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曉敏
小學低年級階段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存在運動興趣不高、動作不規范、耐力不足、畏懼運動、逃避運動等多種問題,這不僅影響了小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同時對學生品德養成、意志力提升、社會參與、合作精神的養成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從小學低年級階段開始,教師就要向學生滲透積極的自主鍛煉能力。結合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效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運動的樂趣,釋放運動活力,發揮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鍛煉,快樂成長。
1 小學體育低年級階段學生自主鍛煉能力提升的意義分析
1.1 以有效引導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在“陽光體育”理念指引之下,小學體育教學要落實以生為本理念,從學生學習成長的角度出發,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結合趣味性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實現快樂愉悅互動。體育教學要跳出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式教育理念,更好地結合小學生的運動特點,設計新穎有趣的運動項目,吸引學生專注力的同時,讓學生在運動中萌生興趣,發展能力,運動素養進一步提升。推動學生對體育課程所學內容充分理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一些運動技巧,學會科學的發力、呼吸和動作技巧,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積極進步,彰顯體育的鮮活與生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1.2 讓學生對體育建立正確價值認知
很長一段時間來,家長對學生文化課成績都非常關注,但是忽略了體育鍛煉過程的扎實推進。而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成長期,有效的體育鍛煉,能夠讓他們身體更結實,運動更敏捷,同時對于防止學生出現近視、含胸、駝背等問題也具有重要價值。從小學低年級階段開始,教師就要貫徹落實“五育并舉”理念。通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主鍛煉能力,引導學生以體驗強健體魄,對體育的多元價值豐富認知。在體育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體能測試的結果,更要融合于日常教學過程,鍛煉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理解合作與堅持的重要意義,通過科學鍛煉,持續堅持,讓學生體能素質逐步增強。
1.3 以自主鍛煉推進體育全面育人
當前,小學生學習成長的外部環境在急劇變化,社會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的能力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小學低年級階段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鍛煉能力,引導學生循序提升,能夠創新體育課堂呈現方式,推動體育學科全面育人工作扎實落實。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些競技活動。在走、跑、跳、躍、奔、馳中,讓學生掌握動作要領,提高運動速度,同時融入有效的合作對話環節,增強學生集體意識,推動德育工作有效落實。讓學生之間能夠更好地團結信任,熱情競技,營造良好的課堂育人氛圍。其次,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掌握一些運動技巧,學會安全運動方式,還會從身體健康發展的角度,引導學生均衡飲食科學鍛煉,以矯健的身姿、挺拔的姿態、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中的各種問題,以體育教學推進五育并舉工作扎實開展。
2 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提升對策
2.1 貼近學生學習興趣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望,教師要有效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面,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引領學生愉悅互動,讓他們對體育的認知可以更加鮮活生動。小學低年級階段的體育鍛煉要更好地以學生為主導,教師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可以自主參與,大膽展示,同時教師為他們進行有效的糾錯指導,增強學生運動參與的信心,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他們真正愛上體育,自主鍛煉,快樂突破。
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學習動物的運動技巧,扮演青蛙跳一跳,扮演大象轉一轉,扮演山羊嘗試一下過獨木橋。以學生熟悉的動物為引子,讓他們模仿動物走路形態,掌握正確運動技巧與趣味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平衡感、速度、耐力、柔韌性、敏捷性等多個方面循序提升。在體育課堂上還可以引入一些游戲互動項目,如速度挑戰類項目,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體育競技的快感,激發學生創新創造意識。每次體育鍛煉活動的落實都能夠讓學生技能發展進步提升,讓學生享受運動過程綻放絢爛笑容,以體育游戲推進實現寓教于樂。
