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文青 張雨陽 武婧
在互聯網新經濟發展下催生了電商直播帶貨模式,直播帶貨作為新市場,會有不同于傳統線下經濟的優勢,新電商營運模式對推動貧困地區發展及振興鄉鎮發展帶來了影響。經研究,通過各類文獻中對于貧困地區發展和區域經濟的相關影響,實證分析貧困地區經濟的電商路徑與新營銷模式下的經濟發展與物聯網升級路徑。分析發現,電商及帶貨主播對貧困地區區域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最后,提出了新模式下物流及數字化升級的建議。
在網絡消費技術的不斷發展下,物流業、信息交換,甚至貨幣交流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使消費者的消費價值不斷深入。網絡購物方式不斷更新換代,促使購物平臺不斷升級來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在此情況下,淘寶直播在2016年正式試運營開啟了帶貨直播之路,為網絡消費帶來一條新思路。各級政府利用直播帶貨的形式幫助老鄉渡過難關,打贏脫貧攻堅戰。[1]直播帶貨成為當下主流的銷售方式,農村物聯網基礎建設的完善離不開平臺的有效推進,低成本智能程序更適合農民需求,農業信息的資源交流得到開發,農村信息化和服務平臺也在不斷加深,使得綜合網絡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不再拘泥于某種特定購物方式,技術革新讓購物方式更加多元。[2]
1.1 消費者心理。“價廉物美”是消費者對商品最基礎的消費期盼。價格和性能成為了消費者最關心的兩個價值認知因素,但兩者也具備了極大的矛盾性。直播帶貨的信息交流優勢和價格對比優勢滿足了消費者尋求物美價廉商品的消費心理。從中國網購用戶的年齡分布來看,19到40歲的網購用戶占比高達70.5%,中國網購用戶總體偏向年輕化。追求個性成為眾多年輕人消費的一重大目標。近年來,國潮成為了消費者們的討論熱點。與此同時,一批新型電商平臺企業也積極參與到國貨品牌重塑形象過程中,掀起一場全民參與的創意國潮運動。直播帶貨也恰巧滿足了此類消費者的消費認知,在直播中宣傳流行趨勢,在介紹中凸顯產品個性設計,傳播新產品消息。及時提供最滿意產品,來滿足消費者追求時尚的消費心理。[3]
2.1 起源與發展。電商扶貧從廣義上來說就是運用互聯網來拉動貧困地區困難人群脫貧致富,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狹義上的表達是:把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興體系納入政府扶貧開發工作體系中,建立精準扶貧制度,通過農戶個人、政府、電商平臺等多方合作,貧困地區當地的農作物及其衍生產品不斷得到發展,其生產制造、包裝加工、售賣和創建獨有品牌,該地區經濟最終被帶起來。[4]現如今,電商扶貧以覆蓋全國646個貧困縣,與21一家電商企業合作。電商扶貧發展至今,其優勢已經通過不同扶貧點的數據表現出來,只要穩扎穩打的開展電商扶貧工作,其潛力尤為巨大。
2.2 與通過其他扶貧方式的對比。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在不同區域不同貧困區的發展不同,也就造就了多樣的扶貧產業方式。主要模式有龍頭企業(+基地/協會/經紀人/合作社)+貧困戶、企業+基地+貧困戶、政府+電商+貧困戶等。[5]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措施的電商扶貧,各級政府出臺電子商務扶貧政策,設置電商扶貧產業專項資金,重點助力農商互動聯系、物流配送體系、扶貧村電商網點、電商類創業創新等。近些年來,各地的扶貧工作都有不同發展,在電商扶貧方面陜西省的扶貧進展初見成效,全省內已建成縣級網絡服務中心126個,來為電子商務提供后備力量,這100多個服務中心覆蓋了86個省,其中的貧困縣數量達到46個。2016年,僅僅通過阿里,陜西省就實現了網銷額17.1億元。
2.3 對貧困地區經濟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曾對互聯網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的作用做出重要指導,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離不開互聯網,農產品可以通過網絡走出大山走進城市,山溝里的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播教育平臺接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陜西是也曾說過:電商作為新興起的行業形態,既可以推銷貧困農產品、助力當地貧戶脫貧致富,又對鄉村振興戰略有巨大幫助。[6]帶貨直播作為電商助農的新模式,將成為打贏這次脫貧攻堅戰的中堅力量。
2.3.1 利用低成本低條件創造高效益高利潤。貧困地區農戶在電商助農模式下,由主要負責的龍頭企業或電商平臺主導,建立專業的生產售賣帶貨售后一體鏈條,在發展成熟的情況下貧困戶只需要承擔勞動種植責任,形成了貧困地區帶貨直播農產品的成本不高的優勢。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提前超額完成全國貧困地區網絡覆蓋目標,在貧困村貧困地區,通光纖比例由實施電信普及到家服務之前70%以下提高到98%[7],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的光伏工程、光纖在貧困地區的大面積覆蓋,社會企業與幫扶對象的結對幫扶計劃等使得電商直播條件降低,不需要昂貴的電子設備和高價的網紅直播,一部手機一位農戶足矣。因為其低成本低條件以及政府幫扶,直播助農優勢巨大。
