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翠梅
閱讀和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與寫作有機融合起來,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和寫作素材,積累寫作素材,通過寫作內化語文知識,將閱讀所得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在此,筆者依據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探索了讀寫結合的課堂教學策略,以期給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成效。
閱讀及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關聯、互相促進,因此,“讀寫結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利用閱讀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儲備,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利用寫作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熟練地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效促進學生文學素養及寫作能力的形成。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靈活自如地加以運用,這是文化資源與語文知識運用的最佳融合渠道。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領悟文章的深層內涵,同時為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做好鋪墊,以便更清楚、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得學生的作文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必須努力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讓閱讀和寫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共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與寫作融合的價值及作用,同時還可以調節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讓二者保持更為緊密的聯結狀態,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在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到“讀寫結合”并不是單純的將二者簡單地整合在一起,而是要以學生的學習現狀為基礎,厘清學生讀寫能力發展的規律,從而達到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首先,落實“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凸顯語文新課標的精神,因為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整合,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積累大量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寫作的過程中,通過有序的引導和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經驗與材料,通過寫作升華自己的閱讀所得,使閱讀與寫作形成良性互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穩步提升。其次,落實“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排斥現象十分嚴重,學生往往缺乏語文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落實“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采用豐富多樣的閱讀與寫作教學形式,讓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調節好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最后,落實“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深入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并學會恰當地將自己的課堂所學運用到寫作中去,使學生的學習體驗變得更加的豐富,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首先是專題讀寫訓練。教師要在“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正確地指導學生開展專題讀寫訓練,利用這些訓練形式,使學生更好地消化學習到的語文知識,同時掌握各類語文知識的使用方式及技巧,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比如,在學習完《敬業與樂業》《鄉愁》等課文之后,教師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深入分這些文章是以什么材料為線索來組織文字的,同時還可以給學生設置問題:“同學們,通過閱讀這幾篇文章,選擇給你留下較為深刻印象的材料及細節,說說材料及細節的特征,你們有沒有過相同的經歷?”等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使用微課或者ppt給學生展示和所設置問題相關的影像資料,將選材與細節描寫的內容及要求展示出來,同時給學生設計相應的寫作訓練題目。比如以《難忘的一件事》進行寫作,讓學生使用細節描寫的形式,尋找自己記憶中最為深刻的一些場景,運用課文中用到的構思與寫作技巧將這些場景進行生動形象的刻畫。在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指導學生,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寫作技巧,選擇適宜的寫作素材,確保學生作文內容條理清晰,選材合適,詳略得當。教師也可以用學生身邊的人作話題,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更好地鞏固和運用課堂所學。其次,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模仿寫作。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選文包含了大量較為經典的語言及詞匯,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經典的語言及詞匯,使得學生的語料庫變得更加的豐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摘抄、背誦等形式,讓學生對這些語言材料進行科學的分類,對其使用的語境進行詳細的考察,讓學生能在寫作時得心應手地運用這些語言材料,將語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寫作的方式,讓學生深刻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以寫作促進閱讀思考的不斷深入,從而推動閱讀向更深處發展。學生在寫作之前,教師可以先不讓學生閱讀課文,而是用該主題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依據自己對題目的理解進行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大致了解課文的相關內容。例如,在講解《懷疑與學問》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這個為主題進行寫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思維,表達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在學生寫完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文章與課文去作對比,學生通過對比分析,能夠更好地感悟課文的寫作方式及文章所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明確文章論證的方法,感受論證語言的特征,讓學生掌握中心論點及分論點之間的關系。其次是課外延伸教學。教師要把課堂的學習成果和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把自己掌握的語文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培養學生觀察社會生活的習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觀察周圍的事物或人物,并以此為題進行作文寫作訓練。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劃分成為多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合作交流,收集整合寫作的素材及資料,可以找一些名家作品進行深入閱讀,并以此為范文進行模仿寫作。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借助互聯網等渠道,收集與寫作主題相關的優秀范文,在班級當中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讓每個學習小組都展示自己小組收集的資料。同時,教師自己也要行動起來,搜集整理一些經典名家的作品,以彌補學生寫作素材不足的問題,通過這些課外延伸的教學活動,能促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變得更強,同時還能讓學生養成團結合作的學習意識,激發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積極性,更好地實現“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閱讀質量的同時,為寫作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讀寫結合”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和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舉措,因此,教師要重視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力度,充分發揮“讀寫結合”的教學優勢,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既能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和寫作素材,又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全面促進初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