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惠強
從教育的出發點來看,高職階段的校園英語教學與全日制本科的英語教學有著根本的區別,即為“學術研究與素養發展”與“應用性塑造與技能強化”的根本差別,這就說明高職階段的英語教學要在保有英語基礎知識及文化教育的基礎上,實現英語學習與能力提升到實際應用及優勢轉化的發展路徑,側重教育專業就業導向的發展思路,要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起到應用性的重要價值。因此,高職英語應當突破全日制本科階段英語教學的“影子”,探索出以強化學生讀寫能力、文化養成、應用能力發展的獨特教學思路,進而踐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
1.學生態度及能力上的限制。開展高職階段的英語教學可謂是困難重重,高職學生的英語“底子”較差,學習能力不足,常常難以跟得上教學的節奏,進而陷入對學習喪失興趣的惡性循環中,除此之外,部分學生甚至惡意遲到、早退甚至直接曠課,展現出了較差的學習態度。就教育的方法而言,教育是由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構成的,假若僅僅教師單方面具有開展教學的傾向,那么少了學生的參與也無法使教學落到實處。相對于這些態度較差的學生而言,部分學生是對技能教育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才導致其呈現消極態度,他們認為高職階段的教育僅僅是技能教育,只要“會干活”就足夠了,從而忽視英語、數學等主流學科的重要作用[1]。
2.教師教學過于依賴教材。在現行的思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僅僅憑借著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理論階段的教學也多集中于課文內容解釋、字句分析以及修辭手法使用等內容。這直接導致了高職英語教學內容過分依賴教材的內容,并且催生出了對學生成績的極高要求,這樣的教學與考核僅僅是“對與錯”的選擇題,嚴格要求標準答案,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在思維形成的角度來看,問題分析、信息整理、結論概括等內容是構筑完整的思維邏輯的關鍵節點,也是推動學生完善知識體系的重要階段,英語教學本應當秉持訓練學生英語思維的原則開展,而并不應該是僅僅強調標準答案是什么。
假若教師一味地追求“標準答案”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僅僅將教學當作任務而盲目地、草率地完成,那么教師敷衍了事的“因”也就注定了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的“果”,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極大地打擊,進而養成投機取巧的壞習慣。因此,教師定然要解決過度依賴教材的問題,發揮思維導向教學的真正價值,為培養應用型人才起到實際作用。
1.重視學生口語及寫作能力的教學。傳統教學理念下的英語教學強調教師開展全面的“聽說讀寫”練習,出發點固然足夠全面,但是卻容易忽視學生由于學習能力差異所導致的教學效果不足等問題,直接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并可能對學生的就業與能力使用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聽說讀寫”思想英語核心能力教學的地位得到了鞏固與提高,下階段高職英語教學也將側重“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并且可以貼合教育專業就業導向人才的培養理念,突出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的口語及寫作能力的練習,體現出高職教育職業導向的核心理念。
2.重視學生靈活應變能力的教學。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走出高職院校校門的第一步,便是進入社會的起點,那么在簡短的校園生活中,如何提高應用技能以及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存的靈活變通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校園交際到社會交際之間的劇烈轉變要求學生勢必擁有更好的把握機遇的能力、甚至是察言觀色的能力。因此,高職階段的英語教學也應當重視對學生應變能力的培養。
3.重視學生人文素養底蘊的教學。相對于全日制本科的學生,高職階段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能力略有遜色,但這并不意味著高職英語教師要“放棄”對其人文素養的培養,恰恰相反的是,高職教師要以人文素養作為基點,幫助學生塑造全面的文化素養,繼而使其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現出良好的素質。
1.以多元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習意識形成。在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的作用下,高職英語教學實踐工作要體現出“重視技能培養,強調能力應用”的價值,教師要明確人才培養的要點,將實際需求與英語專業知識進行深度融合,發展出符合高職學生興趣愛好的、契合專業發展方向的、重視人文底蘊養成的多元化教學活動,從而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實現興趣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為課堂與實際生活之間建立起穩固的鏈接。