2.3.2 使貧困地區農副產品迅速流通。貧困地區之所以現在還沒有脫離貧困,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其地理環境。許多農村或貧困地區位于位置特殊的山區高原,生產條件環境不利,農副產品種植出來沒有銷路、沒有消費者、沒有政策支持,可能會嚴重受到氣候,交通運輸的影響。農民沒有財力能力交易農產品,導致不流通滯留在當地的窘境。而現在電商直播助農主要就是以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為主,從源頭出發,在播種種植、運輸、售賣、售后等各個方面大力發展,抵消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帶來的劣勢。
2.3.3 調動貧困地區積極度。貧困戶個人作為電商直播的第一人,他們作為“野生網紅”橫空出世,突破了原有的固化思維,并不是光鮮亮麗的包裝網紅才可以直播帶貨,將農戶與農副產品打磨連接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獨特風格。而政府領導干部不再是之前幕后的引導者和支持者,他們也走到幕前來。市長、縣長充當當地農副產品的推銷者,其可信度榮譽感會更強,消費者會更加相信這一產品。貧困戶和政府的積極參與,使其更有責任感,生產更有激情,貧困戶和政府被主動的聯系到一起,挖掘出該地區的內在潛力。同心縣、紅寺堡區、隆德縣、平羅縣等地領導走進直播間,為本地扶貧產品代言,促進本地特色產品銷售,取得了良好成效。
3.1 新經濟發展下區域經濟新銷售模式轉型。各地市場化的進程各不相同,發達地區由于先天優越的主要體現在物流運輸發達及消費者水平較高,在不改變貧困地區區域新發展模式的情況下,發達地區只會更發達,使得其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鴻溝相對更大。從總體產業與市場規劃和分工布局來看,其尚未完全擺脫傳統線下或線上老舊發展模式的路線依賴,且各地互聯網及數字化程度發展不一,需要進一步發展宏觀層面發達地區區域經濟戰略與政策的政府引導作用。而宏觀政府政策層面及微觀經濟模式對于貧困地區新模式的適用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新經濟戰略及政府鼓勵政策的制定和新經濟格局的形成對未來經濟預期的方向性引導更是尤為重要。[8]
3.2 推動數字化區域經濟。相對于貧困地區政府考慮,在根本上限制同類別競業協議并不能改變現狀,需要結合本地區所適用的經營或銷售方式,從源頭上開發出新的經濟增長通道。電商新營運模式則是另辟蹊徑,在不改變原線下的銷售模式的情況下,通過調整新產業結構,補充了地區間信息交流不足,線下交易區域的局限性等。避免出現兩地區之間產業同構的情況,原地區產業鏈和銷售鏈不變,本區域同類型產品可通過新型電商方式,向除本地區外更大市場進行銷售,獲得良性循環。電商平臺中直播帶貨的形式則更在數字化發展下可達到全國范圍內消費者的受眾面。在原有條件一定時,產業同構與流通成本呈“U型”相關,既當產業同構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時,流通成本隨著產業同構程度的提高而下降。[9]
3.3 貧困地區的崛起。國內在新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下,新時代、新動能、新技術的出現為貧苦地區提供了新一輪產業梯度轉移機遇,推動欠發達地區的地理資源借助產業互聯網等云化支撐平臺建立地區特色商業模式,將新時代產業價值發展鏈推進,補充發達地區的一些資源類的劣勢及成本固化等,控制兩地區別限制,完善及完成當地發展的效益最大化。
3.4 物流及供應鏈的影響。除新電商模式或銷售模式之外,依賴于物流與供應鏈的線上銷售渠道仍需改進我國新物流與流通,僅靠帶貨主播或線上促銷等方式只能將原有的銷售額和資金流動加快,對于利益良性循環及長期性的銷售模式仍需加強物流及第三方物流的改進與完善。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協調穩步發展將在未來的發展內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在不同地區所使用的物流業與產品制造業應在共同發展的前提下,將自身所具有的優勢條件最大化利用起來,進行兩產業協同開發。相對于經濟發展及消費者市場規模等水平發展較低的地區,首先可以憑借本地的特色產業發展制造業及互聯網的相融合發展,其次,積極對外進行宣傳或類似于直播帶貨形式等將本地區特色產業或風景宣傳出去,實現新經濟發展。[10]
因此,本文基于新時代經濟背景下電商與新帶貨主播運營模式在不同角度對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與新區域經濟及物聯網進行分析,進一步研究我國不同地區間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與新發展要求,以期為推動我國貧困地區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實現物聯網經濟整體的發展及貧困地區新模式與區域經濟規劃提供理論支撐。即可以通過低成本的直播帶貨模式來控制流通成本,促進我國經濟一體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進而對物流升級和運輸交流提出新要求,為物聯網對中部地區崛起及東西部地區提供發展新能源,使其為協調區域產業空間、人口與經濟的新時代提供動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