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鈺淇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廣播電視領域正走進融媒體時代,綜藝節目面臨新的時代發展機遇與挑戰。在不斷多樣化的融媒體時代,主動抓住這一機遇,促進與融媒體的相互融合,綜藝節目將更上一個臺階。同時,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也使得傳統電視的綜藝節目面臨巨大考驗,傳統電視節目要突破瓶頸,做到與新媒體融會貫通,需要積極面對融媒體帶來的挑戰,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市場。
媒體的整合與融合是融媒體的本質屬性,是指媒介與各元素的合聚。一方面將媒介的功能屬性進行整合,另一方面將媒介的表現形式進行整合。當今社會,電視綜藝節目若想減少受眾流失,提高收視率,達到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應該深植于融媒體的理論內涵之中,全身心投入到中華優秀傳統的濃厚文化積淀之中,并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綜藝節目相結合,將文化的內涵寓于綜藝節目的一字一句、舉手投足之中,實現創新融合。與此同時,為了實現綜藝節目可持續的發展目標,還要注重媒介功能及其他要素的有效融合。
融媒體時代下,電視媒體的市場份額逐漸被網絡搶占,除此之外,電視媒體在市場中的地位逐漸被新媒體平臺弱化,其主要原因是新媒體的運營成本較低,廣告投放的限制更少,因此大量的投資者紛紛將資金投向新媒體平臺,致使傳統電視綜藝節目在廣告投放和資金引入方面遭受重大打擊。
我國的信息化水平不斷發展,社會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加持下逐漸步入新發展階段,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在使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數據信息查找時,可以將興趣作為檢索方向,以提高查找信息的精準度。新媒體在短時間內,依據其特有的優勢獲取了龐大的受眾群體,且受眾群體年輕化態勢顯著,賦予傳統媒體極大的發展壓力。目前,年輕人對于電視媒體的喜愛程度較低,且口味挑剔,更為傾向于購買各大網站的會員觀看網絡綜藝。電視綜藝節目在這一現象的長期影響下,年輕受眾占比逐漸下降,不斷承受著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打擊,難以提高電視綜藝節目質量。
當前,我國的部分綜藝節目低俗化與雷同化現象嚴重,只要優秀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意性被中央電視臺和知名衛視認可,那其他電視臺會爭相模仿,以此來獲得良好的節目效果。例如,湖南衛視舉辦的歌唱比賽節目《超級女聲》、江蘇衛視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上述節目的收視率超出預期效果,其他衛視紛紛效仿,一時間將投資重心放在相親節目和歌唱選秀節目上。這樣使得衛視的綜藝節目在內容缺乏新意,又因為是在同樣的黃金檔播放,長此以往會引起審美疲勞,從而影響到節目的收視率。
另外,節目制作普遍粗糙、品位低俗,在節目的制作內容上空洞無味,辭藻輕浮,更有甚者為了博取眼球,毫無顧忌地揭露隱私,缺少文化認同感,這將影響到人們的價值觀和社會意識。當下,現存的綜藝節目存在內容低俗的弊端,為了提升節目的收視率,只能用低俗趣味去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制造短暫的快樂。實際上,觀眾在笑聲過后,并沒有領會到文化價值與內涵,綜藝節目本身肩負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也沒有發揮出來。
目前,大眾已經適應了新媒體的靈活性,等待觀看固定播出時間的節目人數越來越少。除此以外,電視綜藝節目在播出流程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針對目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大部分觀看節目的觀眾都有權利對其進行評論,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在不違反規定的情況下暢談自己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眾的話語自由權。而電視綜藝節目要受限于一些限制,觀眾會過于被動,致使我國傳統的電視綜藝節目在發展空間上過于狹小。
互動方式單一化,導致了觀眾的參與熱情低。傳統的電視節目在傳播方式上呈現單一性,這種傳播方式將嚴重阻礙與觀眾之間的交流,互動性將大大減弱。即使傳統的電視媒體已經和新媒體之間加強了融合,但在融合層面并未達到一定深度。傳統的電視傳媒與新媒體相比較,并沒有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平臺的互動性,而是將新媒體作為傳統媒體聯系方式的升級化,在互動方式上沒有任何創意。
在融媒體環境下,電視綜藝節目堅守的第一原則始終是“內容為王”,拒絕拿來主義,注重節目原創。“內容為王”是打造一檔中國獨有的原創優秀電視節目的第一原則。為了達到對節目的高質量要求,制片人、導演以及節目組層層把關,嚴選優質內容、精挑細選后敲定最恰當的內容。在融媒體不斷發展的同時,對其節目的制作也要秉承嚴格的理念,絲毫不能懈怠對于節目內容的高質量把控,綜藝節目只有展現出高質量內容才能為節目的播放和傳播提供不竭動力。例如,我國的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該節目在內容創意方面可以堪稱典范,它以“文創+綜藝”的形式去探秘古老故宮文化,帶領觀眾與新品開發員一同探索那些故宮不為人知的角落,重現那些年發生在故宮的事兒。當節目制造的懸念一個個被解開時,滿足了觀眾的好奇與欲望;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也是一個優秀節目的模板,該節目能夠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原創,這檔節目降低了我國電視節目在發展模式上對國外的依賴,它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創了文化類電視節目創新發展的先河。
