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廣
(梁山縣引黃灌區事務中心,山東 梁山 272600)
梁山縣引黃灌區包括陳垓引黃灌區和國那里引黃灌區,位于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境內,為全國大型引黃灌區。其中,陳垓灌區始建于1959年,有效灌溉面積3.68 萬hm2,其中自流區灌溉面積1.79 萬hm2,提水區灌溉面積1.89 萬hm2;國那里引黃灌區始建于1967 年,有效灌溉面積2.07 萬hm2。經過多年的灌區配套工程建設,已形成自流、提水、井灌補源等多種灌溉模式并存的大型灌區,極大地改善了灌區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提高了抗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
針對灌區工程運行歷時時間長,年久老化損壞嚴重的實際,梁山縣積極爭取灌區配套改造項目,加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力度。20 多年來,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進展順利,完成骨干渠道混凝土襯砌長度139.76 km,新建改建建筑物570 座。末級渠系襯砌33.18 km,建改建田間建筑物124 座,改善灌溉面積3.63 萬hm2,年節水量達6 062 萬m3。完成節水灌溉標準方田0.41 萬hm2,埋設地下低壓灌溉PVC 管道95 km。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89 萬hm2。完善與改進了灌區信息化監測、監控與調度決策系統,建設完成了3 處樞紐的水沙監測系統。同時,梁山縣還積極籌措資金,對干、支渠閘門進行維修改造,增加測水、量水等配套設施,增強灌區供水的調節、控制能力,為管理到位打好堅實的基礎。結合工程建設還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改造,“陳垓灌區輸沙缺項水沙監測及優化配水工程”獲山東省水利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陳垓灌區節水灌溉技術改造及效益分析”獲山東省水利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獲國家實用型專利3 項。
通過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4 提高到0.56,骨干工程輸配水能力與效率得到大幅提高,灌排保障程度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顯著提升,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有效改善,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提高灌區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科學調水配水,節水增效,灌區通過不斷完善測水、量水設施,加大信息化管理節水,確保了測水、量水準確、及時、透明,提升了灌區自動化、信息化水平。陳垓灌區與南京水文自動化研究所合作開發完成了灌區信息化中心和楊莊、障東堤、孫佃言3個樞紐自動化水沙監測系統建設,系統調度中心與3 個樞紐終端站、墑情測報站通過無線網橋組成計算機局域網,調度中心作為該系統的網絡中心,配置網絡服務器、UPS、遠程AP 及查詢工作站,各樞紐的終端站配置閘門監控主機、超聲波水位計、遠程無線SM,閘門現地監控單元及圖像監視等設備;在灌區的試驗田內配置2 個墑情測報站,配置土壤溫度傳感器,數模轉換設備,與孫佃言樞紐終端站相連;10 處鄉鎮的雨量自動測報站通過無線數傳機與中心站相連。
近幾年又陸續建設了灌區綜合管理平臺1套,灌區管控中心1 處,灌區管控分中心8 處,灌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灌區管控中心,與各鄉鎮相連,在總干渠、分干渠及田間工程片區設置計量設施,實現灌溉用水精準計量。目前已經實現了自動測沙、測墑、水量計量,有效地提高了灌區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灌區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為精準計量、節水灌溉、水價改革等提供了技術支撐。
近年來,灌區注重抓好管理隊伍建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提出“一切為用水戶服務”的口號。水政監察充分發揮其執法作用,嚴厲打擊人為破壞水利設施的行為,走依法治水的路子,確保工程完好,使其發揮應有的灌溉效益。與此同時,灌區不斷完善管理機制,成立灌區、鄉鎮水利站(基層站所)、單元用水戶管理組織,灌區負責自流區和提水區的用水計劃調度,各鄉鎮水利站(基層站所)負責支渠的用水調度和管理,灌區根據各鄉鎮上報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制定用水計劃,以灌水定額確定供水水量,并制定用水獎懲措施。對節約用水的鄉鎮,節約水量可列入下一次用水計劃,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超過定額供水,浪費用水的鄉鎮,加收取水補償金。積極組建用水協會,聯通灌區供水單位與用戶,通過有關協會規章制度,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用水戶參與管理、量水、水費計收到用水戶的供水管理和水費計收的路子,形成了“灌區+用水協會+用水小組(農戶)”為管理模式的用水制度。農民用水協會的成立,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灌區供水矛盾,縮短灌溉周期,提高灌水效率。
一是明確工程產權及管護主體。骨干工程產權歸梁山縣引黃灌區事務中心所有,末級渠系工程產權歸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所有,田間工程產權歸受益村集體所有。工程竣工驗收后,末級渠系產權由建設單位向各鎮辦移交,并簽訂移交合同;田間工程產權由建設單位移交各鎮辦,各鎮辦向受益村集體移交,并簽訂移交合同。灌區事務中心負責骨干工程的運行管護,推行事企分開、管養分離,通過委托或招標選擇維修養護服務公司,對工程實施專業化管理。田間工程按照“村為主體、受益者參與,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選擇管護模式,結合梁山縣農村實際,以村集體管理為主。
二是明確灌溉設施的維修與養護標準及監督。管護公司按照相關標準對骨干工程的渠道、涵閘、信息化設備及末級渠系的信息化設備等水利設施進行維修養護。灌區事務中心工程養護科、水政科對骨干工程和末級渠系信息化設備管護情況進行巡查監督,采取定期巡查與重點巡查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巡查灌區供水期間、大雨過后或者市政、交通施工影響的灌排設施,形成臺賬抓好督促整改,然后對賬銷號。鄉鎮水管站強化對鎮村管理的支渠支溝和田間工程的管護監督工作。灌區事務中心與鄉鎮水管站強化工作配合,發現問題及時溝通,保障灌排體系運行正常。
一是打造節水型灌區。在大力實施干渠節水改造的同時,支渠以下工程利用國家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小農水項目實行成片開發,規模經營,路、渠溝、林綜合規劃,全面實施,部分渠道已實施硬化,配水到田間地頭,土地沙化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二是打造綠色灌區。引黃灌區兩側全部栽上了樹木,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構建了一條條綠色長廊。
三是灌區為生態城市建設服務。引黃灌區生態建設,為梁山縣生態城市建設埋下了重要的伏筆,也是水韻綠色的一處靚麗的風景,促進了現代水網的建設,供水效益、灌溉效益、防洪效益、除澇效益、生態效益和文化效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灌區在工程管理、節水灌溉、運行管理、生態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促進了灌區農業的增產和農民的增收,為灌區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