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欣藝
在傳統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注重學生對古詩詞的背誦,而對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卻并不重視,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產生枯燥、乏味之感。運用情境化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進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去,感知作者的情感,加深對古詩詞的記憶,增強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
情境化教學是以情境為依托的語文教學方式,其教學優勢十分明顯。首先,情境化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可感。高中古詩詞的選材范圍非常廣泛,語言上也十分凝練,內涵更加深刻豐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運用視頻、場境設置等手段可以加強學生對古詩詞創作背景、思想內容、內在情感的深入理解,從而拉近學生與古詩詞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次,情境化教學可以深化情感。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感悟情感是其學習的重難點。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可能從字詞中體現,也可能從文章內容中體現,語言簡練,但情感十分深厚。通過情景化教學,可以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古詩詞的內容,深化對作品情感的體驗。最后,增強自主學習意識。通過運用情境化教學的方式,可以改變語文教學中教師“滿堂灌”的狀態,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進而深入挖掘古詩詞的內涵,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開展情境化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語言描述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感知古詩詞特有的內涵和情感。在語言描述時,教師可以結合詩詞內容,為學生描繪出詩詞中的場景、畫面、故事、人物等,并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象成詩詞的作者,在面對此情此景時可能產生的特定情感,從而使學生更順利地進入到詩詞所描繪的情境當中,設身處地地想象作者的內心世界,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比較順暢地理解詩詞的內涵與情感。如學習《登高》這首古詩詞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向學生講解杜甫在創作此詩時的基本背景及其生命狀態。當年,五十六歲的杜甫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眺望長江的壯闊秋景,在“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涼氣氛中,抒發了自己孤獨、凄涼的人生感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試圖將自己想象成杜甫,在特殊的人生遭際中可能會產生什么樣的情感觸動,通過情境的設置,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心境,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在詩詞中抒發的內心情感。
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通過短劇表演可以給學生構建真實的文本情境,我們可以讓學生扮演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準備及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深入地揣摩作者或人物的心理狀態,更好地將詩詞的內容和情感進行直觀的呈現。在正式表演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詩詞的大致內容,把握詩詞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這首詩詞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演劇任務,如讓學生表演“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場景,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自然會想象到詩人在歸隱園田之后的那一份恬淡與喜悅,渲染出一種超然世外的悠閑與寧靜。通過詩詞作者,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詩詞內容設計一些情節,如詩人與農人的對話,在與農人的對話中深刻體現作者的人生理想,通過這些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自然就能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去,從而感知詩人描繪的優美的田園風光,理解作者棄官歸隱和重返自然的愉悅心理。
在高中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課堂導入方式,是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這會在無形中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導入過程中,如果巧妙運用生活情境,將會使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與親切感,更好地融入詩詞描繪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詩詞的內容和情感。如在學習《蜀道難》這首古詩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與蜀道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并且讓學生回憶自己曾經有過的登山經歷,思考在自己登山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看到過什么樣的景物,在遇到困難時采取了什么辦法進行解決,從而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蜀道的艱險。在此情境下,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深入提問,引導學生在虛擬的情境中感悟古詩詞的意境。
音樂是一種能有效調動學生情緒的藝術形式,在古詩詞教學中適當地運用音樂、歌曲的形式可以營造出與詩詞相切合的情境,讓學生在音樂的影響下更好地走入詩詞作品的境界中去,了解詩詞內涵,體會詩詞情感。音樂背景的引入也是情境教學一種重要的手段和方法。音樂的運用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個人情感,使學生與詩詞作品產生心靈的共鳴和情感的共振。例如在學習《氓》這首古詩詞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歌曲。該詩描述了一位美麗的女子,被男子始亂終棄的故事。在適宜的音樂聲中,學生就能將自己的情感與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更好地融入到一起,從而深刻領悟女子被拋棄后的怨憤心理,進而深刻了解中國古代社會女性的生活和愛情,體驗女性對男權社會的反抗與叛逆。
通過圖畫方式的可以也可以描繪古詩詞的情境,許多古代詩詞都描寫了富有情趣和意境的畫面,并通過借景抒情的手法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但語言描述的場景往往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建構,運用圖畫的方式能將語言文字轉化成具體可感的真實畫面,讓學生可以更為真切地感受到詩詞所營構的意境,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古詩詞的情境,體驗詩詞所傳達出的情感。如在學習《聲聲慢·尋尋覓覓》這首古詩詞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圖畫詞中描繪的場景描畫出來。這首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創作于南渡以后,此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加上丈夫去世,一連串的打擊使李清照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詞作通過描寫殘秋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教師可以通過圖畫為學生展示詩詞的創作背景,然后描畫出詩人的生活場景。通過繪畫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參與到作品的再創作中去,學生只有深入領會詩詞意境,才能將圖畫描畫得符合作品的情感基調。
總而言之,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情境化教學方式的運用,可以促進教學創新,深化學生對古詩詞的認識與理解,降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難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古詩詞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創建合適的情境,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深入到古詩詞的情境中去,促進學生更好地體驗詩詞的內涵及情感,從而有效古詩詞教學的質量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