電視綜藝節目既要保證新媒體的先進技術的融合,也要在內容上保證高質量。融媒體的快速發展下,節目內容的好壞是各大媒介平臺市場競爭的重點,節目內容質量決定了節目的市場競爭地位。優秀的節目制作離不開優秀的團隊,因此打造質量高的綜藝節目就必須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綜藝節目的制作要重視專業水平的提升,重視電視平臺的建設。綜藝節目的宣傳基礎是綜藝節目制作的質量,不管技術如何更新發展,傳播途徑如何變化,“內容為王”依然是重心,由此可見優秀的電視團隊成為競爭的關鍵點。比如,湖南衛視出品的精品節目是由30多個優秀團隊制作而成,從側面可以看出湖南衛視對于人才的培養。最近幾年,《創造101》、《明星大偵探》、《吐槽大會》等網絡平臺綜藝節目的制作水平已經達到了一線水平,主要得益于制作該節目的優秀團隊和宣傳團隊。
豐富電視綜藝節目的價值內涵,能夠促進其向好向快發展。基于融媒體這一大背景,為了提升電視綜藝節目的市場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應該更加重視對其文化價值與內涵的突顯。相關部門應盡快構建彰顯文化內涵、突顯文化價值、傳承優秀文化的節目模式。比如,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中,通過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來體現文化內涵;《非正式會談》中,憑借其獨特的教育屬性,在字里行間抒發對世界的關切、對世間的獨到見解,給予受眾獨特的價值享受與文化體驗。與此同時,強化了電視綜藝節目的文化屬性,在社會上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傳遞。在融媒體技術快速發展下,電視綜藝節目想要保持獨特文化的設定,應提高對節目教育效果的重視,以此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融媒體其與眾不同的就是多樣化的播出方式,這也是融媒體能在這么多傳播媒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直播平臺和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傳播方式構成了多樣化的傳播途徑。當前相對傳統的電視節目依然還是會選擇電視播放作為主要播放途徑,一些老觀眾也沒有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改變而任意選擇,大多數觀眾都是處于被動狀態。隨著融媒體逐漸走進觀眾生活,觀眾就可以通過多種新型觀看工具收看自己喜愛的綜藝節目,還可以根據平板、電腦和手機等不同平臺選擇自己喜愛的綜藝內容。每當看到綜藝節目的時候也會通過新興媒體和節目隨時進行有效的互動,這種方式巧妙地將觀眾帶入到綜藝節目中,使觀眾在觀看節目同時也有了參與感。比如,湖南衛視推出的芒果TV平臺,與湖南衛視進行深度合作,將湖南衛視的全部影視資源和綜藝節目資源進行整合,芒果TV平臺具備了回放和在線觀看的功能;山西衛視與東方衛視聯合打造的節目《國樂大典》,不僅在電視平臺上播出,并且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抖音短視頻等平臺進行直播,加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將傳統電視節目資源與新媒體手段進行聯合,實現資源的共享,從而產生較強的傳播效果。故而融媒體背景下的電視綜藝節目要積極利用新興媒體的力量,不斷豐富節目的播出渠道,增強互動方式的多元化,提高觀眾的參與熱情。
在融媒體環境下,電視綜藝節目堅守的第一原則始終是“內容為王”,拒絕拿來主義,注重節目原創。我國在節目的制作上一直堅守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守正創新。綜藝節目在內容創意方面可以借鑒《上新了·故宮》這一典范,它以“文創+綜藝”的形式去探秘古老故宮文化,帶領觀眾與新品開發員一同探索那些故宮不為人知的角落,重現那些年發生在故宮的事兒。當節目制造的懸念一個個被解開,滿足了觀眾的好奇與欲望。
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的出現并獲得成功就是堅持“內容為王”的優秀節目模板,這檔節目降低了我國電視節目在發展模式上對國外的依賴,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創了文化類電視節目創新發展的先河。“內容為王”是打造一檔中國獨有的原創優秀文化類電視節目的第一原則。為了達到對節目的高質量要求,制片人、導演以及節目組層層把關,嚴選優質內容、精挑細選后敲定最恰當的內容。
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新時期文化類節目的發展已經被固定化的、單一的傳播模式所制約,同時文化節目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也使得受眾產生了食之無味的印象。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受眾對于文化元素的創新性以及文化傳播形式的多樣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無論是理論研究中還是在實踐過程中,都應從受眾的視角這個方向進行深入研究,從受眾需求的多樣性角度出發加以多元化的敘述。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實踐創作還是理論研究,都要以傳統文化為核心,根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利用新式傳播模式和傳播理念,擴大文化類節目的受眾范圍,提升傳播價值,使其完成持續發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