再比如在學習籃球行進間運球動作時,要貼近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不要刻意的要求學生去完成某些動作挑戰,而是要以學生喜愛的花式上籃、三步上籃等動作展示為基礎,讓學生可以在玩樂間掌握籃球正確的指部按壓位置,嘗試在運球的過程中變換腳步位置,完成運球訓練。以學生之間的運球切磋,培養學生良好的控球意識。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表現,給予他們有效的行為指導,讓他們更好地協調身體平衡力,探索更多豐富趣味的運球、投籃方式。
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趣特點,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創造性,他們的運動熱情才可以更好地釋放,學生的能力水平也能獲得突破性發展。體育課堂上教師要摒棄單純的限定性動作練習,合理使用鼓勵引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之間積極溝通,靈活展示,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有效釋放。在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感之后,他們更愿意對一些有效動作反復的模仿、揣摩、實踐。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被有效激發,學生自主鍛煉的興趣才能夠穩步提升。
2.2 引導學生合作推動學生之間取長補短
小學階段學生在運動中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在小學體育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有效交流,增強學生學習意識,讓他們掌握運動技巧及借鑒彼此的一些有效運動方式,以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合作探究,使學生綜合素質獲得突破性發展。同時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一些小型的競技切磋,推動學生自主鍛煉的熱情更好地釋放。
還是以籃球運球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十人一小組,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個大的圓形。在運球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能夠準確將球傳遞給下一人,在此基礎上需要將球投送到指定同學面前。這種合作式運動方式,降低了學生個人訓練的枯燥性,以圓圈為中心指導,方便學生之間相互進行動作觀摩,對于運球的站姿、手部力度、控球都有良好的提升。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更加嫻熟的運球方式,而且方向性、韻律感也能顯著提升。
再比如一分鐘跳繩訓練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分鐘跳繩挑戰訓練,各個小組選出跳繩冠軍之后指導組內其他成員共同進步。在各個小組訓練一段時間后,學生默契度大大提升,這時候與其他小組進行跳長繩競技。通過相互之間的切磋訓練,讓學生跳繩動作更加連貫,搖繩的速度、腿部力量穩步增強。教師可以進一步評選出跳繩訓練的最佳表現小組,增強學生成就感。每節課都拿出15-20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快速跳繩訓練,循序漸進中能夠提升學生運動耐力,學生的速度、核心力量也能穩步增強。還有一些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之后,會在課間堅持跳繩運動。這樣能夠更好地喚醒學生自主鍛煉意識,讓學生享受運動過程,增強運動自信。
2.3 以鼓勵性評價增強體育鍛煉的主動性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良好運動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動作引導,指引學生開展團體競技之外,還要注重對學生落實多元評價,通過有效的鼓勵肯定,讓學生更好地主動鍛煉積極進步,使學生運動心態更積極。
比如在體育課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運動健兒們在體育場上拼搏進取的瞬間。讓學生學習女排精神,以體育鍛煉為國爭光。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一些運動特長有效觀察,如有的學生身體輕盈靈活,善于奔跑跳躍,教師就要因勢利導,在學生心底種下體育的種子,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在體育方面的優勢特長。在體育鍛煉中讓學生增強自信,深層感悟體育的魅力。另外,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一些律動性舞蹈、節律操等,帶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的韻律感與流動感,讓學生身姿矯健,輕盈靈活,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在舒展自我、強身健體多方面的價值,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穩步提升。
立足課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運動心理有效觀察,如在課堂上教師發現有的小學生情緒低落。在運動的過程中他積極付出了努力,但是學而不得其法。這時候教師就要走進學生身邊,給予及時的鼓勵,糾正學生運動中的一些錯誤動作和錯誤發力方式。通過近距離的引導、鼓勵,讓學生跨過學習障礙,增強學習信心。此外,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要注重引導與評價相結合。例如,有的學生本身就自信張揚,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也非常好,這時候如果只是夸獎很容易讓學生失去方向。教師不僅要肯定學生的一些優點,還要指出學生有哪些方面的不足,讓學生在取得優秀成績的基礎之上更好地克服缺點,獲得跨越式發展。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一些發力技巧,在運動中領先一步。在比如有的學生本身在奔跑速度方面有顯著優勢,但是對于跑步姿勢、跑步技巧的掌握并不到位。教師就可以進一步指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在后續鍛煉的過程中積極超越,爭取學生在短跑方面獲得更大的突破。
