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蕓
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是我國教育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1]思想教育要點的融入是高職藝術課程實現高等教育“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途徑之一,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一致且兩者相輔相成,兩者共同融合的多元化、新形式探索是高職院校美術課程思想教育在教學改革進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國家愈發注重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即審美教育。美術教育作為美育中重要的手段,美術課程的改革顯得尤為重要。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得益彰,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2]為提升高職學生藝術素養、成為具有審美能力的未來全方位技能型人才、更好地為城市建設服務,在高職院校土建專業中美術課程思想教育探索融合的教改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特性區別于普通本科院校,多呈現學生美術基礎能力參差不齊、美術基礎課時量偏少等問題,在美術教學改革上存在挑戰性,想要真正落實“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標性問題,那么美術課程思想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是勢在必行的,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精神相結合的美術基礎課程思想教育的研究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擁有一致的目標,都是通過非直接的感觸學習以獲得對人的思想品德以及審美素養的升華,美育學習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改革方法中尋找兩者融合的切入點,使之更好地作用于課程當中,對于學生學習的感受和成效是至關重要的,同時鏈接兩個育人模塊實現全方位育人格局是課程改革過程中所要重視的關鍵。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之一,對提升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文化自信、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其“天人合一”等哲學理念都詮釋著中國畫中所蘊含的傳統哲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在美術課程中融入中國畫“用色”“構圖”“傳統文化精神”等模塊,讓學生在理論、實踐學習過程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中國畫傳統色彩觀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等,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興趣的同時將中華傳統文化浸入美術基礎課程學習板塊中;同時融入中國畫鑒賞方法,讓學生學會欣賞中國傳統繪畫之美,體悟中華文化魅力,辯證地看待外來文化。
“以展促教,以展促學”的教學理念是近年來高校美術教育一直關注的方式之一,學生學習成果展覽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學生交流平臺以便讓學生可以將學習成果的經驗進行討論匯報,吸取他人學習經驗、反觀自身學習成果。
第一,定期開展校內、校際課程教學成果展。拓寬展示平臺,促進學校各專業、系部間學生交流學習以及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師生互動。
第二,積極籌備教學成果展相關學術研討會及學生互動平臺的搭建。促進教師與教師間相互交流探討、學生與學生間互動以及師生間教學互動。
第三,讓學生參與展覽策劃全過程。在展覽策劃全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專注、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精神,有利于學生在理論學習及實踐過程中的良好轉化,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鍛煉自身各方面能力。
近年來關于高職教改的諸多政策中提及,要改革學生評價中包括“完善德育”評價以及加強“五育評價”。對于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已經從以往地注重學習結果式轉變為注重學生過程性及表現性,更加關注學生認知層面的成效。在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方面也開始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目標,更加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創新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逐步提升。
目前有關高職院校中美術課程思想教育相關的教學評價指標相關研究較少,更多關注于美術課程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以及相互融合的藝術性探討,關于高職院校土建設計類專業美術基礎課程的思想教育評價指標更是稀缺。美術課程思想教育教學評價框架的建立有利于推進高質量美術思想教育課程的開發及進行教學反思后對課堂教學設計內容以及思想教育要點融入的方式進行修改,最終優化課程設計力求課堂質量高品質研發。本文對美術課程思想教育教學評價框架的初步建構如下:

圖1 美術課程思想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圖2 美術課程思想教育教學支持體系框架
為了更好地探索高職美術課程思想教育教學的研發以及促進高品質課堂教學實施,健全課程支持體系可以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的完善,新型教材的開發:高職教育教改政策中提及推行新型活頁式教材的研發、數字化教材等服務于課堂教學。課題研究的推進:鼓勵美術課程相關的課題研究,促進教改深化課程內涵。學生成果展示:征集學生作品、舉辦教學成果展,提高美術課程思想教育的展覽性。評價機制:評比活動等用多元化評價激勵高品質課堂。
“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職土建設計類專業美術基礎課程思想教育探索與實踐的道路正在進行,多維度建立健全課程思想教育建設對于高職土建設計類專業培養具有審美素養的技能型人才、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對于美術課程思想教育評價指標的初步建立、課程教學支持體系建構設計的研究尚存在許多局限性,但為今后美術基礎課程思想教育的探索具有一定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