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莉萍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由于患兒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給臨床治療帶來極大的挑戰,病情持續發展易轉為重癥肺炎,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臨床上多以藥物治療為主,但單純西藥治療小兒肺炎效果欠佳[1]。中醫認為小兒肺炎為風溫犯肺、風熱犯肺,主要分為痰濕阻肺、痰熱壅肺、肺脾氣虛等多種證型,治療應辨證后給予合理的方藥[2]。其中肺脾氣虛證多是由于余邪未散而致正氣虛弱,因邪熱傷及肺脾之氣引致,治療應以益氣化痰,補肺健脾為主,小兒肺咳顆粒具有止咳平喘、益肺健脾之效,可以有效地緩解患兒不適。中醫推拿是采用特殊手法在特定部位實施的中醫特色療法,具有滑利關節、舒經通絡之效,進而可以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咳祛痰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小兒肺炎應用中醫推拿聯合小兒肺咳顆粒治療的臨床療效,現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160例研究對象均選自遂川縣婦幼保健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小兒肺炎,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80例)和對照組(8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為1~7歲,平均為(4.21±1.08)歲;女32例,男48例。觀察組年齡為1~7歲,平均為(3.97±1.41)歲;女33例,男47例。2組一般資料,經計算P>0.05,表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可比。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取得患兒父母或法定監護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西醫參照《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3];中醫依據《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2017年制定)》[4]中辨證屬肺脾氣虛證者。
1.3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經實驗室、影像學等相關檢查證實者;年齡<10歲者;合并發熱咳嗽、肺部聽診濕啰音明顯等典型癥狀者等。
1.4 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脾腎等器官功能異常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生命體征不穩定者等。
1.5 方法2組均給予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國藥準字H20103022,華潤三九(南昌)藥業有限公司,規格:100 ml∶0.3 g]口服治療,3次/d、2~7歲,2次/d、1~2歲,均2.5 ml/次;羧甲淀粉鈉溶液(國藥準字H20063114,四川省通園制藥集團有限公司,規格:100 ml∶22.5 g)口服治療,3次/d,3 ml/次。在此基礎上將小兒肺咳顆粒(國藥準字Z20027416,天圣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規格:3 g/袋)予以對照組,溫開水沖服治療,3次/d,3 g/次,所有藥物均連續使用14 d。在對照組基礎上將中醫推拿予以觀察組治療;具體方式如下:按摩5 min中脘,分推、按揉各30、50次肺俞,運100次內八卦,清補肺經、脾經均200次,揉掌小橫紋、板門均300次;按照由上至下順序進行,并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取穴,1次/d,連續治療14 d。
1.5 觀察指標①2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參照《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3]中的標準進行判定,其中無效:X射線片顯示病變范圍擴大或無變化,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有加重趨向;有效:X射線片顯示病灶吸收≥30%,臨床癥狀有改善,體溫恢復正常;顯效:X射線片顯示病灶吸收≥70%,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部分體征減輕,體溫恢復正常;基本痊愈:X射線片、白細胞計數等檢查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總有效率=(有效+顯效+基本痊愈)例數/總例數×100%。②觀察并記錄2組咳痰、咳嗽、發熱、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③治療前后分別采集2組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均分為2份血樣,其中1份血樣于離心裝置(3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采用硝酸根還原酶法檢測血清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水平;另1份血樣置于預先盛有抗凝集的采血管中,于離心裝置(3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漿,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漿纖維蛋白原(FIB)水平。④觀察并記錄治療期間2組發生的食欲不振、惡心、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各不良反應例數之和/總例數×100%。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5.00%)與對照組(83.75%)相比處于更高水平(P<0.05)。見表1。

表1 2組肺炎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時間觀察組的臨床癥狀、體征(咳痰、咳嗽、發熱、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與對照組相比處于更短水平(P<0.05)。見表2。

表2 2組肺炎患兒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2.3 血清ESR CRP及血漿FIB水平2組治療后的血清ESR、CRP、血漿FIB水平經與治療前比,均表現為降低趨向,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水平更低(P<0.05)。見表3。

表3 2組肺炎患兒血清ESR CRP及血漿FIB水平比較 (例,
2.4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2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肺炎患兒不良反應比較 (例,%)
小兒肺炎多表現為咳嗽咳痰、發熱、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持續性高熱易引發患兒驚厥,小兒肺炎是中國5歲以下兒童主要的死亡原因。氨溴索與羧甲淀粉鈉聯合使用可以止咳祛痰、改善免疫功能,但治愈時間較長。
中醫認為小兒肺炎多是由于起居不慎,溫寒失調,以致肺衛御防虛弱,致外邪乘虛入侵,或內溫痰熱、正氣不足,使肺衛失于固密,肺被邪吏,宣降失調,痰阻氣道,氣閉上逆而引發[5]。肺脾氣虛證多是由于小兒脾胃虛弱、平素食積引發內熱,使脾運化功能失于調節,致痰液內生,亦或由于外感邪熱,熱痰阻滯于肺,以致久咳不愈。由此可見小兒肺炎應以開肺平喘、止咳化痰治療為主,以促使恢復肺氣宣發肅降功能,即可達到咳喘自平之效。小兒肺咳顆粒中含有雞內金、瓜蔞、麥冬、茯苓、紫菀、人參、桑白皮、炙甘草、枸杞子、陳皮、附片、北沙參、款冬花、膽南星等多味中藥,其中人參、炙甘草、茯苓可以益氣、健脾、祛濕,以絕生痰之源;枸杞子、麥冬、北沙參可以滋肺潤腎,以助先天之本;紫菀、款冬花、瓜蔞肅降肺氣、鎮咳平喘;膽南星、桑白皮瀉肺止咳、平喘化痰。諸藥合用,則肺旺脾健、氣機通暢,諸證自愈[6]。中醫推拿法補肺脾經、揉板門、運內八卦具有健脾利濕,益氣補肺之效;按揉足三里、中脘具有運脾化食,改善脾運化功能之效,氣血化生,恢復肺氣,進而增強抵御外邪的能力;按揉肺俞、掌小橫紋具有止咳化痰、散瘀寬胸,痰濁瘀滯肺絡得以清除,肺氣宣降功能得以改善,諸穴位配伍,具有益氣健脾、補肺化痰之效[7]。中醫推拿法為無創療法,不會增加患兒的痛苦及不良反應。本研究結果中,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咳痰、咳嗽、發熱、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治療期間2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小兒肺炎應用中醫推拿聯合小兒肺咳顆粒治療,可以有效縮短患兒的恢復時間,改善臨床癥狀,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與李文等[8]研究一致。在機體因感染而受到刺激時,血液中蛋白物質水平升高,引發紅細胞聚集,引發ESR水平升高,CRP、FIB為肝細胞合成的因子,在機體發生炎癥反應時,其水平可迅速升高,因而常用于反映機體的炎癥反應程度及療效評估。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9],炙甘草中的甘草次酸、甘草萜醇可以抗組胺、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降低細胞對刺激的反應性,進而抑制炎癥反應;茯苓中的麥角甾醇、多孔菌甾酮可以選擇性地與酶結合,使得細菌合成受到阻滯,達到抑菌目的。中醫推拿法可以促進脾運化功能、肺氣宣降功能的恢復,達到改善循環、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進而抑制炎癥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血清ESR、CRP、血漿FIB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中醫推拿聯合小兒肺咳顆粒治療小兒肺炎可以有效抑制炎癥反應,與尚洪玥等[10]研究一致。
綜上,小兒肺炎應用中醫推拿聯合小兒肺咳顆粒治療,可以有效縮短患兒的恢復時間,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臨床癥狀,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