自行錄課,也可以整理網絡資料,形成一整套的課程任務,并且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系課程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大綱。關于物流經濟學這門課程,要了解到它的特殊性,它的核心內容是經濟學,但是主要是圍繞物流的各項活動展開的。因此要讓學生明白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聯系。
2.2.2 模式二:學科類競賽的應用。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老師授課,學生聽課,學生能夠接收的知識并不多,但是課賽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學生參加比賽后,可以基于物流和金融的競賽以及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體現“學以致用”的精神,學生的新型授課也可以更好帶動其他同學積極參加比賽,以及大幅度的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之中。學習效果也可以快速提升。學習物流經濟學的學生在物流經營管理類的比賽中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到企業物流成本的規劃及應用。了解該如何平衡企業的資產。更加有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
2.2.3 模式三:企業實踐的應用。當前,我國高等學校的教育大多基于理論基礎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而如今社會非常需要學校培養出能將理論知識快速轉化為實際勞動力及技術轉化型的人才。于是現如今企業和高校合作的模式得到了推崇,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赴企業實習的工作內容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了解具體的企業工作內容及快速的知識轉化。企業與高校的合作可以更加深入,比如有些高校將校企合作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之中,這更有利于學生從入學初就深刻了解到本企業的發展道路及未來情況。企業與高校進行校企合作并回報社會,是貫徹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有益實踐。對于學校來說,產學研合作關系是學子培養的紐帶,不僅僅可以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還可以有助于學校的發展,對于企業,產學研合作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學校不斷為其輸入技術性人才;達成企業與學校的雙贏。
2.3 翻轉課堂授課模式對《物流經濟學》課程的影響。現如今,國民GDP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疫情,使得我們認識到物流業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物流業的發展使得我國對物流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物流業也不局限于配送,開始全面發展,于是企業對于高水平的物流人才需求更加急切。但是物流人才的培養需要高校、政府及各行各業的共同協作。現如今我國高校資源非常豐富,對于物流人才的培養也考慮到了實踐型人才的轉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提升實踐能力,實現理論知識的快速轉化。我國對于高校授課模式非常重視,本文主要研究的物流經濟學課程教學同樣要適應國情,雖然物流經濟學更大程度是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但是物流經濟學離不開物流的各項活動,因此我們要著眼于提升學生物流實踐知識才能更好促進物流經濟學課程教學創新,課程的創新主要圍繞學生多面開花展開,使得學生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堅持應用科學的教學模式,傳統授課改革成為翻轉課堂的模式不僅能夠快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使學生更適應企業運作,因而可以廣泛應用于物流經濟學課程教學當中。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物流與經濟相融合。例如:學生容易將物流經濟學脫離物流去討論,或者討論物流又忽視經濟相關的問題。將線上資源,學科類競賽以及企業實踐有效結合,盡可能使翻轉課堂更好的實施。
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并不意味著拋棄了傳統,它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更適應與當下的教學模式,并非要替代傳統授課。當前,翻轉課堂是將傳統授課與微課、慕課、競賽、企業運營內容等多種形式并存,翻轉課堂是現如今教學模式的一種,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物流經濟學這門課程,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得學生快速掌握物流和經濟學兩門學科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