除了個體引導外,還需要重視團體引導工作的落實。在一些團隊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成功,但更多時候將會面臨失敗的窘境。教師也要為學生的小團體及時加油鼓勁。讓學生更好地發現其他團隊的優勢,找出自身不足,指導隊員今后團結友愛,積極奮戰,爭取在下次比賽中取得更好地成績。
3 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鍛煉落實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3.1 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
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能力主要是要改變學生缺乏鍛煉的現狀,讓小學生體魄更健康,自主鍛煉意識循序養成。但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而言,讓他們進行自助鍛煉,需要充分關注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太高強度的鍛煉項目并不適宜這一階段的小學生,更不能在鍛煉中存有揠苗助長的心理,而是要循序漸進,結合學生體能發展狀況進行有效的引導。要堅持日常教學與課余鍛煉同步并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鍛煉習慣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在鍛煉中感受到進步與成長的樂趣。而不能以過高的運動目標,給學生造成較強的心理負擔,打消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引導循序漸進,讓學生積極鍛煉,使學生自身身體優勢充分呈現。
3.2 體育要落實自主鍛煉,不能自由鍛煉
自主鍛煉主要是在學生自身主體意識參與下的自覺鍛煉,主動鍛煉,對學生自控意識養成、高效完成鍛煉任務具有重要意義。而自主鍛煉的過程并不是要讓學生自由鍛煉,教師要先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鍛煉方法。在保證學生身心安全的前提下,以他們能夠承受的強度循序增加訓練項目。以小學生健康發展為前提,科學安排不同運動項目,讓他們循序鍛煉,在力量、強度、難度等多方面不斷提升。所以,自主鍛煉并不是自由鍛煉,必須要從基礎入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在每次運動之前,還需要讓學生進行有效的熱身,防止扭傷、挫傷、拉傷等問題的出現。自主鍛煉也要在安全科學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鍛煉習慣,為學生學習成長創造更加和諧、寬松、穩定的外部環境,讓學生自主鍛煉的熱情可以穩步提升。在自主鍛煉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積極鍛煉,但是不能忽視安全,必須全方位保證自主鍛煉的安全性和科學性,防止學生隨意鍛煉造成一些不可逆轉的運動傷害。
3.3 要倡導體育多樣鍛煉,不能一成不變
小學階段學生本身在耐力、自制力、專注力等多方面就存在一定的欠缺性。如果教師以一成不變的方式讓學生枯燥鍛煉,學生很容易就會喪失熱情。為了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興致高漲,在自主鍛煉的過程中要注重鍛煉方式的多元化,督促學生積極展示不斷進步。譬如可以探索科學訓練計劃,將每周訓練的重點錄制成微課視頻,讓學生每周對著視頻來鍛煉。將一些動作組合穿插,讓學生對鍛煉過程充滿興趣,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鍛煉意識。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在小組內部選出小組長和副組長,大家集思廣益商量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并將成果錄制為相應的訓練視頻,通過數字化方式將學生積極訓練的成果有效展示。這樣既能夠彰顯學生主體性價值,又會避免出現“齊步走、一刀切”的無序式訓練方法。通過學生主體參與,創造發揮,更好地推動學生健康成長綜合提升。為學生創設一個表現自己的平臺,加深學生對各個運動項目的綜合認知。教師要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圍繞田徑項目、跳繩活動、羽毛球項目、籃球運動等各種不同的訓練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精彩展示,結合學生能力指導他們選擇不同的訓練力度,并定期對學生的訓練成果進行有效考核。以與科學評價,鼓勵引導,讓學生更好地完善訓練計劃,實現綜合提升。
總之,體育是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落實立德樹人工作的核心學科,小學體育教學要從統一式引導中走出來,更好地尊重學生學習特點,以自主鍛煉、合作互動、趣味鍛煉實現體育授課的有效轉變。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推進體育學科全面育人工作落實。同時,在體育教學展開中,教師要善于借助趣味性引導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同時運用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互學互鑒共同進步,讓學生全面參與、積極成長,享受運動過程精彩活力律動。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鍛煉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與信心,對其漸進式引導,要學生自主鍛煉、積極鍛煉、多樣鍛煉,督促學生養好鍛煉習慣養成。
(作者單位:蘇州市相城區北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