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君如
黨的二十大制定了奮進新時代新征程的行動綱領,確定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怎么落實這一綱領,怎么完成這一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僅要對“是什么”“干什么”了然于胸,還要對“怎么干”了然于胸。而“怎么干”的問題,絕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的具體問題,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按照黨的二十大的要求“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
為引領全黨全國人民深入學習領會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從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后同中外記者見面開始,到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一直到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他一直在強調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一路走來,我們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答卷。面向未來,我們仍然要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他還以堅定的語言指出:“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前進道路上,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我們要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和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這12個字。
為什么呢?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后首次離京赴地方考察過程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回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這是黨的根本立場、根本宗旨和群眾路線規定的。在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他再次強調,全黨同志要站穩人民立場,踐行黨的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自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再往深里思考,這是黨的性質決定的。在我們的黨章中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時以鮮明的語言強調的,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共產黨當家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因此,我們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進新時代新征程的任何時候,都要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這一重要教誨!
要問我們為什么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什么能夠始終自覺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僅因為我們的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人民的黨,而且因為我們的理論“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我們所有的決策都“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
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擁有馬克思主義這一人類思想寶藏,擁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優良傳統。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深諳馬克思主義的真諦,始終把黨發展壯大的根深深扎在人民中,始終把黨的思想理論創新發展的根深深扎在人民中。我們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不僅提出了“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務,而且論述了怎么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一重大問題,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堅持”,列在首位的就是“堅持人民至上”。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17個縣市中11個民族聚居縣曾經均為深度貧困縣,曾有貧困村2072個。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涼山州脫貧攻堅“頭號工程”,累計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全住房超過7萬套,同步完善配套設施,超過35萬群眾搬入新居,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根本改變。圖為無人機拍攝的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南坪社區照片(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特別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令人印象深刻地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事實正是如此,在黨的思想理論發展歷史上,毛澤東思想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樣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正是有了這樣的理論,才有“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偉大實踐。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時,強調我們在新時代實現了偉大變革,強調我們創造的奇跡是黨和人民奮斗出來的。
對于新時代的十年,人們都用“偉大變革”來定義。在這十年,我們確立了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這“兩個確立”,是新時代這十年發生偉大變革的根本保證。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的,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還指出,十八大召開至今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注意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闡述了三件大事后,明確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指出,新時代十年來,我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還全面闡述了新時代十年黨在思想理論建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經濟建設、改革、開放、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家總體安全、軍隊建設、“一國兩制”實踐、外交、全面從嚴治黨等各個方面取得的歷史性進步、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我們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從這16個方面闡述了新時代十年發生的偉大變革后,強調指出:“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

陜西神木市大柳塔鎮煤海塞罕壩中心公園(2022年8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這里曾屬煤礦采煤沉陷區,現以水保生態建設為主體,結合綠化美化,已初步形成集休閑、娛樂、科教于一體的采煤沉陷區治理典范,公園內植被茂盛、色彩斑斕、基礎設施功能齊全(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由此可見,新時代十年中國發生的偉大變革,根本保證是“兩個確立”,根本動力是黨和人民的團結奮斗。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的:“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在工作指導上提出并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就是說,發展是硬道理,發展必須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必須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重要思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集中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中。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闡述這一中心任務的時候,不僅指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而且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不難發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論述,始終圍繞“人民”和“人類”這兩個關鍵詞來展開的,始終貫徹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不僅如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等12項戰略任務,都是要矢志不渝堅持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堅持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和執政理念,矢志不渝堅持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而貫穿于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揭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最后還以鮮明的語言強調指出:“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人民是力量之本,團結是力量之基。經驗告訴我們,只有黨和人民團結奮斗,才能克敵制勝、克難制勝,創造美好未來。
總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并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從根本上懂得人民是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根本動力,懂得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才能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