從多元教學的目標來看,現階段多數高校普遍采用的情景式教學不失為一種合適的手段,教師可以結合教學要點與學生興趣建立起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以情感與生活聯系作為基點,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其能夠深刻地認識到英語學習及應用的真正價值,進而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應聘書”的教學為例,“應聘書”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載體,它是學生未來參與社會生活中最有可能應用的知識,與生活具有極強的聯系,又能夠以寫作邏輯、文章架構方面的英語知識填充教學內容,能夠反映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首先引導學生認識應聘書的重要價值,然后以模擬招聘現場的方式創設生動的情境,以企業招聘要求與學生專業能力的匹配程度作為衡量應聘書質量的重要標準,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寫作的要領。
2.以豐富的閱讀教學實現人文教育滲透。閱讀是攝取知識的直接手段,也應當成為高職院校施展英語教育的重要階段,就本質而言,英語是基于英語語言誕生的學科,承載了英語作為語言固有的工具屬性,又包含了以英文作為載體的文化成果,而閱讀教學恰恰能夠實現對語言工具性、語言文化性的學習,是一舉兩得的教學方法。從現實角度出發,英語閱讀教學也是高職實施英語教學的根基,教師要強調詞匯理解能力、語句分析能力的培養,在實現詞匯解讀與語句重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
3.以全面的口語教學落實聽說能力培養。從實際的應用價值來看,相較于紙面的寫作能力,學生的口語能力在其社會生涯中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口語教學也應當成為高職英語教學的側重點。英語教學大綱強調了口語交際能力對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將口語能力列為高職學生素養指標的關鍵部分,也印證了社會對口語能力的實際需求。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靈活的教學組合實現口語教學,教師要預先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查分析,以便篩選出適配其能力的生活實例,繼而以生活情境的帶動強化學生表達能力的練習。在這種教學思路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開展由淺入深、先易后難的教學,以簡單的自我介紹作為起點,繼而衍生出完整的項目講解及介紹,實現與生活高度連接的口語教學。
4.以專業的師資隊伍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師資力量的培養是一種實現教育水平整體提升的有效對策,特別是在高職英語教育專業發展過程中,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其教學質量和專業化程度。高職專業英語教學與一般高校英語教學有很大區別,其教學內容以專業化為導向,以滿足師范類專業的職業需要,假若英語教師在英語專業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將難以進行高質量的英語教育,最終影響到高職英語專業教育的發展。加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必須以英語能力為衡量標準,嚴格甄別師資。同時,還要加大師資隊伍的擴充,減輕教學壓力,為高職英語專業培養提供充足的師資。
5.以多元的評價機制保障英語教育成果。英語評估是教師檢驗英語技能的一個重要手段,傳統的單一評估方法很難對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進行評估,而且往往只反映了英語的學習成效。在發現評估價值原則后,學生常常會轉變自己的學習重心,以應付英語能力的評估。通過構建多種評估體系,可以全面評估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讓老師更好地了解他們對英語的掌握程度,為下一步的教學工作制定出科學的計劃。比如,在評估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專業水平時,可以根據其在實踐中的實際運用來構建一個評估系統,從而推動英語教學的專業化發展。
高職階段的英語教育承擔著融合專業發展特色與人文素養培養目標的重要功能,也是提高學生應用素養的關鍵抓手,高職英語對“聽說讀寫”的教育不可淺嘗輒止地進行,反而應當以專業能力實踐、語言應用作為切入點,實現英語教學價值的再續發掘。因此,面對重視學生口語及寫作能力 的教學,重視學生靈活應變能力的教學,重視學生人文素養底蘊的教學的新要求,高職英語應當以教學活動的構筑、閱讀教學、口語教學、課文教學的變革式發展響應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的號召,實現為社會輸送高質量英語教育人才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